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阿合买提江·帕哈丁 杨新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在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比较两组救治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与术中出血量,缩短检查及手术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念 骨科下肢创伤 急救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损伤控制技术预防老年创伤患者心血管异常事件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初海滨 鞠传宝 +2 位作者 于大鹏 姜春阳 王旭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损伤控制技术预防老年创伤患者心血管异常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来我院就医的老年创伤患者104例,以上病患均在入院时行病情确诊,即通过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各房室腔大小,瓣膜情况,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损伤控制技术预防老年创伤患者心血管异常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来我院就医的老年创伤患者104例,以上病患均在入院时行病情确诊,即通过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各房室腔大小,瓣膜情况,评价收缩功能测量等多种检测手段,满足老年创伤患病标准,并且根据随机数表,均分为研究组及参考组。各组病患均包含52例,而以上所有病患均以一般西医损伤控制进行预防治疗,而基于以上基础,研究组则联合中医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统计各组的伤后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异常情况,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以上对比数据显示,在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数据对比方面,研究组52例病患中,平均伤后手术时间为(16.2±2.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2.1±0.9)个星期;而对照组52例病患中,平均伤后手术时间为(20.9±4.2)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3.9±1.7)个星期;而在心血管异常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52例病患中心绞痛1例、心律失常2例、心肌缺血1例,严重心衰1例,不良问题出现率为9.61%;参考组52例病患中心绞痛9例、心律失常8例、心肌缺血6例,严重心衰6例,不良问题出现率为55.77%,根据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比传统单一西医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损伤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创伤患者心血管异常事件发生,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损伤控制技术 老年创伤 心血管异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屈天歌 张冉 +5 位作者 孙雪 孙卫格 王彤 冯倩倩 罗一凡 邢娅娜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9期48-54,67,共8页
目的检索、提取和汇总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专业学会或协会网站中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VTE预防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 目的检索、提取和汇总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专业学会或协会网站中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VTE预防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3篇临床决策、8篇专家共识、11篇指南。汇总形成评估、筛查、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下腔静脉过滤器应用等6个方面共29条证据。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实际需求,充分考虑证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证据转化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审查指标或评价方法,以规范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VTE防治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成人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血栓预防 证据总结 医疗质量
下载PDF
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婷 孔凡平 孙星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9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构建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方法:组建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文献、相关问题讨论,拟定临床护理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的护理方案。结果:两轮专... 目的:构建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方法:组建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文献、相关问题讨论,拟定临床护理方案的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的护理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87,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5,0.39,最终形成的护理方案包括2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46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重度颅脑创伤病人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科学、可靠、适用,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 颅脑损伤 损伤控制复苏 护理
下载PDF
快速反应团队模式结合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秀钦 胡锐 林炎斌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结合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性休克(TS)患者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2022年1~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1年1~6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40例TS患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结合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性休克(TS)患者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2022年1~12月期间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T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1年1~6月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40例TS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将2022年1~12月采取快速反应团队模式结合损伤控制理论的40例TS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预检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以及休克纠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更短或更早,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上述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快速反应团队模式结合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TS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诊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快速反应团队模式 损伤控制理论 救治效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成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住院患者预防性抗癫痫治疗指南解读
6
作者 吕文漪 侯梦雪 +1 位作者 张琳琳 周建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23-1028,共6页
目前创伤性脑损伤(TBI)住院患者的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抗癫痫药物(ASMs)的使用、药物选择和疗程,尚无针对中-重型TBI住院患者预防性抗癫痫治疗的指南。2024年2月,美国神经重症学会(NCS)在《神经重症杂志》(Neurocrit Care... 目前创伤性脑损伤(TBI)住院患者的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抗癫痫药物(ASMs)的使用、药物选择和疗程,尚无针对中-重型TBI住院患者预防性抗癫痫治疗的指南。2024年2月,美国神经重症学会(NCS)在《神经重症杂志》(Neurocrit Care)发表了《美国神经重症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成人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住院患者预防性抗癫痫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为2024版指南)。2024版指南着眼于三个临床问题,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基于GRADE方法给出了相应推荐意见:①对于中-重型TBI住院患者,可以使用预防性ASMs(首次住院期间)或不使用ASMs;②中-重型TBI住院患者如果使用预防性ASMs时,左乙拉西坦应优先于苯妥英/磷苯妥英使用;③中-重型TBI住院患者如果使用预防性ASMs时,建议短疗程(≤7 d)使用,而非长疗程(>7 d)。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癫痫 预防 抗癫痫药物 指南 左乙拉西坦 短疗程 脑电图监测
下载PDF
心理护理联合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雅燕 章亚青 董辉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6期746-748,共3页
目的分析在常规急救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联合损伤控制在下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下肢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和损伤控制,对... 目的分析在常规急救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联合损伤控制在下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下肢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和损伤控制,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依从性、满意度、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临床、运动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疼痛、力线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临床、运动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疼痛、力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损伤控制可有效改善下肢创伤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护理 损伤控制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快速反应团队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8
作者 沈玉欢 李园园 王平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快速反应团队(RRT)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受救治的84例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快速反应团队(RRT)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受救治的84例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2~7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将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RRT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抢救效率、护理风险事件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高级气道开放、静脉通道开放、血常规送检、CT检查和使用止血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预后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以及护理满意度的4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上述组间比较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RRT管理模式,可提高抢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损伤控制理念 快速反应团队 抢救效率 护理风险事件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对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赵秀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对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急诊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对严重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急诊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都采用急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损伤控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比较2组的恢复情况、护理前后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变化、护理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损伤控制组的体温恢复正常、乳酸清除、凝血酶原恢复正常与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恢复正常时间均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2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损伤控制组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1、3、7 d,损伤控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控制组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骨科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改善损伤严重程度,缓解疼痛状况,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骨科 急诊护理 损伤控制理论 损伤严重程度 视觉模拟评分 不良预后
下载PDF
严重肝脏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贺东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肝脏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强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肝脏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 目的探讨严重肝脏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强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肝脏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死率为0(0/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结论严重肝脏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后炎性反应,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肝脏创伤 损伤控制剖腹术 炎性反应 预后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抢救效率及评分改善研究
11
作者 连江波 黄婷婷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外伤急救,40例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采用损伤控制.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模式干预后的抢救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残疾评分(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ore,NDS)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95.00%)比对照组的(72.50%)高(P<0.05);在NIHSS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意识水平、肢体共济运动以及构音障碍的评分均较低(P<0.05);在NDS评分上,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干预后的脑神经、肌无力以及反射与感觉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能够提高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有助于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果,增加其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 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NDS评分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文 林丽青 柯东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2期62-65,共4页
目的研讨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severe traumatic liver rupture,STLR)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经莆田盛兴医院确诊为STLR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两组,每... 目的研讨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severe traumatic liver rupture,STLR)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经莆田盛兴医院确诊为STLR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一期确定性手术处理,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础指标、不同手术阶段的血清应激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基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复常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各项血清应激因子(肾上腺素、皮质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结论与一期确定性手术相比,损伤控制性手术用于STLR患者,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恢复更快,且可更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肝破裂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一期确定性手术 应激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王晓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于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20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和对照组(常规急救)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 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于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20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和对照组(常规急救)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急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受伤至急救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评价病情危重程度(急救后24h),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13.29±2.16)分<(18.52±3.01)分,t=8.702]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1.95±1.71)分>(10.21±1.64)分,t=4.527]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急救后24h),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73±1.52)分<(18.26±1.75)分,t=4.069]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急救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94.74%>71.05%,χ2=7.516)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5.26%<23.68%,χ2=5.208)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21.05%,χ2=4.14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外伤急救 急诊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探讨
14
作者 付广松 李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创伤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创伤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损伤控制急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时,可应用损伤控制来提升其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骨科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艾尔帕提江·买合木提 胡尔西达·尼则木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5-0107,共3页
探究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创伤骨科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切开复位,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探究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创伤骨科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切开复位,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在入住创伤性骨科经过简单处理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初步修复治疗,且在修复治疗过程中融入损伤控制性治疗,能够使得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大大减少,这使得患者的存活率有所提升,这对患者的恢复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损伤控制性治疗 创伤骨科 修复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季胜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3-076,共4页
分析对在本院接受创伤性肝破裂的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文实验中,选取在本院接受肝脏破裂手术的患者,患者的人数共40例,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范围在2021年3月—2024年3月。并采取列表法,将... 分析对在本院接受创伤性肝破裂的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文实验中,选取在本院接受肝脏破裂手术的患者,患者的人数共40例,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时间范围在2021年3月—2024年3月。并采取列表法,将选中的患者进行双盲分组,人数相同为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本次实验中采取的是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的是常规手术方式开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医护工作人员规范性的损伤控制手术之后,其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达到了100%,对照组患者仅为80%;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医护工作人员规范性的损伤控制手术之后,术后出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医护工作人员规范性的损伤控制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仅为5.00%,对照组为25.00%;对数据数据进行检验,P<0.05,具有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创伤性肝破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开展损伤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也得到了改善,且患者恢复较好,住院时间减少了,效果十分良好,值得进行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创伤性肝破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究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钱勇军 赵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1-004,共4页
分析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以回顾性研究的形式,选取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接诊的10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比... 分析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以回顾性研究的形式,选取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接诊的10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手术,比较两组体征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血氧饱和度及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在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显示出良好价值,有助于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固定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应用于肢体、骨盆创伤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18
作者 蒋刚 江文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44-0147,共4页
分析不同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肢体、骨盆创伤性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本医院骨科收治66例骨折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石膏固定的基础上,在床上进行骨牵引,观... 分析不同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肢体、骨盆创伤性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本医院骨科收治66例骨折病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石膏固定的基础上,在床上进行骨牵引,观察组在控制创伤的同时,观察两组间的差异。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后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将外固定支架固定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于肢体、骨盆创伤骨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手术各项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损伤控制性治疗 肢体 骨盆 创伤骨折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9
作者 傅钰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60-0163,共4页
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我们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集的6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对比。结果 两组的... 分析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我们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集的6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对比。结果 两组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VAS评分有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 对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开展预防性护理对策能很好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使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尽可能的平和,对于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并发症 预防和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谭向晖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DCR治疗,联合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BL)]、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苏后TT、PT高于复苏前,但联合组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高于复苏前,BL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CRP水平低于复苏前,Cor水平高于复苏前,且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严重THS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舒芬太尼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