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影测量分析2种方法矫治乳牙反牙合后上颌恒切牙胚位移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亚非 左艳萍 +2 位作者 刘昕 赵利霞 尉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4593-4599,共7页
背景:目前对于乳牙反[牙合]矫治后恒切牙牙胚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分析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和前牵引固定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及角度的改变。方法:选取2008至2018年收治的乳牙反[牙合]患者36例,根据矫... 背景:目前对于乳牙反[牙合]矫治后恒切牙牙胚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分析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和前牵引固定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及角度的改变。方法:选取2008至2018年收治的乳牙反[牙合]患者36例,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牙合]垫组,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前牵组,使用前牵引固定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测量分析矫治前后上颌恒牙胚位置和角度的改变。该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儿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头影测量患者恒切牙胚的倾斜度G1-SN、G1-NA,[牙合]垫组均小于前牵组(均P <0.05);②2组治疗后恒切牙胚切缘及根尖在X轴距,Y轴距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 <0.05或P <0.01),前牵组各指标的增长量显著大于[牙合]垫组(P <0.05或P <0.01或P <0.001);③结果说明,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和前牵引固定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上颌恒切牙胚均发生向前向下移动,前牵组的位移更为显著。前牵引矫治较[牙合]垫矫治器矫治对恒牙胚的影响更大,更能促进恒切牙胚的前下方移动,同时其上颌恒牙胚的位移方式更接近整体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反牙合 切牙胚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 前牵引固定矫治器 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前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乳牙反[牙合]影响患者恒切牙牙胚位置相关性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非 左艳萍 +3 位作者 刘昕 赵利霞 尉静 张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研究前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乳牙反影响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牵引矫治器治疗乳牙反患者16例,采用坐标系统定位恒切牙胚位置,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上颌恒切牙牙胚的突度与上下... 目的:研究前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乳牙反影响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牵引矫治器治疗乳牙反患者16例,采用坐标系统定位恒切牙胚位置,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上颌恒切牙牙胚的突度与上下颌乳前牙的角度和突度无显著相关,与SNB有相关性,r=0.851,P<0.05。上颌恒切牙胚的切缘点及牙乳头点的水平向位置均与上颌骨位置A-X密切相关(r=0.862,P<0.05;r=0.923,P<0.01)。结论:前牵引治疗后上颌骨位置越前移,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随之发生前移。同时下颌越前突,会导致上颌恒牙胚的唇倾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乳牙反[牙合] 上颌恒切牙胚 前牵引矫治器 相关性分析 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不同扩弓方式对乳牙反(牙合)患儿软硬组织及恒切牙胚位移影响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刘亚非 左艳萍 +4 位作者 刘昕 赵利霞 尉静 张超 关秀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扩弓方式对乳牙反(牙合)患儿软硬组织及恒切牙胚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乳牙反(牙合)患儿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矢状扩弓矫治患儿20例(矢状扩弓组),采用横向扩弓矫... 目的研究不同扩弓方式对乳牙反(牙合)患儿软硬组织及恒切牙胚位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乳牙反(牙合)患儿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矢状扩弓矫治患儿20例(矢状扩弓组),采用横向扩弓矫治患儿20例(横向扩弓组)。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及恒切牙胚位置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上颌骨长度(Ptm-A)和水平向位置(A-X)、下颌骨全长(T;-Po)和位置(T;-S)、上乳中切牙突度(D1-NA、D1-SN)和位置(D1i-X、D1a-X)、上下乳中切牙夹角(D1-L1)及上恒中切牙胚位置(G1i-X、G1i-Y、G1a-X)均有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恒中切牙胚位置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横向扩弓组G1i-X、G1i-Y、G1a-Y的改变量均大于矢状扩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2组上乳中切牙位置的改变发现,横向扩弓组D1a-Y的改变量大于矢状扩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指标改变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种扩弓方式均能有效纠正乳牙反(牙合),对乳牙反患儿软硬组织的影响基本一致。横向扩弓方式比矢状扩弓方式更有利于上恒中切牙胚向前向下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反(牙合) 切牙胚 矢状扩弓 横向扩弓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
原文传递
小鼠下颌切牙胚发育的动态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志远 刘磊 +3 位作者 杨苗苗 张勇 林云锋 田卫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220-222,F0002,共4页
目的: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是当今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切牙胚发育机制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对小鼠切牙胚发育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从细胞水平上了解切牙胚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孕12、13、14、15、16、17、1... 目的: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是当今口腔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切牙胚发育机制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对小鼠切牙胚发育过程进行动态观察,从细胞水平上了解切牙胚存在的时空位置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孕12、13、14、15、16、17、18天胎鼠及新生1、2、3天乳鼠,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含有切牙胚的颌骨,并分离取得下颌骨,常规固定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及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切牙胚发育大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观察发现小鼠切牙胚位于下颌突内,牙胚由远中向近中斜向上前方走行,牙胚前端表面被一层矿化的硬组织覆盖;发现E13d胎鼠切牙胚发育进入蕾状期,E16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帽状期,E18d的胎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早期,新生1d的乳鼠切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结论:本实验明确了小鼠切牙胚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小鼠切牙胚发生发育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胚 动态组织学观察 牙齿发育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