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龙日坝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及其与周边断裂的运动学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俊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9期47-49,共3页
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并造就和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还造成了青藏高原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了整个高原最为陡变的地形梯度,是目前研...
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并造就和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还造成了青藏高原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了整个高原最为陡变的地形梯度,是目前研究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及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重要场所。2008年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破裂,这更激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研究的兴趣。关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主要有两个端元模式:一种是大陆逃逸模式,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重要的活动边界断裂上;另一种是管道流模式,认为变形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广泛分布,活动断裂所承担的变形量很小。已建立的用来解释龙门山隆升和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的模式均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但这些模式未对川西高原在青藏高原向东运动中变形吸收的作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日坝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昆仑断裂
塔藏断裂
滑动速率
古地震
断错阶地陡坎
运动学
模式
刚性块体模式
连续变形
模式
地壳流
汶川地震
贝叶斯分析
OxCal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日坝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及其与周边断裂的运动学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俊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9期47-49,共3页
文摘
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并造就和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还造成了青藏高原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缘形成了整个高原最为陡变的地形梯度,是目前研究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及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的重要场所。2008年汶川MS8.0地震造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破裂,这更激发了对青藏高原东缘隆升机制研究的兴趣。关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主要有两个端元模式:一种是大陆逃逸模式,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重要的活动边界断裂上;另一种是管道流模式,认为变形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广泛分布,活动断裂所承担的变形量很小。已建立的用来解释龙门山隆升和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的模式均认为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但这些模式未对川西高原在青藏高原向东运动中变形吸收的作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日坝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昆仑断裂
塔藏断裂
滑动速率
古地震
断错阶地陡坎
运动学
模式
刚性块体模式
连续变形
模式
地壳流
汶川地震
贝叶斯分析
OxCal模型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龙日坝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及其与周边断裂的运动学关系
任俊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