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3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创伤性大血管动静脉瘘三例的诊疗体会
1
作者 李超 张强 +4 位作者 罗英伟 张平 孙长成 段志泉 董雨亭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腹部 创伤性大血管动静脉瘘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性椎动静脉瘘(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8 位作者 左玉宽 孙增涛 宋金龙 李玉亮 尚建强 李继军 王振亭 王平海 朱海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3例椎动脉未横断型应用弹簧圈闭塞 ,1例椎动脉横断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 ,全部病例达... 目的 :探讨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例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 ,3例椎动脉未横断型应用弹簧圈闭塞 ,1例椎动脉横断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 ,全部病例达到解剖治愈。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椎动脉瘘的方法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椎动脉 动静脉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洪英 徐克 +2 位作者 郭启勇 朱应合 赵钟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 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 (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 本组 4例 ,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 1例、髂外动静脉瘘 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3例假性动脉瘤患... 目的 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 (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 本组 4例 ,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 1例、髂外动静脉瘘 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分别置入 1枚人工血管支架后假性动脉瘤 (PA)被完全隔绝。 1例动静脉瘘 (AVF)置入 2枚支架后漏口被完全封堵。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 8~ 5 0个月 ,3例支架通畅 ,1例肾动脉闭塞。结论 PSG是治疗创伤性PA及AVF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 支架植入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武亮 祁桠楠 +2 位作者 焦文翠 严鹏 温会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所行术式不同分为PTA组60例及外科组20例,PTA组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外科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3 d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包括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初级通畅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术前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D、S、Vmax、RI、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3 d比较,PTA组D、S均升高,Vmax、RI、PSV均下降(P均<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6、9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血清MCP-1、VEGF-A、IL-6、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与外科组术后7 d比较,PTA组血清MCP-1、VEGF-A、IL-6、hs-CRP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效果良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狭窄 超声介入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颅内动静脉瘘合并血管狭窄及动脉瘤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周志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1病例资料 男,30岁。主因颅脑外伤15d入院。15d前左头颈部被钝器击伤,当即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颈部CT检查示左颈部肿胀明显,气管及食管受压明显,给予气管插管和胃管置入。入院4d后意识好转,第6天拔除气管... 1病例资料 男,30岁。主因颅脑外伤15d入院。15d前左头颈部被钝器击伤,当即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颈部CT检查示左颈部肿胀明显,气管及食管受压明显,给予气管插管和胃管置入。入院4d后意识好转,第6天拔除气管插管,随后意识不清,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入院第15天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笔者所在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动静脉 血管狭窄 颅内动脉瘤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元星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39-542,共4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颅脑外伤可引起TDAVF,血管内栓塞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 血管内治疗 可脱性球囊技术 电解微弹簧圈 明胶海绵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学明 汪忠镐 +1 位作者 王仕华 喻金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EVT)发展迅速,各种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介入法进行放置,用以治疗许多血管疾病累有成功报导,既避免了手术和危险,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报告用编织式镍钛记忆金属支架带丝绸人工血管经腔内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1... 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EVT)发展迅速,各种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介入法进行放置,用以治疗许多血管疾病累有成功报导,既避免了手术和危险,又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报告用编织式镍钛记忆金属支架带丝绸人工血管经腔内治疗创伤性股动静脉瘘1例并作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型人工血管 治疗创伤 动静脉 记忆金属 编织式 送器 血管腔内技术 真丝 内膜增生 经腔
下载PDF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血管内治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廉亭 陈庄洪 +6 位作者 郑玉明 余泽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蔡贤华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68-170,共3页
1979年以来,对118例病人,其中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88例、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脉瘤22例采用了血管内治疗:①可脱性球囊栓塞64例:②弹簧圈栓塞19例;③钨丝螺旋圈栓塞15冽;④肌瓣“放风筝”法治疗6例:⑤眼上静脉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⑥瘤腔... 1979年以来,对118例病人,其中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88例、动静脉瘘8例、假性动脉瘤22例采用了血管内治疗:①可脱性球囊栓塞64例:②弹簧圈栓塞19例;③钨丝螺旋圈栓塞15冽;④肌瓣“放风筝”法治疗6例:⑤眼上静脉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⑥瘤腔直接穿刺注入栓塞材料2例;①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与血管重建相结合治疗10例.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术后出现偏瘫,在半年内恢复,余皆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 血管内治疗 血管重建
下载PDF
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李丽华 王卫华 +1 位作者 李玫 张炫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贵州航天医院接受内瘘血管吻合手术的患者(n=256)。根据缝合方式分为2组:传统的手工缝合为手工缝合组(n=178),锁边缝合(用缝合... 目的探讨锁边缝合在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对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贵州航天医院接受内瘘血管吻合手术的患者(n=256)。根据缝合方式分为2组:传统的手工缝合为手工缝合组(n=178),锁边缝合(用缝合器)的为锁边缝合组(n=78)。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照1:1匹配后2组各6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治疗后6个月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将128例患者分为通畅组(n=81)和通畅不良组(n=4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估量表、危险分层及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及验证。结果匹配后锁边缝合组手术后1、6个月的吻合口直径(t=22.936、24.078,均P<0.001)、内瘘血流量(t=12.990、14.009,均P<0.001)、瘘管通畅率(χ^(2)=5.489、6.646,P=0.019、0.010)均优于手工缝合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组(χ^(2)=19.3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70 mmHg(OR=3.355,95%CI:1.502~7.492,P=0.003)、吻合动脉手术前内径<3.5 mm(OR=2.344,95%CI:1.124~4.888,P=0.023)和吻合静脉手术前内径<3.5 mm(OR=2.177,95%CI:1.048~4.525,P=0.037)是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史(OR=0.114,95%CI:0.049~0.265,P<0.001)、糖尿病史(OR=0.357,95%CI:0.168~0.759,P=0.007)和血磷≤1.78 mmol/L(OR=0.501,95%CI:0.239~1.047,P=0.006)是其保护因素。选取风险评估量表中3分作为最佳诊断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73.2%,得分≤2.5分通畅不良率风险为低危,3.0~4.0分为中危,≥4.5分为高危。用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120例患者进行验证,其预测通畅不良的灵敏度为79.6%,特异性为78.9%,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85.6%。结论锁边缝合技术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手术后的内瘘通畅性。其优势在于提供更稳固和可靠的吻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边缝合 血管吻合 动静脉 通畅性 影响
下载PDF
四肢主干血管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
11
作者 李自力 李汛 +6 位作者 李作勇 朱文 郭晓波 赵桂香 王毅 彭德飞 付姜文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四肢主干血管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合并症 动静脉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血管重构的纤细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杨艳丽 徐元恺 +8 位作者 户培华 李文 刘永亮 孙利军 任广伟 牛哲莉 张晶 阮琳 张丽红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98-3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F可具有较高的成熟率及远期通畅率,桡动脉内径1.35 mm以上有较大概率自然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 纤细动脉 血管重构 成熟
下载PDF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13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 血栓形成 动静脉闭塞
下载PDF
血管钙化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干预动静脉瘘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
14
作者 何杭 刘旻 +1 位作者 王笑薇 余康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0-54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对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UG-PTA)干预动静脉瘘(AVF)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自体或人工AVF狭窄而接受UG-PTA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根据超声所示有无AVF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n=21... 目的观察血管钙化对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UG-PTA)干预动静脉瘘(AVF)狭窄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自体或人工AVF狭窄而接受UG-PTA的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根据超声所示有无AVF钙化将其分为钙化组(n=21)及非钙化组(n=27);记录UG-PTA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及UG-PTA相关不良事件。分别于UG-PTA后3、6、9、12、24及36个月以超声评价AVF通畅情况,计算初级及次级通畅率,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对48例均于UG-PTA后成功实施3次以上有效HD,UG-PTA技术及临床治疗成功率均为100%(48/48);未见严重不良事件。钙化组UG-PTA后3、6、9、12、24及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5.89%、37.95%、37.95%、27.10%、14.46%及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5.24%、95.24%、95.24%、89.95%、83.03%及83.03%;非钙化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2.31%、73.08%、57.69%、53.85%、36.15%及36.15%,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5.24%及95.24%;钙化组初级通畅率低于非钙化组(P<0.05),而组间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UG-PTA干预AVF狭窄后,局部血管钙化为其初级通畅率的危险因素,但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钙质沉着症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15
作者 姚芳 刘清燕 +2 位作者 唐婷 张莉 汪红霞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采取绳梯式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 目的探讨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采取绳梯式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透析时一次穿刺成功率、透析期间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穿刺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透析时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采用个性化穿刺图谱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降低穿刺点渗血、内瘘狭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 个性化血管穿刺图谱 不良反应 满意度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丁玲华 吴军 +3 位作者 王天义 谢明媚 吴腾南 严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溶栓治疗)和手术组(n=38,采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内瘘开通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段内径与血流量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72 h,手术组患者内瘘开通率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再次造瘘率为15.79%(6/38),低于溶栓组患者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手术组患者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5/38),与溶栓组患者的28.13%(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合并血管狭窄可提高内瘘再通率,降低再次造瘘率,有效扩张狭窄血管内径,提高狭窄血管血流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血管狭窄 置管溶栓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移植物治疗创伤性动静脉瘘(附2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学明 汪忠镐 王仕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治疗 人工血管 支架 创伤性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高亚强 汪雷 +2 位作者 马金阳 符常涛 胡火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入路栓塞(TAE)治疗42例,其中40例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经静脉入路栓塞...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入路栓塞(TAE)治疗42例,其中40例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经静脉入路栓塞(TVE)治疗5例术后即刻均完全栓塞。出院时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0~1分46例,5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死亡,其余46例复查DSA显示完全栓塞42例(91.3%),次全栓塞4例(8.7%),其中TAE组复发2例(4.9%),TVE组复发2例(40.0%);mRS评分0分39例,1分7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DAVF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供血动脉数目及走行,不同病变位置以及引流静脉的血管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血管内栓塞治疗 经动脉入路栓塞 静脉入路栓塞 疗效
下载PDF
应用MRA和DSA诊断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福敏 谢晓东 +2 位作者 陈天武 吴戈 王朝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 1例腰椎间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 ,比较分析MRA和DS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MRA能够明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诊断 ,与DSA有良好的相关...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 1例腰椎间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 ,比较分析MRA和DS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MRA能够明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诊断 ,与DSA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A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常规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MRA DSA 诊断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
下载PDF
CTA诊断腹部创伤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晖 冉启胜 +1 位作者 陈金华 曹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3-753,758,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腹胀4个月"于2011年9月25日入我院。平素体质良好,无特殊疾病史,半年前有腹部刀伤的病史,伤后曾经接受肠管吻合术。4个月前逐渐出现胸闷、气促伴腹胀以及左侧下肢浮肿。院外诊断为结...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腹胀4个月"于2011年9月25日入我院。平素体质良好,无特殊疾病史,半年前有腹部刀伤的病史,伤后曾经接受肠管吻合术。4个月前逐渐出现胸闷、气促伴腹胀以及左侧下肢浮肿。院外诊断为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经抗结核治疗4个月效果不佳,先后引流腹腔积液55 kg。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尚平稳,两肺呼吸音减弱,无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10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创伤性动脉瘤 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