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制的观念与国家治理的转型——中国的刑事实践(1976—1982年) |
强世功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2000 |
14
|
|
2
|
我国刑事实践下期待可能性的适用 |
李杨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8 |
0 |
|
3
|
从刑事实践看犯罪构成理论的局限 |
吴斌
|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
2004 |
0 |
|
4
|
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 |
刘东根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2
|
|
5
|
沉默权与供述义务的取舍——兼论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 |
李天昊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2016 |
1
|
|
6
|
青海藏区刑事和解实践对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的补充研究 |
马德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7
|
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延边大学法学院实践教学为视角 |
尹茂国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4 |
1
|
|
8
|
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潜在的程序风险——从刑事实践中无罪推定的异化说起 |
严海杰
|
《西南法律评论》
|
2015 |
0 |
|
9
|
以刑事诉讼证明实践为视角看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之完善 |
李高宁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0
|
刑事司法实践中少数民族婚姻习惯法的机能释放 |
顾梁莎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1
|
刑事诉讼中"两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 |
刘树选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2
|
论刑事司法实践语境下的检察权性质 |
熊德禄
|
《人民论坛(中旬刊)》
|
2013 |
0 |
|
13
|
刑事司法实践应坚守能力德性和品质德性并举 |
胡铭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刑事案例分析》实验课角色模拟教学体系的构建 |
潘丽平
屈耀伦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5
|
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立法的构想与现实 |
程伟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与哲学基础 |
周玉华
秦秀春
|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7
|
走出犯罪构成理论多元化的实践迷思——与张明楷教授商榷 |
欧锦雄
|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8
|
关于《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说明——2016年8月2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
周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
2016 |
13
|
|
19
|
刑事和解:公民社会的刑事治理 |
张小海
|
《研究生法学》
|
2006 |
6
|
|
20
|
应开展刑事政策学的研究 |
邓定一
邓为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