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刘涓子鬼遗方》的痈疽分类法及其特点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缙
和中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44-1545,共2页
《刘涓子鬼遗方》作为存世最早的中医外科学著作,书中发挥并扩展了《内经.灵枢》的痈疽分类法,备述诊候、治法等,使其理论与临床实现更好地衔接。另外还首创经络分类和三焦分类,对外科发展可谓贡献颇大。从部位分类法等三方面来探究全...
《刘涓子鬼遗方》作为存世最早的中医外科学著作,书中发挥并扩展了《内经.灵枢》的痈疽分类法,备述诊候、治法等,使其理论与临床实现更好地衔接。另外还首创经络分类和三焦分类,对外科发展可谓贡献颇大。从部位分类法等三方面来探究全书的分类方法以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涓子鬼遗方
痈疽
分类
方
法
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涓子鬼遗方》对膏摩的贡献
被引量:
3
2
作者
钮铭
薛明新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刘涓子鬼遗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学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外科之伤残与感染性疾病大为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是膏摩法在外科学的具体运用,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疾病提供了...
《刘涓子鬼遗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学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外科之伤残与感染性疾病大为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是膏摩法在外科学的具体运用,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疾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有很多膏摩方至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膏摩在外科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中医外治
膏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刘涓子鬼遗方》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
5
3
作者
杨恩品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南北朝以前最重要的外科学术文献。全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蕴含丰富的临床和实践价值。认真研读原著,汲取其精华,对今天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学术贡献
中医古籍
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涓子鬼遗方》与疡医辨脓
4
作者
相鲁闽
《河南中医》
2015年第2期372-372,共1页
南北朝时代,虽然也有名医陶弘景、阮文叔等出现。但外科方面,除了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外,直接留传下来的文献并不多。《刘涓子鬼遗方》系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取作书名。《新唐志》作《男方》,《宋志》作《男论》,俱有讹误。著者...
南北朝时代,虽然也有名医陶弘景、阮文叔等出现。但外科方面,除了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外,直接留传下来的文献并不多。《刘涓子鬼遗方》系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取作书名。《新唐志》作《男方》,《宋志》作《男论》,俱有讹误。著者刘涓子,为南朝宋人,子名遵,为彭城内史,但刘是否为医,则不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
涓子
《
刘涓子鬼遗方
》
疡医
辨脓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刘涓子鬼遗方》探讨痈疽的针灸治疗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金香
张欣
+1 位作者
洪菲
纪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中记载了痈疽、金疮、疥癣等各种外科疾病。对痈疽病的描述尤为详细,包括痈疽的命名、病因病机、类型、分期及治法方药。其中针灸治疗极具特色,指导思想强调分期而治,具体治疗方法有...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中记载了痈疽、金疮、疥癣等各种外科疾病。对痈疽病的描述尤为详细,包括痈疽的命名、病因病机、类型、分期及治法方药。其中针灸治疗极具特色,指导思想强调分期而治,具体治疗方法有隔蒜灸、铍针刺法、砭石刺、火针烙刺等。其学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痈疽等外科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外科
痈疽
针灸疗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涓子鬼遗方》痈疽治疗特色探析
被引量:
16
6
作者
陆玲
任威铭
+1 位作者
吴承艳
孙锦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郁滞、血壅肉腐,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时刻不忘祛火有路,使火散热消;组方以"托"为主重用黄芪,营卫、气血同调,内外兼治,以多种剂型配合灵活的用药思路,为当代外科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痈疽
治疗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廷保
王思农
杨鹏斐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东晋医家刘涓子所撰《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所有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东晋医家刘涓子所撰《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所有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通过整理得到158首方剂,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数≥10的有39味,频数居前8位的中药分别是当归、甘草、白芍、川芎、黄芩、生地黄、白芷、大黄;将支持度设为30,置信度设为0.7,得到出现频数≥30次的药物组合共20个,关联规则8个;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各9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9个新处方。结论《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用经典方四物汤和当归+白芍、川芎+当归、甘草+当归3组药对临证加减,同时利用核心组合提取得到9个新处方,为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外科疾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关联规则分析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名医与“鬼遗方”
8
作者
刘道清
《医学文选》
1992年第4期27-27,共1页
《刘涓子鬼遗方》为晋末刘涓子所撰,南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原书共10卷,现存5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该书为什么称作“鬼遗方”呢?这里有个典故。据《古今医统》载,一次刘渭子在丹阳郊外打猎,忽见一庞然大物,高二丈余。...
《刘涓子鬼遗方》为晋末刘涓子所撰,南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原书共10卷,现存5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该书为什么称作“鬼遗方”呢?这里有个典故。据《古今医统》载,一次刘渭子在丹阳郊外打猎,忽见一庞然大物,高二丈余。刘涓子急射一箭.正中大物。大物逃走,声如风雨,疾如电掣。此时天已昏黑,刘涓子不敢追赶。第二天一早,刘涓子率弟子数十人找寻大物。寻至山下,见一小儿,在河边取水。刘涓子问:“你是谁家小儿?为何让你到这里取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涓子鬼遗方
取水
小儿
整理
外科
南齐
典故
专著
丹阳
黄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以前痈疽病证发展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兴兰
和中浚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2-93,共2页
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主要疾病,晋以前尤其如此。疽痈早在周代的《周礼》、《左传》、《山海经》中就有相关名称的记载。有关痈疽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晋末的《刘涓子鬼遗方》(以下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鬼遗...
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主要疾病,晋以前尤其如此。疽痈早在周代的《周礼》、《左传》、《山海经》中就有相关名称的记载。有关痈疽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晋末的《刘涓子鬼遗方》(以下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鬼遗方》虽然涉及了痈疽、疮疡、金疮、外伤等外科疾病,但对痈疽的辨证论治最为详尽,基本上是痈疽病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痈疽
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外科
病名
概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医外科形成发展溯源
被引量:
1
10
作者
秦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略》急腹症辨治《,肘后备急方》狂犬咬伤被动免疫疗法,及《刘涓子鬼遗方》止血止痛、疮疡疖肿辨证和切开引流时机把握、低位引流原则,都成为中医外科标志性的进步,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并成为传统中医外科学形成标志阶段;宋元已到发展成熟阶段,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更加重视,临床更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扶正与祛邪、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反对局部论;明清时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西方古代医学则充满了更多神秘色彩以及魔法与巫术,公元前460 ~ 377年疾病神赐说随着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出现,从医学领域被彻底铲除;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源自自然病因而非神的惩罚,是一个自然过程,症状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对骨和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生理,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比如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至今仍被外科教材和临床治疗采用;标志西医外科技术真正走向成熟,是麻醉、无菌技术以及感染理论的出现;经历了早期的粗糙与莽撞,跨越了无数因为失败倒下的病人躯体,在克服了疼痛,征服了感染,随后又掌握了输血技术之后,外科才真正进入了精确的科学飞速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学
中医外科
华佗
麻沸散
肘后备急
方
被动免疫
刘涓子鬼遗方
低位引流
希波拉底
解剖
运动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编林百人录(七)
11
作者
伍杰
《编辑之友》
1987年第3期81-82,共2页
唐代历史编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祖籍敦煌,父亲令狐熙是隋朝鸣胪少卿。德棻是唐初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史学编辑。隋末,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唐高祖入关后他即事唐...
唐代历史编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祖籍敦煌,父亲令狐熙是隋朝鸣胪少卿。德棻是唐初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史学编辑。隋末,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唐高祖入关后他即事唐,为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三十五岁时转为起居舍入,五年,迁秘书丞。贞观六年(632)四十九岁时迁礼部侍郎。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十八年为雅州刺史。永徽元年(650)六十七岁时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常卿。永徽四年迁国子监祭酒,兼崇贤馆学士。龙朔二年(662)加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666)卒于家。时年八十四岁。谥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编辑
本草经集注
刘涓子鬼遗方
唐代历史
陶弘景
史学编辑
国子监
弘文馆
小儿
编辑工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外科专著关于痈疽的学术成就和价值
被引量:
9
12
作者
和中浚
王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4种早期外科专著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容均以痈疽病症方药为主,外科的清热解毒、消散、灸法、托里排脓、祛腐生肌等治疗方法,从脾论治的思想于此期形成,外科祛腐生新法为...
对《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4种早期外科专著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容均以痈疽病症方药为主,外科的清热解毒、消散、灸法、托里排脓、祛腐生肌等治疗方法,从脾论治的思想于此期形成,外科祛腐生新法为较早的重要记载,并系统论述了多种外科刀具及切开排脓的原则和适应症,切开部位和所用刀针选择,成为宋以后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痈疽
《
刘涓子鬼遗方
》
《卫济宝书》
《集验背疽
方
》
《外科精要》
成就
价值
原文传递
题名
《刘涓子鬼遗方》的痈疽分类法及其特点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缙
和中浚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44-1545,共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YJA870004)
文摘
《刘涓子鬼遗方》作为存世最早的中医外科学著作,书中发挥并扩展了《内经.灵枢》的痈疽分类法,备述诊候、治法等,使其理论与临床实现更好地衔接。另外还首创经络分类和三焦分类,对外科发展可谓贡献颇大。从部位分类法等三方面来探究全书的分类方法以及特点。
关键词
刘涓子鬼遗方
痈疽
分类
方
法
特点
Keywords
Liu Juan Zi's Ghost-Bequeathed Remedies
ulce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涓子鬼遗方》对膏摩的贡献
被引量:
3
2
作者
钮铭
薛明新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2期203-204,共2页
文摘
《刘涓子鬼遗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学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外科之伤残与感染性疾病大为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其中有很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是膏摩法在外科学的具体运用,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疾病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有很多膏摩方至今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膏摩在外科及其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中医外治
膏摩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刘涓子鬼遗方》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
5
3
作者
杨恩品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文摘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南北朝以前最重要的外科学术文献。全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蕴含丰富的临床和实践价值。认真研读原著,汲取其精华,对今天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学术贡献
中医古籍
中医外科学
分类号
R275 [医药卫生—中医皮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涓子鬼遗方》与疡医辨脓
4
作者
相鲁闽
机构
龙岩市第二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5年第2期372-372,共1页
文摘
南北朝时代,虽然也有名医陶弘景、阮文叔等出现。但外科方面,除了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外,直接留传下来的文献并不多。《刘涓子鬼遗方》系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取作书名。《新唐志》作《男方》,《宋志》作《男论》,俱有讹误。著者刘涓子,为南朝宋人,子名遵,为彭城内史,但刘是否为医,则不可知。
关键词
刘
涓子
《
刘涓子鬼遗方
》
疡医
辨脓法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刘涓子鬼遗方》探讨痈疽的针灸治疗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金香
张欣
洪菲
纪军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卫计委科研项目(201640214)。
文摘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其中记载了痈疽、金疮、疥癣等各种外科疾病。对痈疽病的描述尤为详细,包括痈疽的命名、病因病机、类型、分期及治法方药。其中针灸治疗极具特色,指导思想强调分期而治,具体治疗方法有隔蒜灸、铍针刺法、砭石刺、火针烙刺等。其学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痈疽等外科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外科
痈疽
针灸疗法
文献研究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涓子鬼遗方》痈疽治疗特色探析
被引量:
16
6
作者
陆玲
任威铭
吴承艳
孙锦程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LSB007)-江苏孟河医派四大家用方思想与人文关系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YY00)-语言符号学视域的中医语言体系研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医学)资助项目(PAPD)-孟河医派四大医家方剂资源信息平台的建立及其学术传承的研究
文摘
通过对《刘涓子鬼遗方》治疗痈疽相关内容的整理,从病名病机、辨证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剖析了刘涓子治疗痈疽的治疗思想和用药经验。刘涓子根据痈疽的发病特点、症状特征及病势过程分期论治,认为痈疽发病之病理因素为火热,主要发病机理为热毒郁滞、血壅肉腐,故以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时刻不忘祛火有路,使火散热消;组方以"托"为主重用黄芪,营卫、气血同调,内外兼治,以多种剂型配合灵活的用药思路,为当代外科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痈疽
治疗特色
Keywords
Liu Juan Zi Gui Yi Fang
Ulcer
Therapeutic features
分类号
R261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廷保
王思农
杨鹏斐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出处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9-82,共4页
基金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3-ZB06)
文摘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东晋医家刘涓子所撰《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刘涓子鬼遗方》中治疗外科疾病的所有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通过整理得到158首方剂,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数≥10的有39味,频数居前8位的中药分别是当归、甘草、白芍、川芎、黄芩、生地黄、白芷、大黄;将支持度设为30,置信度设为0.7,得到出现频数≥30次的药物组合共20个,关联规则8个;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各9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9个新处方。结论《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主要用经典方四物汤和当归+白芍、川芎+当归、甘草+当归3组药对临证加减,同时利用核心组合提取得到9个新处方,为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
刘涓子鬼遗方
》
外科疾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关联规则分析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Keywords
LIU Juanzi' s Ghosts-Bequeathed Prescriptions
surgical diseases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analysis
medication rule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名医与“鬼遗方”
8
作者
刘道清
出处
《医学文选》
1992年第4期27-27,共1页
文摘
《刘涓子鬼遗方》为晋末刘涓子所撰,南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原书共10卷,现存5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该书为什么称作“鬼遗方”呢?这里有个典故。据《古今医统》载,一次刘渭子在丹阳郊外打猎,忽见一庞然大物,高二丈余。刘涓子急射一箭.正中大物。大物逃走,声如风雨,疾如电掣。此时天已昏黑,刘涓子不敢追赶。第二天一早,刘涓子率弟子数十人找寻大物。寻至山下,见一小儿,在河边取水。刘涓子问:“你是谁家小儿?为何让你到这里取水?”
关键词
刘涓子鬼遗方
取水
小儿
整理
外科
南齐
典故
专著
丹阳
黄老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以前痈疽病证发展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周兴兰
和中浚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出处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2-93,共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编号:09YJA870004)
文摘
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主要疾病,晋以前尤其如此。疽痈早在周代的《周礼》、《左传》、《山海经》中就有相关名称的记载。有关痈疽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晋末的《刘涓子鬼遗方》(以下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鬼遗方》虽然涉及了痈疽、疮疡、金疮、外伤等外科疾病,但对痈疽的辨证论治最为详尽,基本上是痈疽病的专著。
关键词
痈疽
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外科
病名
概述
分类号
R261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医外科形成发展溯源
被引量:
1
10
作者
秦雯
机构
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文摘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略》急腹症辨治《,肘后备急方》狂犬咬伤被动免疫疗法,及《刘涓子鬼遗方》止血止痛、疮疡疖肿辨证和切开引流时机把握、低位引流原则,都成为中医外科标志性的进步,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并成为传统中医外科学形成标志阶段;宋元已到发展成熟阶段,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更加重视,临床更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扶正与祛邪、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反对局部论;明清时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西方古代医学则充满了更多神秘色彩以及魔法与巫术,公元前460 ~ 377年疾病神赐说随着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出现,从医学领域被彻底铲除;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源自自然病因而非神的惩罚,是一个自然过程,症状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对骨和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生理,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比如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至今仍被外科教材和临床治疗采用;标志西医外科技术真正走向成熟,是麻醉、无菌技术以及感染理论的出现;经历了早期的粗糙与莽撞,跨越了无数因为失败倒下的病人躯体,在克服了疼痛,征服了感染,随后又掌握了输血技术之后,外科才真正进入了精确的科学飞速发展时期。
关键词
外科学
中医外科
华佗
麻沸散
肘后备急
方
被动免疫
刘涓子鬼遗方
低位引流
希波拉底
解剖
运动生理
Keywords
Surgery
Chinese medicine
Hua Tuo
Mafeisan
zhouhoubeijifang
passive immunization
Liu Juanzi ghost left side
Low drainage
Hippocrates
Anatomy
exercise physiology
分类号
R26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编林百人录(七)
11
作者
伍杰
出处
《编辑之友》
1987年第3期81-82,共2页
文摘
唐代历史编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祖籍敦煌,父亲令狐熙是隋朝鸣胪少卿。德棻是唐初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史学编辑。隋末,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唐高祖入关后他即事唐,为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三十五岁时转为起居舍入,五年,迁秘书丞。贞观六年(632)四十九岁时迁礼部侍郎。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十八年为雅州刺史。永徽元年(650)六十七岁时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常卿。永徽四年迁国子监祭酒,兼崇贤馆学士。龙朔二年(662)加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666)卒于家。时年八十四岁。谥宪。
关键词
总编辑
本草经集注
刘涓子鬼遗方
唐代历史
陶弘景
史学编辑
国子监
弘文馆
小儿
编辑工作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外科专著关于痈疽的学术成就和价值
被引量:
9
12
作者
和中浚
王缙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中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No.09YJA870004)~~
文摘
对《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4种早期外科专著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容均以痈疽病症方药为主,外科的清热解毒、消散、灸法、托里排脓、祛腐生肌等治疗方法,从脾论治的思想于此期形成,外科祛腐生新法为较早的重要记载,并系统论述了多种外科刀具及切开排脓的原则和适应症,切开部位和所用刀针选择,成为宋以后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的学术基础。
关键词
痈疽
《
刘涓子鬼遗方
》
《卫济宝书》
《集验背疽
方
》
《外科精要》
成就
价值
Keywords
Welling and flat-abscesses
LIU Juan-zi's Remedies Bequeathed by Ghosts
Wei Ji Bao Shu
Ji Yan Bei Ju Fang
Essence of External Diseases
Achievement
Value
分类号
R26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刘涓子鬼遗方》的痈疽分类法及其特点
王缙
和中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刘涓子鬼遗方》对膏摩的贡献
钮铭
薛明新
《吉林中医药》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刘涓子鬼遗方》的学术贡献
杨恩品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刘涓子鬼遗方》与疡医辨脓
相鲁闽
《河南中医》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刘涓子鬼遗方》探讨痈疽的针灸治疗
王金香
张欣
洪菲
纪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刘涓子鬼遗方》痈疽治疗特色探析
陆玲
任威铭
吴承艳
孙锦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刘涓子鬼遗方》治疗外科疾病的用药规律
李廷保
王思农
杨鹏斐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
原文传递
8
名医与“鬼遗方”
刘道清
《医学文选》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隋以前痈疽病证发展的研究概述
周兴兰
和中浚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西医外科形成发展溯源
秦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古编林百人录(七)
伍杰
《编辑之友》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早期外科专著关于痈疽的学术成就和价值
和中浚
王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