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刈割频度下二色胡枝子根系及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显涛 陈晓阳 +1 位作者 贾黎明 张志翔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5-28,共4页
研究了我国华北野生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根系生长状况及最大地上生物量下的最佳刈割频度。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根数、根质量、根瘤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明显下降;1年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其地上... 研究了我国华北野生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根系生长状况及最大地上生物量下的最佳刈割频度。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根数、根质量、根瘤及可溶性糖等指标明显下降;1年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其地上生物量最大,由此证实适度的刈割频度有利于二色胡枝子的收获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胡枝子 刈割频度 根系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刈割频度对四翅滨藜生物量累积及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芳兰 裴明祥 +2 位作者 王继和 刘虎俊 尉秋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87,共6页
为科学指导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在我国西北沙区的生产和利用,研究不同刈割处理下四翅滨藜生物量变化及其根系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刈割频度对四翅滨藜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为科学指导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在我国西北沙区的生产和利用,研究不同刈割处理下四翅滨藜生物量变化及其根系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刈割频度对四翅滨藜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地上生物量随刈割频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2次刈割生物量最大,单株均值高达14.26 g;粗脂肪、粗蛋白、粗灰粉及无氮浸出物百分比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粗纤维则逐渐减小;当刈割次数逐渐增加时,主根直径、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及粗根百分比均显著减小(P〈0.05),根系在土壤深层(40~70 cm)中的分布也减少,而在浅土层中(0~20 cm)的分布明显增大;4组刈割处理的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参数β的值均小于对照(H0),并随刈割频度增大其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刈割频度 生物量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对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马银山 徐琳 +3 位作者 范海鹏 常立江 周睿 张世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4-1101,共8页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析因设计,对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变化下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冷地早熟禾对环境干扰的适应对策。刈割频度分为刈割1次、刈割2次和刈割3次,刈割时间分为早期刈割和晚期刈割。结果表明,所有刈割处理下,冷地早熟禾均发生了超补偿反应,超补偿的发生与刈割频度和刈割时间无关。地上生物量与分蘖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冷地早熟禾是通过长出更多的分蘖来抵抗环境干扰的,新生分蘖产生所需的资源主要是由根部供应。冷地早熟禾对于不同时间的刈割处理,在生活史对策方面进行了权衡。早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尽快产生种子,保证能够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策略;晚期刈割处理中,植物采取了减少种子产生,保证植株个体来年存活和返青的策略。资源在植物体内进行重新分配和权衡是冷地早熟禾应对外界环境干扰的主要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度 时间 地上生物量 分蘖数 冷地早熟禾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万志强 杨九艳 +4 位作者 谷蕊 闫玉龙 梁艳 杨劼 高清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477-5484,共8页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基质,对植物群落动态有显著的影响。刈割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除放牧外最重要的利用方式。研究不同刈割频度对典型草原区群落特征和若干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土壤因子与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旨在得...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基质,对植物群落动态有显著的影响。刈割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除放牧外最重要的利用方式。研究不同刈割频度对典型草原区群落特征和若干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土壤因子与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旨在得出对群落多样性最有利并最适宜生产利用的刈割频度。研究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以大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09—2013年进行不同频度的刈割处理,共设置处理,一年两次刈割、一年一次刈割、两年一次(割一年休一年)刈割、围封,在2013年8月采集测定土壤养分的样品。刈割对群落多样性影响显著,割一年休一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0.05);不同频度刈割下,一年两次刈割处理下土壤20—30cm和30—40cm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频度刈割处理下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一年两次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元素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ichness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割一年休一年刈割处理下土壤元素含量呈现更好的状态,结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利用的角度,割一年休一年为最合理的刈割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度 群落特征 土壤营养元素 大针茅草原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度对绵毛优若藜地上生物量及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何芳兰 裴明祥 +2 位作者 王继和 刘虎俊 尉秋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频度对绵毛优若藜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刈割处理下绵毛优若藜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百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地上生物量随刈割频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其1次刈割生物量最大,单...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频度对绵毛优若藜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刈割处理下绵毛优若藜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百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地上生物量随刈割频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其1次刈割生物量最大,单株均值高达5.63g;随刈割次数增加其地上部分的粗脂肪和粗蛋白百分含量均极显著提高,而粗纤维和粗灰分的百分含量则均极显著降低.(2)与不刈割相比,不同频度的刈割均能使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总量和主根直径减少,并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显著减少.(3)刈割显著抑制植株主根伸长,也限制侧根发生,使整个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因刈割频度增大而逐渐变浅,刈割频度≤1时,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土层中;刈割频度≥2时,植物根系基本分布在0~20cm的土层中.试验结果说明,绵毛优若藜在民勤沙区适应低频度刈割管理,即1年刈割1次,其地上生物量最大,而根系受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毛优若藜 刈割频度 地上生物量 根系
下载PDF
刈割频度对王草再生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明忠 朱红业 +6 位作者 冯光恒 张映翠 龙会英 金杰 史亮涛 江功武 杨洪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222-224,共3页
以不同生长周期进行刈割新建植的热带牧草-王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牧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干热区雨养条件下王草再生性能达最佳时的生长期和刈割次数。试验结果表明:作为青刈饲喂或青贮的牧草,王草生长期一般在3545d,经济性状较好... 以不同生长周期进行刈割新建植的热带牧草-王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牧草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干热区雨养条件下王草再生性能达最佳时的生长期和刈割次数。试验结果表明:作为青刈饲喂或青贮的牧草,王草生长期一般在3545d,经济性状较好;作为种苗生长期保持在90d产量较高。高频率刈割可减少王草生长期的拔节数,提高生长期分蘖数和粗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草 刈割频度 再生性能 雨养型 干热区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度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土壤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志强 杨九艳 +3 位作者 闫玉龙 谷蕊 杨劼 高清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5-231,共7页
通过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影响因子的测定,研究3种不同刈割方式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其影响因子,为典型草原刈割对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大针茅草原是亚洲中部草原亚区特有的一种草原类型。研究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 通过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影响因子的测定,研究3种不同刈割方式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其影响因子,为典型草原刈割对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大针茅草原是亚洲中部草原亚区特有的一种草原类型。研究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以大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09-2013年进行不同频度的刈割处理,一年两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割一年休一年)、围封,在2013年8月采集测定土壤养分样品,在2013年生长季的6、7、8月进行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围封处理下土壤含水量要高于其他刈割处理。6与8月时,围封处理下的细菌和微生物总数均显著高于刈割处理。不同频度刈割下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的差异,割一年休一年与围封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且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在7月初为最低;土壤呼吸速率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结合生物多样性及生产利用的角度,割一年休一年为最合理的刈割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度 大针茅草原 土壤呼吸 土壤影响因子
下载PDF
种植密度、刈割高度和刈割频度对百脉根产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益新 梁祖铎 +1 位作者 王槐三 陈志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40,共4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刈割高度和刈割频度对百脉根(品种里奥)产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和60株/m^2三种种植密度春播当年产草量随种植密度提高而提高,秋播翌年、春播次年起产草量及其构成因素种植密度间无显著差异,鲜草...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刈割高度和刈割频度对百脉根(品种里奥)产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和60株/m^2三种种植密度春播当年产草量随种植密度提高而提高,秋播翌年、春播次年起产草量及其构成因素种植密度间无显著差异,鲜草干物质产量均在10000kg/ha以上;刈割高度1、5和IOcm或1~3和5~7cm,高刈割的再生显著优于低刈割,但刈割高度对年产草量无显著影响;初花始刈后连续间隔45、30和20或50、30和15天刈割或春季首刈后连续间隔8、6和4周刈割,产草量、粗蛋白质产量和抗旱耐热性随刈割频度提高而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高度 刈割频度
下载PDF
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刈割频度和强度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樊江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8,共6页
本试验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刈割频度(刈割2和4次)和刈割强度(留茬2和8cm)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刈割次数多,则牧草的茬平均分枝(蘖)数少,而累计分枝(蘖)数多;刈割次数少,则茬平均分枝(蘖)数多... 本试验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刈割频度(刈割2和4次)和刈割强度(留茬2和8cm)对红三叶和鸭茅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刈割次数多,则牧草的茬平均分枝(蘖)数少,而累计分枝(蘖)数多;刈割次数少,则茬平均分枝(蘖)数多,而年累计分枝(蘖)数少。留茬高,则茬平均和累计分枝(蘖)数均多;留茬低,则茬平均和累计分枝(蘖)数均少。同时在相同刈割频率下,留茬高度对红三叶分枝的影响相对明显;在相同留茬高度情况下,鸭茅累计分蘖数随刈割次数增加而增多的幅度比红三叶大。在留茬低,刈割次数多的处理中,红三叶产草量相对比其它处理较高,而鸭茅产量受刈割影响而变化的幅度较小。一般刈割次数对牧草的影响大于留茬高度。施肥对于刈割频繁、留茬低处理的影响更大,同时红三叶对施肥的反应相对比鸭茅明显。红三叶各茬草产量比重在刈割4次的处理中具双峰曲线特征,而鸭茅具单峰曲线规律,同时一般在刈割次数少,留茬高的处理中红三叶的产量比重较低,而鸭茅则较高。各处理刈割后对牧草第二年的生长均未有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鸭茅 刈割频度 强度 混播草地
下载PDF
刈割频度、播种比例和施肥量对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玮 张新全 杨春华 《四川草原》 2004年第6期9-12,40,共5页
在不同刈割频度、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和白三叶不同种群年总产草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度对产草量的影响最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刈割频度为5次的处理鲜草总产量最高。施肥量和播种比例的互... 在不同刈割频度、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下,对混播草地牛鞭草和白三叶不同种群年总产草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度对产草量的影响最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刈割频度为5次的处理鲜草总产量最高。施肥量和播种比例的互作效应对总产草量的影响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施肥水平低,牛鞭草混播比例低的处理总产草量高;施肥水平高的处理,牛鞭草混播比例高的则总产草量高,而白三叶则相反。因此,牛鞭草和白三叶的混播在合理的管理措施下是有可能的;同时为了达到高产优质,初步认为刈割间期以45d,较高的施肥量和混播比例以2: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鞭草 白三叶 混播 施肥量 刈割频度 产草量
下载PDF
刈割频度和强度对红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进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6-97,共2页
本文就不同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对红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刈割四次的总产量显著大于年刈割两次的总产量。在年刈割四次的情况下,刈割强度对产量影响不大,在年刈割两次的情况下,如刈割强度大,则... 本文就不同刈割频度和刈割强度对红三叶与黑麦草混播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刈割四次的总产量显著大于年刈割两次的总产量。在年刈割四次的情况下,刈割强度对产量影响不大,在年刈割两次的情况下,如刈割强度大,则产量高。在分别处理中黑麦草产量变化不明显,红三叶产量变化明显,且其变化主导着总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黑麦草 刈割频度 强度 混播草地 生产力 产量
下载PDF
刈割频度对普通野生稻实验种群的影响
12
作者 周进 陈家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1-378,共8页
本文通过考察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实验种群对不同频度刈割的反应,揭示刈割对该种群的密度、株高、生物量、单枝生物量和有性生殖份额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累积株高增长和光合系统份额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刈... 本文通过考察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实验种群对不同频度刈割的反应,揭示刈割对该种群的密度、株高、生物量、单枝生物量和有性生殖份额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累积株高增长和光合系统份额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刈割频度越大,作用越大。但对后两者的促进是以消耗地下部分的物质和能量为前提的,超过一定频度的刈割不仅可使其有性生殖份额降至零,还可导致种群消亡。提示过频破坏普通野生稻地上部分是该种部分种群发生地方性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刈割频度 实验种群
下载PDF
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倩倩 沈益新 《草原与草坪》 CAS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Ipomoea aquatic)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再生草鲜草、干物质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施氮量277.2kg/hm2和415.8kg/hm2处理下,...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Ipomoea aquatic)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再生草鲜草、干物质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施氮量277.2kg/hm2和415.8kg/hm2处理下,蕹菜再生草鲜草产量分别达到75441.1kg/hm2和82774.2kg/hm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再生草产量与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生长期(2008年6月24~10月22日)刈割4次处理的再生草产量还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草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降低。再生草干物质体外消化率随施氮量和刈割频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随施氮量和刈割频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再生 施氮 刈割频度 产量
下载PDF
胡枝子刈割频度对根系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克敏 胡云峰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4期19-20,共2页
试验设置了胡枝子林分0—7次刈割频度,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胡枝子根系质量、主根直径、根瘤个数及根瘤大小都逐渐降低;根的可溶性糖含量也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下降,地上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1a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的胡枝子... 试验设置了胡枝子林分0—7次刈割频度,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胡枝子根系质量、主根直径、根瘤个数及根瘤大小都逐渐降低;根的可溶性糖含量也随着刈割频度的增大而下降,地上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1a之中刈割3次,每6周刈割1次的胡枝子,可得到最大超补偿生长,并获得最大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枝干 刈割频度 根系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无芒雀麦、苜蓿混播草层产量竞争及翌年叶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海新 黄晓群 +2 位作者 杨丽敏 庄同春 刘兆金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试验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2年生混播牧草进行刈割处理,通过对两种牧草产量及翌年头茬牧草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首次刈割时间推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下降,产量降低。年刈割频率降低无芒雀麦竞争力增大,而抑制苜蓿... 试验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对2年生混播牧草进行刈割处理,通过对两种牧草产量及翌年头茬牧草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首次刈割时间推后,无芒雀麦的竞争力下降,产量降低。年刈割频率降低无芒雀麦竞争力增大,而抑制苜蓿的竞争力;刈后翌年头茬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上一年刈割频率升高逐渐下降,而无芒雀麦随刈割频率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低频刈割翌年苜蓿地上部分具有竞争优势,而高频刈割增强了无芒雀麦的种群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竞争 刈割频度 种群竞争
下载PDF
施氮和刈割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美艳 邓菊芬 尹俊 《草业与畜牧》 2008年第5期10-12,16,共4页
试验采用施氮和刈割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和刈割组合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sphacelata(Schum) Stapfex Massey cv.Narok)分蘖数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分蘖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75kg/hm2>50 kg/hm2>25... 试验采用施氮和刈割二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和刈割组合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sphacelata(Schum) Stapfex Massey cv.Narok)分蘖数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分蘖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75kg/hm2>50 kg/hm2>25 kg/hm2,25 kg/hm2与其余两水平差异显著(P<0.01)。刈割对分蘖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一年刈割3次>一年刈割2次>一年刈割4次。处理N1E2、N1E3、N2E2、N2E3、N3E2、N3E3的生育期都不同程度地被推迟。施氮和刈割改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特性的最佳处理为施氮75kg/hm2和一年刈割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施氮水平 刈割频度 分蘖数 生育期
下载PDF
刈割对三种热季禾本科牧草越冬的影响
17
作者 向述荣 詹爱民 +4 位作者 刘斌 易克贤 王贵兰 陈哲忠 周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11-313,共3页
本试验通过对毛花雀稗、纳罗克狗尾草和宽叶雀稗3种热季牧草在不同刈割频度下的越冬成活率的观测表明:毛花雀稗越冬力最强,受刈割频度和终刈时间的影响最小;纳罗克狗尾草次之;宽叶雀稗越冬力最弱,受刈割频度和终刈时间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热季牧草 刈割频度 越冬率
下载PDF
刈割高度和频度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生物碱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兴旭 李春杰 南志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6,共5页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刈割高度(2.5,5.0和7.5cm)和刈割频度(1周1次和2周1次)对醉马草甘肃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生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量的影响.前4个月醉马草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成线性增加,在不同刈割高度处理中,7.5c...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刈割高度(2.5,5.0和7.5cm)和刈割频度(1周1次和2周1次)对醉马草甘肃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生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量的影响.前4个月醉马草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成线性增加,在不同刈割高度处理中,7.5cm的刈割高度条件下生物碱含量要高于2.5cm的刈割高度;在刈割频度处理中,两周刈割一次生物碱含量要高于1周刈割1次.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生物碱含量最高值可达最低值的2~3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将醉马草内生真菌应用于植物保护,必须意识到潜在的植物管理因素(刈割频率或者播种密度等)的实施可能会降低或者提高植物保护的水平,相同的管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他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生物碱的含量,所以管理因素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碱的影响将会是未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醉马草 高度 刈割频度 麦角酰胺 麦角新碱
原文传递
人工草地的收获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桂香 乌兰朝鲁 董建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5期33-33,共1页
合理利用人工草地对维持其优质、高产具有重要作用。就人工草地作为割草场时,应注意的刈割时期、留茬高度和刈割频度等问题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时期 留茬高度 刈割频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