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研5号柱花草刈割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家锁 刘国道 《热带农业科学》 2000年第3期13-16,共4页
研究了刈割方式和频率对热研 5号柱花草 (Stylosanthesguianensiscv .ReyanNo .5)生长、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以苗期不刈割、每 4个月刈割一次的热研 5号柱花草的干物质产量最高 ,植株的生长和存活受影响最小 。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热研5号柱花草 刈割试验
下载PDF
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振中 赵文倩 +1 位作者 郭文莉 周忠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0-409,共10页
陈瑶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湖区存在芡实种植过密,汛期影响行洪的隐患,对湖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 陈瑶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湖区存在芡实种植过密,汛期影响行洪的隐患,对湖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芡实分区刈割试验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8月期间对陈瑶湖后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15科22属40种,其中轮虫12属26种,枝角类8属11种,桡足类2属3种,群落结构主要以轮虫为主,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分布时空上无显著差异(P>0.05)。共发现优势种8属10种,分别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囊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bulla)、蹄形腔轮虫(Lecane ungula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681.49±205.73)个/L和(7.8±1.52)mg/L,密度和生物量峰值均出现在初期的未刈割区,最低值均出现在后期的河道。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未刈割区>刈割区>河道的特征,时间变化呈现刈割初期>前期>中期>后期的趋势,生物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与密度一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67—3.42、1.64—3.57和0.41—1.1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N、TP、NH_(4)^(+)⁃N、Chl.a、EC和S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判别陈瑶湖水体已处于中污染状态;营养状态参数结果表明,陈瑶湖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瑶湖 浅水湖泊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刈割试验
下载PDF
几种饲草的不同播期刈割试验
3
作者 巫济民 陈伯森 《牧草与饲料》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饲料 牧草 播种期 刈割试验
下载PDF
饲用高粱不同品种及刈割次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鞠成梅 张景云 +1 位作者 蔡敦江 刘清海 《现代化农业》 2011年第6期29-30,共2页
饲用高粱具有再生性,刈割后再生速度快的特性。2008年在饲用高梁的生长期内,通过对不同的饲用高梁品种进行刈割试验,探讨与产量的关系,来指导生产,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饲用高粱 高梁品种 产量关系 次数 大田生产 再生速度 刈割试验 再生性
下载PDF
三种狼尾草的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韦家少 蔡碧云 蒋侯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73,64,共4页
经过连续3年对3种狼尾草(华南象草、王草、巴拿草)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3种狼尾草之间的于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的刈割时期和不同的施肥量对狼尾草的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刈割期间隔越长,产量越高;而施肥量越高,产... 经过连续3年对3种狼尾草(华南象草、王草、巴拿草)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3种狼尾草之间的于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的刈割时期和不同的施肥量对狼尾草的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刈割期间隔越长,产量越高;而施肥量越高,产量也越高。各个处理组合之间的产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以处理组合A1B3C3(华南象草,年施猪栏肥30000kg/hm2、60d刈割)的于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栽培技术 饲料作物 刈割试验
下载PDF
退化梯度上滇西北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的补偿生长能力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鸿怡 张勇 +3 位作者 崔媛 郑秋竹 田昆 黄晓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25-1034,共10页
为探究退化梯度上滇西北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补偿生长能力及其维持机制,本研究于2018年7月-9月在滇西北的3个草甸退化梯度[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HD)、中度退化(medium degradation,MD)、无退化对照(control,CK)]上开展原位刈割试验... 为探究退化梯度上滇西北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补偿生长能力及其维持机制,本研究于2018年7月-9月在滇西北的3个草甸退化梯度[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HD)、中度退化(medium degradation,MD)、无退化对照(control,CK)]上开展原位刈割试验以分析草甸植物的补偿生长能力,同时采集、分析相应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用于分析草甸植物补偿生长能力的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随退化程度增加,草甸植物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及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随退化程度增加,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平均粒径、总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土壤pH、速效氮含量在退化梯度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排序为MD>CK>HD;3)各退化梯度的草甸植物群落均发生了超补偿生长,且超补偿生长能力在退化梯度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禾本科和杂类草植物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在退化梯度间没有显著差异,莎草科植物的超补偿生长能力排序为HD>MD>CK;4)相较于禾本科和莎草科,杂类草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更小;5)相较于CK和MD样地,土壤理化性质对HD样地植物群落超补偿生长能力的影响程度更深。本研究表明,退化虽可导致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负面变化,但当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尚不足以限制植物群落的超补偿生长能力时,植物群落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可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 退化 刈割试验 补偿生长 滇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