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龛手镜》所收切身字对译梵音考
1
作者 马乾 周艳红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321-332,共12页
切身字为梵汉对音时所造的译音专用字,其对于汉字学和音韵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龙龛手镜》集中收录了部分切身字。本文利用《大正新修大藏经》及《新编大藏全咒》等考释出18个切身字所对译的梵文音节。
关键词 切身字 《龙龛手镜》 梵汉对音 《大正新修大藏经》 《新编大藏全咒》
下载PDF
“华夷译语”汉字注音法考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伯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在汉语拼音出现之前,用汉字为民族语和外国语注音时,如何标注“此方无”音节的读音是古今翻译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唐宋时期的经师们往往用“加口旁”、创制“切身字”和加注“二合”等形式为梵文陀罗尼注音,并逐渐形成了梵汉对音规范。... 在汉语拼音出现之前,用汉字为民族语和外国语注音时,如何标注“此方无”音节的读音是古今翻译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唐宋时期的经师们往往用“加口旁”、创制“切身字”和加注“二合”等形式为梵文陀罗尼注音,并逐渐形成了梵汉对音规范。梵汉对音法在西夏新译汉文佛经陀罗尼中得以继承,并被巧妙地运用于《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夏汉对音和西夏文佛经陀罗尼的梵夏对音当中,且用“大字加小字”注音形式代替了加注“二合”的形式。文章梳理了西夏对梵汉对音法的系统继承与创新,认为西夏首次创造性地把梵汉对音法运用于汉语与民族语、民族语与梵语对音中,开启了元明清时期汉语与民族语对音字书的注音体例。明清时期编订的“华夷译语”类字书均延续了唐宋以来定型的梵汉对音法,并吸收了西夏“大字加小字”的拼合注音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切身字 加小 “华夷译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