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模型与功能配置:刑事司法一体化视野下的犯罪记录制度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0,共12页
犯罪记录制度具有信息技术系统与法律系统的双重属性,构建犯罪记录制度应从系统模型设计与法律功能配置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借鉴美国、欧盟犯罪记录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系统模型应立足于现有分散型犯罪信息数据库,以... 犯罪记录制度具有信息技术系统与法律系统的双重属性,构建犯罪记录制度应从系统模型设计与法律功能配置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借鉴美国、欧盟犯罪记录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系统模型应立足于现有分散型犯罪信息数据库,以互联共享为目标构建国家犯罪信息统一查询平台,同时采用"均衡化配置模式"合理配置犯罪记录制度的登记、共享、查询、封存/删除等几项法律功能,并细化具体操作程序,从而发挥犯罪记录制度对于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基础作用与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制度 系统模型 功能配置 刑事司法一体化
下载PDF
刑事司法一体化视野下之侦查功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静坤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6,共9页
就侦查基础理论而言,侦查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刑事司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由于犯罪行为与社会越轨行为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刑事制裁法律体系以及行政制裁法律体系的具体适用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侦查活动的结... 就侦查基础理论而言,侦查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刑事司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由于犯罪行为与社会越轨行为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刑事制裁法律体系以及行政制裁法律体系的具体适用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侦查活动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制裁系统的选择及刑事司法系统后续环节的启动与否,也决定了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运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一体化 系统论 刑事侦查功能
下载PDF
论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路琦 董泽史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3年第5期36-43,共8页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基本思路为:通过方法的刑事一体化达到观念的刑事一体化。要考察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实质要害、发展得失需要从不同的刑事法律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应当体现"保护...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基本思路为:通过方法的刑事一体化达到观念的刑事一体化。要考察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的实质要害、发展得失需要从不同的刑事法律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应当体现"保护.教育.矫治"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应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维护司法正义。我国少年司法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刑事法治相结合的产物,应促使形成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内部与外部运行相协调的机制,以真正实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一体化 保护 教育 矫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审判改革的方向——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碧 《南方论丛》 2008年第2期37-44,共8页
我国的刑事审判制度具备一些当事人主义诉讼的形式特征,又保留着职权主义的色彩,目前面临着进一步的完善。文章通过对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的介绍,指出我国的刑事审判改革应从欧盟审判程序一体化的改革中吸取经验。
关键词 刑事审判 改革 欧盟 刑事司法一体化
原文传递
从对抗到对话:中国语境中的刑事司法协商制度
5
作者 王永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8,共7页
刑事司法协商制度包括被告人与检察官的协商(“辩诉交易”)以及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和解”)。通过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我国建立刑事司法协商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概括而言,研究该主题的现实意义有... 刑事司法协商制度包括被告人与检察官的协商(“辩诉交易”)以及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和解”)。通过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我国建立刑事司法协商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概括而言,研究该主题的现实意义有三:一是它有助于破解中国语境下亟需解决的公平与效率之争这一现实难题;二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简易程序和“简化审”制度需要刑事司法协商制度予以弥补;三是需要总结和修正已有的立法缺陷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协商 辩诉交易 刑事和解 对话理性 刑事司法一体化
下载PDF
认罪认罚背景下量刑建议权与量刑权之争 以余金平交通肇事案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婷 《实事求是》 2020年第5期83-90,共8页
余金平交通肇事案展现了认罪认罚背景下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与审判机关量刑权之间的争议,并以量刑建议的采纳为核心延伸出诸如审判机关无故不采纳量刑建议的行为定性不清、量刑建议的效力及不采纳后果于立法上不明、量刑建议之确定刑... 余金平交通肇事案展现了认罪认罚背景下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与审判机关量刑权之间的争议,并以量刑建议的采纳为核心延伸出诸如审判机关无故不采纳量刑建议的行为定性不清、量刑建议的效力及不采纳后果于立法上不明、量刑建议之确定刑与幅度刑抉择于实践中未定等问题,实质影响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行适用、被害人利益的恢复以及刑事司法一体化的构建。对此,应当合理配置量刑建议权与量刑权:检察机关需要明确提出量刑建议的方式,提升精确量刑能力,探索不起诉决定权落实于案件承办检察官的机制;审判机关应当转变心态,明确自身审查者角色,切实履行不采纳量刑建议时的诉讼义务;检法之间还应加强沟通,尽量达成量刑共识,以缓解量刑建议权与量刑权之争,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顺利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量刑建议权 量刑权 刑事司法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