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快门下的冲突与隐喻--从创伤理论谈《别了,柏林》中的人像构建
1
作者 马迅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别了,柏林》是英裔美国作家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旅德时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二战前夕居住于德国期间的见闻与经历。该作品通过“他者”镜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绘二战前德国四位代表各自所处各阶层的典... 《别了,柏林》是英裔美国作家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旅德时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二战前夕居住于德国期间的见闻与经历。该作品通过“他者”镜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描绘二战前德国四位代表各自所处各阶层的典型角色平静表象下充满冲突矛盾现实处境与撕裂的人格心态,论文将以创伤理论的视角,通过人物的言行、心态与经历所形成的创伤表征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对经历的自述及“他者”的写实记录本身便是创伤疗愈的最终方式,对各个角色经历在当时时代下个体创伤的构建,再现了二战前德国各阶层的集体历史性创伤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冲突与隐喻 人像构建 德国柏林
下载PDF
从创伤理论探析《无名的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2
作者 杨孝云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96-198,201,共4页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被誉为“天鹅之歌”。哈代用悲怆的笔调描写了乡村青年裘德悲惨的一生,抨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等级制度,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裘德和淑的悲剧不仅引起了读...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被誉为“天鹅之歌”。哈代用悲怆的笔调描写了乡村青年裘德悲惨的一生,抨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封建习俗和社会等级制度,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裘德和淑的悲剧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怜悯,更有强大的现实影响力,使读者从中汲取力量,面对人生的困境。从创伤理论分析裘德和淑的悲剧命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创伤理论 创伤复原
下载PDF
创伤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3
作者 张小曼 郭莉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33-141,共9页
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范式的创伤理论在中国“旅行”了三十年,内容所及已经由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扩展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和电影研究等人文学科,产生了译介、评论、反思、应用和综合研究等一系列成果。中国在接受创伤理论的过程中... 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范式的创伤理论在中国“旅行”了三十年,内容所及已经由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扩展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和电影研究等人文学科,产生了译介、评论、反思、应用和综合研究等一系列成果。中国在接受创伤理论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通过加强批判意识、理论还原语境意识来权衡其要旨和意义,达成对创伤理论的正确理解与恰当运用。创伤理论对中国文论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独特的心理学视角。考察创伤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有利于观察中西文论的关系,对中国当代文论的自我总结、反思与建构提供现实的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中国 传播与接受 文化批评
下载PDF
创伤理论:语境、政治和伦理
4
作者 苏珊娜·雷德斯通 何卫华(译) 《探索与批评》 2023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本文探讨了创伤研究在当下人文领域变得“时髦”的原因,同时结合卡鲁斯、费尔曼和劳伯的相关论述,分析了创伤理论的伦理和政治维度。以拉普兰奇的观点和客体关系心理分析理论为视角,本文首先检视了创伤理论的主体性模式,以及其与指称和... 本文探讨了创伤研究在当下人文领域变得“时髦”的原因,同时结合卡鲁斯、费尔曼和劳伯的相关论述,分析了创伤理论的伦理和政治维度。以拉普兰奇的观点和客体关系心理分析理论为视角,本文首先检视了创伤理论的主体性模式,以及其与指称和表征理论、历史和见证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批判性意见。本文继而指出,尽管创伤理论的讨论对象——他者的苦难——使得批判困难重重,但和任何其他理论一样,这一理论涉及的政治问题,被其纳入或排除的内容,及其无意识之中的驱动力和欲望都值得研究。由于创伤理论兴起的政治和文化语境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得到学界的注意,本文最后指出,对于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摩尼教式非善即恶论,创伤理论起到的应该是急刹车的作用,而不是加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文化 伦理 政治 记忆 主体性 历史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域下《喜福会》的家庭记忆书写研究
5
作者 袁丹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8-53,78,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代表作《喜福会》的研究早已被后殖民话语统摄,忽略了文本书写个人家庭记忆、对以往家庭创伤进行回忆与复原的事实。《喜福会》中,亲属群体的伦理失序与个人情感的物化寄托是创伤表征;由表征溯源创伤,可知失范家庭的...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代表作《喜福会》的研究早已被后殖民话语统摄,忽略了文本书写个人家庭记忆、对以往家庭创伤进行回忆与复原的事实。《喜福会》中,亲属群体的伦理失序与个人情感的物化寄托是创伤表征;由表征溯源创伤,可知失范家庭的双重操控与对伤痛事件的回顾辨认形成了创伤记忆;而受创者自述与后记忆书写则是小说内蕴的创伤疗愈方式。立足文本的家庭叙事特征,从创伤表征、记忆形成与创伤治疗三方面解读《喜福会》,以期阐明家庭创伤记忆的文学书写意义及其对现代家庭文化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创伤理论 家庭记忆 谭恩美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角下弗里达卡洛作品探究
6
作者 齐晋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4期28-30,共3页
该文以弗里达卡洛的人生和作品为解读对象,以创伤理论、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为阐释视角,结合弗里达卡洛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索其作品,分析艺术家内在的创作动机和其作品独特的创伤主题,由此对其创作动机和创作目有新的... 该文以弗里达卡洛的人生和作品为解读对象,以创伤理论、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学理论为阐释视角,结合弗里达卡洛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探索其作品,分析艺术家内在的创作动机和其作品独特的创伤主题,由此对其创作动机和创作目有新的理解。弗里达卡洛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表达女性创伤的方式,对后来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弗里达·卡洛 创伤人生
下载PDF
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 被引量:123
7
作者 师彦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构成欧美创伤理论研究关注和争论的三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歇斯底里症 谈话治疗法 社会弱势群体 创伤经历 创伤叙述 创伤复原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域下《灿烂千阳》的主题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屈荣英 何萍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作品,作者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阿富汗为背景,刻画了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这里以创伤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制度,宗教和战争三个维度具体阐释小...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作品,作者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阿富汗为背景,刻画了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这里以创伤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制度,宗教和战争三个维度具体阐释小说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的创伤,同时运用复原理论来探讨她们创伤修复的种种表现,来揭示出《灿烂千阳》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烂千阳》 创伤理论 复原理论 社会制度 宗教 战争
下载PDF
国内创伤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国内学界对于创伤理论的研究往往是通过梳理、分析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展开的,对弗洛伊德、荣格、范农、卡鲁思等相关的创伤理论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了阐释,探究了创伤性事件的再现方式、创伤与记忆、创伤与复原等问题。国内学者还广泛运用... 国内学界对于创伤理论的研究往往是通过梳理、分析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展开的,对弗洛伊德、荣格、范农、卡鲁思等相关的创伤理论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了阐释,探究了创伤性事件的再现方式、创伤与记忆、创伤与复原等问题。国内学者还广泛运用创伤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文学批评 记忆 再现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角下《毛猿》主人公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会丽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3期22-22,24,共2页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毛猿》中,奥尼尔塑造了一个极具现实主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杨克。而纵观尤金·奥尼尔作品,其所表现出的浓烈情感极为鲜明,几乎所有剧作中的情绪冲突多是基于社会集体创...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毛猿》中,奥尼尔塑造了一个极具现实主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杨克。而纵观尤金·奥尼尔作品,其所表现出的浓烈情感极为鲜明,几乎所有剧作中的情绪冲突多是基于社会集体创伤或个人创伤后的直白体现,因此,尤金·奥尼尔素材创作特点便有着明显的创伤记忆烙印。从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毛猿》主人公进行解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剧作主旨,明确作者想表达的具体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毛猿》 主人公 解读
下载PDF
相聚永不晚——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群山回唱》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一妹 赵楠楠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6-58,共3页
卡勒德·胡赛尼的最新作品《群山回唱》用细腻的文笔再一次体现了爱的永恒主题。作者审视了一次绝望之举给两个幼小生命留下的创痛,时间跨越六十载。创伤理论是目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意义由医学逐渐延伸至心理、种族、历史、文化等... 卡勒德·胡赛尼的最新作品《群山回唱》用细腻的文笔再一次体现了爱的永恒主题。作者审视了一次绝望之举给两个幼小生命留下的创痛,时间跨越六十载。创伤理论是目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意义由医学逐渐延伸至心理、种族、历史、文化等领域,跨越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本文尝试运用创伤理论对作品中的兄妹俩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这次离别对二人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勒德·胡赛尼 群山回唱 创伤理论
下载PDF
小说《中性》的创伤书写与创伤治愈——以创伤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春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9-71,共3页
长篇小说《中性》是美国新锐小说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成名作,2003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卡尔(一个双性人)因生理畸形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卡尔的祖母黛斯德蒙娜一生饱受战争创伤的折磨,生活在乱伦的阴影... 长篇小说《中性》是美国新锐小说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成名作,2003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卡尔(一个双性人)因生理畸形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卡尔的祖母黛斯德蒙娜一生饱受战争创伤的折磨,生活在乱伦的阴影之下。运用创伤理论探讨了《中性》中个体所遭受的创伤以及创伤治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中性》 个体创伤 创伤治愈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金翅雀》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荣英 吴成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5期3-5,共3页
《金翅雀》是美国作家唐娜·塔特的第三部小说,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主要讲述了西奥多·德克尔在经历了爆炸事件并丧失母亲后多舛的人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读者充分展现了一个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少... 《金翅雀》是美国作家唐娜·塔特的第三部小说,于2014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主要讲述了西奥多·德克尔在经历了爆炸事件并丧失母亲后多舛的人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读者充分展现了一个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的少年的思想转变过程。本研究以朱迪斯·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中提出的创伤理论为依托,分析了主人公西奥多自身所存在的诸多创伤症状,试图找出相关原因并诠释其为走出创伤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翅雀》 西奥多·德克尔 创伤理论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角下美国华裔女性身份构建之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坤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5-6,25,共3页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华裔和亚裔文学圈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其中一枝独秀,其创作的女性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在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关注。本文将采用前沿的创伤...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华裔和亚裔文学圈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其中一枝独秀,其创作的女性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在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关注。本文将采用前沿的创伤理论,结合身份这一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为例,通过描写华裔美国女性在异乡栉风沐雨的生存状态和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揭开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女性所经历的种种创伤,强调华裔美国女性摆脱创伤、重塑自我身份的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父权制 种族主义 创伤理论 身份构建
下载PDF
爱是治愈的良药——创伤理论视域下解读小说《蜜蜂之死》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春霞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0期231-232,共2页
2013年英联邦图书奖获奖小说《蜜蜂之死》(The Death of Bees,2012)是英国女作家丽莎·奥唐纳(Lisa O'Donnell)的成名作。《蜜蜂之死》讲述了问题少女玛妮和妹妹奈莉在父母去世后独立生活的艰辛。作家在小说中用细腻的笔触书写... 2013年英联邦图书奖获奖小说《蜜蜂之死》(The Death of Bees,2012)是英国女作家丽莎·奥唐纳(Lisa O'Donnell)的成名作。《蜜蜂之死》讲述了问题少女玛妮和妹妹奈莉在父母去世后独立生活的艰辛。作家在小说中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玛妮和奈莉两姐妹遭受的个体创伤及创伤治愈的过程,并再次向世人证明爱是治愈世间一切创伤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之死》 创伤理论 个体创伤 创伤治愈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野下《呼唤》中亚历山大的悲剧命运
16
作者 汪柳花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0-73,共4页
《呼唤》中男主人公亚历山大是考琳·麦卡洛塑造的理想化人物,他的复杂性格跟他童年遭受的心理创伤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运用"创伤叙事理论"观深入地剖析了亚历山大遭受创伤摧残后的扭曲行为和悲剧命运。本文围绕亚历山... 《呼唤》中男主人公亚历山大是考琳·麦卡洛塑造的理想化人物,他的复杂性格跟他童年遭受的心理创伤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运用"创伤叙事理论"观深入地剖析了亚历山大遭受创伤摧残后的扭曲行为和悲剧命运。本文围绕亚历山大畸形的变态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及其悔悟的结局,分析亚历山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创伤,试图揭示其悲剧的社会时代根源,认为亚历山大经历的创伤是澳大利亚扭曲多变的父权制专制社会的缩影——这也是小说《呼唤》所揭示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呼唤》 亚历山大 悲剧命运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角下海明威短篇小说主题及其呼应探析——对《印第安人营地》《第二章》《医生夫妇》的解读
17
作者 邹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6-69,共4页
海明威是20世纪久负盛名的美国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广受世人好评,学界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选取了海明威的三个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第二章》《医生夫妇》,从心理学"创伤理论"的视角,解读这三个短... 海明威是20世纪久负盛名的美国著名作家之一,其作品广受世人好评,学界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选取了海明威的三个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第二章》《医生夫妇》,从心理学"创伤理论"的视角,解读这三个短篇小说的暴力与创伤主题以及内在的呼应关系,揭示了海明威的创作过程是再现创伤的过程,阐释了三个短篇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创伤理论 《印第安人营地》 《第二章》 《医生夫妇》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域下的《钟形罩》
18
作者 黄慧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9-11,共3页
本文结合创伤理论分析了《钟形罩》中的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所经历的家庭之伤,爱情之伤和角色迷茫之伤。埃斯特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宣泄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减轻了痛苦,而且通过"倾听者"的倾听在一定程度上了治疗了创伤。
关键词 《钟形罩》 创伤理论 交流 倾听者
下载PDF
创伤理论视域下毛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19
作者 史莹 《海外英语》 2020年第6期233-234,242,共3页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该文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毛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虚伪的思特里克兰太太、虚...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该文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毛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虚伪的思特里克兰太太、虚荣的米尔德里德、自私的凯蒂、温暖的诺拉和萨莉,探讨毛姆的心灵创伤对其女性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创伤理论 女性观
下载PDF
希望的破灭——从创伤理论探究《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父亲之死与科尔曼身份危机
20
作者 黄婷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4-,共1页
《人性的污秽》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当中的一部,也是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欢迎。整个小说向我们讲述的是肤色极钱的黑人科尔曼·希尔克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而... 《人性的污秽》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当中的一部,也是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欢迎。整个小说向我们讲述的是肤色极钱的黑人科尔曼·希尔克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而最终放弃自己的黑人身份,构建犹太身份,并最终走向悲剧的故事。科尔曼的身份危机与他父亲的死亡是息息相关的,本文试图从创伤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科尔曼父亲之死与其身份危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人性的污秽》 身份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