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 目的探究冰冻血浆(FFP)与悬浮红细胞(SRBC)等比例输注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我院105例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FP与SRBC比例不同分3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FFP:SRBC=1:1,对照1组采用FFP:SRBC=1:2,对照2组采用FFP:SRBC=1:3。比较3组病死率、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液制品(FFP、SRBC、血小板)使用情况,输注前、输注后6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86%,高于对照1组、2组的5.71%、5.71%,但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FFP使用较对照1组、对照2组多,对照1组FFP使用较对照2组多(P<0.05),3组SRBC、血小板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6 h观察组PT、TT、APTT较对照1组、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PT、TT、APTT较对照2组短,FIB较对照2组高(P<0.05)。结论FFP与SRBC等比例输注应用于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冰冻血浆 等比例输注 悬浮红细胞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使用血制品治疗的临床指导
2
作者 蒋雄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探讨血栓弹力图对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治疗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03 月-2022 年 06 月入住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重症监护室的60例诊断为因严重创伤后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 探讨血栓弹力图对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治疗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03 月-2022 年 06 月入住柳州市工人医院西院重症监护室的60例诊断为因严重创伤后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入院后立即凝血常规、血常规,输血前凝血常规、血常规以及输血后0.5h的凝血常规、血常规,分析各指标变化,实验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监测凝血常规、血常规的同时,加测血栓弹力图。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统计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发病率,总的输血量以及患者死亡率、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输血之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R值、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度大于输血前,MA值 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入住ICU时间、ACT发病率,研究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时效性较强,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在早期是病情得到控制,减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T)的发病率,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减少输血量,避免浪费,助于血液资源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输血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应用价值 严重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与红细胞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建营 张历学 杜军江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9期171-174,共4页
目的研究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FP)与红细胞(RBC)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123例,其中41例采用FP:RBC≤1∶2输血为低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2~1∶1输血... 目的研究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FP)与红细胞(RBC)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123例,其中41例采用FP:RBC≤1∶2输血为低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2~1∶1输血为中等比例组,41例采用FP:RBC≥1∶1输血为高比例组。比较3组血液制品使用量[FP、RBC、血小板(PLT)、冷沉淀]、输血前、输血后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氧代谢指标[氧摄取率(O2ER)、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供(DO2)]及预后情况(治愈、未治愈、死亡)。结果高比例组FP用量大于中等比例组、低比例组,且中等比例组大于低比例组(P<0.05);3组RBC、PLT、冷沉淀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中等比例组PT、APTT、TT低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且高比例组PT、APTT、TT低于低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P<0.05);输血后中等比例组O2ER、PaO2、DO2高于高比例组、低比例组,且高比例组高于低比例组(P<0.05);3组治愈、未治愈、死亡等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中等比例输注FP与RBC可调整血浆输注量,且能减少对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提升氧代谢指标,预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比例输注 冰冻血浆 红细胞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 血液制品使用量 凝血四项指标 氧代谢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