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代嗣子与义子的刑事法律地位
- 1
-
-
作者
罗洪启
-
机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
出处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1-68,共8页
-
文摘
家族与阶级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基本精神与主要特征。传统社会中,个体的法律地位因其家族、阶级身份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而传统的家族成员,除了血缘性的亲生子女外,还存在非血缘性的嗣子与义子、赘婿、妾、接脚夫等。嗣子与义子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与亲生父母的血缘关系,与嗣父母、义父母的宗法关系、恩养关系,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使传统以服制身份为中心的律典适用更加复杂化。
-
关键词
嗣子
义子
刑事法律地位
-
Keywords
heir
adopted son
status of criminal legal law
-
分类号
D929.49
[政治法律—法学]
D924.02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人工智能刑事法律主体地位与归责判断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闻志强
梁小敏
-
机构
广州大学法学院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内安全与社会稳定中心
-
出处
《法治论坛》
2021年第3期119-136,共18页
-
基金
闻志强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人脸识别的法律风险前瞻与刑法应对”(项目编号:GD20YFX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学界对其刑事法律主体地位的思考,主要有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观点。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是人工智能在刑法视野中仍是犯罪对象、犯罪工具,不具备刑事法律主体资格。人工智能本质上不具备自由意志,没有刑事责任承担能力,即使客观上造成了法益损害的结果,其行为无法被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也无法像自然人和法人(单位)犯罪一样被追究其刑事责任。即使刑法能够对人工智能进行规制,人工智能也不能适用既有刑罚。现有刑罚以及学界所谓重构的新刑罚体系对人工智能既无刑罚效果,也无法实现刑罚目的。刑法作为最后保障法应保持谦抑性,贸然将人工智能本身纳入刑法规制,不仅会引起刑事处罚过度前置,还会冲击和销蚀既有刑法体系。对人工智能致损涉罪案件应当区分不同情形,进行各自独立的刑事归责判断。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刑事法律主体地位
自由意志
刑事责任
刑罚目的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