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明間“江操劉門”家族譜系考訂并及《步虚仙琴譜》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風 《中华文史论丛》 2023年第1期197-249,405,共54页
就琴史而言,元代後期至明代前期最重要的傳承是“浙操徐門”和“江操劉門”兩支。而尤其“劉門”,資料散碎,極難釐清。本文依托錢福和顧清的兩篇文章建立脈絡,考察劉世賢—劉伯容、劉仲禮—劉克誠—劉鴻、劉參—劉溥、劉淵—劉文瑞六代... 就琴史而言,元代後期至明代前期最重要的傳承是“浙操徐門”和“江操劉門”兩支。而尤其“劉門”,資料散碎,極難釐清。本文依托錢福和顧清的兩篇文章建立脈絡,考察劉世賢—劉伯容、劉仲禮—劉克誠—劉鴻、劉參—劉溥、劉淵—劉文瑞六代人,從元初到明嘉靖三百多年間的流徙經歷。將已知史料一一予以時空定位,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境況。而就《步虚仙琴譜》编者顧挹江係顧清嫡長孫這一情實,本文考其生平,推斷琴藝應承自劉氏家族,因而該譜實乃“江操劉門”唯一存世琴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操劉門 劉世賢 顧清 顧挹 《步虛仙琴譜》 顧挹江 劉仲禮 劉誠 劉鴻 劉文瑞
下载PDF
《刘门教与济幽救阳》正误三则--兼与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商榷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均强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刘门教与济幽救阳》一文认为,刘沅是刘门教的第一代教主,他在晚年已经从一个理学家变成了宗教家,刘沅的学术为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一脉。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还存在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关键词 民间宗教 刘门 刘沅
原文传递
《法言会纂》的版本、结构及与“刘门”的关系
3
作者 徐菲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法言会纂》是清代中叶四川地区的一部简明斋醮科仪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斋醮仪式和文本的重订和规范。本文试图理清此书现存的版本、结构和作者,并且阐述了《法言会纂》此书与四川"刘门"的关系。
关键词 《法言会纂》 版本 结构 刘门
原文传递
近代成都宗教、文化、慈善中的刘门及刘氏家族
4
作者 王亚(译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刘门是"川西夫子"刘沅(1768—1856)创立,并由其部分子孙继任掌管的融合三教的学术性和宗教性团体。本文在简述刘门教育的特色之后,着重介绍了刘门历代祖师、刘门的组织结构及其在成都的主要活动场所,从而勾勒了从晚清到民国... 刘门是"川西夫子"刘沅(1768—1856)创立,并由其部分子孙继任掌管的融合三教的学术性和宗教性团体。本文在简述刘门教育的特色之后,着重介绍了刘门历代祖师、刘门的组织结构及其在成都的主要活动场所,从而勾勒了从晚清到民国刘门作为一个公民社会团体的主要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法言坛是在刘门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两者在当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点也在文中得到体现。最后,本文还简述了失去组织依托的刘门文化在当今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门 刘门祖师 延庆寺 圣寿寺 法言坛
原文传递
刘沅及其学说湮没不彰的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森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9,共9页
刘沅是清嘉道年间一通儒。他著作等身,熟稔儒家经典,思想见解独到。其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力避空疏与私见,惟求合于圣人之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径路,可谓是清代思想史上的一颗遗珠。但对其事迹和思想的认知与定位,后世学界很长一段时间... 刘沅是清嘉道年间一通儒。他著作等身,熟稔儒家经典,思想见解独到。其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力避空疏与私见,惟求合于圣人之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径路,可谓是清代思想史上的一颗遗珠。但对其事迹和思想的认知与定位,后世学界很长一段时间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本文在深入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刘沅的思想特点和刘门的开展,分析刘沅及其思想在晚清民国时期湮没不彰的原因,拨开迷雾,展现时代大变迁中的刘沅认知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沅及其学说 师儒 教化 刘门 蜀学
下载PDF
法言坛与槐轩学派传承关系新探
6
作者 罗海军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法言坛从清代乾嘉时期至今,在巴蜀地区传承约200余年,其中刘沅与槐轩门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法言坛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和刘门的设帐讲学、秘授丹道功法和斋醮做会等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刘沅的子孙和门人在巴蜀各地踵行教... 法言坛从清代乾嘉时期至今,在巴蜀地区传承约200余年,其中刘沅与槐轩门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传承作用。法言坛的传承与发展除了和刘门的设帐讲学、秘授丹道功法和斋醮做会等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刘沅的子孙和门人在巴蜀各地踵行教业、广阐其教密不可分。法言坛借助槐轩学派在巴蜀地区的传播而发展,在成都市区、简阳市、新津区、邛崃市、三台县等四川各地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坛 槐轩学派 道教坛门 刘门
原文传递
老子隐居之所:以《天社山志》为中心的历史地理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欧福克 胡锐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5,共8页
地处四川新津县境内的老君山属于早期道教的圣地,而且至今仍是颇有名气的道教名山。从清末到民国,山上的道观与一个被通称为"刘门"或"刘门教"的团体密切相关。刘门源于儒家学者刘沅(1768—1856)的思想体系与修炼方... 地处四川新津县境内的老君山属于早期道教的圣地,而且至今仍是颇有名气的道教名山。从清末到民国,山上的道观与一个被通称为"刘门"或"刘门教"的团体密切相关。刘门源于儒家学者刘沅(1768—1856)的思想体系与修炼方法,后逐渐发展为带有宗教色彩、提倡教育并开展慈善活动的民间团体。在刘门的倡导和支持下,老子曾隐居此山的古老传说便成为老君山在宗教地理中享有崇高地位之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山 刘门 老子 道教圣地 天社山志
原文传递
《法言会纂》及法言坛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佳兴(译/注)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8,共6页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 《法言会纂》是四川火居道派"法言坛"所常用的一部大型道教科仪书合集,由晚清四川地方社会中著名的文人团体"刘门"编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梳理了《法言会纂》的编纂历史,认为法言坛的形成与刘门及《法言会纂》的影响密不可分;又介绍了法言坛的科仪活动与道脉传承,认为其中所反映的"道"与"法"的分工结构是儒家与道教两大文化传统在近现代四川地方社会中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言会纂 法言坛 刘门 四川道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