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元星 李铁林 +1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39-542,共4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病人的临床和介入治疗特点,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4例TDAVF分别采用可脱性球囊技术、电解微弹簧圈(GDC)和PVA颗粒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例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例好转,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颅脑外伤可引起TDAVF,血管内栓塞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治疗 可脱性球囊技术 电解微弹簧圈 明胶海绵
下载PDF
枕动脉按压辅助Onyx-18血管内治疗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2
作者 朱罗江 董李 +3 位作者 张锡武 张建波 江澈 陈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是位于小脑幕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异常动静脉短路。由于其病变部位深,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复杂,治疗困难。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是当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Onyx-18在瘘口处弥散不佳是治疗不彻底、部分患者...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是位于小脑幕及其附属结构上的异常动静脉短路。由于其病变部位深,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复杂,治疗困难。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是当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Onyx-18在瘘口处弥散不佳是治疗不彻底、部分患者残余或复发的重要原因。枕动脉是TDAVF的常见供血动脉之一,其位置表浅,仅体表压迫就能达到封闭血管效果。目前尚无术者提到通过枕动脉体外按压来辅助Onyx-18治疗,使其在瘘口处充分弥散。本文报告2例枕动脉按压辅助Onyx-18血管内治疗TDAVF患者,描述了颅脑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手术过程及结果,讨论并复习了TDAVF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2例TDAVF患者瘘口完全闭塞,术后恢复良好,不适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对于枕动脉参与供血的TDAVF患者,可以通过枕动脉入路注入Onyx-18,同时体表按压枕动脉辅助,达到治愈性栓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脑膜动静脉 枕动脉按压 血管内治疗 “高压锅”技术 Onyx-18栓塞
下载PDF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徐修鹏 李征 +2 位作者 林超 陈骅 路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1,567,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HC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Onyx-18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近...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HC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Onyx-18闭塞瘘口及引流静脉近端定义为栓塞成功。术后10~15个月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搏动性耳鸣1例,突眼与球结膜水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眩晕及后颈部不适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3例患者经静脉途径栓塞,2例患者经动脉途径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均完全栓塞,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提示术后5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影像学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HCDAVF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HCDAVFs血管构筑特点选择合理的栓塞路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舌下神经管 血管内治疗 栓塞
下载PDF
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伴双侧丘脑肿胀进行性加重的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小萱 唐娜 +4 位作者 陈健 李京凯 胡鹏 吉训明 段建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25,共10页
以双侧丘脑肿胀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大脑大静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作者报道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逐渐出现双侧丘脑病变,曾先后被误诊为“丘脑胶质瘤”“脑炎”“直窦血栓形... 以双侧丘脑肿胀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大脑大静脉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作者报道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逐渐出现双侧丘脑病变,曾先后被误诊为“丘脑胶质瘤”“脑炎”“直窦血栓形成”,但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性加重,由外院转至我院,最终通过多模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大脑大静脉区DAVF。作者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大脑大静脉区DAVF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脑膜动静脉 丘脑疾病 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静脉解剖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5
作者 张朝 苏新 +3 位作者 宋子豪 马永杰 张鸿祺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4-840,共7页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涉及髁前静脉和(或)髁前汇的DAVF。由于其发病率低且舌下神经管附近的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舌下神经管区DAVF常不能被临床医师识别。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一线治疗选择。作者总... 舌下神经管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一种涉及髁前静脉和(或)髁前汇的DAVF。由于其发病率低且舌下神经管附近的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舌下神经管区DAVF常不能被临床医师识别。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一线治疗选择。作者总结了舌下神经管附近的解剖结构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舌下神经管区DAVF的不同方法、入路及其相应并发症,以期为临床治疗舌下神经管区DAVF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舌下神经管区脑膜动静脉 静脉解剖 血管内介入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以丘脑性认知障碍起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诊疗现状
6
作者 苏新 马永杰 +1 位作者 纪祯龙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9-653,共5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近组织结构上的动静脉间的直接交通。伴脑深部静脉引流的DAVF可能会出现双侧丘脑和基底节区的水肿,从而导致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帕金森综合征和意识障碍等。该文对以丘脑性认知障碍起病的D...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近组织结构上的动静脉间的直接交通。伴脑深部静脉引流的DAVF可能会出现双侧丘脑和基底节区的水肿,从而导致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帕金森综合征和意识障碍等。该文对以丘脑性认知障碍起病的DAVF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了总结,以期增进临床医师对这一亚型DAVF的认识,为诊断该类DAVF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脑膜动静脉 脑深部静脉 丘脑病变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1例
7
作者 王文博 张海林 +3 位作者 周保元 史雪峰 杨宝慧 张新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导致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总结在DAVF致TN诊疗方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AVF引起的TN病人临床资料,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环池DAVF... 目的通过分析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导致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总结在DAVF致TN诊疗方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AVF引起的TN病人临床资料,头颅MRI及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环池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从而出现症状。结果在行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栓塞后,病人TN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结合相关文献,TN是DAVF少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为解除异常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脑膜 三叉神经痛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高亚强 汪雷 +2 位作者 马金阳 符常涛 胡火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入路栓塞(TAE)治疗42例,其中40例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经静脉入路栓塞...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动脉入路栓塞(TAE)治疗42例,其中40例术后即刻完全栓塞,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经静脉入路栓塞(TVE)治疗5例术后即刻均完全栓塞。出院时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0~1分46例,5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1例死亡,其余46例复查DSA显示完全栓塞42例(91.3%),次全栓塞4例(8.7%),其中TAE组复发2例(4.9%),TVE组复发2例(40.0%);mRS评分0分39例,1分7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DAVF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供血动脉数目及走行,不同病变位置以及引流静脉的血管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血管内栓塞治疗 经动脉入路栓塞 静脉入路栓塞 疗效
下载PDF
误诊为脱髓鞘病的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李亚倩 郭军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9期3638-3645,共8页
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CCJ)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枕骨大孔与C2节段之间的颅内血管畸形疾病。其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病变、脑干功能障碍及颅神经麻痹等。报道2例经血管造影确诊的DAVF-CCJ,既往均误诊为中... 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CCJ)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枕骨大孔与C2节段之间的颅内血管畸形疾病。其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病变、脑干功能障碍及颅神经麻痹等。报道2例经血管造影确诊的DAVF-CCJ,既往均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通过病例资料的复习,旨在提高对表现为脊髓病的DAVF-CCJ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颅颈交界区 脊髓病变 误诊 脱髓鞘病
下载PDF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不同入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10
作者 杨子舰 方伟 +6 位作者 赵振伟 张涛 罗国强 邢子非 刘海涛 郭星 邓剑平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不同入路介入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中心前瞻性血管病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 目的探究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不同入路介入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中心前瞻性血管病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所有尝试介入治疗的CS-DAVF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患者预后与转归,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71例CS-DAVF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54例(76.1%)以眼部症状为主,包括视力下降、结膜水肿、眼球突出、活动受限、眼睑下垂等。66例(93.0%)患者成功完成了手术,其中采取静脉入路栓塞40例(60.6%),动脉入路栓塞21例(31.8%),动静脉联合入路栓塞5例(7.6%)。使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29例(43.9%),单纯使用Onyx胶36例(54.5%),单纯使用弹簧圈1例(1.5%)。栓塞术后即刻DSA显示达到完全闭塞57例(86.4%),次全闭塞9例(13.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校正OR(adjusted OR,aOR)3.854,95%CI 0.821~18.101,P=0.087<0.1]和Onyx胶联合弹簧圈(aOR 8.282,95%CI 0.972~70.617,P=0.053<0.1)与治愈率临界相关。19例(28.8%)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5例新发眼部症状或眼部症状加重,2例面部感觉异常,2例发生肢体活动的神经功能障碍。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与各种影响因素无相关性。65例(98.5%)完成1年临床随访,其中19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患者16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好转,1例失随访,其余患者除1例仍有复视外原有症状均完全消失。40例(60.6%)患者接受了DSA影像随访,均未复发。结论CS-DAVF介入治疗中静脉入路相较于动脉入路更具优势,岩下窦入路可作为首选,采用静脉入路和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与治愈率临界相关。其疗效是可观的,虽然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绝大部分患者均为一过性手术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海绵窦 入路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崔昊 王奎重 +3 位作者 王小刚 徐广振 王伯栋 朱伟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特征以及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枕骨大孔区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0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及疼痛不适1个月...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影像学特征以及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收治的1例枕骨大孔区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0岁男性,因双下肢麻木及疼痛不适1个月入院。脊柱MRI显示延髓至颈5水平颈髓异常信号。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右侧椎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枕骨大孔区DAVF,由脑膜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经小脑表面及数支硬脑膜迂曲扩张的皮质静脉引流汇入左侧横窦、岩上窦及基底窦,并可见迂曲的硬脊膜前、后静脉参与瘘口血液引流;左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靠近瘘口部位走行且迂曲。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清晰显示DAVF的位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多模态重建显示瘘口位于枕部后正中枕骨大孔上区域并靠近硬脑膜。采取枕颈部后正中入路手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确认DAVF消失。术后3个月,双下肢麻木及疼痛感均有减轻;复查MRI显示脑干和脊髓水肿消失,DSA显示DAVF完全闭塞。结论枕骨大孔区DAVF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人预后,应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对DAVF进行精准定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枕骨大孔区 手术治疗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承光 白如林 +2 位作者 陈左权 张光霁 卢亦成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共 12例 ,经颈外动脉以微粒栓塞 3例 ;以正丁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NBCA)栓塞 2例 ;经颈外动脉插入海绵窦以NBCA栓塞1例 ;经岩下窦以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共 12例 ,经颈外动脉以微粒栓塞 3例 ;以正丁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NBCA)栓塞 2例 ;经颈外动脉插入海绵窦以NBCA栓塞1例 ;经岩下窦以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1例 ;经眼上静脉以MDS栓塞 5例。结果 瘘口完全消失 8例 ;瘘口残留 4例 ,其中 2例瘘口残留患者 3个月后症状好转。结论 根据不同的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区脑膜动静脉 栓塞治疗 海绵窦 脑膜动静脉 CDAVF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海绵窦内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怀瑞 吴小军 +3 位作者 齐向前 梅其勇 张晨冉 白如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静脉入路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其中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1例,经岩下窦入路7例。8例均临床治愈,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瘘口完全消失。除术后早期头痛外无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经静脉入路应用液体胶联合弹簧圈介入栓塞对于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膜动静脉 液体胶 栓塞术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1 位作者 洪波 黄清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的不同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动脉入路在供血动脉内采用低浓度NBCA胶、弹簧圈、游离纤毛钢圈、PVA等栓塞治疗 ;经静脉入路在瘘口静脉端用弹簧圈栓塞 ,或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瘘口、静脉窦...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的不同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动脉入路在供血动脉内采用低浓度NBCA胶、弹簧圈、游离纤毛钢圈、PVA等栓塞治疗 ;经静脉入路在瘘口静脉端用弹簧圈栓塞 ,或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瘘口、静脉窦表面颅骨钻孔后直接穿刺作静脉窦内栓塞及静脉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DAVF 32例。结果  8例前颅凹底DAVF ,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 ,2例治愈 ,3例临床好转 ;3例 (1例经静脉入路治疗失败后 )前颅凹底入路行开颅瘘口直接夹闭治愈。 1 4例海绵窦区DAVF ,7例经眼上静脉入路海绵窦内栓塞治愈 ,4例经动脉入路 ,治愈 1例 ,好转 3例。 5例横窦区DAVF ,2例经静脉入路窦内栓塞治愈 ,2例动脉入路栓塞后好转 ,1例行窦孤立手术治愈。 4例多处瘘口的上矢状窦DAVF ,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经多次治疗 ,临床好转。 1例左侧颈静脉孔区DAVF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经多次治疗治愈。结论 前颅凹底DAVF以直接手术行瘘口夹闭疗效好 ,经动脉入路低浓度胶栓塞可治愈但需注意危险吻合 ;海绵窦区DAVF经静脉入路栓塞多可治愈。横窦区DAVF静脉入路栓塞瘘口静脉端效果好 ;复杂性DAVF治疗困难 ,目前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改善。将治疗策略定在针对瘘口的静脉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DAVF 手术治疗 动脉入路
下载PDF
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明昌 何伟文 +1 位作者 伍健伟 梁建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结果及经验。方法采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影像学证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采用动脉入路、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 目的总结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结果及经验。方法采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8例影像学证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采用动脉入路、1例采用动静脉联合入路、2例采用静脉入路进行栓塞治疗。13例患者经栓塞后瘘口完全闭塞,3例大部分栓塞,2例部分栓塞,死亡1例。1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或无加重,造影显示病变1例复发。结论Onyx胶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理想材料,通过动脉入路对大多数患者能较好的弥散并栓塞瘘口,短期疗效满意。对于动脉入路难以到达瘘口而静脉窦通畅者,可行动静脉入路或静脉入路进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血管内介入治疗 栓塞
下载PDF
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永杰 李传捷 +4 位作者 卞立松 柳江 王志潮 李桂林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 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岩上静脉 脑膜动静脉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国栋 秦怀洲 +2 位作者 赵振伟 赵继培 曲友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对2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采集速度4-8帧/s,依据Cognard分型分别采用压迫颈动脉(2例)、动脉人路栓塞(8例)、栓塞+手术(10例)及手术(8例)的治疗方法。结果有10例治... 目的 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对2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采集速度4-8帧/s,依据Cognard分型分别采用压迫颈动脉(2例)、动脉人路栓塞(8例)、栓塞+手术(10例)及手术(8例)的治疗方法。结果有10例治愈,12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缓解,1例无改善,1例加重。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比较困难,术前仔细研究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正确采取不同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瘘口的位置、供血动脉数量以及静脉引流方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分型 介入栓塞治疗 血管压迫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及硬脑膜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芳 朱文佳 +2 位作者 刘若卓 王君 黄旭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患者女,51岁,因“头痛3年,智能减退半年,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4个月”于2013年7月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0年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3年诊断为“冠心病”;2010年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膜动静脉 甲状腺功能减退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力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丁可 祝剑虹 茅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收治的21例行经翼点或单侧额下入路前颅窝底DAVF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CT、CT血管成像、MRI、MR血管成像、DSA),其中出血患者8例,非出血患者13例。根据Cognard分型法对21例患者进行Cognard分型。DAVF位于一侧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DAVF靠近中线的患者采用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出血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意识状态。术后定期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8例出血患者中,脑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引起的头痛伴意识不清为首发症状;CognardⅢ型3例,Ⅳ型5例。13例非出血患者中,1例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并以突眼为首发症状,8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3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突眼为首发症状。3例术前头部CT检查仅表现为前颅窝底占位性病变;9例术前头部MRI或MR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杂乱增粗的异常血管流空影;6例术前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表现为前颅窝底硬脑膜起源的扩张静脉;17例术前DSA检查示瘘口均位于筛板处,供血动脉为眼动脉发出的筛动脉或颌内动脉的终末支,7例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参与供血,引流静脉均为皮质静脉并汇入上矢状窦。4例初期仅完善头部CT检查并误诊,2例误诊为前颅窝底肿瘤,2例误诊为动脉瘤,均在DSA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复查DSA均未发现异常的瘘口及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8例出血患者术后(11±3)d GCS评分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7±2)、(9±1)分,t=-4.646,P<0.05],其中4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13例非出血患者中5例术后定期随访无不适主诉及复发。结论前颅窝底DAVF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特殊的血管构建形式。显微手术是治疗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出血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 显微外科手术 前颅窝底脑膜动静脉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焕权 王鸿轩 +5 位作者 陈红兵 杨智云 王莹 贺涓涓 尚文锦 洪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提高对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DAVF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别为:视朦或视力下降4例,无颅内高压症状,误诊为视神经... 目的提高对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DAVF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别为:视朦或视力下降4例,无颅内高压症状,误诊为视神经炎、颅内结核感染或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记忆力下降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双下肢无力1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神经鞘瘤;反复头痛1例,误诊为偏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反复抽搐1例,误诊为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满足于静脉窦血栓的诊断而忽略了DAVF。所有病例影像学均漏诊,但如仔细观察仍可发现细微的血管形态改变,提示动静脉畸形。结论 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狭窄,造成本病误诊、漏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动静脉 误诊 漏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