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孔喜知青题材作品《青春纪事》绘画艺术解读
1
作者 邸鹏宇 韩昭熙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4-165,共2页
《青春纪事》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塑造上,采用了西方的绘画语言来讲诉东方故事,用古典的手法诠释当代的事件,无论是在历史意义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刘孔喜 知青 绘画艺术
下载PDF
北大荒知青的“青春纪事”——论刘孔喜的知青题材美术创作
2
作者 王小娟 刘洋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68-169,共2页
后知青时代画家刘孔喜的知青题材美术创作是对知青历史时期集体记忆的再现与图像叙述,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美学价值。《青春纪事》系列作品以北大荒知青生活为母题,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再现了北大荒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再现了知青... 后知青时代画家刘孔喜的知青题材美术创作是对知青历史时期集体记忆的再现与图像叙述,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美学价值。《青春纪事》系列作品以北大荒知青生活为母题,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再现了北大荒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再现了知青的生活情感、历史情感,再现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青春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知青美术 知青题材
下载PDF
饱含浓情与诗性的青春绝唱——写在《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开幕之时
3
作者 冯远 《美术大观》 2017年第3期30-33,共4页
刘孔喜,1952年生于河北省固安县,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7年考取鲁迅美术学院,1982年继续考取该院研究生,1985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研究... 刘孔喜,1952年生于河北省固安县,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7年考取鲁迅美术学院,1982年继续考取该院研究生,1985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研究坦培拉绘画技法和油画古典技法,作品曾参加第六、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出版《坦培拉绘画技法》等专著、画册多部。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绘画技法 美术学院教授 客座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 鲁迅美术学院 生产建设兵团 首都师范大学 武藏野 中国现代美术
下载PDF
刘孔喜蛋彩画
4
作者 刘孔喜 《美术大观》 1998年第1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刘孔喜
下载PDF
历史记忆的诗化图像——刘孔喜“青春纪事”系列绘画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义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2-7,共6页
刘孔喜是我的同班同学。在我们班的十二个人里,有七个是来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孔喜和我都在其中。我知道孔喜自毕业后创作甚勤,作品众多,但我有理由把他看成"慢热型"或"厚积薄发型"人才,这是... 刘孔喜是我的同班同学。在我们班的十二个人里,有七个是来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孔喜和我都在其中。我知道孔喜自毕业后创作甚勤,作品众多,但我有理由把他看成"慢热型"或"厚积薄发型"人才,这是因为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表现知青生活的"青春纪事"系列最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而这些作品都是他近几年完成的。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杂有较多的个人情感,因为我也下过乡,所以难免对表现知青的作品有所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生产建设兵团 知青生活 个人情感 艺术成就 同班同学 十二个 热型 美术爱好者 个人命运
原文传递
在“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6
作者 范迪安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1-,5,共2页
刘孔喜先生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之一,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岁月。他们和中国社会一起经历了动荡、曲折、发展和前进,也经历了文艺思想的动荡、起伏和今天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一代人是在时代的大潮中生活... 刘孔喜先生作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艺术家之一,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岁月。他们和中国社会一起经历了动荡、曲折、发展和前进,也经历了文艺思想的动荡、起伏和今天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一代人是在时代的大潮中生活,在社会的变迁中追求艺术、研究艺术并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因此,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年艺术家的研究,应该说是我们今天美术界一个新的,也是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创作道路 这一代人 中国美术 叙事性 参展作品 个体形象 中国油画 人生道路 语言技巧
原文传递
刘孔喜作品
7
作者 刘孔喜 《当代油画》 2018年第3期90-93,共4页
自述:我心目中的小幅绘画,其实承载着画家更多的情感和内心活动,无'小'之说。小,只是尺幅小,其他'五脏'俱全,各种'关系'都有,怠慢不得。小画伴随画家终生,其实与画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深处联系得更加紧密,小画... 自述:我心目中的小幅绘画,其实承载着画家更多的情感和内心活动,无'小'之说。小,只是尺幅小,其他'五脏'俱全,各种'关系'都有,怠慢不得。小画伴随画家终生,其实与画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深处联系得更加紧密,小画往往更见画家的功力和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科学院院士
原文传递
刘孔喜连环画选页
8
作者 刘孔喜 《连环画报》 2016年第8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刘孔喜 小姐姐 格林童话 中国大学生 路透
原文传递
刘孔喜坦培拉绘画作品选
9
作者 刘孔喜 《连环画报》 2016年第8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刘孔喜 绘画作品 侧面像 鄂尔多斯蒙古族 达坂城 比耶 蒙古人 若尔盖
原文传递
岁月纪实——刘孔喜
10
作者 耿剑 《连环画报》 2016年第8期72-73,84,共3页
1952年,刘孔喜生于河北省固安,长在北京。像每个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样,他对连环画也有着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积攒连环画,传看小人书,成为我课余生活的重要选择和内容。到图书馆阅览室看,和同学之间互相借着传看... 1952年,刘孔喜生于河北省固安,长在北京。像每个成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样,他对连环画也有着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积攒连环画,传看小人书,成为我课余生活的重要选择和内容。到图书馆阅览室看,和同学之间互相借着传看……'那年代,几乎每条街上都有小人书店或者小人书摊儿,一分钱可以看上一两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孔喜 课余生活 图书馆阅览室 固安 中国现代美术 美术作品展览 一本 写实风格 改编者 神圣忧思录
原文传递
刘孔喜岁月留痕系列作品
11
作者 刘孔喜 《连环画报》 2016年第8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刘孔喜 系列作品
原文传递
我的写实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孔喜 《美术大观》 2017年第3期40-43,共4页
我对写实绘画的偏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尺度、位置、空间、质感、色彩等因素,我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将这些因素描绘得精准、妥帖、到位会使我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愉悦和平衡。作为表现世界、传达情感的绘画艺术,具有多种... 我对写实绘画的偏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尺度、位置、空间、质感、色彩等因素,我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将这些因素描绘得精准、妥帖、到位会使我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愉悦和平衡。作为表现世界、传达情感的绘画艺术,具有多种风格和样式,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存在意义和审美价值,而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听从内心的召唤,热爱就是你的方向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物象 刘孔喜 审美价值 就是你 创作状态 波提切利 乔托 宁静致远 伦勃朗 怀斯
下载PDF
画“麦田守望者”的人
13
作者 梁晓声 《美术大观》 2017年第3期34-39,共6页
这里所言“麦田守望者”,非塞林格笔下的那个美国少年霍尔顿,而是中国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是千千万万的人数,故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麦田守望者”们。画他们的画家是刘孔喜先生。他是当年千千万万“知青”中的一名。他下乡... 这里所言“麦田守望者”,非塞林格笔下的那个美国少年霍尔顿,而是中国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是千千万万的人数,故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麦田守望者”们。画他们的画家是刘孔喜先生。他是当年千千万万“知青”中的一名。他下乡的地方有两种指语——一曰“北大荒”,二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者 霍尔顿 塞林格 刘孔喜 生产建设兵团 反叛者 一曰 人物肖像 知识分子家庭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实用和学术并重的技法丛书
14
作者 陈明 《美术之友》 2004年第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绘画观念 绘画技法 作品赏析 刘孔喜 美国画家 现代画家 怀斯 印象主义 阿尼 尚扬
下载PDF
恩师虽去 风范长存——回忆李福来老师二三事
15
作者 刘孔喜 《中国美术》 2016年第3期86-87,共2页
2016年1月上旬,我乘坐邮轮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一天早上,打开手机,一条鲁美校友的短信令我震惊:李福来老师逝世!此后不久,韦尔申院长在短信里证实了这一噩耗,他说:"福来老师走了,无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鲁美都是非常大的损失。在他... 2016年1月上旬,我乘坐邮轮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一天早上,打开手机,一条鲁美校友的短信令我震惊:李福来老师逝世!此后不久,韦尔申院长在短信里证实了这一噩耗,他说:"福来老师走了,无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鲁美都是非常大的损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段我去看他,他已不能说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福来 韦尔申 李老师 风范长存 中国美术馆 美都 尤劲东 莱芜战役纪念馆 素描课 刘孔喜
下载PDF
青春纪事之二十四——1977,我的高考
16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51-,共1页
1977年,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变革,一代知青也终于看到了命运的曙光,纷纷开始以各种形式和理由,想方设法离开生活了多年的乡村边陲。高考得以恢复,大学开始招生,我也是在这一年考上了日思夜想的美术学院。回顾参加高考的过程,各种阻力、困... 1977年,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变革,一代知青也终于看到了命运的曙光,纷纷开始以各种形式和理由,想方设法离开生活了多年的乡村边陲。高考得以恢复,大学开始招生,我也是在这一年考上了日思夜想的美术学院。回顾参加高考的过程,各种阻力、困难相伴,真的是一次努力改变个人命运的拼争。我曾经在一篇自传式的文章《走出原野》中回忆自己一生中有两次"走出原野":一次是在1960年8岁时为逃离饥饿与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思夜想 华北农村 自传式 个人命运 刘孔喜
原文传递
青春纪事之八——融雪完达山
17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22-23,共2页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完达山的积雪开始融化,沿着沟壑流到山脚,露出下面的冰层;冰层变薄,逐渐退向岸边,就形成雪水了。这是令人欣喜的时节,春天快要到了,尽管不合体的棉袄还要穿上一段时间,但天气毕竟转暖了。我偏爱描绘大面积的积雪和白...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完达山的积雪开始融化,沿着沟壑流到山脚,露出下面的冰层;冰层变薄,逐渐退向岸边,就形成雪水了。这是令人欣喜的时节,春天快要到了,尽管不合体的棉袄还要穿上一段时间,但天气毕竟转暖了。我偏爱描绘大面积的积雪和白桦树以营造气氛,其原因,一是那种记忆尤为深刻,二是借此烘托当年我们的清纯。我从不掩饰我对那段青春岁月的留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 白桦树 令人 生产建设兵团 刘孔喜 人生际遇 共和国历史
原文传递
青春纪事之二——踏雪割豆
18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10-11,共2页
没有在"北大荒"干过活儿的人不会知道,下雪了为什么还要去割大豆。那里冬天来得早且漫长,常常是雪已下过,地里的大豆还没有收完。这时,拿起镰刀,踏着冰雪去收割地里的大豆是最苦、最累的活儿了。"北大荒"的自然是... 没有在"北大荒"干过活儿的人不会知道,下雪了为什么还要去割大豆。那里冬天来得早且漫长,常常是雪已下过,地里的大豆还没有收完。这时,拿起镰刀,踏着冰雪去收割地里的大豆是最苦、最累的活儿了。"北大荒"的自然是粗犷而壮美的,在"北大荒"从事体力劳动时的艰苦也是终生难忘的。四十年多之后,当我静静地坐在画室里,精心地刻画着蓬松的狗皮帽、宽大的旧军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生难忘 生产建设兵团 十年 锅炉工 刘孔喜 磨掉
原文传递
青春纪事之五——边疆雪
19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16-17,共2页
雪,好大、好厚的雪!"北大荒"的雪,铺天盖地,一片银白,最令我难以忘怀,下得大时,堵窗封门,半年不化。而在这漫长而严寒的季节里,上山采石头、伐木,下地挖粪肥、刨冻土,等待我们的可不是浪漫与冬闲。
关键词 大时 生产建设兵团 五一水库 刘孔喜
原文传递
青春纪事之一——初踏荒原
20
《当代油画》 2016年第5期8-9,共2页
十六岁、十七岁,我们远离都市,被送到"北大荒"。在遥远的边陲,最初踏入荒原的那一刻的新奇、惊恐、兴奋、忐忑,抑或是惴惴不安,随着四十多年的时光流逝,已变得模糊而难以言明。初踏荒原,也意味着初涉人生。在广袤的"北大... 十六岁、十七岁,我们远离都市,被送到"北大荒"。在遥远的边陲,最初踏入荒原的那一刻的新奇、惊恐、兴奋、忐忑,抑或是惴惴不安,随着四十多年的时光流逝,已变得模糊而难以言明。初踏荒原,也意味着初涉人生。在广袤的"北大荒",我们就像画中女知青身后被惊起的鸟雀,任凭命运把我们随意带到任何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言 画中 生产建设兵团 刘孔喜 第一张 社会大学 男同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