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节自噬对创伤性失血休克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
1
作者 雷艳 彭小勇 +6 位作者 陈魁君 程祥云 王建民 康建毅 李涛 刘良明 杨光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对创伤性失血休克(THS)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休克+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2、4 mmol/L组、休克+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0.1、1、2、10μmol/L组、休克+RAPA(1μmol/L)+... 目的研究自噬对创伤性失血休克(THS)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休克+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1、2、4 mmol/L组、休克+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0.1、1、2、10μmol/L组、休克+RAPA(1μmol/L)+3-MA(2 mmol/L)组,建立THS大鼠模型,观察上调或抑制自噬对THS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休克+乳酸林格氏液(LR)组、休克+LR+RAPA组,在体观察诱导自噬对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血流灌注的影响,同时检测血管组织中自噬标志物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离体血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T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RAPA处理可提高THS大鼠的血管反应性,而3-MA处理可使THS大鼠血管反应性进一步降低,并且可拮抗RAPA提高THS大鼠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在整体动物水平,THS大鼠在给予2倍失血量的LR复苏后,MAP和肝、肾血流灌注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大鼠;预先给予RAPA的THS大鼠在经LR复苏后,MAP和肝、肾血流灌注均得到了明显恢复,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LR治疗。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休克+LR组大鼠血管组织中自噬标志物LC3-Ⅱ/LC3-Ⅰ和Beclin-1/β-actin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而RAPA处理升高了休克后以上标志物的水平。结论自噬与THS后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上调自噬可提高休克血管反应性和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创伤休克血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创伤性失血休克 血管反应性 雷帕霉素 3-甲基腺嘌呤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急救护理
2
作者 吕晓菲 陈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孙山 易斌 +2 位作者 鲁开智 杨勇 杨智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8-873,共6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组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进行急诊手术的12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七氟烷组(B组)、舒芬太尼...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组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进行急诊手术的12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A组)、七氟烷组(B组)、舒芬太尼组(C组)和0.1μg/kg舒芬太尼+1.0%七氟烷组(D组)。每组30例,分别于药物处理前(T0)、药物处理后15 min(T1)、30 min(T2)、2 h(T3)和24 h(T4)抽取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重组人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前,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七氟烷用药后2 h,能够抑制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细胞TNF-α、Caspase-3的表达,促进SOD的表达;联合使用七氟烷和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可有效增加上述表达效果。与B、C组比较,D组患者IL-6和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给药后,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患者心率降低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者手术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输液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患者输液量显著低于B、C组(P<0.05)。D组出现ARDS和MODS并发症的人数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而4组中出现DIC的患者人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4种用药方式对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损伤均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能够有效抑制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组织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具有保护其脏器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七氟烷 舒芬太尼 TNF-α CASPASE-3 IL-6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春媛 周秀花 《齐鲁护理杂志》 2003年第5期360-361,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抢救 护理 心理护理 心电监护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方法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少波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法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76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50例)。观察、对比两组...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法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76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5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后Hct、Lac、LNR情况及终点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实验组液体复苏量、复苏时间、P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LT、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死亡率13. 16%低于对照组28. 0%,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液体复苏相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中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创伤性失血休克 抢救
下载PDF
23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中西医麻醉处理治疗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付永强 张恒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中西医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抢救的2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3例患者,1例由于失血过多伴随严重的复合症,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22例全部苏醒。结论全面评估病情,选择全身麻...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中西医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抢救的2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3例患者,1例由于失血过多伴随严重的复合症,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22例全部苏醒。结论全面评估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方式,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减轻药物对循环功能的影响,以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麻醉处理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老年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鸿翔 郝江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水平,临床复苏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水平、复苏液体使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校,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复苏液体使用量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 %,低于对照组的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性失血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老年人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叶晓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1-0164,共4页
评估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了解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为对象,分组方式选取奇偶法,涉及观察组(n=41)、参照组(n=41),予以各组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常规急... 评估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了解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为对象,分组方式选取奇偶法,涉及观察组(n=41)、参照组(n=41),予以各组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常规急诊护理。评价各组患者救治效果、生命体征水平、应激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较高,急诊救治时间较短,与参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水平更为稳定,与参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Cor、E、NE水平较低,与参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较低,与参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对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应激指标、稳定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机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 创伤性失血休克 救治效果 预后情况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临床急诊 急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刘金龙 余志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急诊抢救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大冶市人民医院的48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救治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常规救治模式... 目的:观察临床急诊抢救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大冶市人民医院的48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救治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常规救治模式)、研究组(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各2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多学科会诊时间、检查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更短(P<0.05)。救治后,两组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1.67%,高于常规组成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常规组的20.83%(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效率,避免伤情进一步加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创伤救治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诊抢救
下载PDF
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丁高潮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行常规... 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行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急救前后凝血功能、氧代谢、肾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消耗量、氧输送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应用限制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氧代谢能力,保护肾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限制液体复苏 常规液体复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刘亚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1月就诊于新沂市人民医院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实施分组,对照组(n=30)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1月就诊于新沂市人民医院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实施分组,对照组(n=30)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休克恢复情况更佳(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物质状态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升,并能够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诊 预见性护理干预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谭向晖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DCR治疗,联合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BL)]、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苏后TT、PT高于复苏前,但联合组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高于复苏前,BL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CRP水平低于复苏前,Cor水平高于复苏前,且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严重THS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舒芬太尼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西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33-0136,共4页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0例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红蛋白...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0例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红蛋白、抢救效果、急救时间、纠正休克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温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8-0041,共4页
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探索分析该救治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90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抢救时间的个体差异性分为对照(2022.01至2022.... 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探索分析该救治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90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抢救时间的个体差异性分为对照(2022.01至2022.12,传统急诊抢救模式)、观察(2023.01至2023.12,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两组,45例/组。对照两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诊抢救各个流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抢救成功率、干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可缩短各个流程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诊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效果,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诊抢救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正直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休克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 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会娟 张涛 +1 位作者 曹柳 周月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82-184,共3页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提供常规护理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常规组,选取同期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急诊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急诊组在抢救所需时间方...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提供常规护理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常规组,选取同期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急诊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急诊组在抢救所需时间方面,短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急诊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03%和18.18%(P<0.05)。结论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诊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罗建 赵云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2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IVDC)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HTS液体复苏患者,于液体复苏前后通过床旁超声测量肝后下腔静脉最大径和最小径(IVCmax...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IVDC)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HTS液体复苏患者,于液体复苏前后通过床旁超声测量肝后下腔静脉最大径和最小径(IVCmax、IVCmin),计算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v-IVC),同时Seldinger法测量CVP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VDC、CVP水平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液体复苏前IVC、CVP水平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HTS患者液体复苏后IVCmax、IVCmin、CVP水平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v-IVC水平均较液体复苏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S患者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后IVCmax、IVCmin与CVP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v-IVC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容量反应阳性组液体复苏前IVCmax、IVCmin、CVP水平低于容量反应阴性组,v-IVC水平高于容量反应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前v-IVC水平预测HTS患者容量反应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高于IVCmax、IVCmin、CVP预测评估曲线下面积0.696、0.773、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HTS患者容量负荷,床旁超声检测IVCmax、IVCmin水平与CVP呈现正相关,v-IVC水平与CVP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直径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阐述
19
作者 张美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37-139,共3页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作为危急重症,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此需采取急救治疗,一旦急救不及时或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THS可能诱发低血容量、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甚至诱发恶性循环,从而...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作为危急重症,有较高的死亡率,为此需采取急救治疗,一旦急救不及时或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THS可能诱发低血容量、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甚至诱发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临床急救难度增加。对于THS而言,一方面要加强急救治疗,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护理干预,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避免病情急剧恶化。本文就THS急救护理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救护理 院前护理 转运护理 急救原则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廖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77-180,共4页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发生与创伤后失血较多有关。在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缺乏的情况下,存在诱发休克的可能。该病属于急诊多见疾病的一种,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刀刺伤后。创伤性休克的致死风险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以此挽救其...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发生与创伤后失血较多有关。在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缺乏的情况下,存在诱发休克的可能。该病属于急诊多见疾病的一种,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刀刺伤后。创伤性休克的致死风险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以此挽救其生命。现阶段,临床开展抢救治疗期间,配合主动、及时、规范的急救措施,可确保抢救工作事半功倍。本文综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急救护理等,为后续抢救护理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休克 急救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