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犯罪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困境、定位及出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旭 周广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38-45,共8页
生态修复是近年来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议题。当前,司法实践中生态修复适用依然存在定位混乱、缺乏激励、监督不佳等问题。立足于自身性质与犯罪治理的现实追求,生态修复应定位于环境犯罪刑罚从宽之认定条件。如此定位下的生态修复与认罪... 生态修复是近年来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议题。当前,司法实践中生态修复适用依然存在定位混乱、缺乏激励、监督不佳等问题。立足于自身性质与犯罪治理的现实追求,生态修复应定位于环境犯罪刑罚从宽之认定条件。如此定位下的生态修复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保护客体、理念、性质、程序、制度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故建议将生态修复纳入环境犯罪案件认罪认罚机制,实现环境犯罪的有效惩治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这一构想在制度层面具有现实可行性,程序上可提升诉讼效率,实体上可形成阶梯式量刑激励,同时以检察机关为主导,联动各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认罪认罚 环境犯罪治理 刑罚从宽
下载PDF
论被害人事后承诺的法律效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蓉 黄小龙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害人事后承诺无效,但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在理论上存在被害人承诺效力时间界分科学性质疑、证成理由充分性质疑以及论域合理性质疑,在实践层面则存在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政策精神和司法改革实...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害人事后承诺无效,但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诸多挑战:在理论上存在被害人承诺效力时间界分科学性质疑、证成理由充分性质疑以及论域合理性质疑,在实践层面则存在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政策精神和司法改革实际相违背的问题。承认被害人事后承诺的法律效力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同时还具有化解矛盾、矫正社会治理过度刑罚化、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完善刑责解决机制等多重价值。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事后承诺主要以犯罪阻却事由和刑罚从宽事由的形式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事后承诺 犯罪阻却事由 刑罚从宽事由
下载PDF
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以G省司法审结的500件职务犯罪案件为样本 被引量:5
3
作者 付余 《法治论坛》 2019年第2期109-128,共20页
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职务犯罪案件理应属于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范畴。根据近三年G省已经审结的500件职务犯罪案件,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存在情节适用较混乱、变更强制措施案件少、... 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职务犯罪案件理应属于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范畴。根据近三年G省已经审结的500件职务犯罪案件,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存在情节适用较混乱、变更强制措施案件少、简易程序适用少、审理期限长、检察建议较笼统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应从规范层面构建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体系、明确适用的罪名和认定情节、细化适用程序,并通过相对明确职务犯罪认罪认罚适用标准、确认认罪认罚程序效力、配置简化的庭前程序和内部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的选择权和反悔权来完善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工作机制,助推职务犯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步入规范化运行的轨道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认罪认罚 刑罚从宽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案件中策略性认罪之风险防范
4
作者 郑莉 《人民检察》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中,被追诉者非基于悔罪而策略性选择认罪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这种出于投机目的的策略性认罪,被追诉者是否应获得与真诚认罪悔罪的被追诉者相同幅度的刑罚从宽,虚假的忏悔与真诚的认罪之间应如何区分,是值得研究... 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践中,被追诉者非基于悔罪而策略性选择认罪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这种出于投机目的的策略性认罪,被追诉者是否应获得与真诚认罪悔罪的被追诉者相同幅度的刑罚从宽,虚假的忏悔与真诚的认罪之间应如何区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追诉者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风险防范 认罪悔罪 刑罚从宽 策略性
原文传递
论企业年金立法上的信赖义务规范——基于老年人退休金利益保护的视角
5
作者 刘松珍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203,共5页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对老年人犯罪给予从宽处罚,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不完善的社会自身要为老年人犯罪承担一定责任;另一方面则基于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减弱、人身危险降低、刑罚目的效果的实现和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但对犯罪的老年...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对老年人犯罪给予从宽处罚,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不完善的社会自身要为老年人犯罪承担一定责任;另一方面则基于老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减弱、人身危险降低、刑罚目的效果的实现和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但对犯罪的老年人排除死刑的适用必须把握是"审判时"而非"犯罪时",缓刑的适用必须针对老年人的个体特性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同时考虑到75周岁的老年人实施犯罪的概率太小,建议在适当时候将老年人犯罪从宽年龄由75周岁调整为70周岁,这样更能体现刑法保障人权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犯罪 刑罚从宽 社会学 刑法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