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文明视角下刑事冤错案件的纠防
1
作者 刘文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刑事冤错案件是刑事冤案和刑事错案的简称,突出强调的是我国刑事错案往往以刑事冤案的形式来表达。刑事诉讼文明是刑事诉讼程序实施过程中体现刑事诉讼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是刑事诉讼理念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载体文明的总和。... 刑事冤错案件是刑事冤案和刑事错案的简称,突出强调的是我国刑事错案往往以刑事冤案的形式来表达。刑事诉讼文明是刑事诉讼程序实施过程中体现刑事诉讼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是刑事诉讼理念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载体文明的总和。在刑事冤错案件纠防的理论和实务中,很有必要导入刑事诉讼文明的相关理论和思维模式,牢固树立正当程序理念、切实贯彻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和严格规范侦查讯问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文明 刑事冤错案 人权保障
下载PDF
论刑事冤错案的定罪后救济——基于杨金柱案及美国宾州定罪后救济程序的思考
2
作者 孙明泽 冯科臻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2017年杨金柱案最终无罪判决的结果不仅是其个人坚持的结果,也是法律人对正义底线的坚守,更是 我国刑事法治不断进步的体现.该案体现了我国定罪后申诉制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定罪后救济制度还不完善,需 要进一步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相... 2017年杨金柱案最终无罪判决的结果不仅是其个人坚持的结果,也是法律人对正义底线的坚守,更是 我国刑事法治不断进步的体现.该案体现了我国定罪后申诉制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定罪后救济制度还不完善,需 要进一步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相对完善的定罪后救济体系,对我国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定罪后救济制度应 当从理念的转变、救济方式的多元化、法律规定的详尽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完善的刑事申诉救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无罪推定 司法理念 申诉制度
下载PDF
刑事冤错案件的深层成因探赜——基于典型案例与司法语境的解读
3
作者 陈磊 张宇 李璟瑞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司法规范化的到场、权力高层的关注、学者学术研究的关怀使得对刑事冤错案件深层成因的理性解读成为一种契机。实证样本研究表明,我国刑事冤错案件的纠错原因多具偶然性、救济管道不畅通、救济进程存在博弈。对两种主流范式的省思可以发... 司法规范化的到场、权力高层的关注、学者学术研究的关怀使得对刑事冤错案件深层成因的理性解读成为一种契机。实证样本研究表明,我国刑事冤错案件的纠错原因多具偶然性、救济管道不畅通、救济进程存在博弈。对两种主流范式的省思可以发现,观念误区与制度痹症是"话语中心论"的关注焦点,而科技落后与认知局限则是"物质中心论"的论证理据。法治话语的实践困境、司法政策的倾向性与司法绩效的实体导向性等转型时期的历史、社会及制度语境决定了中国刑事冤错案件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物质中心论 话语中心论 司法政策 司法绩效
下载PDF
刑事冤错案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光金 霍精锐 裴国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刑事冤错案件的发生有着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从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刑事冤错案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刑事冤错案件的对策。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无罪推定 法律文化
下载PDF
刑事冤错案件的制度防范与纠正——基于聂树斌案的思考 被引量:15
5
作者 汪海燕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共19页
聂树斌案再次引发各界对于刑事冤错案件的警醒与反思。鉴于冤错案件成因的复杂性,应当秉持立体化思路,从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以及法律适用等"多重面向"完善冤错案件的防范与纠正机制。在保障审判权独立运行的基础上... 聂树斌案再次引发各界对于刑事冤错案件的警醒与反思。鉴于冤错案件成因的复杂性,应当秉持立体化思路,从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以及法律适用等"多重面向"完善冤错案件的防范与纠正机制。在保障审判权独立运行的基础上,应当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法律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完善刑事再审启动程序,探索启动模式的法治化转型,并明确刑事诉讼法适用遵循"从新兼有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树斌案 刑事冤错案 审判中心 无罪推定 再审启动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冤错案件的根源剖析
6
作者 李振 《东南法学》 2015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当今中国频发的刑事冤错案件已成为万众关注的社会顽疾。引发刑事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行司法体制的天然缺陷决定了刑事冤错案件不可能完全避免,其次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司法过程中对证据的错误认定... 当今中国频发的刑事冤错案件已成为万众关注的社会顽疾。引发刑事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行司法体制的天然缺陷决定了刑事冤错案件不可能完全避免,其次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司法过程中对证据的错误认定和不当使用。除此之外,造成刑事冤错案件的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可能成为主导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司法制度 原因
原文传递
刑事冤错案防范机制建构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杨凯 《法治论坛》 2016年第3期55-74,共20页
本文选取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某省高院)2009年至2014年六年间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的175件案件为研究样本,结合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剖析刑事案件审判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 本文选取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某省高院)2009年至2014年六年间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的175件案件为研究样本,结合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现的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剖析刑事案件审判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冤错案的主要原因,揭示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刑事司法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刑事冤错案件防范机制建构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刑事冤错案 防范机制建构
原文传递
论刑事冤错案防范中的非法证据排除——以全国15例刑事冤错案为样本
8
作者 王绍佳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9,共7页
排除非法证据是有效防范刑事冤错案的重心,但尚存在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双重难题。立法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建立完善对非法获得的口供的绝对排除及对"毒树之果"的相对排除等相关制度。司法方面,检察机关应当有效行使监... 排除非法证据是有效防范刑事冤错案的重心,但尚存在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双重难题。立法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建立完善对非法获得的口供的绝对排除及对"毒树之果"的相对排除等相关制度。司法方面,检察机关应当有效行使监督职能,采用"推定可能存在刑讯逼供"制度,加强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现与审查;法院应当积极听取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申辩意见,并正确适用证据补正规则,放低"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要求,避免非法证据经补正规则"洗白"后以合法形式进入审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非法证据排除 “毒树之果” 刑讯逼供
原文传递
刑事冤错案件证据问题实证研究
9
作者 刘家洁 《天津检察》 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石,证据的审查和认定对案件最终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我国多起重大刑事冤错案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冤错案件的发生大多与未切实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证明标准密切相关,纠其错误的根源就是证据问题。...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石,证据的审查和认定对案件最终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我国多起重大刑事冤错案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冤错案件的发生大多与未切实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证明标准密切相关,纠其错误的根源就是证据问题。本文拟从冤错案件中存在的证据问题出发,探究发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防范、纠正冤错案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证明标准 证据裁判规则
原文传递
“冤案昭雪后,你们还好吗?”系列报道之一 张玉环:劫后重生尽坦途
10
作者 张勇 徐隆林 《民主与法制》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办理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罚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依法纠正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58件122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人心里压抑满满的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办理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罚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依法纠正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刑事冤错案件58件122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人心里压抑满满的同时,也为这些蒙受冤屈者得到平反,为迟来的正义感到欣慰,为司法审判的进步感到暖心。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走近张玉环、孙夕庆等蒙受冤屈者,关注他们的生存现状,不仅是出于同情和人道关怀,更是希望春节的喜庆,照亮他们劫后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 刑事案件 聂树斌案 司法审判 刑事冤错案 呼格吉勒图案 刑罚执行变更
原文传递
从“案件”到“事件”:作为媒体事件的重大社会新闻报道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海贵 董辉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2,118,119,共15页
文章以“聂树斌案”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案如何从一起典型的刑事冤错案,逐渐转变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事件。研究发现,“聂树斌案”的意义转变与媒体报道引发的舆论关注存在一定关联。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借助司法政策调整,将其... 文章以“聂树斌案”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案如何从一起典型的刑事冤错案,逐渐转变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媒体事件。研究发现,“聂树斌案”的意义转变与媒体报道引发的舆论关注存在一定关联。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借助司法政策调整,将其界定为司法主动纠错、程序正义得以实现的典型案件;同时,媒体自身报道观念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意义转换;网络直播等扩大了公众对案件的理性认知,促进了媒体与司法在互动中开展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树斌案 社会新闻 刑事冤错案 媒体事件
原文传递
《“京都刑辩八杰”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五制度之问:纠正错案,刑辩律师有何作为?
12
作者 金杰 《民主与法制》 2021年第5期23-25,共3页
刑事冤错案件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有时难以估量,有的服刑10年甚至20年,青春逝去不复返。待到宣告无罪时,虽然激动得流泪,但也已然物是人非;有的妻离子散,有的老人相继去世,待到回家时只能在墓地告慰老人。如陈满杀人案羁押23年,此案成为... 刑事冤错案件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有时难以估量,有的服刑10年甚至20年,青春逝去不复返。待到宣告无罪时,虽然激动得流泪,但也已然物是人非;有的妻离子散,有的老人相继去世,待到回家时只能在墓地告慰老人。如陈满杀人案羁押23年,此案成为纠正冤错案中,失去人身自由时间最长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冤错案 刑辩律师 错案 宣告无罪 人身自由 羁押 杀人案
原文传递
国家赔偿司法解释 充分释放权利保护的法律红利
13
作者 花蕾 《中国审判》 2021年第7期30-33,共4页
随着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五周(周继坤等五人)案、张玉环案等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热点问题。为了回应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权利保障需求,进一... 随着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五周(周继坤等五人)案、张玉环案等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国家赔偿案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热点问题。为了回应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权利保障需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和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要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赔偿 《解释》 聂树斌案 呼格吉勒图案 刑事冤错案 司法解释 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