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坚尼草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韦家少 刘国道 蔡碧云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16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 ,每次刈割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坚尼草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刈割周期以4 0~ 6 0 d为宜。刈次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刈割周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参试的 3个坚尼草品种干草产量之间差异... 16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 ,每次刈割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坚尼草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刈割周期以4 0~ 6 0 d为宜。刈次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刈割周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参试的 3个坚尼草品种干草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尼草 刈割周期 追肥 产草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虞道耿 刘国道 +1 位作者 白昌军 程金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564-567,共4页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籽雀稗 刈割周期 产草量 品质
下载PDF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志丹 白昌军 +1 位作者 王文强 陈志权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施肥水平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草种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RC>RA>RB,即刈割周期>品种>施肥量。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施肥水平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周期和草种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RC>RA>RB,即刈割周期>品种>施肥量。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品种——杂交臂形草;施肥量——30t/hm2;刈割周期——9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形草 刈割周期 施肥水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志丹 王文强 +1 位作者 陈志权 白昌军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草种和刈割周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显著,留茬高度对草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草产量的影响为:RA>RC>RB,即品系>刈割周期>留茬高度。极差分析...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周期、留茬高度对4种柱花草属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草种和刈割周期对草产量的影响显著,留茬高度对草产量影响不大,各因素对草产量的影响为:RA>RC>RB,即品系>刈割周期>留茬高度。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A2品系,GC1581柱花草;B4留茬高度,40cm;C2刈割周期,6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刈割周期 留茬高度 产量
下载PDF
苏丹草刈割周期对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高唐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7-8,共2页
本文主要采取刈割次数、刈割周期和最佳利用次数两个试验,研究了苏丹草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最佳刈割周期和年利用次数。结果表明,每45d为一刈割周期,年利用3次为佳。
关键词 苏丹草 刈割周期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刈割周期对苏丹草叶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牟芝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9-31,共3页
刈割周期长短对苏丹草的新叶出露间隔期,叶片发育速度、功能叶比例、叶片伸长速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当的刈割周期可以刺激叶片更新、增加功能叶比例,提高草层中的叶量,改善苏丹草对鱼的适口性。
关键词 刈割周期 苏丹草 叶片 生长
全文增补中
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永辉 唐龙飞 +2 位作者 黄秀声 冯德庆 陈钟佃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30 d)造成杂交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系衰竭;60 d刈割周期造成生物量减少、茎/叶比增加;45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产量和生长性状对草食动物的畜牧利用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刈割周期 茎叶比 生物量
下载PDF
刈割对白三叶生长状况及越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鹤山 刘洋 +4 位作者 袁微 田宏 蔡化 王凤 陈明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2-606,共5页
在亚热带地区,热害胁迫是影响白三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白三叶牧草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试验设计1 cm、4 cm、7 cm 3个留茬高度和15 d、30 d、45 d 3个刈割周期,组合成9个刈割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白三叶生长状况和越夏性... 在亚热带地区,热害胁迫是影响白三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白三叶牧草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试验设计1 cm、4 cm、7 cm 3个留茬高度和15 d、30 d、45 d 3个刈割周期,组合成9个刈割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白三叶生长状况和越夏性能。结果表明:白三叶单株根干重、单株茎节数及越夏率随留茬高度和刈割周期的增加而升高,而牧草产量只随留茬高度先增后减,受刈割周期影响不显著;留茬7 cm且刈割周期不低于30 d最利于白三叶根系、茎节的生长和越夏力的提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留茬高度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效因子,其中以留茬4 cm处理为佳,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留茬处理(P<0.01),但同一留茬水平下不同刈割周期间差异不显著。根系的生长状况和茎节数量多少是影响白三叶越夏性强弱的直接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越夏率具有与单株茎节数和单株根干重一致的变化趋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和0.930。本研究结果说明,留茬4 cm、刈割周期不少于30 d可获得较高的白三叶牧草产量;较高的留茬(7 cm)则对白三叶根系的生长有利,并可提高其越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留茬高度 刈割周期 越夏性
下载PDF
种植密度、刈割茬次和青贮对苏丹草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丽红 刘美 +1 位作者 张晓燕 王云 《山东畜牧兽医》 2006年第4期40-41,共2页
2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白山羊,平均体重20±1kg,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分别为9千株/亩、1.7万株/亩、2.8万株/亩的北非草(B)和皖草2号(W)的24h瘤胃降解率,以及刈割茬次和青贮对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 2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白山羊,平均体重20±1kg,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分别为9千株/亩、1.7万株/亩、2.8万株/亩的北非草(B)和皖草2号(W)的24h瘤胃降解率,以及刈割茬次和青贮对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两种苏丹草降解率影响不显著(P>0.05),北非草的干物质降解率(DMD)和粗蛋白降解率(CPD)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皖草2号的DMD和CPD降解率均在1.7万株时最大。对于第一茬,北非草和皖草2号的DM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皖草2号的CPD显著高于北非草的CPD(P<0.01)。刈割茬次对B的DMD影响不大(P>0.05),使W的DMD显著降低(P<0.05)。青贮显著提高两种苏丹草的DMD(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降解率 苏丹草 北非草 皖草2号 种植密度刈割周期
下载PDF
刈割强度对控制白三叶人工草地杂草生长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寰宗 《牧草与饲料》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白三叶人工草地采用不同周期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周期间草地产草量、白三叶产量、杂草产量差异极显著。说明选择刈割周期恰当,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达到提高草地产草量和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白三叶人工草地 不同刈割周期 控制杂草繁衍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瑞阳 张国君 +4 位作者 李云 袁存权 孙宇涵 徐兆翮 孙鹏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4期46-53,共8页
为了探索根龄、栽培密度和刈割方法对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生物量及再生能力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饲料林栽培模式,对不同根龄、不同密度、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和不同刈割工具及刈割部位的当年生林分从总质量、叶质量等生物量指标方面进行了... 为了探索根龄、栽培密度和刈割方法对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生物量及再生能力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饲料林栽培模式,对不同根龄、不同密度、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和不同刈割工具及刈割部位的当年生林分从总质量、叶质量等生物量指标方面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生物量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合理的栽培密度为0.4 m×0.8 m和0.6 m×0.8 m;四倍体刺槐饲料林种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每年刈割2次,刈割周期60 d,最后刈割时期在停止生长1个月前的8月中旬前,留茬高度30 cm时的生物量大、再生能力强、植株存活率高;刈割工具斧和锯对四倍体刺槐的株高、基径、萌蘖数、单株总质量、单株叶质量和茎叶比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刈割根桩上当年生萌条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刈割根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刺槐 生物量 留茬高度 刈割周期 密度
下载PDF
牧草可种价值的综合评定
12
作者 胡胜平 陈鹏 郑成文 《中国牧业通讯》 2004年第1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牧草 可种价值 综合评定 营养价值 适口性 生育期 利用期 刈割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