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绍棠新时期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侠义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寒梅 罗燕敏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在当代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小说中,尤其是在他文革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中,他改变了传统文学中女性柔弱顺从的面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侠义精神的女性形象。根据作家对这些女性人物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她们分为“情侠”和“义侠”两大类... 在当代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小说中,尤其是在他文革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中,他改变了传统文学中女性柔弱顺从的面貌,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侠义精神的女性形象。根据作家对这些女性人物描写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她们分为“情侠”和“义侠”两大类。这些女侠形象透射出刘绍棠对女性的关爱,她们所阐发的民族传统的侠义精神应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侠义精神 情侠 义侠 北运河文化
下载PDF
论刘绍棠早期小说的双重文本现象--以《运河的桨声》《夏天》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树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绍棠早期小说创作大多为学界所忽视。它们除了表现出积极迎合时代主题的创作姿态之外,还有游离于“十七年”文学成规之外的另一副面相。对这种双重文本现象的重新清理和辨析,将有助于我们重审刘绍棠在“十七年”时期的创作姿态和文学... 刘绍棠早期小说创作大多为学界所忽视。它们除了表现出积极迎合时代主题的创作姿态之外,还有游离于“十七年”文学成规之外的另一副面相。对这种双重文本现象的重新清理和辨析,将有助于我们重审刘绍棠在“十七年”时期的创作姿态和文学面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运河的桨声》 《夏天》 双重文本现象
下载PDF
北方春节的美丽画卷——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赏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仲富兰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刘绍棠 《本命年的回想》 初中 语文 阅读鉴赏
下载PDF
论刘绍棠乡土文学的民族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旭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4-26,共3页
刘绍棠自觉而坚定的追求,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完成了他的乡土文学与民族化的成功结合。他的作品不仅有民族的形式,也有民族的内容,更有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我国的民族文学,创造了独特的乡土文学新风尚和关学范式。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民族性(化) 民族文化(精神)
下载PDF
论刘绍棠乡土文学的审美范型
5
作者 陈昭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刘绍棠以灵俏飘逸的笔触,幽怨与悠扬相交融的牧歌情调,描绘了京东北运河独有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思维模式等价值系统,刘绍棠的乡土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范型。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审美范型 语言风格 “新才子佳人小说” 主题
下载PDF
刘绍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地位“轻量化”原因探秘
6
作者 柴建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30,共5页
刘绍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轻量化",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不仅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影响,更源于刘绍棠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同时期中国文学发展潮流出现严重疏离;同时,刘绍棠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 刘绍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轻量化",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不仅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影响,更源于刘绍棠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同时期中国文学发展潮流出现严重疏离;同时,刘绍棠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负面因素。此外,文学史的书写背景和文学史书写者在1990年代后与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变化,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当代文学史 “轻量化”地位
下载PDF
刘绍棠“十七年”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及其艺术功能
7
作者 刘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40-43,共4页
刘绍棠"十七年"乡土小说中存在着政治话语与审美话语的纠结,其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包含了极其特异的审美因素,其笔下的风景描写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功能。小说开场的风景描写,从容自然地展现了一幅幅诗意的画卷... 刘绍棠"十七年"乡土小说中存在着政治话语与审美话语的纠结,其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包含了极其特异的审美因素,其笔下的风景描写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功能。小说开场的风景描写,从容自然地展现了一幅幅诗意的画卷,彰显了其抒情特征,起到了很好地把握故事主体节奏、淡化政治语言、调节严肃气氛的作用,穿插其中的风景描写,在情节叙述和人物形象刻画上有烘托效果,婉转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显现出清雅和缓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十七年” 乡土小说 风景描写
下载PDF
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8
作者 裴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3-64,共2页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早年人生经历,使他秉受民间文学的雨露滋润,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他从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传统民间文学艺术里直接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又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等的艺术表现手法,...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早年人生经历,使他秉受民间文学的雨露滋润,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他从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传统民间文学艺术里直接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又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等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刘绍棠小说与传统评书
9
作者 裴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刘绍棠早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秉受传统评书的雨露滋润,在小说创作中,他大量借鉴传统评书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小说风格。
关键词 刘绍棠 人生 小说 传统评书 关系
下载PDF
解读刘绍棠乡土小说的“侠”文化
10
作者 刘慧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5-46,共2页
刘绍棠作为蜚声文坛的荷花淀派掌门人,致力于从民间乡土大地来挖掘点燃生命激情的文学创作,在其对世态人情的叙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多情重义的侠者形象。刘绍棠的乡土小说,着眼于北运河两岸的民间生活,不仅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领域... 刘绍棠作为蜚声文坛的荷花淀派掌门人,致力于从民间乡土大地来挖掘点燃生命激情的文学创作,在其对世态人情的叙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多情重义的侠者形象。刘绍棠的乡土小说,着眼于北运河两岸的民间生活,不仅拓展了乡土文学的表现领域,也从中展露了激昂慷慨的燕赵文化精神。事实上,对乡土文化的激情书写,在展现快意恩仇的民间江湖视野中,刘绍棠这份侠义情怀才是构建诗意乡土文学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小说 “侠”文化
下载PDF
乡民口语和古典文学语言的重塑——刘绍棠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
11
作者 峻冰 《写作(中)》 1994年第11期4-5,共2页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自然亦是注入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评价,“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语)的语言艺术。由于语言具有物质载体和审美客体的双重性,因而它主导小说形式的各个方面,促进作家和读者交流的完成,并以自身涵...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自然亦是注入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评价,“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语)的语言艺术。由于语言具有物质载体和审美客体的双重性,因而它主导小说形式的各个方面,促进作家和读者交流的完成,并以自身涵义、韵味的无限丰富性而倍受作家重视。如何使小说语言趋于更高的美学水平是作家创作过程中不可也不应回避的问题。当然,鉴于小说自身存在类的差异、作家有艺术造诣的高低以及小说创作实践的具体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刘绍棠 语言艺术 小说形式 小说语言 文学体裁 审美客体 现实生活 古典诗词 蒲柳人家
下载PDF
刘绍棠文学创作文化意蕴初论
12
作者 朱旭晨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108-110,125,共4页
刘绍棠文学创作体现了浓郁的运河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刘绍棠主体文化意识倾向的生成、作品文化主题内涵和作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三方面探讨刘绍棠作品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作品 文化意识 乡土文学 文化主题内涵 外在表现形式
下载PDF
刘绍棠笔下的田老师
13
作者 吴民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0年第6期50-50,共1页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老师 语文第9册 小学四年级 《师恩难忘》 著名作家 生动形象 讲故事
下载PDF
在光芒与冷落中行进——21世纪以来刘绍棠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玉洁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6-82,共7页
21世纪以来,关于刘绍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关他的整体研究和文学创作研究。总体而言,研究价值较高的可谓凤毛麟角,存在的问题亦较多,特别是对"刘绍棠现象"缺少整体探讨,对以刘绍棠为代表的乡土小说的转向问题鲜有提及,关于刘... 21世纪以来,关于刘绍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关他的整体研究和文学创作研究。总体而言,研究价值较高的可谓凤毛麟角,存在的问题亦较多,特别是对"刘绍棠现象"缺少整体探讨,对以刘绍棠为代表的乡土小说的转向问题鲜有提及,关于刘绍棠文学史中的一些较为深刻性的问题也挖掘甚少。经过研究发现,研究者可以将刘绍棠置于八十年代文学的大视野中,在纵深的时代框架中重构刘绍棠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研究 述评 乡土小说 重构
下载PDF
独创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 被引量:8
15
作者 赖瑞云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5期10-20,共11页
他锁闭在自身里面,这便是他的片面性的造因,而这片面性,在他就是一种高度的独创性。——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颗新星,那就是刘绍棠的老师孙犁。他以《荷花淀》等名篇,给处于崇尚外国古典的抑重氛围的... 他锁闭在自身里面,这便是他的片面性的造因,而这片面性,在他就是一种高度的独创性。——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颗新星,那就是刘绍棠的老师孙犁。他以《荷花淀》等名篇,给处于崇尚外国古典的抑重氛围的文坛送来了一股水乡山地的清风;当时,解放区文坛是何等欣喜!历史常常在似与不似中重演。当近几年文坛出现了某种热衷于外国表现手法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热烘空气时,刘绍棠《蒲柳人家》式的大量运河篇章,也着实给人们别样清新的气息。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创作道路 乡土文学 作品 表现手法 反映现实 四十年代 作家 孙犁 中国古典小说
下载PDF
刘绍棠小说的独特风格和固定程式 被引量:8
16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3期86-88,共3页
倘若一个作家不愿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向纵深拓展,而是仅仅停留于表面化的扩散,那么,这种风格很可能流为一种固定的程式,甚至一种桎梏——也许,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刘绍棠小说面前了,尽管这很可能是一种杞忧。八○年,刘绍棠... 倘若一个作家不愿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向纵深拓展,而是仅仅停留于表面化的扩散,那么,这种风格很可能流为一种固定的程式,甚至一种桎梏——也许,我们应当把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刘绍棠小说面前了,尽管这很可能是一种杞忧。八○年,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以独树一帜的内容和形式震动了文坛。这使不少怀疑刘绍棠创作才能的读者舒了一口气,而一些有见识的评论家当时就意识到:这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厚积薄发的产物。作家在这篇小说中的纵横自如,意味着他找到了自己创作才能与某一部分现实生活的交汇点。因而,《蒲柳人家》的独特之处将成为刘绍棠小说创作成熟的转折标志。果然,一批清新俊拔的中篇小说相继诞生。这些小说之间具有一种明显的内在联络和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小说艺术 独特风格 中篇小说 创作才能 作家 艺术风格 小说创作 现实生活 程式
下载PDF
刘绍棠的“运河文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伦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2年第3期1-8,共8页
命运为刘绍棠安排了一条反常而又得天独厚的道路。这位出生在京东运河平原的“土著”儿,少年得志,十三岁就开始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到二十岁时,已经出版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运河的桨声》、《夏天》、《中秋节》、《私... 命运为刘绍棠安排了一条反常而又得天独厚的道路。这位出生在京东运河平原的“土著”儿,少年得志,十三岁就开始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到二十岁时,已经出版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运河的桨声》、《夏天》、《中秋节》、《私访记》等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作为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起来的第一批青年作者,他是佼佼者,也是幸运儿,很早就跻身在文坛的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短篇小说集 “乡土文学” 山楂树 私访记 青枝绿叶 少年得志 蒲柳人家 青年作者 叙述语言
下载PDF
《蒲柳人家》及刘绍棠小说的民族化、乡土化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文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24-30,共7页
在刘绍棠的诸多小说创作中,《蒲柳人家》是代表作品。在所表现的情调、塑造的人物、情节的结构、语言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蒲柳人家》都体现了民族气派和乡土气息。他的创作实现了他要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创作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 在刘绍棠的诸多小说创作中,《蒲柳人家》是代表作品。在所表现的情调、塑造的人物、情节的结构、语言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蒲柳人家》都体现了民族气派和乡土气息。他的创作实现了他要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创作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日益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一丈青 作品 小说创作 创作风格 描写 农民 乡土气息 风土人情
下载PDF
刘绍棠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19
作者 张妙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7-43,共7页
刘绍棠小说研究起于五十年代 ,八十年代前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重归沉寂。历经几十年的刘绍棠小说研究虽取得一些成就 ,但有些方面尚未涉及 。
关键词 刘绍棠 历史分期 乡土小说 社会人情小说
下载PDF
运河滩上乡土香——刘绍棠近年来中篇小说的美学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扬 《小说评论》 1988年第5期30-32,共3页
读刘绍棠的小说,往往感到有一种魅力,就象春天走上田野,抓起一把肥沃、湿润、闪着油花的泥上,所嗅到、感受到的苏醒、萌发、喷香,令人微醉的那种气息、那种活力、生命力,这就是刘绍棠小说的美学力量。刘绍棠的小说,具有浓郁、醇厚、痴... 读刘绍棠的小说,往往感到有一种魅力,就象春天走上田野,抓起一把肥沃、湿润、闪着油花的泥上,所嗅到、感受到的苏醒、萌发、喷香,令人微醉的那种气息、那种活力、生命力,这就是刘绍棠小说的美学力量。刘绍棠的小说,具有浓郁、醇厚、痴情的运河滩风味,散发着醉人的乡上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念 生命力 乡土 刘绍棠 民族品格 二度梅 爱情 人物形象 民族传统 兄弟姐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