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罗斯“列宁回归”现象的思考
1
作者 李燕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列宁形象一度被抹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达到极盛。21世纪初,俄罗斯政府着手整顿历史领域的混乱现象,俄罗斯史学研究越来越客观。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 苏联解体前后,由于政权错误的国家历史记忆政策,列宁形象一度被抹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达到极盛。21世纪初,俄罗斯政府着手整顿历史领域的混乱现象,俄罗斯史学研究越来越客观。在十月革命1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逝世100周年等“纪念年”到来之际,俄罗斯学界涌现了大批研究成果,对列宁的历史地位、主要贡献、个人评价、历史遗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列宁的历史贡献得以较全面地呈现。总体来看,当今俄罗斯,列宁正在“回归”。其原因既与民众社会心理相关,也有当前俄罗斯社会问题以及国际共运发展、世界百年变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列宁遗产对探索当前俄罗斯社会发展路径、解决全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列宁遗产 历史虚无主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回答时代之问:论列宁新闻思想的时代传承
2
作者 程曼丽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并以其领导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思想。研究列宁新闻思想,首先需要了解列宁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时...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并以其领导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思想。研究列宁新闻思想,首先需要了解列宁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进行延伸性思考,探讨我们应当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框架,以指导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主义 列宁新闻思想 社会主义国家新闻理论 时代传承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意义
3
作者 刘军 潘砚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个维度: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提出新社会主义观,包括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从系统整体角度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构想。在方法论层面,“政治遗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全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方法论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4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下载PDF
世界革命与苏联现代化的双重变奏——列宁的积极探索及其身后苏联的经验教训
5
作者 王中汝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产生了历史性交集。在认识上,列宁关注的重点经历了从世界革命向本国现代化的复杂转变。在实践上,他围绕现代化主题进行了艰辛但却极具创新性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积极成果。列宁身后的苏联,尽管在某些领域曾取得过辉煌成就,但无论是在国内建设、对外交往上还是党的建设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现代化最终失败。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勇于吸纳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走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劳动创业积极性、确保民生不断改善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世界革命 社会主义 苏联现代化 共产党领导
下载PDF
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特点
6
作者 郑舒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提出“领导权”概念,并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丰富思想内涵,提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如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的科学论断。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提出“领导权”概念,并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丰富思想内涵,提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如果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的科学论断。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形形色色文化思想的批判和超越,因而体现出强烈的思想特点和理论魅力。列宁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强烈的政治性、突出的人民性和显著的建设性特点。总结概括列宁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特点,对揭示其思想实质、领会其核心要义、贯彻其基本精神,并在当代的实践中弘扬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无产阶级政党 文化领导权 理论特点
下载PDF
列宁对俄国解放运动的评析、指导及当代启示
7
作者 苑秀丽 俎楠楠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列宁深刻地研究、批判地考察俄国解放运动,在反思革命民主主义丰富遗产的基础上,批判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列宁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的思想准备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列宁深刻地研究、批判地考察俄国解放运动,在反思革命民主主义丰富遗产的基础上,批判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列宁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的思想准备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党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的历史,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做好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提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新要求。学习列宁对俄国解放运动的评析与指导,有助于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解放运动 无产阶级政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下载PDF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8
作者 隋秀英 陈嘉婷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1期56-63,F0002,共9页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 立足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列宁在俄国现代化之路的实践探索中,开创出一条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新路。在路径抉择上,澄清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正当性;在发展动力上,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引领力;在发展旨归上,明确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合理性;在发展策略上,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互促共进的实践协同性。新时代,研究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的历史智慧,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经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实践 启示
下载PDF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及其价值意蕴
9
作者 马明冲 《理论视野》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为统领,努力探索建立一支坚强有力、团结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列宁形成了涵括党的领导制度建设论、组织制度...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为统领,努力探索建立一支坚强有力、团结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列宁形成了涵括党的领导制度建设论、组织制度建设论、民主制度建设论、监督制度建设论等较为系统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列宁无产阶级政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溯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无产阶级政党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
10
作者 李小珊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探索,环环相扣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苏俄如何在历史合力作用下走了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基于苏俄实践如何引导东方国家开启不同于西欧的现代化方式。学习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道理、学理、哲理支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世界、展示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逻辑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整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1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列宁关于发扬斗争精神推进党的事业的思想及当代启示
12
作者 王一娟 俞良早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推进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要求俄共(布)和全体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同饥荒作斗争,完成收集粮食、运输粮食的任务;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奋力支援战争前线;要求红军部队发扬斗争精神,消灭敌人,争... 列宁在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推进党的事业的过程中要求俄共(布)和全体人民发扬斗争精神,同饥荒作斗争,完成收集粮食、运输粮食的任务;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奋力支援战争前线;要求红军部队发扬斗争精神,消灭敌人,争取国内战争的胜利;要求党和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上述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斗争精神 党的事业
下载PDF
列宁人民文化观的中国化论析——基于文献介译的考察
13
作者 代依晴 俞良早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民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在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通过文献介绍和文本翻译的方式传入中国,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接触、接受、认可、认同,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探...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先明确提出了“人民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在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通过文献介绍和文本翻译的方式传入中国,不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接触、接受、认可、认同,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探索中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行动准则。以列宁及其文化著述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爬梳列宁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关于人民文化观的介译,进一步彰显其在中国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人民 文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基于《怎么办?》的文本考察
14
作者 郑博匀 李宝艳 豆金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 列宁的重要著作《怎么办?》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主要内容有强韧话语主体、拓展话语客体、丰盈话语内容、优化话语传播。同时,《怎么办?》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在话语体系立场、话语供给关系、话语叙事风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怎么办?》中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给予了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深刻的启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话语主体做到“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坚定理论自信,话语内容做到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辩证统一;坚持灌输原则,话语传播做到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怎么办?》 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主体 话语内容 话语传播
下载PDF
列宁思想遗产对世界革命和越南革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5
作者 (越南)阮春胜 韦丽春(译) 潘金娥(审校)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领越南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解放斗争的胜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严重曲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革新时期,越南共产党坚持并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必将领导越南人民取得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国家事业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思想遗产 越南 理论意义 实践价值
下载PDF
从全球首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谈起
16
作者 高杰 俞正惠 +1 位作者 吴坚群 陆悦铭 《航海》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16世纪,俄国北方沿海地区船员发现,对于相对厚一点的冰层,用船艏去撞破冰不如用重物去压碎冰容易,于是建造了一种雪橇形船艏的“驳船”,上面装满石块或冰块,用人力或畜力牵引,翘起的船艏可“爬上”冰面,把冰压碎,起到破冰的效果。
关键词 北方沿海地区 破冰船 畜力牵引 列宁 16世纪 核动力
下载PDF
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17
作者 李东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列宁俄国现代化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批判民粹派的“资本主义破坏论”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永恒论”,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暂时性;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 列宁俄国现代化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批判民粹派的“资本主义破坏论”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永恒论”,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性和暂时性;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必须割断与一切旧文化联系的主张,深刻阐明了俄国走向现代化传承和创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批判所谓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和否定工农民主专政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利用先进工农政权和制度优势为社会主义创造文明前提的必要性;批判所谓新经济政策是“演变“”走回头路”的错误主张,强调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和依法规范资本主义。列宁的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现代化 错误思潮 批判
下载PDF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叙事分析
18
作者 王林林 双传学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意识形态思想的特定语境承载着特定的话语叙事,特定的话语叙事又寄托着特定的话语意义。批判性话语、描述性话语、能动性话语反映了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叙事风格与运思逻辑,具有叙事表达的政治性、诉说立场的人民性、叙事载体的多样化、... 意识形态思想的特定语境承载着特定的话语叙事,特定的话语叙事又寄托着特定的话语意义。批判性话语、描述性话语、能动性话语反映了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叙事风格与运思逻辑,具有叙事表达的政治性、诉说立场的人民性、叙事载体的多样化、诉诸对象的大众化等特色,担负着思想引领、理论辩护、政治整合、精神激励的叙事功能。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话语叙事承接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原初理论,也启迪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走向:站稳话语立场,丰富话语载体,注入话语温度,留存话语张力,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影响力、感染力、包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话语叙事 亲和力
下载PDF
哲学根基与内在张力: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政治哲学视角分析
19
作者 张楷芹 梁罡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史观的本体论、追求“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到揭示两大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矛盾论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方法论,共同构成了政治哲学范畴的出场逻辑... 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从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史观的本体论、追求“科学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论、到揭示两大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矛盾论和实现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方法论,共同构成了政治哲学范畴的出场逻辑。在政治哲学范式的意蕴嬗变中,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呈现出从“意识形态”概念到“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从批判术语到建设话语、从建党理论到灌输理论的内在张力。从政治哲学视角下分析列宁意识形态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于:要植根鲜活实践,在创新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时俱进;把握战略需求,在破立并举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坚守价值立场,在规律遵循中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思想和实践的政治性质
20
作者 俞良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177,178,共12页
原苏联理论界和当代中国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武装起义胜利后“最初几天起”就领导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列宁思想和实践进行脱离俄国实际的、激进化的装扮。实际上,这一时期列宁在俄国农村社会变革问题上... 原苏联理论界和当代中国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武装起义胜利后“最初几天起”就领导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列宁思想和实践进行脱离俄国实际的、激进化的装扮。实际上,这一时期列宁在俄国农村社会变革问题上主张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小农经济;在城市变革特别是工业变革问题上主张在工业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即在不剥夺资本家财产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领导进行了国有化工作,但这一时期已实现国有化的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大中型企业总数中的占比极少,而且在1918年4月提出必须暂停国有化,把“工人监督”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主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并要求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属于务实、渐进的政治性质:充分地关注到了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认识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主张渐缓地、平和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只有这样认识和把握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才可理顺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脉络,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国内战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他都主张务实、渐进的发展和过渡。只有这样理解列宁的思想和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列宁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