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的评注内容、方式及特点
1
作者 王长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5-23,共9页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是清末《史记》研究的重要文献,其评注内容广泛,有评论史家之职、评论《史记》的性质、阐释注解《论六家要指》、评《春秋》与《史记》关系、评《史记》体例、评笔法、评列传的安排及主旨等。评注方法... 刘光蕡《史记·太史公自序注》是清末《史记》研究的重要文献,其评注内容广泛,有评论史家之职、评论《史记》的性质、阐释注解《论六家要指》、评《春秋》与《史记》关系、评《史记》体例、评笔法、评列传的安排及主旨等。评注方法形式多样,就评注结构而言,有篇前总评、篇中夹评、篇末结评;从评注方法而言,有阐释、释义、辨疑。评注特点鲜明突出,评论注重“治道”,推崇孔子之道,以“道”贯穿《太史公自序》评注始终,评注创见新论较多,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蕡 《史记》研究 《太史公自序》
下载PDF
“诚意”与“时习”:刘光蕡育人观的两个关键点
2
作者 党同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20期114-117,共4页
刘光蕡反对崇洋媚外,认为爱国修德教育在近代更为迫切和重要。而在《大学》规定的道德修养诸环节中,他认为“诚意”是首要的,它与“明明德”和“致良知”有同样的意蕴,其核心是要树立家国情怀和“亲民”立场。同时,“诚意”还需通过“... 刘光蕡反对崇洋媚外,认为爱国修德教育在近代更为迫切和重要。而在《大学》规定的道德修养诸环节中,他认为“诚意”是首要的,它与“明明德”和“致良知”有同样的意蕴,其核心是要树立家国情怀和“亲民”立场。同时,“诚意”还需通过“时习”这一重要环节来体现和落实,否则就会流于空虚。“时习”就是强调经世致用,因时制宜,注重实践与创新。这些既体现着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笃信与传承,又反映了他在近代立足教育以救国的艰辛探索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蕡 德育 诚意 时习 救国
下载PDF
论刘光蕡的“因时变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2-26,共5页
刘光蕡直面近代中国的现状,在深刻的国情认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远的民族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比照西学,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儒学尤其是宋明以来的儒学自身存在务虚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因时变学"的儒学改造主张。他提出... 刘光蕡直面近代中国的现状,在深刻的国情认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远的民族忧患意识的促使下,比照西学,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儒学尤其是宋明以来的儒学自身存在务虚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因时变学"的儒学改造主张。他提出的"因时变学"命题有具体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并有其形成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蕡 因时变学 儒学
下载PDF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典型——刘光蕡墓志述评
4
作者 任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60,共4页
陕西出土清代刘光贲艹墓志铭,对晚清学者刘光贲艹发展出版、振兴教育、创办实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学者阐述中学,介绍西学的具体实践。该墓志铭的出土,即是关于刘光贲生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西学在陕西传播的... 陕西出土清代刘光贲艹墓志铭,对晚清学者刘光贲艹发展出版、振兴教育、创办实业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学者阐述中学,介绍西学的具体实践。该墓志铭的出土,即是关于刘光贲生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西学在陕西传播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 刘光蕡 实践
下载PDF
从民本主义到民主主义——刘光蕡政治思想的形成与转变
5
作者 刘刚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5-30,共6页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光蕡 民主 民本 三权分立
下载PDF
刘光蕡《学记臆解》教育思想探微
6
作者 高红菊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刘光蕡的《学记臆解》借解释《学记》阐发了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化民成俗"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全民教育是化民成俗的重要途径;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学校并非唯一的学习场所,人们应该终身学习。
关键词 刘光蕡 《学记臆解》 教育思想
下载PDF
陕甘味经书院山长刘光蕡佚文拾补
7
作者 石杰 《档案》 2022年第8期38-42,共5页
陕甘味经书院山长刘光蕡一生经历丰富,著述颇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本《刘光蕡全集》,以王典章、李岳瑞二人于民国七年(1918年)编校的思过斋本《刘古愚先生全书》为底本,由西北大学武占江教授点校出版。... 陕甘味经书院山长刘光蕡一生经历丰富,著述颇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本《刘光蕡全集》,以王典章、李岳瑞二人于民国七年(1918年)编校的思过斋本《刘古愚先生全书》为底本,由西北大学武占江教授点校出版。“关学文库”本于刘光蕡作品搜罗甚全,然尚有遗珠之憾。通过对陕西省图书馆所藏味经刊书处及味经官书局刊本附录序跋的全面考察,本文另辑得刘光蕡佚文六篇。刘光蕡佚文的发现,对了解其生平事迹及学术思想均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经书院 刘光蕡 佚文
原文传递
清末《尚书》学者附会西学考述
8
作者 刘德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2-66,86,共6页
随着西学的大举进入,以及接连不断的外辱所带来的刺激,清末学者成本璞、刘光蕡、李元音等人将西学知识注入《尚书》学之中,提出新解释、新主张,迥异于旧有的考据、义理之学,藉此寻求自强之道。在此过程中,由于《尚书》自身的特点,以及... 随着西学的大举进入,以及接连不断的外辱所带来的刺激,清末学者成本璞、刘光蕡、李元音等人将西学知识注入《尚书》学之中,提出新解释、新主张,迥异于旧有的考据、义理之学,藉此寻求自强之道。在此过程中,由于《尚书》自身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们特别重视对政治相关内容的阐释。总体来看,他们的立场是保守的,他们的学说也常有因袭前人之处,但毕竟向我们展示了经典解释的多样性,也是学随世变的重要例证,而且对西学的传播也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西学 成本璞 刘光蕡 李元音
下载PDF
崇实致用:关学多元理论中的统一精神——以现代学人的关学终结论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宗镐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3,共7页
当前学界主要的关学终结论有宋代李复说、清末刘光蕡说和民初牛兆濂说,这些观点都是依据关学之理论形态作出的判断。这些观点关注到关学理论形态的多元性,但没有发掘出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有见于此,反思和检讨这些观点并进而探究关学... 当前学界主要的关学终结论有宋代李复说、清末刘光蕡说和民初牛兆濂说,这些观点都是依据关学之理论形态作出的判断。这些观点关注到关学理论形态的多元性,但没有发掘出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有见于此,反思和检讨这些观点并进而探究关学终结的深层原因就显得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反思和检讨,不仅可以揭示关学终结是其"崇实致用"基本精神走向极端的结果;也可以彰显关学的基本特点--多元理论形态("气学""理学""心学")中的基本精神("崇实致用")统一;还可以进而揭示关学是以"崇实致用"为基本精神的宋明新儒学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终结 李复 刘光蕡 牛兆濂 关学精神
原文传递
陕甘味经书院重刊本《毛诗注疏》考述
10
作者 石杰 《档案》 2019年第7期38-42,共5页
味经书院重刊本《毛诗注疏》,是光绪时期西北地区对《毛诗注疏》的一次重要整理。此次重刊以南昌府学刊《毛诗注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明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湘本以及乾隆武英殿仿相台本等版本,同时充分利用了卢文弨校定的《经典释... 味经书院重刊本《毛诗注疏》,是光绪时期西北地区对《毛诗注疏》的一次重要整理。此次重刊以南昌府学刊《毛诗注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明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湘本以及乾隆武英殿仿相台本等版本,同时充分利用了卢文弨校定的《经典释文》及陈启源的《毛诗稽古编》等前人成果。味经书院重刊本《毛诗注疏》虽肇自阮刻本,但却首次将阮元的两种《毛诗注疏校勘记》进行了合并,并对阮元《校勘记》中的错误作出了纠正。于阮元遗漏未出校者,则以《校勘毛诗注疏札记》的形式体现。味经书院的此次校勘活动,对于疮乱之后西北地区文化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经书院 毛诗注疏 刘光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