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刑名学与中国古代法典的形成——以清华简、《黄帝书》资料为线索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1,188-189,共16页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皇门》篇中的"明刑",并非指刑罚,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规范、准则。东周"刑名之学"之刑名涵义,即由此衍生。清华简《保训》篇指出,在审判中需将"中"的理论与测阴阳、辨名实相结合,这...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皇门》篇中的"明刑",并非指刑罚,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规范、准则。东周"刑名之学"之刑名涵义,即由此衍生。清华简《保训》篇指出,在审判中需将"中"的理论与测阴阳、辨名实相结合,这是过渡时期刑名学的特征。以帛书《黄帝书》为代表的黄老刑名学主张建立由"道"统率、完整而严密的规则体系,此观念对古代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刑名学理念在战国、魏晋时代的两度兴起,直接推动了古代法律形式的转型,促成了基本律典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名学
清华简
黄帝书
法典编纂
原文传递
论刑名之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祝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6,共8页
本文以汉魏间"刑名"之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中古哲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讨论。"刑名"之学在汉末魏初成为众多学者的思想共识,其在哲学理念上以严密的语言逻辑、准确的名号界定、完善的制度建设为...
本文以汉魏间"刑名"之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中古哲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讨论。"刑名"之学在汉末魏初成为众多学者的思想共识,其在哲学理念上以严密的语言逻辑、准确的名号界定、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思想核心,成了当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方人士的共同思想倾向;其哲学认识论在于:人的终极认识能力是存疑的;因此,人在认识上应以现实事务为重;人在现实事务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应当注重逻辑处理与制度安排。这种哲学理念上的怀疑、批判、思考、创新与整合,促使了中华中古哲学理念在更深层面上的"百家争鸣"。这种重新整合促使中古哲学与思想文化在上古哲理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务实"(儒学刑名学,注重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建设)与"务虚"(玄学,注重个人与家族自由及社会文化建设)这两种理念,使得中国哲学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趋向又促使佛教与道教在中古哲学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在认识论与真理观等理念上丰富、深化了中华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刑名学
玄
学
中古
理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3
作者
张志强
《新世纪智能》
2019年第51期34-37,共4页
内容概括《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
内容概括《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要思想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五蠹》
先秦法家
战国时期
韩非子
申不害
刑名
之
学
古今之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蜀文化与汉晋学术和宗教
被引量:
7
4
作者
段渝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1期67-85,共19页
中国上古文化由各个区系文化多元整合而成。秦王朝时,从政治、经济、疆域上统一了中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①,同时也积极开展了整合多元文化的事业。但各区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上千年历史、独特的地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
中国上古文化由各个区系文化多元整合而成。秦王朝时,从政治、经济、疆域上统一了中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①,同时也积极开展了整合多元文化的事业。但各区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上千年历史、独特的地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不能也不可能骤然消亡,所以秦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五斗米道
巴蜀地区
三国志
古文经
学
道教
《蜀王本纪》
今文经
学
后汉书
黄老
刑名
之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汉蜀学考》叙目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文才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旧论两汉蜀学者,咸谓文翁兴教,英伟挺生,迄东京而大昌。然蜀学之兴,由来尚矣,非自文翁始也。《汉书》载文翁事迹,同见常璩《蜀志》,正相互发明,近人又多横议,兹析为五事叙之。本传云:“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
旧论两汉蜀学者,咸谓文翁兴教,英伟挺生,迄东京而大昌。然蜀学之兴,由来尚矣,非自文翁始也。《汉书》载文翁事迹,同见常璩《蜀志》,正相互发明,近人又多横议,兹析为五事叙之。本传云:“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学
文翁
司马相如
《益部耆旧传》
《汉书》
《汉书·艺文志》
景帝
黄老
刑名
之
学
田虫分
学
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的政治哲学与稷下黄老学派
6
作者
王艳勤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8期30-33,共4页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曾先后游历于齐、秦、赵、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苟卿最为老师."[1]时值稷下学宫复兴,博学而德...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曾先后游历于齐、秦、赵、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苟卿最为老师."[1]时值稷下学宫复兴,博学而德高望重的荀子曾三为祭酒,长期主持稷下学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黄老
学
派
《管子》
礼法结合
政治模式
黄老
刑名
之
学
黄老之
学
《黄帝四经》
荀况(前313-前238)
荀卿
政治哲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史说法 中国法律学之演进
7
作者
霜刃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56-56,共1页
悠悠中华,文明相续,五千余载。而"法学"亦于焉滋盛,虽迭经兴衰,终能独树一帜:"法意"与"人情",或此消而彼长,或此伸而彼曲,恒为其主旨而未尝废离也。探明此中旨趣、不惟追怀往古,亦足以昭示时今。特辟此栏...
悠悠中华,文明相续,五千余载。而"法学"亦于焉滋盛,虽迭经兴衰,终能独树一帜:"法意"与"人情",或此消而彼长,或此伸而彼曲,恒为其主旨而未尝废离也。探明此中旨趣、不惟追怀往古,亦足以昭示时今。特辟此栏,援故事以阐明传统之"法理",于补白之外,倘能二三心会于读者诸友,亦甚幸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名
之
学
法
学
中国古代
律
学
中国法律
学
问
传统
法律实践
内涵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鞅的改革精神与今天的改革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伟
张恒
《兰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46-47,共2页
1996年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时为剧情所动而潸然泪下。法家巨子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的潮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自己却被顽固派所羁绊。本文试图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的历史分析并与当前中国...
1996年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时为剧情所动而潸然泪下。法家巨子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的潮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自己却被顽固派所羁绊。本文试图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的历史分析并与当前中国的改革攻坚进行分析比较。一、商鞅其人与商鞅变法(一)商鞅是刑名之学的集大成者“年少有奇才”的商鞅被刑名之学的奠基人李悝视为衣钵传人,成为战国中期法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商鞅胸怀韬略,善言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精神
改革攻坚
商鞅变法
刑名
之
学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金融危机
历史分析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家
学
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邓析逻辑思想评析──兼与胡国义先生商榷
9
作者
李顺万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从名辩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邓析逻辑思想产生的原因,认 为他们的逻辑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推动了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邓析的“刑名之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实一致”的原则,他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刑名应...
本文从名辩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邓析逻辑思想产生的原因,认 为他们的逻辑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推动了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邓析的“刑名之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实一致”的原则,他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刑名应该适用于不同行为, 不同的行为亦属于不同的刑名;邓析的“两可之说”遵守了思维一致性原则,无论是从辩证 法的角度或者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都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析
逻辑思想
刑名
之
学
两可之说
思维一致性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法、术、势”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2
10
作者
谷方
《求索》
1982年第3期54-61,共8页
本文对我国古代“法术势”理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作者认为,“法术势”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是“刑名之学”,同时也吸收了黄老学说和儒家的思想。到战国时期,由申.商、韩等发展成为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帝王术”,...
本文对我国古代“法术势”理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作者认为,“法术势”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是“刑名之学”,同时也吸收了黄老学说和儒家的思想。到战国时期,由申.商、韩等发展成为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帝王术”,并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的指导思想。作者指出,“法术势”理论对于促进秦统一中国起了历史的作用。秦二世行“督责之术”,是将“法术势”理论的消极面推向到极端,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此后,“法术势”理论也就失去了独占地位。在历史的教训面前,西汉统治者重新考虑问题,决心把儒家的“礼治”与“法术势”结合起来,董仲舒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从此,“法术势”理论便成为我国专制主义总的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份,然而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是这个总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刑名
之
学
法术势
申不害
商鞅
历史地位
形名
战国时期
秦始皇
史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文解字》的产生及其由来
被引量:
2
11
作者
汪耀楠
《辞书研究》
1986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一许慎之作《说文解字》,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一是汉时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促进了文化和学术的发展。黄老之学、刑名之学,尤其是儒学作为统治者的一种思想工具受到相当重视,逐渐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取得“独尊”的地位。这样。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急就篇
许慎
文化教育
引杜林
扬雄
汉书·艺文志
字典
黄老之
学
刑名
之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非的形名逻辑思想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培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1-16,共6页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他在阐述法术思想时,处处闪耀着古代逻辑的光辉,是先秦一位重要的逻辑家。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韩非的逻辑成就,只就他的形名逻辑思想作一探讨。 一“形”、“名”的涵义 史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刑、...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他在阐述法术思想时,处处闪耀着古代逻辑的光辉,是先秦一位重要的逻辑家。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韩非的逻辑成就,只就他的形名逻辑思想作一探讨。 一“形”、“名”的涵义 史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刑、形古通,刑名即形名。 “形”、“名”在《韩非子》书中主要有两种涵义。 《主道》篇说:“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这是韩非给“形”、“名”所下的定义。“名”是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字,即语言(或言语)。“形”是做出来的事情。因此,韩非常常把“名”“形”和“言”“事”、“言”“功”、“名”“事”“名”“功”並举。比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
逻辑思想
《韩非子》
刑名
法术之
学
申不害
明分
先秦法家
参伍之验
事当其言
参伍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主流派士人人生价值观简论
13
作者
韩玉德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2期87-92,共6页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即士人,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群体,出现于春秋末叶学官下移、私学兴起之时,历战国,经秦汉,士人接受了由诸侯力政、列国纷争至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建立等时代变迁的洗礼而壮大成熟起来。其成熟的根本标志是士...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即士人,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群体,出现于春秋末叶学官下移、私学兴起之时,历战国,经秦汉,士人接受了由诸侯力政、列国纷争至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建立等时代变迁的洗礼而壮大成熟起来。其成熟的根本标志是士人有了自己的比较一致的人生价值观,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所谓“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中国知识分子自产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时代与学派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士人的人生价值观区分为不同的内容与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1.秦代士人以实现富国强兵而“立功”为最高人生价值。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秦帝国如茫茫夜空中的一颗巨大璀璨的流星,放射出万丈光华而转瞬逝去,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奥秘。一部由弱小到强大、由称霸西戎到一统天下的秦国发展史,就是一部天下士人建功立业史。据李斯的《谏逐客书》,秦自缪公称霸西戎起,在秦辅政大臣多非秦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中国封建社会
司马谈
人生价值观
发展史
秦帝国
公孙弘
刑名
之
学
秦始皇
政治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说商鞅的信教
14
作者
郭志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91-94,共4页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思想
宣传思想
信用
宣传教育
宣传效果
商鞅
民众意志
国君
刑名
之
学
法治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9X期73-73,共1页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史记》记载,秦王嬴政读了韩非子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名
法术之
学
战国末期
战国后期
外储
自叹不如
秦王嬴政
《韩非子》
解老
秦相
说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朝伟大的经济家晁错
16
作者
郭鸥一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49-52,共4页
晁错是汉代伟大的经济家,颍川人(今河南省中南部),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一五四年。幼年学习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公元前一七五年,上书文帝谏废盗铸钱令。
关键词
地主阶级
中央集权
农业生产力
重农思想
经济家
奴隶主
汉朝
积极措施
刑名
之
学
经济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韩非的领导统御思想
17
作者
陈秀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申不害
外储
刑名
法术之
学
《韩非子》
喻老
州部
二柄
理论体系
亡征
明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鞅
18
作者
王华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09年第7期26-26,共1页
商鞅,卫国人,又名卫鞅,原名公孙鞅,原是卫侯庶子一支的后代,平素喜欢刑名之学,因见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来到魏国,投奔魏国相国田文。不巧,田文已经去世,公孙痤接任了相国。于是。
关键词
公孙
相国
庶子
魏国
商鞅
推荐
刑名
之
学
国君
托付
离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非子的论说术
19
作者
泽民
《秘书之友》
1990年第9期34-35,共2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史记》中说他“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见他的思想集刑名法术黄老之学之大成。他和后来成为秦国宰相的李斯一同就学于著名思想家荀况的门下。《史记》...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史记》中说他“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见他的思想集刑名法术黄老之学之大成。他和后来成为秦国宰相的李斯一同就学于著名思想家荀况的门下。《史记》说他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说道,但善著书,颇有经世治国的雄才大略,连李斯都自愧不如。韩非一生坎坷,身为韩国公子,其政治见解却不能为韩王所用,便愤发著述,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十余万言。墙里开花墙外香。他的著述传到秦国,大受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的赏识,感叹说,若能见其作者与之亲自交谈,便死而无憾了。当他得知著述者还活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思想家
刑名
法术之
学
韩国公
政治见解
战国末期
外储
子韩
斯都
王所
黄老之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名法”到“名教”——论董仲舒对名法之学的批判与改造
20
作者
黄若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50,共9页
秦汉"名法"之治存在着过分依赖法令制度的弊端,董仲舒通过批判、改造"名法"之治的哲学根基"黄老刑名"学说,探寻一种足以激发民众道德自觉的软性治理手段。借助《春秋》公羊学说,他以《春秋》"以义正...
秦汉"名法"之治存在着过分依赖法令制度的弊端,董仲舒通过批判、改造"名法"之治的哲学根基"黄老刑名"学说,探寻一种足以激发民众道德自觉的软性治理手段。借助《春秋》公羊学说,他以《春秋》"以义正名"的理论法则改造了"以形检名"的"黄老刑名"学原理,以变革过度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其政治哲学有效地促成了汉代治理实践从"名法"到"名教"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黄老
刑名
”
学
《春秋》
学
公羊
学
名法
名教
原文传递
题名
刑名学与中国古代法典的形成——以清华简、《黄帝书》资料为线索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沛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1,188-189,共16页
基金
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项目(基地编号:SJ0709)
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建设项目(学科代码:030102)资助
文摘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皇门》篇中的"明刑",并非指刑罚,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规范、准则。东周"刑名之学"之刑名涵义,即由此衍生。清华简《保训》篇指出,在审判中需将"中"的理论与测阴阳、辨名实相结合,这是过渡时期刑名学的特征。以帛书《黄帝书》为代表的黄老刑名学主张建立由"道"统率、完整而严密的规则体系,此观念对古代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刑名学理念在战国、魏晋时代的两度兴起,直接推动了古代法律形式的转型,促成了基本律典的形成。
关键词
刑名学
清华简
黄帝书
法典编纂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刑名之学
被引量:
2
2
作者
祝捷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6,共8页
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曹魏的‘刑名’学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本文以汉魏间"刑名"之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于中古哲学与文化的深刻影响为核心进行了整体讨论。"刑名"之学在汉末魏初成为众多学者的思想共识,其在哲学理念上以严密的语言逻辑、准确的名号界定、完善的制度建设为思想核心,成了当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方人士的共同思想倾向;其哲学认识论在于:人的终极认识能力是存疑的;因此,人在认识上应以现实事务为重;人在现实事务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应当注重逻辑处理与制度安排。这种哲学理念上的怀疑、批判、思考、创新与整合,促使了中华中古哲学理念在更深层面上的"百家争鸣"。这种重新整合促使中古哲学与思想文化在上古哲理核心的基础上,通过"务实"(儒学刑名学,注重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建设)与"务虚"(玄学,注重个人与家族自由及社会文化建设)这两种理念,使得中国哲学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趋向又促使佛教与道教在中古哲学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在认识论与真理观等理念上丰富、深化了中华哲学体系。
关键词
汉魏
刑名学
玄
学
中古
理路
Keywords
Han and Wei dynasties
science of jurisprudence
metaphysics
medieval times
philosophic idea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3
作者
张志强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世纪智能》
2019年第51期34-37,共4页
文摘
内容概括《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说,主张治国以刑、赏为本,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要思想有.
关键词
《韩非子》
《五蠹》
先秦法家
战国时期
韩非子
申不害
刑名
之
学
古今之变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蜀文化与汉晋学术和宗教
被引量:
7
4
作者
段渝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1期67-85,共19页
文摘
中国上古文化由各个区系文化多元整合而成。秦王朝时,从政治、经济、疆域上统一了中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①,同时也积极开展了整合多元文化的事业。但各区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在上千年历史、独特的地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不能也不可能骤然消亡,所以秦王...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五斗米道
巴蜀地区
三国志
古文经
学
道教
《蜀王本纪》
今文经
学
后汉书
黄老
刑名
之
学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汉蜀学考》叙目
被引量:
4
5
作者
王文才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文摘
旧论两汉蜀学者,咸谓文翁兴教,英伟挺生,迄东京而大昌。然蜀学之兴,由来尚矣,非自文翁始也。《汉书》载文翁事迹,同见常璩《蜀志》,正相互发明,近人又多横议,兹析为五事叙之。本传云:“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爱好...
关键词
蜀
学
文翁
司马相如
《益部耆旧传》
《汉书》
《汉书·艺文志》
景帝
黄老
刑名
之
学
田虫分
学
官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的政治哲学与稷下黄老学派
6
作者
王艳勤
机构
湖北大学文化所
出处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年第8期30-33,共4页
文摘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曾先后游历于齐、秦、赵、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苟卿最为老师."[1]时值稷下学宫复兴,博学而德高望重的荀子曾三为祭酒,长期主持稷下学宫.
关键词
荀子
黄老
学
派
《管子》
礼法结合
政治模式
黄老
刑名
之
学
黄老之
学
《黄帝四经》
荀况(前313-前238)
荀卿
政治哲
学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史说法 中国法律学之演进
7
作者
霜刃
出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56-56,共1页
文摘
悠悠中华,文明相续,五千余载。而"法学"亦于焉滋盛,虽迭经兴衰,终能独树一帜:"法意"与"人情",或此消而彼长,或此伸而彼曲,恒为其主旨而未尝废离也。探明此中旨趣、不惟追怀往古,亦足以昭示时今。特辟此栏,援故事以阐明传统之"法理",于补白之外,倘能二三心会于读者诸友,亦甚幸焉!
关键词
刑名
之
学
法
学
中国古代
律
学
中国法律
学
问
传统
法律实践
内涵
中日文化交流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鞅的改革精神与今天的改革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伟
张恒
机构
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46-47,共2页
文摘
1996年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时为剧情所动而潸然泪下。法家巨子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的潮流,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自己却被顽固派所羁绊。本文试图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的历史分析并与当前中国的改革攻坚进行分析比较。一、商鞅其人与商鞅变法(一)商鞅是刑名之学的集大成者“年少有奇才”的商鞅被刑名之学的奠基人李悝视为衣钵传人,成为战国中期法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商鞅胸怀韬略,善言辩。
关键词
改革精神
改革攻坚
商鞅变法
刑名
之
学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金融危机
历史分析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家
学
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邓析逻辑思想评析──兼与胡国义先生商榷
9
作者
李顺万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逻辑研究室
出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摘
本文从名辩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邓析逻辑思想产生的原因,认 为他们的逻辑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推动了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邓析的“刑名之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实一致”的原则,他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刑名应该适用于不同行为, 不同的行为亦属于不同的刑名;邓析的“两可之说”遵守了思维一致性原则,无论是从辩证 法的角度或者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都是正确的。
关键词
邓析
逻辑思想
刑名
之
学
两可之说
思维一致性原则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术、势”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2
10
作者
谷方
出处
《求索》
1982年第3期54-61,共8页
文摘
本文对我国古代“法术势”理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作者认为,“法术势”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是“刑名之学”,同时也吸收了黄老学说和儒家的思想。到战国时期,由申.商、韩等发展成为以“富国强兵”为主旨的“帝王术”,并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的指导思想。作者指出,“法术势”理论对于促进秦统一中国起了历史的作用。秦二世行“督责之术”,是将“法术势”理论的消极面推向到极端,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此后,“法术势”理论也就失去了独占地位。在历史的教训面前,西汉统治者重新考虑问题,决心把儒家的“礼治”与“法术势”结合起来,董仲舒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从此,“法术势”理论便成为我国专制主义总的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份,然而从本质上看,它仍然是这个总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份。
关键词
韩非
刑名
之
学
法术势
申不害
商鞅
历史地位
形名
战国时期
秦始皇
史记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文解字》的产生及其由来
被引量:
2
11
作者
汪耀楠
出处
《辞书研究》
1986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文摘
一许慎之作《说文解字》,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一是汉时注意发展文化教育,促进了文化和学术的发展。黄老之学、刑名之学,尤其是儒学作为统治者的一种思想工具受到相当重视,逐渐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取得“独尊”的地位。这样。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急就篇
许慎
文化教育
引杜林
扬雄
汉书·艺文志
字典
黄老之
学
刑名
之
学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非的形名逻辑思想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培育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摘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他在阐述法术思想时,处处闪耀着古代逻辑的光辉,是先秦一位重要的逻辑家。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韩非的逻辑成就,只就他的形名逻辑思想作一探讨。 一“形”、“名”的涵义 史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刑、形古通,刑名即形名。 “形”、“名”在《韩非子》书中主要有两种涵义。 《主道》篇说:“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这是韩非给“形”、“名”所下的定义。“名”是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字,即语言(或言语)。“形”是做出来的事情。因此,韩非常常把“名”“形”和“言”“事”、“言”“功”、“名”“事”“名”“功”並举。比如:
关键词
形名
逻辑思想
《韩非子》
刑名
法术之
学
申不害
明分
先秦法家
参伍之验
事当其言
参伍之道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主流派士人人生价值观简论
13
作者
韩玉德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2期87-92,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即士人,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群体,出现于春秋末叶学官下移、私学兴起之时,历战国,经秦汉,士人接受了由诸侯力政、列国纷争至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建立等时代变迁的洗礼而壮大成熟起来。其成熟的根本标志是士人有了自己的比较一致的人生价值观,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所谓“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中国知识分子自产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时代与学派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士人的人生价值观区分为不同的内容与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1.秦代士人以实现富国强兵而“立功”为最高人生价值。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秦帝国如茫茫夜空中的一颗巨大璀璨的流星,放射出万丈光华而转瞬逝去,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奥秘。一部由弱小到强大、由称霸西戎到一统天下的秦国发展史,就是一部天下士人建功立业史。据李斯的《谏逐客书》,秦自缪公称霸西戎起,在秦辅政大臣多非秦产。
关键词
秦汉
中国封建社会
司马谈
人生价值观
发展史
秦帝国
公孙弘
刑名
之
学
秦始皇
政治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说商鞅的信教
14
作者
郭志坤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摘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
关键词
法家思想
宣传思想
信用
宣传教育
宣传效果
商鞅
民众意志
国君
刑名
之
学
法治思想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陈星
出处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9X期73-73,共1页
文摘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史记》记载,秦王嬴政读了韩非子的文章。
关键词
刑名
法术之
学
战国末期
战国后期
外储
自叹不如
秦王嬴政
《韩非子》
解老
秦相
说林
分类号
B226.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朝伟大的经济家晁错
16
作者
郭鸥一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49-52,共4页
文摘
晁错是汉代伟大的经济家,颍川人(今河南省中南部),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一五四年。幼年学习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公元前一七五年,上书文帝谏废盗铸钱令。
关键词
地主阶级
中央集权
农业生产力
重农思想
经济家
奴隶主
汉朝
积极措施
刑名
之
学
经济基础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韩非的领导统御思想
17
作者
陈秀梅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申不害
外储
刑名
法术之
学
《韩非子》
喻老
州部
二柄
理论体系
亡征
明君
分类号
B226.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鞅
18
作者
王华
出处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09年第7期26-26,共1页
文摘
商鞅,卫国人,又名卫鞅,原名公孙鞅,原是卫侯庶子一支的后代,平素喜欢刑名之学,因见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来到魏国,投奔魏国相国田文。不巧,田文已经去世,公孙痤接任了相国。于是。
关键词
公孙
相国
庶子
魏国
商鞅
推荐
刑名
之
学
国君
托付
离开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非子的论说术
19
作者
泽民
机构
兰州大学
出处
《秘书之友》
1990年第9期34-35,共2页
文摘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史记》中说他“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可见他的思想集刑名法术黄老之学之大成。他和后来成为秦国宰相的李斯一同就学于著名思想家荀况的门下。《史记》说他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说道,但善著书,颇有经世治国的雄才大略,连李斯都自愧不如。韩非一生坎坷,身为韩国公子,其政治见解却不能为韩王所用,便愤发著述,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十余万言。墙里开花墙外香。他的著述传到秦国,大受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的赏识,感叹说,若能见其作者与之亲自交谈,便死而无憾了。当他得知著述者还活着。
关键词
著名思想家
刑名
法术之
学
韩国公
政治见解
战国末期
外储
子韩
斯都
王所
黄老之
学
分类号
C931.46 [经济管理—管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名法”到“名教”——论董仲舒对名法之学的批判与改造
20
作者
黄若舜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50,共9页
文摘
秦汉"名法"之治存在着过分依赖法令制度的弊端,董仲舒通过批判、改造"名法"之治的哲学根基"黄老刑名"学说,探寻一种足以激发民众道德自觉的软性治理手段。借助《春秋》公羊学说,他以《春秋》"以义正名"的理论法则改造了"以形检名"的"黄老刑名"学原理,以变革过度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其政治哲学有效地促成了汉代治理实践从"名法"到"名教"的转变。
关键词
董仲舒
“黄老
刑名
”
学
《春秋》
学
公羊
学
名法
名教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刑名学与中国古代法典的形成——以清华简、《黄帝书》资料为线索
王沛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1
原文传递
2
论刑名之学
祝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张志强
《新世纪智能》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巴蜀文化与汉晋学术和宗教
段渝
《中华文化论坛》
199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汉蜀学考》叙目
王文才
《中华文化论坛》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荀子的政治哲学与稷下黄老学派
王艳勤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读史说法 中国法律学之演进
霜刃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商鞅的改革精神与今天的改革
张伟
张恒
《兰州学刊》
CSSCI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邓析逻辑思想评析──兼与胡国义先生商榷
李顺万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法、术、势”的历史地位
谷方
《求索》
198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说文解字》的产生及其由来
汪耀楠
《辞书研究》
198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韩非的形名逻辑思想
刘培育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秦汉主流派士人人生价值观简论
韩玉德
《齐鲁学刊》
CSSCI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试说商鞅的信教
郭志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陈星
《基础教育论坛》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汉朝伟大的经济家晁错
郭鸥一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简论韩非的领导统御思想
陈秀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商鞅
王华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韩非子的论说术
泽民
《秘书之友》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从“名法”到“名教”——论董仲舒对名法之学的批判与改造
黄若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