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商诂
1
作者 梁宗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1,共1页
司马迁《报任安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以来远矣”中的“比数”,名家、名典释义各不相同,今择其要 者:《汉语大词典》比数(shu):“相与并列;相提并论。”郭锡良等著高校自学教材《古代汉语》注释:“比:比并。站在一起。 数... 司马迁《报任安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以来远矣”中的“比数”,名家、名典释义各不相同,今择其要 者:《汉语大词典》比数(shu):“相与并列;相提并论。”郭锡良等著高校自学教材《古代汉语》注释:“比:比并。站在一起。 数:计算、品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余之人 无所比数" 古代汉语 训诂 句子结构 构词
下载PDF
先秦刑余之人考论:形象、制度与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平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如何对待刑满释放人员才能既充分保障人权,又效预防其再犯,是官方和学术界面对的棘手问题。先秦刑余之人的安置制度以及其所衍生的后果和催生的观念,可为当下提供镜鉴。五帝夏商时用刑止于政治性惩罚,不及意识形态和观念控制,致使刑余... 如何对待刑满释放人员才能既充分保障人权,又效预防其再犯,是官方和学术界面对的棘手问题。先秦刑余之人的安置制度以及其所衍生的后果和催生的观念,可为当下提供镜鉴。五帝夏商时用刑止于政治性惩罚,不及意识形态和观念控制,致使刑余之人有"成神"之可能。西周政权强化对刑余之人的空间、身份、道德的三重区分,创设"近而不亲"的公职化安置制度,却因其统治阶层道德败落和意识形态崩溃致使刑余小臣掌权,甚至获得"成圣"之可能,直接对宗周价值体系造成颠覆。秦汉以后刑制转变,徒流取代肉刑,强调国家利益,却又不免刑余之人"英雄"辈出。相较而论,周代以德为基础的制度设置,似更契合当下德政、善治、法治共生之需。如何扬长避短,古为今用,则尚待细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刑余之人 肉刑 成神 成圣
原文传递
做世俗的学问要超凡脱俗
3
作者 龚益鸣 《学习月刊》 2006年第11期51-,共1页
关键词 人能 九十九 刑余之人 不以己悲 你那 页页 块料 犯罪感 博士毕业生 地念
下载PDF
谈公文用语的朴实性
4
作者 王铭 《档案时空》 1989年第2期32-33,共2页
质朴平实和讲求文采,是不同侧面的写作要求。春秋之世的孔子,主张“凡事莫过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但又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赞扬郑国公文之所以能声名远播,正是由于“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 质朴平实和讲求文采,是不同侧面的写作要求。春秋之世的孔子,主张“凡事莫过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但又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赞扬郑国公文之所以能声名远播,正是由于“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①。写作认真、理义周严、文辞优美的缘故,古来有关写作的论述,往往因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时而侧重于前,时而偏爱于后。南北朝时,刘勰《文心雕龙》认为,公文是“文艺之末流,政务之首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 理义 言之无文 辞达 刑余之人 丽辞 紫藤萝 富有四海 《报任安书》 以文
下载PDF
关于司马迁忍辱求生的原因——“仆又佴之蚕室”的注释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惠昌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1-74,共4页
“仆又佴之蚕室”语见司马迁的《报压安书》: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乎!悲乎!上引文字,系据萧统编的《文选》。其中“仆又佴之蚕室”一句,《汉书·司马迁传》作“仆又茸以蚕室”。此句文字略有出入,... “仆又佴之蚕室”语见司马迁的《报压安书》: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乎!悲乎!上引文字,系据萧统编的《文选》。其中“仆又佴之蚕室”一句,《汉书·司马迁传》作“仆又茸以蚕室”。此句文字略有出入,注家解释颇殊。《文选》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人志切。”五臣注因袭并补充李善注云:“佴,次也。蚕室,汉行割刑(引者按:谓腌割之刑,即腐刑,亦曰宫刑)之室,使其避风养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伏法受诛 注家 战国纵横家书 《报任安书》 春秋事语 刑余之人 如淳 引者 二字
下载PDF
司马迁的死年死因及其他——讲授《报任安书》引起的疑窦
6
作者 侯廷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84年第2期16-19,72,共5页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之卒、绝不可考。”因之,自清末至今的所有学者,一谈及他的生平,都说“卒年不详”。过去,人们妄加猜揣,有的说,可能遇暴疾而死;有的说可能象杜甫一样,死于出游途中;有的说,可能是没有面目见人,隐居起来了。我认为,他可能是被汉武帝暗害而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太史公 卒年 通邑大都 暴疾 中说 昂首伸眉 屈原贾生列传 刑余之人 《文选》
下载PDF
谈司马迁《报任安书》
7
作者 裴晋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8-24,34,共8页
一、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态度与李陵之祸 信中说的在李陵之祸前,作者是“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这不是作者的故作甚辞,而是真实的有史可据的。 司马迁初仕为郎中,入仕后不久就得到了汉武... 一、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态度与李陵之祸 信中说的在李陵之祸前,作者是“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这不是作者的故作甚辞,而是真实的有史可据的。 司马迁初仕为郎中,入仕后不久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尝识。据《汉书、东方朔传》武帝曾认为司马迁是属于“公孙丞相、倪大夫、董仲舒、司马相如”等同一等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发愤著书说 太史令 方朔 魏豹 刘彻 侪俗 乡曲之誉 善善恶恶 刑余之人
下载PDF
浅谈学习司马迁——与档案、史志工作者共勉
8
作者 汪世明 《山西档案》 1984年第4期39-44,共6页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的同志们来说,司马迁是一位值得景仰和学习的历史人物。大约公元前一四五年或稍后,司马迁出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位熟...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的同志们来说,司马迁是一位值得景仰和学习的历史人物。大约公元前一四五年或稍后,司马迁出生于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位熟悉历史,懂得天文、地理,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汉武帝时作太史令,曾著《论六家要旨》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令 史志 汉武帝时代 论六家要旨 历史人物 韩城县 学识渊博 刑余之人 《报任安书》 左丘
下载PDF
试论司马迁的生死观
9
作者 景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8-53,70,共7页
生死观是一个人对生与死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侧重体现在对“死”的认识上。司马迁作为“刑余之人”,竟能以非凡的意志力,忍辱负垢,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 生死观是一个人对生与死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侧重体现在对“死”的认识上。司马迁作为“刑余之人”,竟能以非凡的意志力,忍辱负垢,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余之人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太史公 太史令 《太史公自序》 魏豹 通古今之变 《报任安书》 魏公子列传
下载PDF
孙膑及其《兵法》研究
10
作者 荣挺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75-79,96,共6页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田齐王室宗族,那么,也可以说孙膑其人“系出名门”了。《通鉴·周纪》综合各家史书,把孙膑生平基本浓缩如下:“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威王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膑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据说孙膑其名就是因为“以法断其两足”的膑刑而获致的。《史记)还详细地记述了孙膑助田忌赛马赢威王、齐魏争强斩庞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古籍中孙膑的基本生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涓 吕氏春秋 楚人 刑余之人 马陵之战 膑刑 陈忌 辎车 春秋时期 魏国
下载PDF
观其文章 想见人德——从《报任少卿书》看司马迁
11
作者 王俊清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56-61,共6页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文学.司马迁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无逊色.《史记》以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文学.司马迁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无逊色.《史记》以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不过历史上的文人学士对《史记》的认识和评价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并非是毫无微词的.东汉时期的班彪、班固父子就曾指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的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持的判断是非的观点或所表现的爱憎态度,是有些“离经叛道”的.其实,这正是司马迁超越同时代作家,思想进步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非颇谬 创作思想 太史公 同时代作家 少卿 艺术成就 文人学士 立身行事 刑余之人 历史人物
下载PDF
古代宫刑述闻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仲毅 《文史知识》 198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对宫刑,人们不会太陌生。汉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曾因跟汉武帝唱了一下反调,就被武帝打进蚕室,惨遭宫刑。宫作为古代五刑之一曾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在这酷刑下,有多少人含恨抱羞、痛苦悲惨地离开人世。内中不乏像司马迁那样的刚正之士... 对宫刑,人们不会太陌生。汉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曾因跟汉武帝唱了一下反调,就被武帝打进蚕室,惨遭宫刑。宫作为古代五刑之一曾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在这酷刑下,有多少人含恨抱羞、痛苦悲惨地离开人世。内中不乏像司马迁那样的刚正之士。因此,了解一下古代宫刑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安世 生殖器崇拜 吕刑 隐宫 程树德 阴刑 九朝律考 《尧典》 刑余之人 要斩
原文传递
忧愁郁悒 激愤慷慨——读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3
作者 费君清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26-29,共4页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此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此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卿 伏法受诛 人情世态 发愤著书 通邑大都 仰首伸眉 刑余之人 王侯将相 成一家之言 文有
原文传递
读书随笔两则
14
作者 廖子雨 《唐山文学》 2016年第2期25-26,共2页
万物有灵——读《谈中国美》位于禅式的“无”的中心,有极其深刻复杂意义的“有”。这是中国式的万物有灵。所谓美感大都存在着一种本质上的共性,它并不浮于形式,却通过共性的“灵”贯彻始终。我们谈起燕子,能想到“谁家新燕啄春泥”中... 万物有灵——读《谈中国美》位于禅式的“无”的中心,有极其深刻复杂意义的“有”。这是中国式的万物有灵。所谓美感大都存在着一种本质上的共性,它并不浮于形式,却通过共性的“灵”贯彻始终。我们谈起燕子,能想到“谁家新燕啄春泥”中那个毛绒绒的温暖的剪影,能想到浓墨运笔勾出隶书燕尾的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随笔 春泥 燕尾 万物有灵 千里之外 活着 刑余之人 活下去 大象无形 究天人之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