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3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曹建良 吴钊 +2 位作者 张唐娟 兰超 田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重度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后1周内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2)和非ARDS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Tim-3、Galectin-9对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组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血清Tim-3、Galectin-9及二者联合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86(0.716-0.855)、0.735(0.652-0.818)、0.835(0.775-0.895),截断值分别为264.24 ng/mL、8.06 ng/mL,特异度分别为0.831、0.788、0.763,灵敏度分别为0.613、0.626、0.742。ARDS组年龄≥60岁、合并休克、机械通气时间≥5d、ICU住院时间≥14d所占的比例均大于非ARDS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氧合指数(OI)低于非ARDS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非ARDS组(P<0.05)。入院时GCS评分低(OR=0.727,95%CI:0.543-0.973)、OI低(OR=0.957,95%CI:0.932-0.983)、合并休克(OR=9.259,95%CI:3.183-26.937)、Tim-3水平升高(OR=7.110,95%CI:2.738-18.468)、Galectin-9水平升高(OR=7.063,95%CI:2.736-18.230)是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升高与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密切相关,两指标可作为预测重度TBI患者并发ARDS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半乳糖凝集素-9 创伤性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
2
作者 高思淼 韩雪 +5 位作者 吴晓光 郑金钰 高芳雯 李葵花 彭勇 刘兰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8,共7页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4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n=8),后4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开骨窗而不打击。各干预组均于造模后1 d开始实施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进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联合组进行两者联合干预,共干预7 d。造模后8 h,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观察大鼠Y迷宫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而后采集脑电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α、β、θ和δ波段,计算各频段振荡幅值、能量占比百分比以及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8 h,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联合组的α波、β波频带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④与电针组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相比,联合组的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复杂度、样本熵显著升高(P<0.05);⑤结果显示,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出现脑电信号异常,而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后可以改善大鼠脑电信号的异常情况,提示脑电频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可用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电针 低频经颅超声刺激 电信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3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4
作者 张彤 王妍 +2 位作者 杨春佳 岳庆鲲 吴庆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10-6117,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应用可注射性功能水凝胶注射植入损伤部位以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但这一治疗策略尚未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讨论水凝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再生,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hydrogels,functional hydrogel,composite hydrogels,traumatic brain injury,tissue repair,neural regeneration”“功能性水凝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神经再生”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8月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分子设计的水凝胶可以模拟神经微结构,促进再生修复,模拟神经血管单元促进血管再生。②基于联合药物治疗原则的水凝胶可以递送内源性神经调控因子,包裹药物促进神经再生。③基于搭载干细胞恢复策略的水凝胶可以作为分子支架递送细胞治疗。④未来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神经组织修复相关的功能性水凝胶,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功能重建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凝胶 创伤性损伤 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 药物递送 干细胞搭载 工程化水凝胶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联合microRNA-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丁杰 孟凡磊 +1 位作者 吴杰 邵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microRNA-29a(miR-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87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3个月,根...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microRNA-29a(miR-29a)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4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87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与预后不良组(29例)。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FIB水平、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miR-29及二者联合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87例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3.33%(29/87),预后良好率为66.67%(58/87)。预后不良组脑积水严重程度、环池消失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FI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积水严重程度[OR=4.289(95%CI:1.885,9.756)]、环池消失[OR=4.559(95%CI:2.004,10.370)]、NIHSS评分[OR=3.927(95%CI:1.727,8.934)]、FIB水平[OR=3.561(95%CI:1.565,8.100)]、miR-29a基因相对表达量[OR=0.365(95%CI:0.160,0.830)]为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miR-29a及二者联合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9.31%(95%CI:0.597,0.913)、86.21%(95%CI:0.674,0.955)和89.66%(95%CI:0.715,0.973);特异性分别为84.48%(95%CI:0.721,0.922)、82.76%(95%CI:0.701,0.910)和93.10%(95%CI:0.825,0.9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95%CI:0.696,0.879)、0.842(95%CI:0.747,0.912)、0.908(95%CI:0.826,0.961)。结论血浆FIB、miR-29a对预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积水 纤维蛋白原 microRNA-29a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miR-145通过Notch通路调节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介导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德献 孙衍昶 +1 位作者 冯基高 莫业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miR-145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BI)、TBI+NC agomir组、TBI+miR-145 agomir组。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用于评估创伤后神经功能;MW... 目的:探讨miR-145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BI)、TBI+NC agomir组、TBI+miR-145 agomir组。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用于评估创伤后神经功能;MWM测试评估TBI后小鼠的神经认知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Tregs数量;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表达;RT-qPCR检测M1/M2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基因iNOS、CD11b、CD206和Arg1表达;TUNEL染色和神经元细胞核免疫荧光标记(NeuN)的双重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iR-145表达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增加,脑组织中Tregs在CD4+T细胞群中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IL-4、IL-10和TGF-β表达显著升高,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数量增多,iNOS、CD11b、CD206和Arg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元凋亡升高,Notch1、p21和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TBI+NC agomir组比较,TBI+miR-145 agomir组小鼠海马中miR-145表达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组织中Tregs在CD4+T细胞群中的百分比显著升高,海马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和TGF-β表达显著升高,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数量显著减少,iNOS和CD11b表达降低,CD206和Arg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元凋亡减少,Notch1、p21和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miR-145过表达通过提高Tregs水平,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调节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及改善行为功能障碍,这一机制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创伤性损伤 炎症 免疫调节 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立斌 吴倩 +4 位作者 黄莉 王婷 高喜文 刘辉 孙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即对照组、损伤组、损伤+50 mg/kg丙泊酚组(I+丙泊酚组)、损伤+2%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组(I+七氟醚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建立TBI模...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即对照组、损伤组、损伤+50 mg/kg丙泊酚组(I+丙泊酚组)、损伤+2%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组(I+七氟醚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建立TBI模型。记录每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检测血清中神经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血液浓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明确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丙泊酚和七氟醚在麻醉维持期间对MAP、H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大鼠血清中S-100β、MBP和NSE水平显著升高。丙泊酚和七氟醚在损伤后60 min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S-100β、MBP和NSE的水平;丙泊酚和七氟醚都降低了TBI大鼠脑组织中MDA的表达,同时提高了SOD和CAT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I+七氟醚组MDA、SOD、C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通过减少活性氧来改善TBI后大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丙泊酚 七氟醚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室穿刺
下载PDF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洋 俞霞 +4 位作者 侯鹏伟 陈力 徐永君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TBI+SI)大鼠模型,采用生理盐水对TBI+SI大鼠进行冲洗,以稀释海水的高渗透性和高碱性,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创伤性... 目的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TBI+SI)大鼠模型,采用生理盐水对TBI+SI大鼠进行冲洗,以稀释海水的高渗透性和高碱性,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TBI+SI)组和生理盐水冲洗(TBI+SI-NS)组,每组12只.采用控制性皮质损伤方法构建TBI模型.Sham组头皮切开后磨出直径3.5 mm骨窗,暴露硬脑膜,但不予处理;TBI大鼠头皮切开后磨出3.5 mm骨窗,实施控制性皮质损伤打击;TBI+SI组行TBI术后,采用人工海水浸泡创伤部位30 min;TBI+SI-NS组在TBI+SI基础上,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25 min.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与TBI组相比,TBI+SI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1),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上调(P<0.05,P<0.01),损伤部位大脑皮质脑组织病理变化和皮质神经元细胞损伤更加严重(P<0.05).采用生理盐水对TBI大鼠的创伤部位进行冲洗25 min后,脑组织含水量下降(P<0.05),TNF-α、IL-6和IL-1β表达下调,脑组织病理变化和神经元细胞损伤减轻.结论生理盐水冲洗TBI+SI大鼠的创伤部位,缓解了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减轻了病理变化和神经元细胞的死亡,其机制可能与生理盐水稀释海水的矿盐成分和降低其高渗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海水浸泡 炎症 生理盐水 伤口冲洗
下载PDF
人参皂苷Rd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内源性神经发生和相关机制研究
10
作者 马进 袁华 +4 位作者 顾毓庭 郭志强 冯秋鹏 刘华 夏晓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GSR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GSRd组。应用液压损伤装置制备大鼠TBI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GSRd进行治疗。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d(GSR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GSRd组。应用液压损伤装置制备大鼠TBI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GSRd进行治疗。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OS、MDA、SOD试剂盒检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损伤区皮质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采用TUENL试剂盒检测损伤区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蛋白水平,采用NeuN/BrdU免疫荧光法检测损伤区皮质新生神经元情况。结果与溶剂组比较,GSR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和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Rd治疗能抑制损伤区皮质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下降,缓解大鼠损伤区皮质的细胞凋亡,提高损伤侧海马及皮质的神经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Rd能促进TBI大鼠内源性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这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D 创伤性损伤 内源性神经发生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凋亡
下载PDF
血清NLRX1水平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黄晓成 承军 +5 位作者 查海锋 路楷 徐彬彬 王海华 查洲舟 程晓午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35-938,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X1(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血清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X1(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度组30例、中度组45例、轻度组8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血清中NLRX1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清NLRX1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及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NLRX1水平对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NLRX1水平均明显降低(F=172.695,P<0.05);与轻度组相比,随着病情的加重,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NLRX1水平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X1是影响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因素(OR=0.545,95%CI 0.362~0.821,P<0.05);血清NLRX1水平诊断创伤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截断值为8.61μg/L。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RX1是影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645,95%CI 0.488~0.852,P<0.05);血清NLRX1水平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47,截断值为4.35μg/L。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LRX1水平降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NLRX1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天麻素调控miR-181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探究
12
作者 朱刚毅 朱义通 陆兆丰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调控miR-181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GAS组(GAS-L组,50 mg/kg GAS)、高剂量GAS组(GAS-H组,100 mg/kg ... 目的探究天麻素(GAS)调控miR-181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GAS组(GAS-L组,50 mg/kg GAS)、高剂量GAS组(GAS-H组,100 mg/kg GAS)、高剂量GAS+miR-181b antagomir NC组(GAS-H+miR-181b antagomir NC组,100 mg/kg GAS+200 nmol miR-181b antagomir NC)和高剂量GAS+miR-181b antagomir组(GAS-H+miR-181b antagomir组,100 mg/kg GAS+200 nmol miR-181b antagomir),每组20只大鼠。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量表(mNSS)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转棒测试、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变化。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miR-181b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MMP-9、AQP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转棒测试跌落时间、旷场实验区域中心停留时间、脑组织miR-181b水平显著降低(P<0.05),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萎缩,结构紊乱,细胞轮廓不清晰,出现严重的脑损伤。与Model组相比,GAS-H组大鼠相关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miR-181b antagomir减弱了GAS对TBI导致的大鼠行为学障碍和脑水肿的减轻作用。结论GAS可能通过提高miR-181b的表达来改善TBI导致的大鼠行为学障碍和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miR-181b 创伤性损伤 水肿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清AQP4和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朱刚毅 朱义通 陆兆丰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急诊科收治的128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急诊科收治的128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估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重度组31例、中度组45例和轻度组5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91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AQP4和NF-κB p65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QP4、NF-κB p65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分别为(27.37±6.34)μg/L、(2.27±0.2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5±3.21)μg/L、(0.36±0.11)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患者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612,P<0.05)。入院24 h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48 h、72 h有同样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分别为(34.65±7.51)μg/L、(2.71±0.40)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4.41±6.48)μg/L、(2.09±0.2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QP4、NF-κB p65两者联合预测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高于各单一指标的0.873、0.830,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1.89%,特异度为85.71%,两者联合优于血清AQP4、NF-κB p65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AQP4=2.564、Z两者联合-NF-κB p65=2.555,P=0.010、0.011)。结论TBI患者血清AQP4、NF-κB p65水平上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水通道蛋白4 核因子κB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影响认知功能的任务态脑电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邬树凯(综述) 孙冀骁 黄金钟(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基层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为当今社会的公共健康威胁之一。其中,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traumaticbraininjury,mTBI)是最为常见的颅脑创伤类型,约占全部TBI的80%[1]。mTBI患者伤后...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基层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为当今社会的公共健康威胁之一。其中,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ildtraumaticbraininjury,mTBI)是最为常见的颅脑创伤类型,约占全部TBI的80%[1]。mTBI患者伤后可出现头晕、头痛、疲乏、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还可能导致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2-3]。虽然大多数mTBI患者可于短期内快速康复,但仍有超过10%的患者存在持续性的认知功能损害[4],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创伤性损伤 任务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醒脑静调节CREB/PGC-1α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15
作者 李明 李琦 +1 位作者 罗佳晶 张佳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350-354,共5页
目的分析醒脑静调节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醒脑静低剂量组(0.52mL/100g)、醒脑静高剂量... 目的分析醒脑静调节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醒脑静低剂量组(0.52mL/100g)、醒脑静高剂量组(1.04mL/100g)、醒脑静高剂量组+666-15(CREB抑制剂)组(10mg/kg),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创伤性脑损伤模型,计算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干湿比重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TUNEL法测定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CREB/PGC-1α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SS评分、脑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率、脑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p-CREB/CREB、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大鼠NSS评分、脑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率、脑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脑组织p-CREB/CREB、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醒脑静高剂量组相比,醒脑静高剂量+666-15组大鼠NSS评分、脑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率、脑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脑组织p-CREB/CREB、PGC-1α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可能通过激活CREB/PGC-1α通路抑制TBI大鼠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神经炎症 CREB/PGC-1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微出血和白质损伤的影像学检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曾淑妍 陈文曦 +1 位作者 段瑶瑶 高岚清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71-87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性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4例mTBI患者为观察组,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mTBI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SWI、DTI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性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4例mTBI患者为观察组,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mTBI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SWI、DTI检查,在相关脑区(额叶、胼胝体膝、外囊、内囊、丘脑、胼胝体压部、半卵圆中心)测量扩散各向异性(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在出院6个月后采用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TBI量表进行预后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2组研究对象FA、ADC值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不同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8.6%mTBI患者SWI显示微出血,出血数量为0~5个[(2.36±1.26)个],出血面积为(349.48±225.82)mm2。观察组44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GOSE‑TBI评分为7~8分[(7.50±0.51)分],其中50.00%(22/44)患者为8分。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出血面积与GOSE‑TBI评分呈负相关(P<0.001)。mTBI患者的额叶、胼胝体膝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囊左侧FA值略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2组研究对象丘脑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和胼胝体膝左侧和均值FA值与GOSE‑TBI评分呈正相关(P<0.001);内囊左侧及胼胝体压部左侧和均值FA值与GOSE‑TBI评分呈负相关(P<0.05)。2组研究对象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可敏感发现mTBI微出血。DTI能够显示mTBI存在轻度白质损伤,FA值与GOSE‑TBI评分具有相关性,是评价mTBI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创伤性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预后评价
下载PDF
基于“脑心同治”探讨电针不同介入时间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文慧 张卫 +6 位作者 郑淑美 苑鸿雯 张璐 王天琪 崔学慧 崔海 杜若桑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
目的:观察“脑心同治”电针法的不同介入时间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每组均为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TBI模型。电针1组、电针2... 目的:观察“脑心同治”电针法的不同介入时间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每组均为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TBI模型。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分别在造模后即刻、造模后第3天、造模后第7天开始针刺,治疗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mNSS神经功能评分、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的表现;随后采用HE以及FJB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损伤灶周围及患侧海马区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损伤灶周围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电针组均能显著降低mNSS评分,提高大鼠对新物体探索的时间与偏好指数,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提高穿越平台次数,并降低IL-1β、IL-18的表达与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JB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大鼠大脑中发生退行性变异的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1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大鼠患侧海马区组织形态较为完整。其中电针1组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电针2组和电针3组,在新物体识别实验、水迷宫实验、WB与免疫荧光检测中,假手术组与电针1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同治”电针法具有改善TBI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且介入时间越早,伤后即刻电针抑制神经炎症、减轻神经元损伤和改善TBI后认知障碍的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认知障碍 心同治 电针治疗 介入时间
下载PDF
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思淼 吴晓光 +3 位作者 韩雪 许士奇 李葵花 彭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164-4169,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Feeney自由落体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讨减轻开颅过程中持续磨骨损伤因素的文献较少。目的:通过改变开颅骨窗方式改良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组造模过... 背景:目前关于Feeney自由落体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讨减轻开颅过程中持续磨骨损伤因素的文献较少。目的:通过改变开颅骨窗方式改良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组造模过程中改良了开骨窗的方式,用小钻头磨骨钻低速2 m/s,在打击的损伤区域边缘打6-8个小孔,每圆孔直径为0.3-0.5 mm,感到空腔而不触及脑实质后立即抽出。改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开骨窗,模型组按常规开骨窗方法,实施的打击参数相同改良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实施打击。造模后第1天对大鼠进行mNSS评分;造模后第1,7天扫描T2WI磁共振成像,测量T2值;造模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并检测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001),改良模型组评分低于模型组(P<0.0001);②造模后第1,7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T2值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改良模型组T2值低于模型组(P<0.05);③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血液黏度值、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改良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④基于Feeney自由落体法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改良模型较好地控制了创伤性脑损伤大鼠造模中开颅骨的损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动物模型改良 行为学 炎症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创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勇 谢雅彬 +6 位作者 张春阳 王雷 李烨 李政堂 佟凌虹 敖铭泽 董艳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创伤后癫痫(P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PTE将169例TBI患者分为PTE组与无PTE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TE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PTE组比较,PTE组...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创伤后癫痫(PTE)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PTE将169例TBI患者分为PTE组与无PTE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TE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PTE组比较,PTE组精神症状、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类型、损伤类型、创伤后痫性发作(PTS)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类型、精神症状、PTS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25,95%CI:1.062~31.947,P=0.042;OR=6.942,95%CI:1.542~31.244,P=0.012;OR=31.059,95%CI:9.295~103.786,P<0.001;OR=0.099,95%CI:0.042~0.231,P<0.001)。结论 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异常、精神症状、PTS是TBI后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创伤后癫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褪黑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毅 蔡宁 蒋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由外力引起的大脑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的损伤性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现阶段无法通过临床治疗手段干预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现有证据表明,继发性脑损伤的致病机制包...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由外力引起的大脑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的损伤性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现阶段无法通过临床治疗手段干预其发生、发展和预后。现有证据表明,继发性脑损伤的致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兴奋性毒性、钙离子超载、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等一系列应激调控反应。褪黑素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以及提高自噬水平的治疗作用,具有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的能力。本文对褪黑素在TBI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褪黑素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神经元分化与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