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柳少光 王建平 +4 位作者 魏晓东 杨虎勇 柴明明 张韬 张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前救治78例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12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后救治的82例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前救治78例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12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后救治的82例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创伤救护时效、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协调与应急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综合处置能力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早期治疗处理时间、挂号、分诊时间、血液相关指标送检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8 min高级生命救治完成率、手术到达时间完成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30.81±3.06)分相比,研究组满意度评分(35.21±3.01)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可提供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创伤救护时效、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对临床创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 构建 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 创伤救护时效 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体系构建
2
作者 庞安琪 邓烈华 +8 位作者 谭通 梁华树 陈国喜 沈凤 全维新 李峰华 吉康荣 庞嘉宁 苏若佳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构建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模式。方法以粤西某县人民医院为例,参考《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以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方案为蓝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 目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构建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救治模式。方法以粤西某县人民医院为例,参考《地市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管理专家共识(2020)》,以广东省创伤中心创建方案为蓝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以急诊科为依托,建立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创伤中心。结果通过信息化建设,建成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及县域医共体三级诊疗体系,提高了救治效率和质量。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建设,疑难危重收治率及新技术开展例数明显增长。结论以创建省级创伤中心为主导的急诊绿色通道多学科治疗团队模式的县域救治体系构建,可减少创伤患者等待时间,提高诊断速度和治疗效果,促进县域医院医疗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绿色通道 MDT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团队在欧洲创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创伤中心建设的一些建议
3
作者 刘丽平 Christian Waydhas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严重创伤仍然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公共卫生难题,耗费的医疗资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负担不容忽视。随着欧洲及美国等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伤患者在多学科交叉团队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创伤中心... 严重创伤仍然是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公共卫生难题,耗费的医疗资源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负担不容忽视。随着欧洲及美国等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伤患者在多学科交叉团队救治模式下的救治成功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创伤中心建设和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交叉学科的救治作用以及连续、高效完成现场、院前急救和转运、院内救治等过程尚需借鉴、学习和完善,本文通过介绍、分析欧美创伤救治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团队等救治模式,就国内创伤中心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交叉学科 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体系 重症医学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与思考
4
作者 吕博辉 勾燚 +3 位作者 李生明 张俊飞 陈中伟 冯珂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复指导中的独特优势,并从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院前救治流程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优化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提高我国创伤救治的能力,实现医疗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惠及更多创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基层医疗机构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建仪 李淑芳 +1 位作者 曾奕云 覃丽容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10期3808-3812,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救护方案;将2015年收治的138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早期救治,比较两...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收治的132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救护方案;将2015年收治的138例严重创伤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早期救治,比较两组病人初步抢救所需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步抢救所需时间(44.28 min±6.34 min)、住院时间(19.88 d±5.32 d)、并发症发生率(29.71%)低于对照组抢救所需时间(56.87 min±6.98 min)、住院时间(30.82 d±6.62 d)、并发症发生率(51.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30%)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接诊、信息沟通和抢救环境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能力以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早期救治 管理模式 抢救时间 成功率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海凤 徐艳 《全科护理》 2013年第25期2348-235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108例创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2011年7月—2012年7月114例创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应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108例创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2011年7月—2012年7月114例创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应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和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医院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创伤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能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医院反应时间、提高病人对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救治管理模式 院前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分区救治管理模式在成批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佳春 陈雪妹 奚妹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区救治管理模式在成批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来我院救治的8批车祸创伤患者112人次为对照组。2014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10批车祸创伤患者162人次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检伤、按区分流时间,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 目的探讨分区救治管理模式在成批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来我院救治的8批车祸创伤患者112人次为对照组。2014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10批车祸创伤患者162人次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检伤、按区分流时间,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结果采用分区救治管理模式后检伤、按区分流时间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P〈0.01)。结论用分区救治管理模式管理成批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快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迅速、准确的实施护理措施,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分区救治管理模式对成批创伤患者的救治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救治 分区救治管理模式 成批创伤患者 急救护理
下载PDF
“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暨“实体化创伤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培阳 洪凌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82-882,共1页
为了更好地推动“安全中国、百县工程”活动和创伤中心建设,2018年10月14日在浙江天台召开“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天台模式”暨“实体化创伤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研讨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救治体系 天台 中国 管理 实体
下载PDF
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按照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救治组,各50例,常规组创伤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救治... 目的:分析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按照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救治组,各50例,常规组创伤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模式,救治组创伤患者应用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对比在两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结果:救治组创伤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救治组(P<0.05)。常规组创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救治组(P<0.05)。结论:创伤救治管理模式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管理模式 创伤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下载PDF
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1-3,共3页
随着机动交通工具使用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道路交通致伤致死率不断升高,交通运输相关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病致死因素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姜保国教授,3月24日在北京... 随着机动交通工具使用量的逐年增加,我国道路交通致伤致死率不断升高,交通运输相关危险因素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病致死因素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姜保国教授,3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上向记者介绍了中国交通创伤现状并指出,应急和创伤救治系统不完备使交通事故致伤致残和死亡风险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创伤救治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刨伤救治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严重创伤 救治体系 中国 院长 相关危险因素 解放军总医院
下载PDF
完善急救管理体系对批量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翠珍 欧阳金秀 +3 位作者 刘丽宇 唐海艳 符建平 陈粤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完善急救管理体系对批量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批量创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采用应急机制、分诊检诊、绿色通道、患者分流、医疗资源调配等急救管理体系进行救治;将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批量创... 目的:探讨完善急救管理体系对批量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批量创伤患者116例为观察组,采用应急机制、分诊检诊、绿色通道、患者分流、医疗资源调配等急救管理体系进行救治;将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批量创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流程的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完善急救管理体系能明显提高批量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管理体系 批量创伤 救治流程 反应时间 抢救成功率 满意度
下载PDF
我国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的抽样调查
12
作者 解雨 李阳 +4 位作者 孙士锦 王韬 郭庆山 蒋建新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34家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了解自2018年以来创伤中心的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2023年组数据采集区间2017年1月——2023年7月,采取现场考察、座谈和问卷调研等方法,调研34家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其中三级医院22家...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34家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了解自2018年以来创伤中心的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方法2023年组数据采集区间2017年1月——2023年7月,采取现场考察、座谈和问卷调研等方法,调研34家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其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家;2013年组数据采集区间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同样方法调研了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2家。对比各级医院创伤病房开设情况,创伤患者数量、创伤手术数量及创伤患者死亡情况。结果2023年组和2013年组比较:(1)分别有16家(47.1%)和13家医院(43.3%)设立了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病房;(2)创伤患者占住院患者比例分别为三级医院7.32%vs.7.92%、二级医院10.55%vs.9.14%、一级医院8.06%vs.11.33%;(3)创伤手术占比分别为三级医院17.01%vs.11.00%、二级医院13.28%vs.10.16%、一级医院51.96.%vs.34.72%;(4)创伤患者死亡占比分别为三级医院10.74%vs.11.68%、二级医院11.00%vs.27.99%;(5)2023年组医院均能提供24 h的创伤救治服务,50%的医院设立了创伤复苏区或创伤救治单元,较2013年组有明显改善(P<0.05);(6)2023年组医院的CT、超声、手术室可24 h开放,50%的医院采用床旁FAST超声。各级医院均具备承担批量伤员的救治和紧急扩充10%床位的能力。结论近年来我国二级医院创伤患者比例增加、死亡占比下降,不但将患者留在当地医院,且救治能力明显提高,但创伤中心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创伤体系 救治能力
下载PDF
“三一”联动建设创伤救治单元,提升基层创伤救治能力
13
作者 杨俊 李旭红 +1 位作者 韦柳萍 黄瀛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层创伤救治一直是创伤救治链条中的薄弱点。三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中有着明显的组织、技术优势,由三级医院创伤中心通过以区域创伤中心为主导,整合基层网络医院资源,构建“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创伤的救治能力... 基层创伤救治一直是创伤救治链条中的薄弱点。三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中有着明显的组织、技术优势,由三级医院创伤中心通过以区域创伤中心为主导,整合基层网络医院资源,构建“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创伤的救治能力,确保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最后一公里运行通畅。柳州市中医医院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创伤救治单元,作为创伤中心的网络单位,发挥创伤的体系化救治优势,推动建立“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为创伤救治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联动 创伤救治单元 创伤救治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下载PDF
创伤专科护士在我国创伤救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14
作者 陈妮 邵小平 +2 位作者 甘艳兰 韦小梅 江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 明确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我国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终稿。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 目的 明确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我国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终稿。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3。第2轮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62(P<0.05),所有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变异系数均<0.25。构建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包括资质要求、在创伤救治体系中承担的角色和预期价值作用等3个维度,共18个条目。结论 本研究界定的我国创伤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内容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国内创伤救治体系开展创伤专科护士角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救治体系 角色定位 创伤专科护士
下载PDF
区域化军民融合战创伤救治体系构建模式探讨
15
作者 夏挺 郭以河 +2 位作者 莫群 王凌峰 郁毅刚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846-847,共2页
为充分发挥军地医疗资源优势,满足灾害事故批量伤病员及战创伤伤病员救治需求,解放军909医院以建设打仗型医院为目标,探讨军民融合一体化救治体系,提高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医疗救治实效。1体系构建背景与现状1.1灾害事故救援我国是世... 为充分发挥军地医疗资源优势,满足灾害事故批量伤病员及战创伤伤病员救治需求,解放军909医院以建设打仗型医院为目标,探讨军民融合一体化救治体系,提高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医疗救治实效。1体系构建背景与现状1.1灾害事故救援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年全球气候恶化,地震、洪涝等灾害性事件频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 军民融合 创伤 救治体系
下载PDF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艳华 张亚军 +14 位作者 姜保国 王天兵 张进军 赵小纲 张茂 张连阳 徐峰 柴益民 余斌 李开南 熊建 张殿英 王传林 朱凤雪 张培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01-503,共3页
“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邀请世界知名的医学救援专家莅会并分享他们各自战胜各种灾害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刊在上一期的基础上,精选了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陆续刊出,希望能对国内... “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邀请世界知名的医学救援专家莅会并分享他们各自战胜各种灾害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刊在上一期的基础上,精选了几位专家的精彩报告陆续刊出,希望能对国内同行有所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 服务流程 救治体系 创伤 医学救援 汶川地震 医学论坛
下载PDF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辉辉 刘晓华 董文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采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院外急救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采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院外急救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指标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0.28%,对照组为73.61%,预后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72%和26.39%,数据对比(χ^2=11.226,P=0.00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6±0.5)万元,对照组为(2.2±0.6)万元,数据对比(t=7.011,P=0.014)。结论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可以缩短患者现场救治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 急诊科 院外急救
下载PDF
新疆地区建立创伤救治网络体系的设想
18
作者 冯德元 徐国利 黄泽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年第1期68-69,共2页
针对新疆经济、文化和军事建设对创伤救治的特殊需求及目前的现状、存在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 ,对新疆地区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创伤救治 网络体系
下载PDF
特重度交通伤救治1例及创伤救治体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贤聪 石聪辉 +5 位作者 郑志鹏 吴燕生 尹晶 曾志伟 郁毅刚 夏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少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逐步减少或得到控制。但创伤却因机动车、建筑工程等潜在致伤因素增多而愈加常见。以道路交通事故伤为例,全球每天因之伤亡人数达14万[1]。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区域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少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逐步减少或得到控制。但创伤却因机动车、建筑工程等潜在致伤因素增多而愈加常见。以道路交通事故伤为例,全球每天因之伤亡人数达14万[1]。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已经成功将三峰模式的创伤死亡转变为单峰模式[1-3]。国内既往对严重交通伤的急救存在应急响应时间长、救治缺乏规范性、现场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缺乏信息联动、对严重交通伤的急救缺乏合理的评分系统、预警系统不完善和缺乏检验机制等问题[4]。我院于2016年6月与漳州市交警支队建立“交通伤急救网络平台”,以我院为主的创伤救治中心,组建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形成符合地区发展的创伤救治体系。笔者就我院近期救治的1例严重交通伤患者进行创伤救治体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救治体系 特重度 交通伤
下载PDF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运豪 夏森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P=0.028)。结论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 严重多发伤 救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