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登翰学术年表
1
作者 曾莉雯 《华文文学》 2023年第1期96-109,共14页
1937年7月7日(农历)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华侨家庭,祖藉福建省南安县码头乡刘林村(今南安市码头乡镇)。先祖自清咸丰年间过番菲律宾,代代延续,迄今已五代以上。1949年7月,毕业于厦门群惠小学。时厦门临近解放,时局混乱,不得已休学。从街... 1937年7月7日(农历)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华侨家庭,祖藉福建省南安县码头乡刘林村(今南安市码头乡镇)。先祖自清咸丰年间过番菲律宾,代代延续,迄今已五代以上。1949年7月,毕业于厦门群惠小学。时厦门临近解放,时局混乱,不得已休学。从街边的租书摊租读大量武侠小说,眼睛因此近视,但也开始与文学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南安县 咸丰年间 武侠小说 华侨家庭 南安市 五代 码头
下载PDF
学术史视野中的刘登翰华文文学研究述评
2
作者 向忆秋 《华文文学》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刘登翰教授毕生致力于华文文学研究,一生编著了多部著作。他领衔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是两岸首部呈现中国台湾文学丰沛全貌的通史,他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前者提升了中国香港文学研究境界,后者是中国澳门文学史著述的... 刘登翰教授毕生致力于华文文学研究,一生编著了多部著作。他领衔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是两岸首部呈现中国台湾文学丰沛全貌的通史,他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前者提升了中国香港文学研究境界,后者是中国澳门文学史著述的开荒之作。他主编的《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过番歌文献资料辑注·福建卷》,前者是中国内地首部“美华文学史论”,后者为华文文学“民间书写”研究疆界的拓展提供了文献。刘登翰的学术史也见证了华文文学学科发展史,他的多种文学史和华文文学理论建构,成为华文文学学科奠基性论述。他的中国台湾诗歌选编和研究,对草创阶段的学科意义重大,其“过番歌”文献整理和研究,乃是触摸海外华文文学“源头”的“民间”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华文文学学科 学术史
下载PDF
刘登翰文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小新 《华文文学》 2003年第4期66-70,共5页
刘登翰先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荒者之一 ,其文学研究的影响已经从大陆扩展到台港澳 ,延伸到海外的汉语文化圈 ,并开始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合研究中产生影响。刘登翰先生文学研究的学术特色和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建立了一... 刘登翰先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拓荒者之一 ,其文学研究的影响已经从大陆扩展到台港澳 ,延伸到海外的汉语文化圈 ,并开始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整合研究中产生影响。刘登翰先生文学研究的学术特色和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建立了一系列描述与阐释世界华文文学史的概念与范畴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文学史观念与阐释框架 ;二、宏大的社会文化视域使许多文学现象的复杂性获得了较为充分合理的解释 ;三、追求学术化和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华文文学研究 学术意义
下载PDF
积淀与重塑——从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说开去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崇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人常言,'百闻不如一见。'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以下为叙述方便,简称刘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亮相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即使没有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也有小家碧玉的清秀可人。刘本视... 人常言,'百闻不如一见。'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以下为叙述方便,简称刘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亮相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即使没有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也有小家碧玉的清秀可人。刘本视野开阔,兼容并蓄,既有理论综合的大气,同时又有条分缕析的细腻;既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同时又有吐纳众家的研究气度。当然毋庸讳言,由于时间关系等种种原因,刘本也有一些瑕疵。如有些提法尚有可商榷之处,'纲'与'目'之间的一些自相矛盾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香港文学史》 香港 文学史 创新
下载PDF
刘登翰的新诗研究
5
作者 洪子诚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本文不仅是洪子诚先生对刘登翰先生新诗研究方面的评价,也是他们作为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相识相知、互爱互重的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的记录。
关键词 洪子诚 刘登翰 新诗研究 同学情谊
下载PDF
文化视角、辩证思维与新学科理论建构--刘登翰学术研究的贡献和特点
6
作者 朱双一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7,共6页
刘登翰认为基本理论的建构是华文文学新学科建设的根本,因此在完成作为奠基性工程的台湾、香港、澳门、北美等四部文学史或类文学史著作后,又撰写了广及学科的命名、背景、依据、性质、特征、定位、概念、方法等的系列论文。采用"... 刘登翰认为基本理论的建构是华文文学新学科建设的根本,因此在完成作为奠基性工程的台湾、香港、澳门、北美等四部文学史或类文学史著作后,又撰写了广及学科的命名、背景、依据、性质、特征、定位、概念、方法等的系列论文。采用"文化"的视角则是刘登翰学术研究的另一特点。他通过"文化"将其对现实人生、社会政治的关切转化为学术,主要成果集中于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上,提出了"海口文化"等创新性概念。刘登翰的著作具有高度的思辨性,而这得益于他贯彻始终的辩证思维。如他既关注普遍性、共同性,更强调特殊性、个别性,由此提出了"分流与整合"、"个人化的华文文学"、"台湾文学丰厚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辩证思维方式既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如台湾问题的格外复杂性)而采用的,反过来对于台湾文学研究乃至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华文文学 闽台文化 理论建构 文化视角 辩证思维
下载PDF
综合视阈、实证精神与辩证认知——评刘登翰新著《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
7
作者 朱立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刘登翰 《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 中华文化 闽文化 台湾省 文化关系 文化地理学 文化史学
下载PDF
“跨域与越界”的学术研究如何可能——评刘登翰新著《跨域与越界》
8
作者 郑斯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在学术研究中,“跨域”代表新锐的学术态度,“越界”则代表学人的勇者之气。跨域与越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让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开拓学术研究的维度,尽可能呈现立体和纵深的学术景观,不断推进... 在学术研究中,“跨域”代表新锐的学术态度,“越界”则代表学人的勇者之气。跨域与越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让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开拓学术研究的维度,尽可能呈现立体和纵深的学术景观,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越界 刘登翰 学术态度 渗透融合 学科知识
下载PDF
“泥巴史记”与华人文化诗学之实践——评刘登翰《过番歌文献资料辑注(福建卷)》
9
作者 陈庆妃 《学术评论》 2020年第5期47-54,共8页
譬如问"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是当代文学史的命题,正如问"刘登翰为何辑注《过番歌》"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史的问题。一个在学术领域阅尽千帆的学者,是否还有"余情""余兴"去从事一项几乎不可能获... 譬如问"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是当代文学史的命题,正如问"刘登翰为何辑注《过番歌》"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史的问题。一个在学术领域阅尽千帆的学者,是否还有"余情""余兴"去从事一项几乎不可能获得太多的关注和赞誉且繁琐的基础史料的整理工作呢?如果把《过番歌》放置到刘登翰的生命史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史——"个人的研究释放了学科的能量"(黄万华)的互文又同构的坐标中去,大概就可以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当代文学史 文化诗学 刘登翰 文献资料 生命史 学科史 过番歌
下载PDF
刘登翰作品
10
作者 刘登翰 《学术评论》 2013年第3期2-2,125,共2页
关键词 刘登翰
下载PDF
刘登翰教授出版学术论著——《跨域与越界》
11
作者 梓青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刘登翰教授的学术论著《跨域与越界》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有关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两岸文化与闽南文化研究和艺术批评的论文21篇,概略地反映了他三十多年来的学术经历。
关键词 人民出版社 学术论著 刘登翰 越界 教授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艺术批评
下载PDF
“跨域与越界——刘登翰教授学术志业六十年”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郑海婷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2,共4页
从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算起,刘登翰教授的学术研究已逾六十年.2016年7月6日至7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文联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跨域与越界一刘登翰教授学术志业六十年研讨会”在福建省... 从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算起,刘登翰教授的学术研究已逾六十年.2016年7月6日至7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文联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跨域与越界一刘登翰教授学术志业六十年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宾馆聚贤厅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包括福建社科院院长南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洪子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坰、杨匡汉、黎湘萍,台湾现代艺术家李锡奇、台湾诗人管管、张默、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黄美娥、《香港文学》总编辑陶然、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郑炜明、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士清、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列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双一、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俊、福建师大协和学院院长袁勇麟、《东南学术》执行总编辑杨健民、《福建论坛》总编辑管宁、《华文文学》副主编庄园、福建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小新等,共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对刘登翰教授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其从事学术研究六十年表示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刘登翰 研讨会综述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越界 世界华文文学 台湾诗人
下载PDF
刘登翰出版新著《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13
作者 伊人 《华文文学》 201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著名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登翰教授的新著《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2012年初由台湾人间出版社推出。刘登翰认为,华文文学这一跨域建构的概念的提出,包含着一个理想.那就是1989年祚新加坡会议上所提出的“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因为它... 著名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登翰教授的新著《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2012年初由台湾人间出版社推出。刘登翰认为,华文文学这一跨域建构的概念的提出,包含着一个理想.那就是1989年祚新加坡会议上所提出的“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因为它是“华文”的(或华人的),便有着共同的文化脉络与渊源;又因为它是“跨域”的,便凝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华人生存的历史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大同世界 刘登翰 出版社 文化脉络 台湾人 新加坡
下载PDF
把寒冰提升为火焰——刘登翰剪影
14
作者 叶恩忠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3期61-62,共2页
他曾经神往一张名片上的两个头衔:诗人、评论家.名片印好了,却一直没敢分送,因为他自感都不太够格.一盒名片悄然成为人生的一段隐秘.不过,人们还是看到刘登翰的名字与海峡两岸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台湾文学史》、与我国第一部当代新诗发... 他曾经神往一张名片上的两个头衔:诗人、评论家.名片印好了,却一直没敢分送,因为他自感都不太够格.一盒名片悄然成为人生的一段隐秘.不过,人们还是看到刘登翰的名字与海峡两岸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台湾文学史》、与我国第一部当代新诗发展史《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他先后出版的六本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文学评论集联系在一起.如此,可否窥见文坛上一个跋涉者抹不去的脚印?他高耸的额头上那深深浅浅的皱纹无言,他眼镜后面那懦怯而永远执着的目光无言.经过历练的人,更愿倾心耕耘而淡泊于收成的丰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台湾文学研究 报告文学 冰提 当代新诗 华文文学研究 散文 文学史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翼——评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
15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8年第2期76-78,共3页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我国文学界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但在专史著述方面尚有明显缺憾。这是由于文学史,特别是地区性的文学通史,往往容易流为文学史料的堆砌物,停留于简单的文学事实或文学现象...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我国文学界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但在专史著述方面尚有明显缺憾。这是由于文学史,特别是地区性的文学通史,往往容易流为文学史料的堆砌物,停留于简单的文学事实或文学现象的描述,而罕有能在全书中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有机统一到一起。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由刘登翰先生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规模最大,最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 文学史 发展进程 刘登翰 编撰者 香港文坛 文学通史 性文学 通俗小说
下载PDF
跨界的建构与实践——评刘登翰《跨域与越界》
16
作者 霍超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7-50,共4页
刘登翰先生论文集《跨域与越界》,收录其关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两岸文化与闽南文化、书画艺术批评论文21篇。正如书名所示,该书最大特色在于"跨界"。概括起来,跨界特色体现在四个层面:跨地域之界,构建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刘登翰先生论文集《跨域与越界》,收录其关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两岸文化与闽南文化、书画艺术批评论文21篇。正如书名所示,该书最大特色在于"跨界"。概括起来,跨界特色体现在四个层面:跨地域之界,构建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跨古今之界,还原文学形态的前世今生;跨文化之界,以海峡沟通两岸生命脉象;跨艺术之界,绘画批评的理趣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跨域与越界》 跨界
下载PDF
刘登翰
17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3期60-60,共1页
刘登翰,男,1937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华侨家庭.1955年毕业于厦门师范普师科,因钟情写作.并在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被分配在厦门日报社当记者.因此他说;“我是从新闻工作而走入生活的.”这于他后来的创作和研究有深刻的影响,使他... 刘登翰,男,1937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华侨家庭.1955年毕业于厦门师范普师科,因钟情写作.并在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被分配在厦门日报社当记者.因此他说;“我是从新闻工作而走入生活的.”这于他后来的创作和研究有深刻的影响,使他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并力求传递更多的社会信息.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担任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辑,还曾在1958年—60年“科研大跃进”中参予《中国新文学史》和《中国新诗发展状况》两书的撰写.1961年大学毕业后,为寻求青春时期的文学梦,谢绝留在北京,主动要求回福建家乡.但当时愈演愈剧的极左思潮,使他的海外关系成为一种“原罪”.他被分发到闽西北山区的三明市,一呆就是19年.除了最初几年发表过一些受到省里注目的诗和报告文学外,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专业.1979年调入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继续进行诗和报告文学的创作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登翰 报告文学 闽西北山区 中国新诗 发展状况 文学研究会 台湾文学研究 新闻工作 海外华文文学 极左思潮
下载PDF
新的视野 新的开拓——评刘登翰主编的《澳门文学概观》
18
作者 计红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3期69-71,共3页
文学史撰著往往有这样几种形式:整体文学史、文体史和断代文学史.整体文学史是常见形式,而文体史和断代史则可看作是研究愈见深入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文学史形式,即区域文学史.区域文学当然不可能离开整体文学的影响而游离于... 文学史撰著往往有这样几种形式:整体文学史、文体史和断代文学史.整体文学史是常见形式,而文体史和断代史则可看作是研究愈见深入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文学史形式,即区域文学史.区域文学当然不可能离开整体文学的影响而游离于整体文学的视线之外,但必有其自身鲜明独特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发展 区域文学史 刘登翰 文学批评 新的开拓 土生文学 旧体诗词 二十世纪 叙述方式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家史、宗族史、更是心灵史——刘登翰《一个华侨家族的侧影》
19
作者 谢冕 《海内与海外》 2023年第8期104-106,共3页
相遇是缘分,相知要用一生的时间。刘登翰记得,我是在北大首先迎接他的人。1956年,一个秋阳灿烂的日子,刘登翰来北大报到。我在中文系新生的名册中寻找那个叫做刘登翰的人一一因为我知道,他是一名记者,热爱文学,而且写诗。登翰来自厦门,... 相遇是缘分,相知要用一生的时间。刘登翰记得,我是在北大首先迎接他的人。1956年,一个秋阳灿烂的日子,刘登翰来北大报到。我在中文系新生的名册中寻找那个叫做刘登翰的人一一因为我知道,他是一名记者,热爱文学,而且写诗。登翰来自厦门,我们是大同乡,又有共同的爱好,见面自是欣喜。虽然不是同一年级,因为志趣相近,交往日深,渐成知交。说的是百花时代,却是连绵的秋风秋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史 刘登翰 百花时代 秋风秋雨
原文传递
华文文学的文化视野与学科建设——刘登翰研究员访谈录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扬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3,共10页
刘登翰,1937年生于厦门,祖籍福建南安。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新... 刘登翰,1937年生于厦门,祖籍福建南安。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新诗、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闽台区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研究员 刘登翰 学科建设 文化视野 福建师范大学 访谈录 闽台区域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