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维—斯特劳斯: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
1
作者 黄颂杰 陆炜 朱晓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77-83,共7页
本文以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是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之争为线索,具体分析这位结构主义思想家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结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就反历史主义和反心理主义而言,列氏的结构人类学直接反对了萨特所代表的欧洲人道... 本文以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是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之争为线索,具体分析这位结构主义思想家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结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就反历史主义和反心理主义而言,列氏的结构人类学直接反对了萨特所代表的欧洲人道主义或者说人类中心主义话语传统,并最终将人道主义定位于神话和意识形态之上;二是由于这一反对以结构人类学的神话观为背景,列氏没有否定人道主义作为神话和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和社会意义,其“反人道主义”实际上反对的是“人道主义的僭越”而不是人道主义本身。在文章的结尾,论者为列氏思想是否构成“新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一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论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生成背景
2
作者 董龙昌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5-112,共8页
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是其人类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科学思潮、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和文化上的"语言论转向"是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索绪尔、雅各布森等人... 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是其人类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科学思潮、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和文化上的"语言论转向"是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索绪尔、雅各布森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地质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及以涂尔干、莫斯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理论构成了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生成的理论渊源;列维-斯特劳斯本人对艺术的热爱及其身上流露出来的浓郁的艺术家气质直接促成了其艺术人类学思想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一斯特劳斯 艺术人类学 社会文化背景 理论渊源 个性气质
下载PDF
他在顶峰,在最高处独自享受着孤独——写在伟大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逝世之际
3
作者 尚杰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列维-斯特劳斯的最后离去,标志着20世纪意义上的思想大师正式成为历史。他是真正的世界级的思想家,但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读者,即使是学术圈内的人,也还没有真正开始读他的书。本文分析了列维-斯特劳斯早期关于人类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中... 列维-斯特劳斯的最后离去,标志着20世纪意义上的思想大师正式成为历史。他是真正的世界级的思想家,但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读者,即使是学术圈内的人,也还没有真正开始读他的书。本文分析了列维-斯特劳斯早期关于人类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中的"乱伦禁忌"思想,指出这条结构主义思路是对现代人类学的杰出贡献。在文章最后,作者认为一种具有普遍的人权价值胸怀,是使一个民族诞生伟大思想家的精神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人类学 列维一斯特劳斯
原文传递
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大春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6,共9页
关键词 现象学 法国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列维一斯特劳斯 20世纪初 60年代初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相互竞争 生命哲学 第二阶段 主导地位 存在主义 第三阶段 茨威格 柏格森 观念论 萨特
原文传递
干将、莫邪铸剑神话之结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璞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从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之结构人类学视角出发,借助叙述学的基本概念,对干将、莫邪铸剑神话的传世文本进行了从故事到结构的解析,同时本文也是对结构主义神话分析的再探讨。
关键词 干将 莫邪 铸剑神话 法国 结构人类学 列维一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神话 《吴越春秋》
原文传递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上) 被引量:13
6
作者 尚杰 《世界哲学》 2004年第3期48-60,共13页
我们把读者的记忆倒退20多年前,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介绍法国结构主义时,在它的故乡,这种哲学方法已经渐渐被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所取代.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国内对结构主义的研究一直没有真正的展开,总体上仍然限于翻译和一... 我们把读者的记忆倒退20多年前,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介绍法国结构主义时,在它的故乡,这种哲学方法已经渐渐被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所取代.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国内对结构主义的研究一直没有真正的展开,总体上仍然限于翻译和一般性介绍,对于其对西方传统哲学乃至文明的颠覆作用一直缺少准确意义上的理解,这种偏差源于结构主义奠基于与我们的象形文字并不一致的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使我们从汉字文化角度理解它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社会秩序 列维一斯特劳斯 存在主义 符号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