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1
作者 赵高锋 杨彦春 +16 位作者 张强 张树森 邓红 朱燕 任正伽 兰科 刘传新 陶庆兰 王梅 刘善明 张倬秋 陈颖 李海民 耿婷 刘宇 张伟 孙学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8-483,共6页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民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状况,并使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评估,依据DSM-Ⅳ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在完成的820份调查评估资料中,785份PCL—C和PSSS问卷有效。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43±18)岁;26.0%患有躯体疾病,28.4%有地震前饮酒习惯,23.6%有震后饮酒行为。不同年龄居民PSSS总分及2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2.4%(97/785),女性PTSD发生率高于男性(15.3%vs.8.3%,P=0.003),地震中有曾被掩埋经历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被掩埋经历者(26.3%vs.11.6%,P=0.018),有丧亲者的FFSD发生率高于无丧亲者(18.7%vs.11.1%,P=0.015)。以PTSD诊断是否成立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70,95%CI:1.274—3.365)、有曾被掩埋经历者(OR=2.806,95%CI:1.249~6.306)、亲人丧失(OR=1.537,95%CI:1.087—2.173)及PSSS评分偏低(OR=0.960,95%CI:0.941~0.979)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女性、有曾被掩埋经历、亲人丧失及个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偏低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检查平民 发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铿 蒋霞 +4 位作者 王成 潘卫民 康芬艳 刘边儿 闫金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调查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发生率,为灾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293名灾区居民进行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按照有无P... 目的调查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发生率,为灾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293名灾区居民进行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按照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在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受灾程度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灾区居民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34.47%,创伤经历反复重现组阳性率最高(86.35%);2两组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亲人死亡、房屋是否倒塌、有无伤残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6,0.000,0.000,0.000,0.017,0.026);3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PTSD的预测因素,分别为女性、未婚、亲人死亡、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和有房屋倒塌者(OR=2.34,0.34,0.45,0.77,0.71)。结论舟曲泥石流灾区居民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不同特征的受灾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泥石流 灾区居民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平民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780名受灾群众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高锋 杨彦春 +16 位作者 张树森 邓红 朱燕 任正伽 张伟 孙学礼 李海民 刘传新 王梅 岳莉莉 刘善明 张倬秋 陶庆兰 陈颖 徐加军 毕建强 何莹莹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815-819,共5页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及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2个临时居住点极重灾区受灾群众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情况及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及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2个临时居住点极重灾区受灾群众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情况及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急性应激障碍(ASD)临床检查。结果780名受灾群众完成登记评估。在完成登记的资料中729份有效,其中450份PCL-C有效;男女比例为1:1.31。平均年龄36.73±20.82岁;9.5%患有躯体疾病,9.7%生活需人协助,70.7%被动和没有参加社区活动,9.1%严重心理问题。ASD的发生率为30.9%(139/450),PCL-C≥38分有186(41.3%)例,PCL-C≥45分有100(22.2%)例,PCL-C≥50分者有83(18.4%)例,PCL-C≥45分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80,P=0.033)。ASD组和非ASD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与非ASD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地震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较早出现了心理问题。在生命救助的同时,应该尽早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心理状况 急性应激障碍 ptsd检查平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