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遗址201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苇 +8 位作者 任瑞波 何强 李勤学 李俊 孙智彬 赵建(绘制) 曾令玲(绘制) 刘真珍(绘制) 江聪(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7,I0001,共16页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北纬31°47',海拔约2630米(图一)。2010年3月,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建设进行考古...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2'、北纬31°47',海拔约2630米(图一)。2010年3月,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建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并采集到部分石器和陶器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金川县 川西北高原 刘家寨遗址 马家窑文化
原文传递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遗址201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智彬 陈苇 +11 位作者 任瑞波 何强 万娇 张璐 袁荣 何锦沂 李勤学 李俊 赵建(绘图) 曾令玲(绘图) 江聪(拍摄) 罗泽云(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共19页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东经101°32′,海拔约2630米(图一)。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工程建设,2011年9~11月,四川省... 刘家寨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二嘎里乡二嘎里村,地处绰斯甲河与支流磨子沟交汇处的二级阶地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东经101°32′,海拔约2630米(图一)。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工程建设,2011年9~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出土遗物极为丰富,为认识川西北高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及该区域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金川县 刘家寨遗址 仰韶时代晚期遗存 聚落形态 生业模式
原文传递
四川金川县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制陶工艺初识
3
作者 任瑞波 陈苇 《考古学集刊》 2021年第1期87-101,共15页
通过观察刘家寨遗址出土的典型陶器,对其成形技术、制作手法和装饰工艺总结归纳,可以认为,刘家寨遗址出土的陶器以泥条盘筑为主、泥片贴筑为辅,存在少量器物直接用手捏制。遗址中常见的重唇小口尖底瓶制作方法多样,其中重唇口的制作方... 通过观察刘家寨遗址出土的典型陶器,对其成形技术、制作手法和装饰工艺总结归纳,可以认为,刘家寨遗址出土的陶器以泥条盘筑为主、泥片贴筑为辅,存在少量器物直接用手捏制。遗址中常见的重唇小口尖底瓶制作方法多样,其中重唇口的制作方式至少有两种,尖底的制作方式可细分三大类、四小类。体积较大的瓶、壶等器类内壁都显现出清晰的颈肩套接、肩腹套接、器身局部与器身主体套接等套(对)接印痕。花边口沿分平面压印花边和立体锯齿状花边两大类。泥条附加堆纹宽窄不一,至少有三种,施在各类器物的不同位置,部分兼具装饰和加固两种功能。这些成熟的套(对)接手法和装饰工艺,为学界讨论和判定刘家寨遗址的文化性质及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金川县 刘家寨遗址 制陶工艺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试论川西北高原仰韶时代晚期遗存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瑞波 陈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7,共14页
川西北高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主要包括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茂县、汶川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历年来在川西北高原发现了多处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图一)。早在1... 川西北高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主要包括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茂县、汶川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历年来在川西北高原发现了多处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图一)。早在1920年,澳大利亚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汶川县威州姜维城遗址进行调查时就发现过马家窑文化彩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刘家寨遗址 仰韶时代晚期 姜维城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