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7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SS内固定系统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润泉 徐国洲 张国超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9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GSS(General Spine System)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GSS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月~2年,临床优良率达92.8%,术后6... 目的观察GSS(General Spine System)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GSS联合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月~2年,临床优良率达92.8%,术后6~12个月摄片示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达到95.2%,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GSS脊柱内固定系统和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力强、植骨融合率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GSS 自体切除椎板及棘突 间植骨
下载PDF
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春力 周成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9期3622-3624,共3页
目的研究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接受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 目的研究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接受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8±17.4)min vs(148.2±26.9)min,t=5.982、P<0.05]、术中出血量[(42.8±9.3)mL vs(104.9±19.4)mL,t=8.782,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9)d vs(7.3±1.8)d,t=6.985,P<0.01]、住院总时间[(7.5±1.3)d vs(12.4±3.1)d,t=7.227,P<0.05)]及住院总费用[(4.6±0.8)万元vs(12.4±2.8)万元,t=10.85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评分[(8.3±1.1)分vs(8.1±1.5)分,t=0.893,P>0.05]、日本骨科学会腰痛量表评分评分[(4.2±0.8)分vs(4.3±1.0)分,t=0.683,P>0.05]及改善率[(61.3±11.4)%vs(60.9±13.2)%,t=1.42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率及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相比,有限椎板切除椎板减压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改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减压术 有限切除
下载PDF
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后失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昱波 夏英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67-3372,共6页
背景: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升高,对于颈椎术后出血以及相关炎症反应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影... 背景: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升高,对于颈椎术后出血以及相关炎症反应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因脊髓型颈椎病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B、C组(n=50),分别于静脉联合局部应用1%,3%,5%氨甲环酸溶液。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失血及炎症相关指标,观察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及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以及隐性出血量等失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C组均明显少于A组,且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第1,3天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随着用药浓度升高其表达降低,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术后3组各出现2例肌间静脉血栓;3组术后均无血肿、肺栓塞等现象发生;④提示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过程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不同浓度氨甲环酸可有效达到降低失血以及炎症反应的效果,其中3%浓度的氨甲环酸达到相同效果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颈后路切除减压 围术期 出血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吕鹏飞 汪文龙 +3 位作者 张硕 白海滨 吴四军 刘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外力压迫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成人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手术减压是已知治疗严重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唯一有效选择[2]。脊髓减压可以通过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实现,前路手术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外力压迫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是成人脊髓损伤的最常见原因[1]。手术减压是已知治疗严重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的唯一有效选择[2]。脊髓减压可以通过前路或者后路手术实现,前路手术主要包括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切除融合术等,后路手术主要包括单纯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融合术和椎板成形术等[3]。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各种治疗颈椎疾患的微创术式不断应用于临床,如镜下部分椎板切除术、镜下椎间孔切开术、内镜辅助减压术、镜下椎板减压术等,均取得满意的疗效[4]。自2020年起,Zhu等[5]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aminectomy,UBEL)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从2022年以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脊柱外科同样开始应用该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减压手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UBEL的早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切除 脊髓功能障碍 手术减压 早期治疗效果 后路手术 脊柱外科 减压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联合局限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老年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尹之玮 唐六一 +2 位作者 胡豇 俞阳 林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椎板切除病灶清除与前路手术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单节段腰椎结核老年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 目的评估并比较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椎板切除病灶清除与前路手术方法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单节段腰椎结核老年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椎板切除术,51例接受前路手术治疗。比较机器人辅助组和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输血率、白蛋白输注率、住院费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97例患者在平均19个月的随访中均符合骨性融合标准。机器人辅助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前路组,住院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前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1个月,机器人辅助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前路组(P<0.001);术后7天、1个月和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的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前路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在术后24小时和术后1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前路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短节段经皮固定联合单侧局限性椎板切除病灶清创,可作为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老年患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经皮 切除 结核
下载PDF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研究
6
作者 龚进 侯建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3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全椎板...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脊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对比组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探究组患者接受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探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探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25),低于对比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结论 与全椎板切除术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在脊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时间,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显微手术 切除 脊髓肿瘤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蒙良 覃美美 潘玉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8-0011,共4页
观察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均在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其中40例患者进行双侧开窗减压治疗(A组),另40例进行全椎板切除... 观察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均在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其中40例患者进行双侧开窗减压治疗(A组),另40例进行全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B组),对两组手术质量、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质量。结果 A组、B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管直径、JO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椎管直径、JOA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术前两组Oswestry评分、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A组Oswestry评分显著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退变性椎管狭窄通过双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内固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双侧开窗减压手术可更好的改善椎管狭窄,术后疼痛程度低,并且术后各功能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开窗减压手术 切除内固定手术 老年 退变性管狭窄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8
作者 于西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53-155,163,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29)实施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研究组(n=31)实施UBE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停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与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UBE应用于LSS治疗中可进一步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 传统切除减压术 功能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 被引量:32
9
作者 任斌 蔡林 +3 位作者 王建平 邓洲铭 陈志龙 杨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人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人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后路手术 切除 疗效
下载PDF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庞祖才 许汉权 +6 位作者 谢伟坚 胡锐明 李永军 刘建华 杨升平 罗永立 陈永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6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 mm×6 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A组注入生理盐水1m l,B组充填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6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 mm×6 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A组注入生理盐水1m l,B组充填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 m l,C组用自体L6棘突重建L5椎板,D组用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 m l充填后再进行L5椎板重建。术后2、4、6、8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于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和致密度定量分析。结果①大体观察:A组术区明显粘连,B、C组轻度粘连,D组无明显粘连;②瘢痕面积百分比:C、D组分别为15.89%±1.88%、13.94%±1.89%,显著小于A、B组(22.66%±2.89%、20.70%±2.82%,P<0.05);③瘢痕密度:B、D组分别为42.03%±7.36%、36.50%±9.08%,显著小于A、C组(63.73%±6.06%、52.11%±4.10%,P<0.05)。结论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充填和椎板重建术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粘连 透明质酸钠 切除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伟 于海洋 +2 位作者 梁成民 曹杰 李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在MRI矢状位T2加权像上选择正中切面,测量获得减压的各间隙上位椎体后下缘分别与脊髓前缘、脊髓后缘的距离,并计算获得减压各间隙的脊髓膨胀距离及脊髓中点后移距离,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和平均膨胀距离为各节段脊髓中点后移距离和膨胀距离的平均值。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变化,并对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8±4.7个月(11~22.5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3周~3个月逐渐好转。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分别为5.8°±1.2°和18.5°±5.5°,JOA评分分别为8.8±2.5分和14.5±2.0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4±34.4)%(26%~100%)。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7±1.8mm(1.0~4.5mm),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为1.9±1.4mm(0.8~3.4mm)。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C2~C7 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呈低度相关(r=0.40,P=0.025),与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中度相关(r=0.67,P=0.037)。结论:后路椎板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脊髓后移及膨胀的变化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不能依赖重建的颈椎前凸获得脊髓的后移。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脊髓后移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聚乳酸薄板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纤维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建华 王民刚 +2 位作者 蒋祖言 王远亮 彭学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54-257,共4页
以60只家兔全椎板(L3,L5)切除为实验模型,研究了自制的聚乳酸薄板、明胶海绵在预防硬膜外纤维瘢痕粘连中的作用。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聚乳酸薄板生物相容性好,能降解,可吸收,局部存留时间长,能有效地防止椎板... 以60只家兔全椎板(L3,L5)切除为实验模型,研究了自制的聚乳酸薄板、明胶海绵在预防硬膜外纤维瘢痕粘连中的作用。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聚乳酸薄板生物相容性好,能降解,可吸收,局部存留时间长,能有效地防止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瘢痕粘连;明胶海绵早期防止纤维瘢痕粘连有一定作用,晚期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硬脊膜 瘢痕 粘连 聚乳酸
下载PDF
椎板切除后自体中厚皮片置入防止硬脊膜粘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宫良泰 许复郁 +5 位作者 王永惕 李翠芳 刘晓红 耿明 韩卫东 李秀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自体中厚皮片对硬脊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以12条狗为研究对象,将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同时与真皮、骨、脂肪、腰背筋膜、生物膜、骨水泥、明胶海绵和硬脊膜裸露8种方法进行同体比较,...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自体中厚皮片对硬脊膜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以12条狗为研究对象,将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同时与真皮、骨、脂肪、腰背筋膜、生物膜、骨水泥、明胶海绵和硬脊膜裸露8种方法进行同体比较,并将肉眼观察结果用统计学处理;临床随机选择20例胸或腰椎板切除术病人为对象,取自体中厚皮片置于硬脊膜表面,随访症状有无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结果:实验观察最长15个月,硬脊膜与皮肤无任何粘连,硬脊膜本身无明显病理性改变;临床随访最长4年,患者无症状复发或新症状出现。结论:自体中厚皮片对全身和局部都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方便、简单、安全、有效的防止硬脊膜粘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皮片 硬脊髓粘连 预防 切除 手术后
下载PDF
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5 位作者 胡旭栋 阮超越 陈云琳 赵刘军 顾勇杰 于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40,共7页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完全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和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特殊类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PEID组和MED组,各42例。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54.4±10.6min;切口长度平均7mm;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4±0.6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4±0.5次;MED组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4±12.4min;切口长度平均18mm;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5.4±1.2d;透视次数2~5次,平均2.3±0.6次。PEI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比MED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PEID组与M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4±1.0和6.4±1.3;术后1d为1.4±1.2和1.0±0.8;术后1个月时为1.6±1.4和1.2±0.6;术后1年时为2.0±1.6和1.8±1.4;术前、术后1年时的ODI别为(58.4±18.0)%和(18.4±10.0)%。MED组腰痛、腿痛VAS术前分别为2.6±1.2和7.0±1.0;术后1d为2.2±1.0和1.8±1.6;术后1个月时为2.0±1.3和1.6±1.1;术后1年时为2.2±1.5和2.1±1.2;术前、术后1年时ODI分别为(60.2±17.2)%和(20.0±14.2)%。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d时两组间腰痛、腿痛VAS评分PEID组均低于MED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年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90.9%和92.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I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均满意,PEID更具有微创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内镜 切除
下载PDF
小切口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宏 王焕宇 +2 位作者 薛凯 马全锋 陈祎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之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4月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分型分别为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1例)、...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之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4月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分型分别为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并发症。术中测量获得半椎板切除可显露胸腰椎骨窗面积为(15±2)mm×(32±5)mm。结论采取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而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良好,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切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开窗减压术和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建 沈宁江 +1 位作者 林明侠 林庆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510-1511,共2页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以中央椎... [目的]比较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介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手术方法。[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以中央椎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3例;其中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62例(开窗组),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31例(保棘组)。获随访82例(其中开窗组54例,保棘组28例),平均随访4年。以术后间歇性跛行是否消失做为减压是否充分的标准,以术后遗留活动性腰痛做为术后腰椎不稳的标准。[结果]开窗组术后间歇跛行消失40例(74.1%),残留活动性腰痛5例(9.3%)。保棘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23例(82.1%),残留活动性腰痛3例(10.7%)。x2检验P值>0.05。[结论]在对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效果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上开窗组和保棘组无统计学差异。两者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简单、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开窗 切除 手术
下载PDF
SPR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及其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秋根 王建华 +4 位作者 年申生 丁祖泉 杨国标 卢太生 李文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47-448,共2页
SPR手术跳跃式椎板切除术临床观察表明,该术式具有疤痕增生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生物力学上与多阶段椎板切除有何不同,为此我们在7具成人新鲜腰骶椎标本(L_1~S_1)上,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SPR术... SPR手术跳跃式椎板切除术临床观察表明,该术式具有疤痕增生少,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生物力学上与多阶段椎板切除有何不同,为此我们在7具成人新鲜腰骶椎标本(L_1~S_1)上,通过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SPR术的多段全椎板切除术和跳跃式椎板切除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造成明显影响,这种影响在脊柱受到水平剪切外力作用时更为明显而跳跃式椎板切除对脊柱的影响比多节段椎板切除术小,两种术式在单纯受到纯弯载荷时,对脊柱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L_3、L_5椎板切除术比多阶段椎板切除术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和生物学特征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切除 三维运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庆明 雍宜民 沈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0年优良率73.52%。改善率与术前腰腿痛持续时间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有显著性相关,年龄、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与改善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角蛋白人工腱膜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海磊 邹云雯 +1 位作者 褚言琛 尹胜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9,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 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12全椎板,造成2mm×8mm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 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12全椎板,造成2mm×8mm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腱膜组;C组自体腱膜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大体观察采用Rydell瘢痕黏连程度评级标准评分。完整取出T12节段,包括椎旁肌。经HE染色后,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Nussbaum标准行评分。同时切取2,4、8、12周人工腱膜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测数据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取α<0.05作为统计显著差异的标准。[结果]KS人工腱膜材料无毒性和排异反应A组的Rydell评分,改良Nussbaum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无差别(P>0.05)。B、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的硬膜外瘢痕形成。[结论]硬膜外瘢痕黏连主要来自硬膜后方的血肿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KS人工腱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物理屏障作用。将KS人工腱膜放置在椎板缺损处,能够有效的防止纤维组织侵入椎管,预防硬膜外瘢痕黏连。在动物实验中,KS人工腱膜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黏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腱膜 硬膜外瘢痕 切除 预防
下载PDF
几丁糖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抒 侯春林 +2 位作者 陈爱民 曹永成 丁吉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几丁糖膜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L3、L5水平切除椎板10×05cm,L3硬膜外放置几丁糖膜(A点),L5作为空白对照(B点)。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进... 目的:观察几丁糖膜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L3、L5水平切除椎板10×05cm,L3硬膜外放置几丁糖膜(A点),L5作为空白对照(B点)。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A点硬膜与瘢痕无明显粘连,硬膜外有空隙,未见明显异物、炎症反应;B点硬膜与瘢痕紧密粘连,瘢痕侵入椎管内,对硬膜有压迫。结论:几丁糖膜具有明显的预防硬膜周围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糖膜 切除 粘连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