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静 沈文彤 +2 位作者 张蕴薇 马晖玲 杨富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9-593,共5页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密度 刈割频率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率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与主根C/N比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辉 刘惠青 崔国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逐渐降低。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越冬率极显著高于和平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肇东苜蓿、敖汉苜蓿主根中C/N略有升高,且变化比较缓慢;而和平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主根C/N逐渐下降,且变化比较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频率 越冬率 C/N
下载PDF
刈割频率与品种对混播草地白三叶叶片出生率及扩展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锋瑞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74-79,共6页
采用非破坏性的田间定株标记观察方法 ,系统探讨了刈割频率 (高与低 )与白三叶品种 (Al ice,Retor和Gwenda)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时期出生的白三叶叶片的出生率及扩展期的影响。研究表明 ,( 1)高频率刈割明显促进了叶片... 采用非破坏性的田间定株标记观察方法 ,系统探讨了刈割频率 (高与低 )与白三叶品种 (Al ice,Retor和Gwenda)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时期出生的白三叶叶片的出生率及扩展期的影响。研究表明 ,( 1)高频率刈割明显促进了叶片的出生率 ,加快了叶片的发育速度 ,从而缩短了叶片的扩展期。 ( 2 )在高频率刈割下 ,品种Alice在 8月下旬出生的叶片的扩展期比品种Retor和Gwenda长得多。 ( 3)在低频率刈割下 ,叶片的出生率与扩展期呈显著正相关 ,叶片出生率解释了叶片扩展期变异的 2 9% ,而在高频率刈割下 ,二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说明叶片出生率与扩展期的关系只有在两次刈割的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 (如在低频率刈割下 )才能够表现出来。( 4 )叶片的扩展对气候因子的反应模式在两种频率刈割下明显不同 ,在低频率刈割下 ,叶片扩展期分别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平均和最低温度解释了叶片扩展期变异的 38% ,叶片的扩展表现了较强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而在高频率刈割下 ,叶片扩展期分别与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平均和最低温度只解释了叶片扩展期变异的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刈割频率 个体匍匐茎 叶片扩展期 叶片出生率 牧草 气候因子 混播草地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牧草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可爱 刘小飞 《草业与畜牧》 2012年第6期21-25,共5页
不同的刈割方式(包括刈割时间、刈割次数、留茬高度)对牧草的生长、再生及牧草周围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就刈割频率对牧草的生产性能、土壤环境、牧草品质等几方面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为牧草合理刈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刈割频率 牧草 影响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两种牧草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得光 张德强 +4 位作者 周国逸 温达志 丁明懋 罗仲良 李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2-58,共7页
刈割频率对皇草和杂交狼尾草越冬影响的实验表明,两者的根系生物量、根系养分贮量、越冬返青率和越冬产量均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但影响程度两者略有不同。刈割次数对杂交狼尾草的越冬返青率的影响更大,皇草的根系生物量和越冬产... 刈割频率对皇草和杂交狼尾草越冬影响的实验表明,两者的根系生物量、根系养分贮量、越冬返青率和越冬产量均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但影响程度两者略有不同。刈割次数对杂交狼尾草的越冬返青率的影响更大,皇草的根系生物量和越冬产量则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本文还就如何减低刈割对牧草越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率 皇草 杂交狼尾草 根系生物量 返青率 产量 越冬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牧草影响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孟可爱 刘小飞 《广西畜牧兽医》 201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刈割频率是牧草刈割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收获干草的数量和品质,而且也间接影到以后草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适宜的刈割频率不仅能保证草地的产量和营养物质的高额收获量,还可以提高草地翌年的越冬率、再生性和产... 刈割频率是牧草刈割方式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当年收获干草的数量和品质,而且也间接影到以后草地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适宜的刈割频率不仅能保证草地的产量和营养物质的高额收获量,还可以提高草地翌年的越冬率、再生性和产草量。刈割频率不同,会对牧草的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再生等状况产生相应的影响,使其发生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率 牧草 草地生产力 方式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收获量 再生性
下载PDF
不同刈割频率对黄土高原陇东苜蓿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利烨 杨天辉 +3 位作者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EE、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在多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CP和EE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刈割频率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播组合对盐碱地混播草地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启宇 云岚 +4 位作者 陈逸凡 郭宏宇 李珍 高志琦 石凤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1-68,共8页
在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长穗偃麦草不同混播比例(豆禾比1∶1、1∶2、1∶3)建植3年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3个刈割频率(年刈割1次、年刈割2次、年刈割3次)研究不同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 在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长穗偃麦草不同混播比例(豆禾比1∶1、1∶2、1∶3)建植3年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3个刈割频率(年刈割1次、年刈割2次、年刈割3次)研究不同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播组合对牧草产量以及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频率与混播组合的互作效应对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主效应刈割频率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以年刈割2次牧草产量表现均为最高。3个混播组合在不同刈割频率下的竞争指数表现一致,均为豆禾相对产量大于1,相对产量总值大于1,苜蓿种间竞争率大于1,禾草种间竞争率小于1。不同混播比例组合在各刈割频率下的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值表现为大于1,在3种刈割频率下苜蓿种间竞争率均随着禾草比例的升高逐渐增大,年刈割3次时禾草种间竞争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且豆禾以1∶2混播时禾草种间竞争率较高。综合考虑,苜蓿与新麦草以1∶2、苜蓿与缘毛雀麦以1∶3、苜蓿与长穗偃麦草以1∶1进行混播建植,且每年刈割2次更有利于维持稳定、高产的混播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刈割频率 混播比例 牧草产量 种间竞争关系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饲用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桃霞 王致和 +2 位作者 张亚萍 张肖凌 张秀华 《中国糖料》 2018年第1期35-37,39,共4页
以饲用甜高粱海牛品种为试材,以不同刈割频率为处理:年刈割1茬T_(1-1)、年刈割2茬第1次T_(2-1)和第2次T_(2-2),研究刈割频率对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适度的刈割频率有利于分蘖,会降低株高、主茎粗和节数;(2)刈割... 以饲用甜高粱海牛品种为试材,以不同刈割频率为处理:年刈割1茬T_(1-1)、年刈割2茬第1次T_(2-1)和第2次T_(2-2),研究刈割频率对甜高粱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适度的刈割频率有利于分蘖,会降低株高、主茎粗和节数;(2)刈割2茬较刈割1茬鲜草产量增加10.66%;(3)营养成分方面,刈割有利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却降低了含水量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规律;(4)营养价值T_(2-1)和T_(2-2)分别较T_(1-1)增加13.54%和8.23%;饲用价值由高到低依次是T_(2-2)>T_(2-1)>T_(1-1),T_(2-2)和T_(2-1)的饲用价值分别较T_(1-1)增加5.62%和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刈割频率 产量 饲用价值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钙、铁、锌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闫春霞 赵曼 +2 位作者 宝音陶格涛 赵一安 祁智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2期86-93,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刈割频率对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中Ca、Fe、Zn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刈割方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19年对样地羊草进行不同频率的刈割,集中采样后对羊草叶中Ca、Fe、Zn及14种氨基酸的... 【目的】明确不同刈割频率对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叶中Ca、Fe、Zn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刈割方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19年对样地羊草进行不同频率的刈割,集中采样后对羊草叶中Ca、Fe、Zn及14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不刈割相比,刈割2年休1年、1年刈割1次、1年刈割2次羊草叶的Ca含量分别提高了13.6%、21.8%、11.8%,且差异显著(P<0.05);不刈割及不同刈割频率间羊草叶的Fe、Zn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不刈割相比,刈割1年休1年、刈割2年休1年、1年刈割1次的羊草叶中14种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了30.95%、40.19%、33.76%,且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刈割频率下,羊草叶的Ca含量以1年刈割1次最高,刈割2年休1年次之;14种氨基酸总量以刈割2年休1年最高,1年刈割1次次之。【结论】1年刈割1次和刈割2年休1年是提高天然羊草草原羊草品质较为科学合理的刈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羊草草原 刈割频率 氨基酸
下载PDF
刈割频率和烧荒对天然牧草长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Greg J.Cuomo Bruce E.Anderson +1 位作者 Linda J.Young 刘学录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8年第4期42-45,共4页
刈割频率和烧荒可以影响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大须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Vitman)和黄假高粱(Sorghastrum nutans L.Nash)的长势。1986年进行了一项田间研究,从1988~1991年的3,4和5月进行烧荒处理,同时进行3次刈割处理。每... 刈割频率和烧荒可以影响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大须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Vitman)和黄假高粱(Sorghastrum nutans L.Nash)的长势。1986年进行了一项田间研究,从1988~1991年的3,4和5月进行烧荒处理,同时进行3次刈割处理。每年在相同的样区进行上述处理。处理为再裂区排列,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须芒草春季的黄化生物量分别比柳枝稷和黄假高粱高147%和122%。刈割管理对牧草长势的影响在一个生长季节之后发生,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影响随之变小。黄化生物量在刈割2次到3次之间降幅较大,而在刈割1次到2次之间则较小。大须芒草产生的分蘖枝分别比柳枝稷和黄假高粱多95%和33%。对所有牧草和刈割频率而言,烧荒刺激产生的分蘖平均为32%。刈割频率增加了分蘖密度,但是,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通过黄化生长测定的牧草长势却降低了。这表明,随着频繁的采摘,这些牧草的分蘖是以消耗贮备能量为代价的。旺盛的春季黄化生长和较高的分蘖潜力是大须芒草在普列里草原占优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长势 天然牧草 刈割频率 烧荒
下载PDF
刈割时间和次数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德强 周国逸 +4 位作者 温达志 丁明懋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3-51,共9页
研究了刈割时间和频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使牧草的茎/叶比值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粗灰分、P、K等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K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粗灰分、粗蛋白和P等.刈割时间对粗脂... 研究了刈割时间和频率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使牧草的茎/叶比值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粗灰分、P、K等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K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粗灰分、粗蛋白和P等.刈割时间对粗脂肪、Ca、Mg的含量影响不大,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适宜的刈割频率可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隔50-55d收割1次,可使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均维持较高的水平,隔57d割1次,牧草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而粗纤维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频率 牧草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施肥水平和刈割制度对鸭茅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俊卿 董宽虎 《草原与草坪》 2000年第2期29-31,共3页
对 1997、1998两年播种量为 2 0kg/hm2 的鸭茅进行播种试验 ,氮肥水平分别是 0 ,37,74,111,148,185kg/hm2 ;刈割频率每年为 2次、3次。氮肥水平增加到 74kg/hm2 时 ,干物质 (DM )产量最高 ,首次刈割推迟 ,刈割周期延长 ,DM产量提高。提... 对 1997、1998两年播种量为 2 0kg/hm2 的鸭茅进行播种试验 ,氮肥水平分别是 0 ,37,74,111,148,185kg/hm2 ;刈割频率每年为 2次、3次。氮肥水平增加到 74kg/hm2 时 ,干物质 (DM )产量最高 ,首次刈割推迟 ,刈割周期延长 ,DM产量提高。提早播种对于提高产量有显著影响 ,晚秋 (10月份 )收割会使冬季营养贮备贫乏 ,从而对安全越冬造成威胁。鸭茅总含氮量 2 .5 8% 4.40 % ,在氮肥水平低于111kg/hm2 时 ,含氮量受氮肥水平的影响不大。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IVDMD)受刈割频率的影响较大 ,氮肥水平高于 74kg/hm2 时 ,硝态氮 (NO3 N)积累量超过 0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水平 刈割频率 生产性能 鸭茅 牧草
下载PDF
播种量与刈割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22
14
作者 欧阳延生 于徐根 +3 位作者 徐桂花 李翔宏 刘水华 戴征煌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6-198,共3页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种量 刈割频率 产草量 越夏率
下载PDF
气候因子和非气候因子对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锋瑞 A.Elgersm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2,共15页
本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刈割频率(强度)和品种对永久性混播草地组分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气候因子与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相关性。刈割对叶片出生率和每个匍匐茎现存叶片数的处理效应具季节依赖性特征,... 本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刈割频率(强度)和品种对永久性混播草地组分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气候因子与白三叶草叶片生长的相关性。刈割对叶片出生率和每个匍匐茎现存叶片数的处理效应具季节依赖性特征,在夏季生长期,高频率刈割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出生率,而夏季和秋初生长期高频率刈割处理的每匍匐茎现存叶片数显著高于低频率刈割处理。三叶草品种对叶片出生率和每匍匐茎现存叶片数均无显著的处理效应,但刈割与品种对秋初生长期叶片的出生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对秋季生长期每匍匐茎现存叶片数有微弱显著的互作效应(P=0.067)。叶片出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动态特征,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引起叶片出生率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而每匍匐茎现存叶片数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不明显,现存叶片数与太阳辐射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仅与温度存在微弱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刈割频率 叶片生长 白三叶草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小型无脊椎动物对混播草地白三叶叶片伤害程度研究
16
作者 李锋瑞 王树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20-1626,共7页
采用非破坏性的田间观测方法 ,以主匍匐茎的叶片伤害数、叶片伤害率和叶片伤害程度 3个变量为指标 ,综合评价了小型无脊椎动物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混播草地白三叶叶片的伤害程度 ,系统探讨了白三叶品种类型 (Alice,Re-tor和 Gwenda... 采用非破坏性的田间观测方法 ,以主匍匐茎的叶片伤害数、叶片伤害率和叶片伤害程度 3个变量为指标 ,综合评价了小型无脊椎动物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的混播草地白三叶叶片的伤害程度 ,系统探讨了白三叶品种类型 (Alice,Re-tor和 Gwenda)、刈割频率 (高与低 )及草地特征 (如白三叶含量、地上生物量和草层高度 )对小型无脊椎动物对叶片伤害的影响。研究表明 ,高频率刈割的草地白三叶叶片总的伤害数及中等程度伤害的叶片数明显地高于低频率刈割处理 (分别为 2 1 %和 3 5 % )。另外 ,研究期总的叶片伤害数及不同程度伤害的叶片数因白三叶品种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差异 ,且这种差异在春季、夏末和秋季等 3个时期均十分明显。在这 3个时期 ,在两种频率刈割下 ,均是品种 Retor的叶片伤害数和叶片伤害率明显地高于品种 Alice和 Gwenda。研究还表明 ,叶片的伤害与白三叶种群特征如白三叶含量和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白三叶含量和地上生物量越低 ,则叶片的伤害数和伤害率就越高。回归模型显示 ,白三叶含量和地上生物量可以解释叶片伤害数在春季、夏末、秋季各 65 %、5 9%和 5 0 %的变异 ,可以解释叶片伤害率在这 3个时期各 5 8%、5 7%和 45 %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脊椎动物 混播草地 白三叶 品种 刈割频率 叶片伤害程度
下载PDF
热研4号王草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涂旭川 刘国道 +2 位作者 白昌军 张绪元 朱新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0期533-535,共3页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蘖数,以探索热研4号王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王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热研4号王草 刈割频率 密度 施肥
下载PDF
种植模式与管理措施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琦 杨利烨 +3 位作者 石薇 常生华 贾倩民 侯扶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69,共9页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AT: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A:紫花苜蓿单播;T:高羊茅单播)和管理措施(N1M1:不施氮,每25d刈割;N1M2:不施氮,每50d刈割;N1M3:不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N2M1:施氮,每25d刈割;N2M2:施氮,每50d刈割;N2M3:施氮,紫花苜蓿初...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AT: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A:紫花苜蓿单播;T:高羊茅单播)和管理措施(N1M1:不施氮,每25d刈割;N1M2:不施氮,每50d刈割;N1M3:不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N2M1:施氮,每25d刈割;N2M2:施氮,每50d刈割;N2M3:施氮,紫花苜蓿初花期刈割)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和高羊茅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T处理的鲜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A和T(P<0.05),其中干草产量分别提高了22.10%和108.80%,粗蛋白产量分别提高了25.70%和218.40%,WUE分别提高了6.79%和85.70%。AT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T处理(P<0.05),使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提高。N2M1处理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WUE及3种草地的鲜干草产量显著提高。综上,AT-N2M1是一种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高羊茅人工草地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刈割频率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热研5号柱花草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旭川 刘国道 +2 位作者 白昌军 张绪元 朱新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464-466,共3页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3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枝数,以探索热研5号柱花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柱花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热研5号柱花草 刈割频率 种植密度 施肥
下载PDF
收获制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彦华 张亮 +3 位作者 郑杰 张晓霞 郑爱荣 李鹏飞 《现代牧业》 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草食畜牧业中重要的优质豆科牧草,收获制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从刈割时间、刈割频率和留茬高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 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草食畜牧业中重要的优质豆科牧草,收获制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从刈割时间、刈割频率和留茬高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刈割频率一年4-6次、留茬高度5-10c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时间 刈割频率 留茬高度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