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2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牙管影响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韫欣 李舒舒 +1 位作者 黄梓澄 孔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上中切牙的位置在面部美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上中切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以往观点认为上中切牙移动的范围只受到上颌骨唇、腭侧骨皮质的限制,但随着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 上中切牙的位置在面部美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上中切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以往观点认为上中切牙移动的范围只受到上颌骨唇、腭侧骨皮质的限制,但随着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CBCT)的应用,发现在上颌骨内存在着解剖形态不规则的切牙管,其外侧壁由致密的皮质骨围绕而成,若上中切牙与之发生碰撞不仅会导致接触部位的牙根吸收,还可导致骨开窗、骨开裂,引发牙周问题,甚至还可能压迫鼻腭管神经等。因此,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边界与切牙管的形态及位置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以避免临床工作中对上中切牙的牙根造成不必要伤害。本文就切牙管对上中切牙三维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上中切牙 移动限制 牙根吸收
下载PDF
69例中老年人群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
2
作者 王敬夫 张宁 +2 位作者 杨勇 张巍瀚 常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使用CBCT对中老年人群切牙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切牙管位置与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切牙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该人群的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9例50岁以上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项... 目的:使用CBCT对中老年人群切牙管的相关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切牙管位置与形态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切牙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该人群的前牙种植美学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9例50岁以上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项目包括冠状面上位于切牙管切牙孔(WIF)、中位(Wm)和斯坦森孔(WSF)处的切牙管宽度,矢状面切牙管长轴上的切牙孔(DIF)、中位(Dm)和斯坦森孔(DSF)处的切牙管直径,唇侧的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以及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根据患者性别、是否缺失上前牙进行分组,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牙管平均宽度(W)为(3.93±0.83)mm,平均直径(D)为(3.03±0.83)mm;唇侧骨最凹处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A)平均为(6.15±1.53)mm,牙槽嵴顶到A处的距离(B)平均为(11.98±2.50)mm。男性组的DIF[(3.61±0.79) mm]高于女性组[(3.14±0.94)mm],男性组的DSF[(2.96±1.22)mm]高于女性组[(2.31±0.92)mm],男性组的A值[(6.76±1.43)mm]高于女性组[(5.48±1.36)mm],牙缺失组的A值[(5.73±1.55)mm]低于无牙缺失组[(6.41±1.48)mm],牙缺失组的B值[(10.73±2.64)mm]低于无牙缺失组[(12.78±2.0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对切牙管的直径、牙槽嵴厚度有影响,上前牙是否缺失对牙槽嵴高度有影响。在中老年前牙缺失患者中,需要更精确地控制种植方向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CBCT 牙种植 牙槽嵴厚度 牙槽嵴高度
下载PDF
切牙管形态及其在正畸矫治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黄梓澄 孔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91,共4页
上颌中切牙位置直接影响患者矫治结束后面部轮廓对称性及中线协调,在制定正畸诊疗计划时,上颌中切牙的目标三维空间位置需重点关注。随着CBCT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上中切牙的实际后界不仅与上颌骨腭侧骨皮质有关,更与切牙管形态密切相... 上颌中切牙位置直接影响患者矫治结束后面部轮廓对称性及中线协调,在制定正畸诊疗计划时,上颌中切牙的目标三维空间位置需重点关注。随着CBCT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上中切牙的实际后界不仅与上颌骨腭侧骨皮质有关,更与切牙管形态密切相关。了解切牙管的形态及在其正畸矫治中的临床意义有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过程监控以及术后评估。本文就切牙管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正畸矫治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切牙管 解剖结构 正畸矫治
下载PDF
骨代用品在切牙管种植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博 满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15-319,共5页
上颌中切牙区普遍存在剩余牙槽骨不足或切牙管过度膨大的情况,钛种植体侵入切牙管可能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鼻腭管囊肿、术后短期感觉障碍、种植体失败等。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对骨增量材料在切牙管种植中的... 上颌中切牙区普遍存在剩余牙槽骨不足或切牙管过度膨大的情况,钛种植体侵入切牙管可能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鼻腭管囊肿、术后短期感觉障碍、种植体失败等。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对骨增量材料在切牙管种植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实践。本文对各类不同的骨增量材料在切牙管种植中的应用进行文献回顾及分析,结合1例骨增量材料用于切牙管种植的临床病例,展示了骨增量材料在切牙管内引导骨再生后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患者修复效果满意。戴牙6个月后复查,种植体周软组织稳定,无明显骨吸收。利用骨增量材料引导切牙管内成骨,为后期种植体植入提供三维骨支撑,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种植体稳定性和前牙美学效果。据文献报道,不同的骨增量材料,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混合骨代用品,或自体骨混合骨代用品都可实现切牙管内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口腔种植 引导骨再生 骨代用品
下载PDF
切牙管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牛学刚 赵铱民 邹昌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测量切牙管及邻近骨性结构 ,为切牙区种植体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 73例上颌骨标本的切牙管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 :(1)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14 .80°±11.0 0° ;(2 )上前牙槽骨... 目的 :测量切牙管及邻近骨性结构 ,为切牙区种植体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 73例上颌骨标本的切牙管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 :(1)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14 .80°±11.0 0° ;(2 )上前牙槽骨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0 7.2 8°± 10 .75° ;(3 )切牙管长度 :男性为 (15 .63± 2 .18)mm ,女性为 (14 .5 9± 1.96)mm ;(4 )切牙管鼻腔开口宽径 :男性为 (4 .92± 1.46)mm ,女性为 (5 .73± 1.5 0 )mm ;切牙管口腔开口宽径 :男性为 (3 .2 3± 0 .60 )mm ,女性为 (3 .83± 0 .92 )mm。 (5 )在鼻底平面 ,切牙管前壁与上前牙槽骨前壁距离 :(6.15± 1.90 )mm。结论 :切牙管区种植体植入方向应与切牙管平行 ,与鼻底平面成约 115°角 ;切牙管前部牙槽骨较薄 ,宜植入直径为 4mm以下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应用解剖 研究 牙种植 义齿
下载PDF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戴静桃 李平 +2 位作者 李安 王臻 唐尤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1904-1908,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及准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切牙管、根尖点-切牙管的最小距离的人群中频率分布统计显示分别在1.01~2.00mm(26.67%)和4.01~5.00mm(29.44%)比例最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的最小距离均大于女性(t=3.15,P=0.002;t=4.19,P〈0.001)。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两个位点的最小距离也逐渐增加(F=99.06,P〈0.001;F=102.47,P〈0.001)。结论:关于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CB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中,应该更加重视女性及青年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关系,优化种植方案以及种植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切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鼻种植相关的切牙管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罗远 黄远亮 +2 位作者 邱甜甜 殷吉林 王力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明确切牙管区的解剖结构,为鼻缺失后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依据,以明确种植钉植入部位及方向。方法:对60例正常咬合人群的上颌骨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切牙管开口的形状及周围骨质形态,并在中切牙之间的矢状位截... 目的:明确切牙管区的解剖结构,为鼻缺失后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依据,以明确种植钉植入部位及方向。方法:对60例正常咬合人群的上颌骨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切牙管开口的形状及周围骨质形态,并在中切牙之间的矢状位截面上测量切牙管的长度、鼻腔和口腔开口的纵径、与鼻底平面所成角度及与牙槽骨前壁的距离。结果:研究得出了切牙管口腔开口的形态、平均长度、口腔和鼻腔开口的矢状径、切牙管口腔开口和鼻腔开口距牙槽骨前壁的距离、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α、上前牙牙槽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β。结论:切牙管与牙槽骨前壁之间可植入直径5mm以内的种植体1枚,方向由后上方向前下方,与鼻底所成的角度介于∠α与∠β之间;双侧中切牙之间水平向可植入长度<5mm的种植体1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鼻缺失 螺旋CT 测量
下载PDF
上颌切牙管解剖及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姜滨 王振常 鲜军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观察上颌切牙管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5例切牙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的MSCT资料。结果正常组切牙管MSCT表现:根据其鼻腔侧开口的形状分为双孔型(37.0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观察上颌切牙管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5例切牙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的MSCT资料。结果正常组切牙管MSCT表现:根据其鼻腔侧开口的形状分为双孔型(37.04%)、短小骨嵴型(33.33%)和单孔型(29.63%);根据冠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59.26%)、Y形(37.04%)和锥形(3.70%);根据矢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84.26%)、锥形(14.81%)和梭形(0.93%)。正常组切牙管鼻腔侧、口腔侧开口的横径分别为(4.67±1.31)mm、(3.51±0.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牙管长度为(10.71±1.95)mm,男(11.51±1.97)mm,女(9.91±1.58)mm,存在性别差异;切牙管后壁与硬腭夹角为(118.51±9.44)°;前壁上、下口至牙槽骨前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9.29±1.26)mm和(7.12±1.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切牙管MSCT表现:病变累及切牙管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增宽(47.69%)、狭窄(46.15%)、变短(3.08%)和中断(3.08%)。结论MSCT检查及其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切牙管,有助于在种植牙和整形外科手术中避免切牙管的损伤,并可早期发现切牙管病变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切牙管及其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颜冬 谢宁 +4 位作者 张晗 李祥 吴聿淼 白璐 朱宪春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上颌中切牙的矢状向位置决定了正畸患者的侧貌美观,在正畸临床诊疗中,上颌前突患者一般需要通过减数4个前磨牙进行矫治,以最大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来改善侧貌,解决突度问题。传统支抗正畸手段可以使上颌中切牙内收5.78 mm,而种植支抗可... 上颌中切牙的矢状向位置决定了正畸患者的侧貌美观,在正畸临床诊疗中,上颌前突患者一般需要通过减数4个前磨牙进行矫治,以最大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来改善侧貌,解决突度问题。传统支抗正畸手段可以使上颌中切牙内收5.78 mm,而种植支抗可以使上颌中切牙的最大内收量增大至8 mm,但是在上颌前牙内收的过程中,少数上颌中切牙会侵犯上颌骨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切牙管,从而导致牙根吸收,牙齿松动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本文就切牙管及其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上颌中切牙 上前牙内收 CBCT
下载PDF
成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洁丽 秦金炜 张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研究成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探讨上中切牙唇倾度对其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安氏Ⅱ类且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成年患者,通过锥形束CT和Dolphin11.9软件在切牙管腭侧开口平面(F1... 目的:研究成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探讨上中切牙唇倾度对其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安氏Ⅱ类且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成年患者,通过锥形束CT和Dolphin11.9软件在切牙管腭侧开口平面(F1)和根尖平面(F2)上分别测量切牙管到上颌中切牙之间的相关数据,根据∠U1-PP角度分为上颌中切牙唇倾组、直立组、舌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腭侧开口平面和根尖平面上,上中切牙近中缘至切牙管的距离(Lml)分别为(3.27±1.02)mm、(3.07±1.35)mm。腭侧开口平面上,3组切牙管侧缘到同侧上中切牙的距离(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唇倾组明显小于直立组和舌倾组;根尖平面上,3组L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舌倾组明显大于唇倾组和直立组。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前牙内收是有限度的,唇倾组的上中切牙牙根更接近切牙管,舌倾组牙根更远离切牙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上颌中切牙 骨性Ⅱ类 牙齿移动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切牙管及其相对位置关系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智 邹立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999,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切牙管的相关参数,及切牙管与嵴顶、中切牙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前牙种植提供指导,希望能在前牙种植中规避损伤的风险,制定完善的种植计划。方法:选取129例种植患者的CBCT...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切牙管的相关参数,及切牙管与嵴顶、中切牙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临床前牙种植提供指导,希望能在前牙种植中规避损伤的风险,制定完善的种植计划。方法:选取129例种植患者的CBCT资料进行测量,分别截取切牙管矢状面、经切牙管长轴的冠状面、横断面的图片测量以下指标:低位矢径(Sda)、中位矢径(Sdb)、高位矢径(Sdc),并求得平均矢径(Sd),低位横径(Hda)、中位横径(Hdb)、高位横径(Hdc),并求得平均横径(Hd),长度(H),切牙管最低点唇侧骨厚度(Bt),与嵴顶距离(At),与中切牙的距离(Id)。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分组,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体Sd为(3.41±0.87)mm,Hd为(5.16±0.93)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为(14.29±3.27)mm,Bt为(7.49±1.05)mm,At为(8.25±1.71)mm,Id为(2.71±0.89)mm。男、女平均Sd分别为(3.64±0.90)mm、(3.28±0.82)mm,P=0.017;Hd分别为(4.98±0.89)mm、(5.27±0.94)mm,P=0.081;平均H分别为(15.47±2.75)mm、(13.59±3.32)mm,P=0.001;平均Bt分别为(7.90±0.96)mm、(7.25±1.03)mm,P=0.001;平均At分别为(7.61±1.45)mm、(8.64±1.74)mm,P=0.001;平均Id分别为(2.71±0.87)mm、(2.72±0.91)mm,P=0.983。按照年龄分组,Sd各组间P=0.325,Hd各组间P=0.636,H各组间P=0.292,Bt各组间P=0.116,At各组间P=0.010,Id各组间P<0.001。结论:性别对切牙管的长度、唇侧骨厚度以及与嵴顶的位置关系是有影响的,年龄对于切牙管本身的参数没有影响,但是对于切牙管与嵴顶和中切牙的相对位置有一定影响;CBCT测量在种植设计中是非常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种植
下载PDF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颜冬 施雨佳 +3 位作者 葛悦 包涵 谢宁 朱宪春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27-630,63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76例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以PP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正中矢状面上定义以下三个测量水平,此三个水平均与PP平面平行。N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76例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以PP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正中矢状面上定义以下三个测量水平,此三个水平均与PP平面平行。N水平:鼻腭孔高度水平;R水平:上颌中切牙牙根根尖高度水平;I水平:切牙孔高度水平。定义以下测量项目:N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NT);R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RT);I水平切牙管唇侧牙槽骨板厚度(IT)。N水平切牙管宽度(NW);R水平切牙管宽度(RW);I水平切牙管宽度(IW);上颌中切牙根尖距离(R-R);R水平UR1到切牙管距离(RRD);R水平UL1到切牙管距离(RLD);I水平UR1到切牙管距离(IRD);I水平UL1到切牙管距离(ILD)。在CBCT图像上对以上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RD大于IRD;RLD大于ILD,有统计学差异(P<0.05)。RRD与RLD;IRD与ILD,无统计学差异(P>0.05)。NW小于RW;RW小于IW,有统计学差异(P<0.05)。NT大于RT,有统计学差异(P<0.05);NT与I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T与I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1根尖至切牙管平均距离仅为3.5 mm;U1在I水平牙根至切牙管平均距离仅为2.4 mm,应注意在上颌前牙内收时有可能导致牙根根尖及牙根舌侧面的吸收。并且当上颌前牙内收尤其配合压低移动时,应注意有可能造成牙根近中邻面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上颌中切牙 上前牙内收 CBCT
下载PDF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怡 谢敏 韦理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唇倾、直立及舌倾的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为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内收上前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根据上颌中切牙...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唇倾、直立及舌倾的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为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内收上前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根据上颌中切牙唇倾度分为唇倾组、直立组、舌倾组,每组40例。在CBCT图像上测量每组患者上颌中切牙到切牙管的矢状向距离[ICM(上颌中切牙腭侧到切牙管外侧壁的距离),ICP(上颌中切牙近中到切牙管前壁的距离)]、切牙管宽度(ICW)、上颌中切牙根间距离[MD(UI根近中间距),PD(上颌中切牙根腭侧间距)]。采用SPSS 23.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间距与切牙管宽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W在同一测量平面表现为唇倾组>舌倾组,在切牙孔平面>根尖平面(P<0.05);MD、PD表现为唇倾组<舌倾组(P<0.05);唇倾组ICW大于MD、PD的百分比高于舌倾组(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需要大量内收的成年骨性Ⅱ类均角患者评估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非常必要,以减少牙根吸收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上颌中切牙 牙根吸收 骨性Ⅱ类
下载PDF
鼻种植相关的切牙管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远 黄远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33-33,共1页
目的:明确切牙管区的解剖结构,为鼻缺失后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依据,以明确种植体植入部位及方向。方法:对60例正常咬合人群的上颌骨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切牙管开口的形状及周围骨质形态,并在中切牙之间的矢状位截... 目的:明确切牙管区的解剖结构,为鼻缺失后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依据,以明确种植体植入部位及方向。方法:对60例正常咬合人群的上颌骨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切牙管开口的形状及周围骨质形态,并在中切牙之间的矢状位截面上测量切牙管的长度、鼻腔和口腔开口的纵径、与鼻底平面所成角度及与牙槽骨前壁的距离。结果:研究得出了切牙管的口腔开口的形态、平均长度、口腔和鼻腔开口的矢状径、切牙管口腔开口和鼻腔开口距牙槽骨前壁的距离、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α,上前牙牙槽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β。讨论:实验得到的数据旨在方便鼻缺失种植术前的骨质与骨量的测量分析、种植手术的设计,同时提供可靠的与鼻种植相关的切牙管解剖数据。结论:切牙管与牙槽骨前壁之间可植入直径5mm以内的种植体一枚,方向由后上方向前下方,与鼻底所成的角度介于∠α与∠β之间;双侧中切牙之间水平向可植入长度小于5mm的种植体一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鼻底 鼻缺失 正常咬合 牙槽骨 影像学研究 种植体植入 切牙 牙槽突 种植术
下载PDF
切牙管的CBCT测量
15
作者 李鹤佳 吴斌 +3 位作者 朱杨 王晗 魏岚 王赫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13-14,16,共3页
目的:利用CBCT图像对131例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进行影像学测量。方法:从2009-12-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并行CBCT检查的131例患者。测量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切牙管的长度、直径、鼻底和口腔开口直径... 目的:利用CBCT图像对131例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进行影像学测量。方法:从2009-12-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并行CBCT检查的131例患者。测量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切牙管的长度、直径、鼻底和口腔开口直径。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对符合测量条件的117例进行统计得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长度(15.22±3.56)mm[男性(15.89±3.48)mm;女性(14.04±2.64)mm](P〈0.05),切牙管直径(2.23±0.82)mm[男性(2.26±0.85)mm;女性(2.25±0.71)mm],切牙管口腔侧开口直径(3.42±1.14)mm[男性(3.52±1.30)mm;女性(3.24±0.76)mm],切牙管鼻腔侧开口直径(4.11±1.82)mm[男性(4.62±2.11)mm;女性(4.51±1.91)mm]。结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男女切牙管的长度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锥形束CT 测量
下载PDF
上腭切牙管囊肿的CT诊断
16
作者 穆合塔尔 刘焱 《新疆医学》 2006年第4期150-151,共2页
临床资料 一、例1,男性,74岁。主诉:上腭肿物半年余。患者6个月前发现上腭正中前部有一肿物,大小与本人拇指甲盖近似,无任何症状,肿物缓慢生长,3周前受凉后自觉肿物迅速增大,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上腭正中见一肿物约... 临床资料 一、例1,男性,74岁。主诉:上腭肿物半年余。患者6个月前发现上腭正中前部有一肿物,大小与本人拇指甲盖近似,无任何症状,肿物缓慢生长,3周前受凉后自觉肿物迅速增大,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上腭正中见一肿物约占硬腭的前2/3,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无压痛、界清、穿刺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腭 CT诊断 切牙管 囊肿 临床资料 专科检查 肿物 穿刺液
下载PDF
下颌切牙管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及对颏部取骨的范围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喻缇 周乔 +2 位作者 黄元丁 季平 黄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探寻下颌切牙管(MIC)在下颌骨内的一般分布规律,为降低患者颏部截骨术后的神经并发症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患者下颌骨的CBCT影像资料,评估MIC在颏孔间区各牙位下方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对MIC的... 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探寻下颌切牙管(MIC)在下颌骨内的一般分布规律,为降低患者颏部截骨术后的神经并发症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80例患者下颌骨的CBCT影像资料,评估MIC在颏孔间区各牙位下方的检出率和清晰度,并对MIC的直径及其与下颌骨各平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MIC的检出率为52.5%~77.4%,从下颌中切牙区到第一前磨牙区,其影像清晰度逐步增高。在颊舌方向上,MIC到下颌唇侧皮质骨板的平均水平距离和切线距离分别为(3.74±1.23)mm和(3.54±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垂直方向上,MIC与双侧颏孔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从第一前磨牙区(4.47±2.07)mm到中切牙区(7.36±2.61)mm逐渐增加(P<0.0001),而MIC到根尖的垂直距离则逐渐降低(P<0.0001)。结论:从颏孔区到下颌正中联合,MIC逐渐向根方走行,且清晰度和检出率逐渐下降;MIC到唇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为尽量避免MIC神经并发症的发生,颏部取骨的范围最好在正中联合区域,且厚度应控制在3.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管 锥形束CT 颏部取骨 神经并发症
下载PDF
切牙管形态学特征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连俊 姚李韬 +1 位作者 张彩霞 刘传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使用CBCT对国人切牙管(Incisive canal,IC)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唇侧骨板厚度(Labial bone thickness,LBTs)进行测量分析,并评估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对IC形态及LBT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使用CBCT对国人切牙管(Incisive canal,IC)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唇侧骨板厚度(Labial bone thickness,LBTs)进行测量分析,并评估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对IC形态及LBT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500名患者CBCT数据。利用NNT软件对IC形态及LBTs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对年龄、性别、上颌中切牙缺牙状态与IC形态及LBTs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分析显示IC形态特征变异较大,33.56%为圆柱形,27.15%为锥形,15.78%为沙漏形,10.00%为漏斗形,12.26%为香蕉形,1.25%为树枝形。矢状面上IC长度以及LBTs在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龄组间LBTs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另外,不同缺牙状态间IC长度以及LBTs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CT能够精确显示IC的三维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上颌前牙区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避免术中损伤鼻腭神经而造成并发症。女性,老年患者以及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切牙管变异较大,临床医师在术前应更加仔细评估并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CBCT 唇侧骨板厚度
下载PDF
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解剖的显微CT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成霞 李文 +3 位作者 郑庆华 耿宁 孙拓祺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离体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择离体下颌恒切牙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选出双根管牙33颗,对距根尖6mm以内的牙根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层厚20μm,每颗牙齿获得扫描截面300个。通过三维重建观察牙根管间峡区的... 目的研究人离体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择离体下颌恒切牙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选出双根管牙33颗,对距根尖6mm以内的牙根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层厚20μm,每颗牙齿获得扫描截面300个。通过三维重建观察牙根管间峡区的解剖形态。记录距根尖1、2、3、4、5、6mm处各截面根管数目及管间峡区的出现情况,并测量根管壁的最小厚度。结果所有双根管下颌恒切牙都存在管间峡区,完全峡区占49.7%,部分峡区占4.5%。距根尖6mm内各截面管间峡区的出现率为10.0%~85.5%,卡方检验显示距根尖1~6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根尖3~6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较高,以5mm处最高,为85.5%。距根尖6mm以内的根管壁最小厚度均小于0.5mm。结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出现率较高,根管壁最小厚度位于峡部,在临床进行根管治疗和牙髓外科手术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解剖 下颌切牙 管间峡区 根管壁厚度
下载PDF
利用CBCT对下颌骨切牙管的检出及对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向勇 胡汉华 李志刚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15-818,共4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活体上实现下颌切牙管(MIC)的检出和定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医院放射科CBCT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标准的18~85岁个体。在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上,识别44~34根尖下方的MIC,确定可视性,测量MIC直径及到多个解...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活体上实现下颌切牙管(MIC)的检出和定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医院放射科CBCT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标准的18~85岁个体。在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上,识别44~34根尖下方的MIC,确定可视性,测量MIC直径及到多个解剖标志的距离。结果 第一前磨牙和尖牙区MIC可视性明显优于切牙区。下颌骨横断面上MIC多走行于垂直向中1/3段中线偏唇/颊侧。随着向正中联合部延展,MIC直径逐渐变小,绝大多数在切牙区变为不可见。结论 MIC的临床意义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重要。术前告知MIC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必需的,但更多是基于法律和伦理上的考虑。术前个性化三维图像检查和测量、以及术中尽量避开MIC中的血管神经束,仍是基本的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管 锥形束CT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