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庆油田H201延8油藏小层划分方案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张亮 杨洋 +1 位作者 孙博 廖炜诺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227-229,共3页
在充分吸收前人对H201延8油藏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老井资料对研究区标志层及各小层电性响应、岩性组合、沉积旋回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内的延8地层重新划分为延81、延82、延83三个小层,利用划分结果绘制... 在充分吸收前人对H201延8油藏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老井资料对研究区标志层及各小层电性响应、岩性组合、沉积旋回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将研究区内的延8地层重新划分为延81、延82、延83三个小层,利用划分结果绘制地层剖面及构造图,对地层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延8地层整体厚度介于27~42m之间,各小层间厚度相差不大,平面上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北部较南部坡降大,内部发育局部微构造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01 延8油藏 划分 标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马家沟组马五段小层划分探析
2
作者 申荣荣 赵永刚 +3 位作者 唐明远 阴旭航 杜家满 于明航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12-118,12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段小层成熟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薄片、录井、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136口井的马五段尤其是马五6、马五7亚段进行亚段及小层的精细划分,寻找并确定标志层,利用对碳酸盐岩岩性敏感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曲线区分石灰岩与白云岩地层,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等多种测井响应结合识别碳酸盐岩岩性段。研究表明:目前可将马家沟组马五段划分出10个亚段和21个小层;马五6亚段“四分”,厚度范围为4.6~13.3 m,平均值8.8 m;马五7亚段“三分”,厚度范围为5.9~15.3 m,平均值9.8 m。马五6、马五7亚段小层精细划分在鄂尔多斯盆地尚属首次,将为DND气田及其他气田的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小层划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沟组 马五段 马五6亚段 马五7亚段 精细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高频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忠贵 王纪煊 +3 位作者 李世临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薄片等资料,在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采用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高频层序进行识别与划分,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研究...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中油气资源丰富。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薄片等资料,在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采用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高频层序进行识别与划分,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Sq3,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sq1—ssq6)。高台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台地、局限-蒸发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2)研究区高台组的岩性组合序列包括白云岩上覆厚层蒸发岩(A)、厚层白云岩夹蒸发岩(B)、白云岩与蒸发岩互层(C)和蒸发岩上覆厚层白云岩(D)等4种类型。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发育在四级层序的接触界面,且多发育于层序内部的高位体系域,反映了海平面较强烈的扰动,尤其是海平面的相对下降有利于白云岩和蒸发岩沉积。(3)研究区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的岩性组合序列在GR_(inpefa)曲线和小波变换曲线上均具有响应特征,对应的64尺度小波系数曲线波动平缓,能量团为弱黄蓝色,GR_(inpefa)曲线以“缺口”的形式表现出蒸发岩与白云岩的岩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蒸发岩共生 最大熵谱分析 小波变换 高频划分 高台组 寒武系 川东地区
下载PDF
昆明市地铁深基坑岩土工程层组划分研究
4
作者 杨文辉 吴国斌 +4 位作者 潘建华 刘伟 李冬冬 蒋良文 张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9,共10页
昆明市地铁4号线火车北站基坑深37.1 m,针对地下水控制和支护结构工程设计问题,开展地基岩土体层组划分研究。文中提出了详细的分层依据、分层原则以及分层编码方法,将该地基分为5个主层、31个分层。根据时代成因、土层名称、土层状态... 昆明市地铁4号线火车北站基坑深37.1 m,针对地下水控制和支护结构工程设计问题,开展地基岩土体层组划分研究。文中提出了详细的分层依据、分层原则以及分层编码方法,将该地基分为5个主层、31个分层。根据时代成因、土层名称、土层状态对地基土进行详细分层。地基土的分类分层系统化充分体现了现行规范的思想,且分层编码的工程意义直观。以详细分层为基础,将地基概化为隔水层、隔水软弱层、透水层。将详细分层与概化分层相结合,获得详细分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及设计指标,可揭示地基工程与水文地质结构的特点、规律和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克服了目前岩土工程层组划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划分 详细分 概化分 支护结构
下载PDF
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页岩层序与储层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曼宁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半深湖相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层序划分,对页岩岩相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页岩岩相控制下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准层序格架下不同页岩岩相的成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佛... 川东北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半深湖相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通过层序划分,对页岩岩相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页岩岩相控制下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准层序格架下不同页岩岩相的成因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千佛崖组二段可划分为7个准层序,根据准层序内的沉积特征,可将准层序划分为湖侵旋回为主型、湖退旋回为主型和均衡型3种不同的沉积模式。千佛崖组二段页岩发育有纹层状页岩相、层状页岩相和块状页岩相三种主要岩相类型,纹层状页岩相整体孔隙更发育,连通性更好,储集物性更好;层状页岩相整体孔隙发育程度和储集物性较纹层状页岩相次之;块状页岩相孔隙发育情况不佳,连通性一般,物性较差。页岩储层受岩相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页岩岩相的纵向演化明显受准层序的控制,不同准层序类型的页岩岩相发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来看,优质储层在最大洪泛面附近更为发育,优质页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湖侵旋回为主型准层序的中上部,有机质富集、孔隙发育且连通性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湖退旋回为主型准层序的中下部发育次优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 序格架 页岩岩相 状页岩 孔隙结构 储集物性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定量层序划分及湖平面变化
6
作者 董火祥 刘景彦 陈兆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8,共12页
长堤地区具有很大的油气分布成藏潜力,但限于该地区复杂的构造情况,层序及沉积等情况不明。为探明该区内层序发育及湖平面变化情况,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小波分析定量层序划分的方法,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长堤地区东营组划分出4个... 长堤地区具有很大的油气分布成藏潜力,但限于该地区复杂的构造情况,层序及沉积等情况不明。为探明该区内层序发育及湖平面变化情况,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小波分析定量层序划分的方法,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长堤地区东营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10个准层序组及19个准层序,并在测井小波变换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出Fischer图解,揭示了长堤地区东营组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近似反映了研究区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东营组呈现一次大规模的湖退和湖侵,其内部的小规模湖退与湖侵的过程与三级层序相互吻合。SQ_(1)期,相对湖平面达到最大值,期间有小规模的湖侵湖退,此后缓慢湖退,在SQ_(2)末期达到最低值。SQ_(3)期快速湖侵后又快速湖退,维持在相对低值波动,整体上表现为湖盆萎缩,被三角洲平原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堤地区 东营组 划分 小波分析 相对湖平面变化
下载PDF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和动态时间归整的智能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渤南洼陷古近系下部为例
7
作者 刘天娇 贾海波 +2 位作者 余继峰 韩超 冯乔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0,102,共11页
针对深层-超深层因古生物化石种类少、取心困难、标志层不稳定、层系埋藏深、地震品质差而存在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困难的问题,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资料为输入参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multi-population genetic algorithm, MPGA)... 针对深层-超深层因古生物化石种类少、取心困难、标志层不稳定、层系埋藏深、地震品质差而存在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困难的问题,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资料为输入参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multi-population genetic algorithm, MPGA)和动态时间归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相结合进行渤南洼陷古近系下部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并以多种常规频谱分析(最大熵频谱分析(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 INPEFA)、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时频分析等)对智能划分结果进行验证。基于这种智能识别,以渤南洼陷深部地层古近系下部沙四段-孔店组为例,在渤南洼陷西部邵古1井、邵古2井古近系下部识别出沙三段/沙四段(E_(s3)/E_(s4))界面、沙四段/孔店组(Es4/Ek)界面、孔店组(Ek)底部等层序界面,将邵古1井和邵古2井古近系下部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并进行连井层序对比。通过与多种频谱分析方法验证结果对比发现,综合利用基于Fisher最优分割理论的MPGA对单井层序地层进行精细划分,结合DTW技术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可提高深层及超深层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提出的单井地层自动划分与连井对比方法能摆脱人为主观因素对层序地层划分的干扰,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层序地层智能识别,在各类岩石的层序地层对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地划分对比 渤南洼陷 古近系下部 多种群遗传算法 动态时间归整 频谱特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细分层序
8
作者 丁恺 赵福海 +4 位作者 高莲凤 李丙喜 付文钊 高晨阳 靳雪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6-1418,共13页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解出来。本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徐西凹陷营城组四段(简称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测井曲线应用VMD方法分解得到各频率域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优选出相关性高的IMF1和IMF10,根据瞬时频率范围和采样率推算出高频IMF1对应短周期旋回,低频IMF10对应长周期旋回。选取对应周期的IMF可以指导对应级别层序的划分,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四级层序。VMD方法在营四段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厚层砂砾岩地层的高频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砂砾岩地 划分 营城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厚层砂砾岩地层层序的方法及其应用
9
作者 丁恺 赵福海 +3 位作者 高莲凤 李丙喜 高晨阳 靳雪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5,共9页
在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的过程中,存在界面不清楚、划分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而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沉积地层中的一种重要地质事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特性使得在米氏旋回约束下的层序... 在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的过程中,存在界面不清楚、划分标准难以确定的问题,而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沉积地层中的一种重要地质事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特性使得在米氏旋回约束下的层序划分具有更高统一性。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四段(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中米兰科维奇旋回进行时频分析,提取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对应的高频分量,从而实现层序的划分。结果表明: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对研究区自然伽马曲线进行VMD分解可得到若干个特征分量,通过对比,100 ka周期对应IMF1分量;根据IMF1曲线形态并结合岩性将营四段细分为21个五级层序,并将其组合为6个四级层序,在四级层序界面处,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突变,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振荡并且有较大的响应幅度。VMD方法在营四段的应用表明,此方法能够对不同尺度的米兰科维奇旋回进行精准识别和划分,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研究成果可用于砂砾岩地层的高频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VMD) 米兰科维奇旋回 划分 营四段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10
作者 廖鑫羽 肖云鹏 宋振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62,共13页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特别是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域的长兴组—飞仙关组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但其三级层序划分方案有待统一。基于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岩性岩相突变界面及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2种Ⅱ型层序界面,...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特别是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域的长兴组—飞仙关组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但其三级层序划分方案有待统一。基于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岩性岩相突变界面及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2种Ⅱ型层序界面,将仪陇—平昌地区的长兴组-飞仙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该区目的层主要发育典型的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至晚期海槽消失,发育陆表海型台地体系开阔台地及蒸发台地。长兴组沉积期,开江-梁平海槽范围逐渐扩大,高位域是生物礁发育的有利阶段,由于SQ2晚期海平面急速下降,其生物礁规模较SQ1时期有所减小;飞仙关组沉积早期海平面快速上升,鲕粒滩难以形成,随后进入整体海退阶段,至SQ3高位域时期,鲕粒滩连片发育。层序划分方案与礁、滩储层发育特征匹配,能够应用于下一步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划分 沉积演化 仪陇—平昌地区 四川
下载PDF
上扬子区震旦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25
11
作者 梅冥相 聂瑞贞 +2 位作者 张海 陈永红 孟晓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上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均以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为... 上扬子区的震旦系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前者包含较多的黑色页岩,而后者则以大套白云岩为特征。从岩相序列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序列到三级层序,可将浅水台地背景的震旦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均以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为特征;该5个三级层序组成一个二级层序,陡山沱组较多的黑色页岩到灯影组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向上变浅序列是该二级层序的主要特点,从而表明二级层序与三级层序具有相似的相序组构。以各个主要剖面点的层序划分为基础,依据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震旦系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表明,包含较多的深水黑色页岩系的陡山沱组,代表了大冰期之后的海侵作用的特点;与寒武系的变化特征不同,而原生沉积组构保存较为完好的灯影组白云岩,自北西而南东沉积环境由浅变深的沉积背景中均为白云岩,这种变化特点可能意味着前寒武纪末期特殊的白云石化作用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沉积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 震旦系 上扬子区
下载PDF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庄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依据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提出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为揭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林... 【目的】依据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提出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为揭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林分划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在受光层中,以林木树高为聚类因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对受光层进一步分层。【结果】通过最大受光面法将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标准地划分为受光层Ⅰ和非受光层Ⅱ,其中受光层包括Ⅰ_1和Ⅰ_2亚层;最大受光面法林层划分结果显示,5块标准地的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分界面高度(即第Ⅰ,Ⅱ层分界面高度)分别为17.0,16.5,17.0,17.0和16.0 m;Ⅰ_1和Ⅰ_2亚层的分界面高度分别为25.0,27.0,25.0,22.9和25.0 m;划分林层后,Ⅰ_1,Ⅰ_2和Ⅱ层的每公顷蓄积量,相邻的Ⅰ_1,Ⅰ_2和Ⅱ层间的高差和Ⅰ_1,Ⅰ_2,Ⅱ层平均胸径均符足林层划分国家标准(GBT 26424—2010)。【结论】CVPA-H曲线的变化规律证实了最大受光面的存在,在野外只需判断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是否明显突出(即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即可实现林层划分,无需测量每株林木树高,野外操作简单易行;林层划分结果与剖面图判断结果的对比和各层测树因子都符合林层划分国家标准(GBT 26424—2010)等,验证了最大受光面法划分林层的科学性;最大受光面法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该方法依据林木树冠是否能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进行林层划分,体现了林木对垂直光照和空间资源竞争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划分 最大受光面 ward法聚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6
13
作者 陈洪德 田景春 +5 位作者 刘文均 许效松 郑荣才 牟传龙 李余生 覃建雄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79,共25页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 ,共识别出 1 3个超层序和 99个三级层序 ,讨论了 1 3个超层序的特征 ,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 ,共识别出 1 3个超层序和 99个三级层序 ,讨论了 1 3个超层序的特征 ,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 ,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 ,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 ,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 ,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震旦系-中三叠统 划分
下载PDF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梅冥相 张海 +1 位作者 孟晓庆 陈永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92-1304,共13页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寒武系与震旦系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在研究区域普遍形成一套以牛蹄塘组为代表的缺氧盆地相黑色岩系,随着沉积环境的逐渐变浅,在下寒武统顶部...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寒武系与震旦系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在研究区域普遍形成一套以牛蹄塘组为代表的缺氧盆地相黑色岩系,随着沉积环境的逐渐变浅,在下寒武统顶部发育一套以清虚洞组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地层。因此,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上述时间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古地理背景之中形成了一些差异,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以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研究区域的下寒武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地层序列,代表以凝缩序列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生长与形成过程:伴随着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作用事件所造成的生态空间的拓展,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奠定了古地理基础,同时意味着沉积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事件之间的较为密切的关系以及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下寒武统 划分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晚中生代盆地群构造层划分及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和钟铧 刘招君 +2 位作者 张晓冬 陈永成 董林森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27,共8页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包括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宁安盆地等。根据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可将晚中生代盆地群划分为4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3次不同背景下的伸展阶段和3次构造反转。构造层Ⅰ(绥滨组和东荣组)发...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包括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和宁安盆地等。根据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可将晚中生代盆地群划分为4个构造层,盆地演化经历了3次不同背景下的伸展阶段和3次构造反转。构造层Ⅰ(绥滨组和东荣组)发育于SN向断陷槽内;构造层Ⅱ(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发育于NE-NNE向的弧后伸展走滑环境;构造层Ⅲ(东山组)沉积时期,本区又发生一次伸展减薄裂解作用;而构造层Ⅳ(猴石沟组、海浪组、七星河组和雁窝组)则发育于NW-NNW向挤压环境,充填一套粗碎屑沉积。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形成和演化受蒙古—鄂霍茨克海碰撞闭合的影响和东部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若干外来地体的拼贴作用控制,其中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引起的局部地幔对流和岩石圈显著减薄的拆沉事件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划分 构造沉积演化 成盆机制 晚中生代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
下载PDF
一种考虑执行延迟最小化和资源约束的改进层划分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乃金 江建慧 +2 位作者 陈昕 周洲 徐莹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5-1066,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层划分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划分块的最小执行延迟和尽可能充分利用可重构资源,能够跟踪层划分算法节点分配过程并进行调整,消除了经典层划分算法不能动态更新就绪节点列表选取节点进行划分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层划分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划分块的最小执行延迟和尽可能充分利用可重构资源,能够跟踪层划分算法节点分配过程并进行调整,消除了经典层划分算法不能动态更新就绪节点列表选取节点进行划分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与层划分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改进层划分算法在模块数、执行延迟和跨模块间的I/O边数等三个方面均获得了改进.与现有的簇划分、增强静态列表、多目标时域划分、簇层次敏感等四种划分算法相比,新算法能获得最少的执行延迟,并且随着可重构处理单元面积的增大,模块数的均值也是最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时域划分 划分 最小化执行延迟 资源约束
下载PDF
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的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张帆宇 梁收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1244,共14页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 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包括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这些红层地层的沉积组合、构造变形、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等是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地质过程的客观记录,对其系统研究是重建西秦岭及其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之基础。依据这些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序列与沉积环境、空间分布型式和构造线方向及构造样式,西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红层地层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个构造层。三个构造层对应于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即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晚白垩世区域左旋走滑拉分构造和渐新世—上新世区域伸展泛盆地阶段。结合印支期多块体拼贴形成的中国大陆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格局与岩石圈动力学过程分析,认为西秦岭早白垩世北东向盆山构造格局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东亚区域性伸展构造的组成部分;晚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则是白垩纪拉萨地块与羌塘—昌都地块汇聚碰撞背景下中国西北大陆区域性左旋走滑作用的结果;而渐新世—上新世的泛盆地阶段则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之前经历了漫长区域伸展均衡坳陷和侵蚀夷平期,这说明上新世,西秦岭尚未成为现今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构造响应起始于上新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中—新生代 构造划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川滇黔桂地区下、中三叠统层序划分、对比及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田景春 陈洪德 +6 位作者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寿建峰 杨晓宁 沈安江 陈子炓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 ,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 ,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 ,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 ,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 ,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 .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 ,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 .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 ,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 ,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统 划分对比 序地格架 下三叠统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法的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敬领 王贵文 +1 位作者 刘洛夫 张春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测井资料是地层信息的集合体,测井信号的奇异性一般反映了地层边界信息。经验模态分解能检测信号的奇异性。为此,针对目前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存在人为性和多解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基于测井资料的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地... 测井资料是地层信息的集合体,测井信号的奇异性一般反映了地层边界信息。经验模态分解能检测信号的奇异性。为此,针对目前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缺乏统一的标准及存在人为性和多解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基于测井资料的经验模态分解法进行地层划分及对比。方法的基本原理是:①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测井资料进行分解,得到不同频率成分的本征模态函数;②根据多级分解下的本征模态函数表现出的周期性振荡特征,将其与地质上划分的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对应关系,即不同频率的周期对应不同规模的层序、各个频率段之间的突变点对应着层序界面,进而实现对各级层序的划分;③在各级层序格架控制下,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在长庆油田延长组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结果比地质分层结果更精细,对比效果更好,为利用测井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划分 本征模态函数 对比
下载PDF
小波变换与Hilbert-Huang变换应用于层序划分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付文钊 余继峰 +3 位作者 杨锋杰 刘华 王玉林 王文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434-441,共8页
测井资料应用于层序地层研究的实例很多,一般选取能够敏感反映沉积过程的GR或AC曲线开展研究,且过去多注重测井曲线形态及幅值特征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倡导了将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和Hilbert-Huang变换分别应用于层序地层划分的新方法,但... 测井资料应用于层序地层研究的实例很多,一般选取能够敏感反映沉积过程的GR或AC曲线开展研究,且过去多注重测井曲线形态及幅值特征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倡导了将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和Hilbert-Huang变换分别应用于层序地层划分的新方法,但并未对这2种方法进行过对比分析。笔者简要介绍了小波变换与Hilbert-Huang变换的原理,通过对所构建的仿真分段信号的处理分析,展示了2种方法在识别信号中的突变点与突变区域方面的有效性,结合实例分析了2种方法在层序地层划分应用中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更宜于识别测井信号中的多尺度旋回性,适于不同级别层序的划分;而Hilbert-Huang变换更宜于识别测井信号中的突变性,对信号中突变点位置的识别更加准确,适于确定层序的界面。将2种方法相结合,把济阳坳陷惠民凹陷钱斜14井沙河街组划分为3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7个中周期基准面旋回和23个短周期旋回,与前人传统方法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展现了组合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HILBERT-HUANG变换 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