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法公众认同的时代价值——读马荣春教授的《刑法公众认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强 金泽刚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2-66,共5页
刑法公众认同观蕴含民主法治思想,倡导刑法实践与理论研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回应性。在我国社会转型快速纵深发展的当下,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研究有着贴近现实的时代必要性。刑法公众认同在与公众情理观具有互为表达性之中契合公众获得感... 刑法公众认同观蕴含民主法治思想,倡导刑法实践与理论研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回应性。在我国社会转型快速纵深发展的当下,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研究有着贴近现实的时代必要性。刑法公众认同在与公众情理观具有互为表达性之中契合公众获得感,从而具有与法治改革的共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公众情理观 获得感 法治改革
下载PDF
刑法公众认同的心理学展开
2
作者 马荣春 焦译宁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刑法实践包括刑法立法、刑法司法乃至刑罚执行因内化和体现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和常情而被社会公众普遍认可、信赖与体行。心理学中的心理共振原理印证着刑法公众认同的概念,三元交互理论体现着刑法公众认同...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刑法实践包括刑法立法、刑法司法乃至刑罚执行因内化和体现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和常情而被社会公众普遍认可、信赖与体行。心理学中的心理共振原理印证着刑法公众认同的概念,三元交互理论体现着刑法公众认同的心理结构,而心理控制源理论说明着刑法公众认同具有增强个体认知能力和行为动力、改善个体情感状态,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权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心理学 常识 常理 常情
下载PDF
勾连刑法与生活的扛鼎力作——评马荣春教授的《刑法公众认同研究》
3
作者 梅传强 《海峡法学》 201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刑法公众认同承载着刑事法治模式由"政法法治"向"公信法治"的转型和刑事话语模式由"精英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型。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催生实践刑法观和理性...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刑法公众认同承载着刑事法治模式由"政法法治"向"公信法治"的转型和刑事话语模式由"精英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型。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催生实践刑法观和理性交往刑法观之后所迈向的是"民本刑法观",而"民本刑法观"可通过人民的刑法获得感予以深化。进一步地,刑法公众认同的倡导在呼唤刑法学理论的"融合范式"之中给出了"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刑事法治模式和刑事话语模式的转型承载、"民本刑法观"的思维导向与"整体刑法学"的路径预示,又反过来共同提升了刑法公众认同的问题意义和《刑法公众认同研究》一书的出版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社会回应性 民本刑法 获得感 整体刑法
下载PDF
经济犯罪刑法公众认同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洁 《法制与经济》 2015年第8期33-34,共2页
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经济犯罪不容易被公众所认知,导致经济犯罪刑法的公众认同感较低。为此,文章针对经济犯罪刑法公众认同适用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众认同刑法观。... 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经济犯罪不容易被公众所认知,导致经济犯罪刑法的公众认同感较低。为此,文章针对经济犯罪刑法公众认同适用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众认同刑法观。第二部分探析我国刑法实践中公众认同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经济犯罪刑法公众认同适用性的实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犯罪 刑法公众认同 适应性
下载PDF
刑法公众认同的新倡导:从概念到实践意义
5
作者 夏振国 马荣春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7-84,共8页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一国刑法时空效力所及范围内的大多数人即公众对刑法规范及其实践运行的正当性和效力性等的认可与赞同。主体广布性、社会共识性和相对稳定性分别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主体性特征、价值性特征和存在性特征,而且这些特...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一国刑法时空效力所及范围内的大多数人即公众对刑法规范及其实践运行的正当性和效力性等的认可与赞同。主体广布性、社会共识性和相对稳定性分别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主体性特征、价值性特征和存在性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相辅相成和相互说明,刑法公众认同之本质即"价值共同"。通过型构对话型刑事话语系统、响应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和加强对刑法的信仰,刑法公众认同就会突显其在当下的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共治 信仰 价值共同体
下载PDF
论刑法公众认同的二维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9-60,共2页
刑法的公众认同在公众与国家关系这一纵向的维度里,其作用的实质是公民的自由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对抗;刑法的公众认同在市民与社会关系这一平行的维度里,其作用的实质是市民社会内部群体与个体、各阶层之间的一种道德和生活利益的对抗。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二元社会结构 刑法公众认同
下载PDF
实现刑法公众认同进路的考量——以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炜 马荣春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5,共8页
罪刑法定明确性和罪状明确性、法定刑明确性的公众认同,能够得到法规范的预测可能性原则、认知心理学、心理强制说等原理学说的深切说明,但此说明应当以人权保障和秩序维护为旨趣,最终落脚在完善思路的实践方案上,包括增加叙明罪状、减... 罪刑法定明确性和罪状明确性、法定刑明确性的公众认同,能够得到法规范的预测可能性原则、认知心理学、心理强制说等原理学说的深切说明,但此说明应当以人权保障和秩序维护为旨趣,最终落脚在完善思路的实践方案上,包括增加叙明罪状、减少堵截条款、设置罚金标准、避免刑度过大、保持适度弹性等等。另外,专业性和通俗性应当服从并服务于明确性,这也是刑法公众认同所提出的相关题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确性 刑法公众认同 刑法 罪状法定刑
原文传递
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荣春 赵登梅 《政法学刊》 2016年第2期76-89,共14页
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问题是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一个"高度",其可从法之真、法之善和法之美予以先后切入。经由法之真,刑法之真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前提,其哲学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其将"合规律性"赋予刑法实践;... 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问题是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一个"高度",其可从法之真、法之善和法之美予以先后切入。经由法之真,刑法之真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前提,其哲学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其将"合规律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善,刑法之善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实体,其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其将"合目的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美,刑法之美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升华,其哲学本质是主客双向化,其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赋予刑法实践。刑法之真、刑法之善与刑法之美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完整法哲学内容,从而能够使得我们获得对刑法公众认同的深刻领会,以最终更加有效地推进刑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公众认同 法哲学 刑法之真 刑法之善 刑法之美
原文传递
刑法司法公信力:从基础到进退 被引量:7
9
作者 马荣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与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也互为表里,且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基础。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心理学基础和规范有效性基础,并蕴藏着有效控制犯罪以达致维护社... 与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也互为表里,且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基础。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心理学基础和规范有效性基础,并蕴藏着有效控制犯罪以达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法治效果。如果想确保并提升刑法司法公信力,则必须致力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包括刑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刑法司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先后构成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基础,从而确保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实现。刑法司法公信力以价值衡量为进,以法治底线为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司法公信力 刑法司法公众认同 刑法解释 价值衡量 法治底线
下载PDF
累犯构成视角的转换(上)——过失累犯之提倡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2-57,共6页
在中国,故意累犯是具有绝对地位的强势话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过失累犯就没有探讨的价值。相反,理论的缺位,使得对过失累犯缺乏应有的规制,并导致刑法在公众心目中难以得到认同。迫于过失犯罪之严重态势,学界应对现有累犯制度以及过失犯... 在中国,故意累犯是具有绝对地位的强势话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过失累犯就没有探讨的价值。相反,理论的缺位,使得对过失累犯缺乏应有的规制,并导致刑法在公众心目中难以得到认同。迫于过失犯罪之严重态势,学界应对现有累犯制度以及过失犯罪理论作出深刻反思。过失累犯理论的提出,不仅可以完善中国累犯制度的刑事立法,同时对于深化过失犯罪理论,建构层次分明、前后延伸、纵横交错、法网严密的过失犯罪防范体系来说,意义也非常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累犯 过失人格 行为无价值 整体主义 刑法公众认同
下载PDF
对犯罪“应受刑罚惩罚性”的理论再思考
11
作者 白雁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3-94,106,共3页
“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学界普遍认可的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对该特征的理论精髓却缺乏深入的剖析和阐释。笔者从确认其刑法地位入手,分析了该特征的深刻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认定是否应受刑罚惩罚的具体标准。
关键词 基本特征 犯罪构成 刑法公众认同 谦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