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引起的咀嚼系统机能障碍与牙合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爱和 顾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牙合创伤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咀嚼系统损害疾患,牙合创伤主要是由于咬合力与牙周支持力不平衡所致,是引起咀嚼系统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咀嚼系统的损伤也是多方面的。通过调牙合等手段实现牙合重建是治疗牙合创伤的关键。
关键词 [牙合]创伤 机能障碍 [牙合]重建 调[牙合]
下载PDF
CDIC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及上部结构创伤力的避免
2
作者 罗和平 叶平 +2 位作者 胡爱知 钟建益 杨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5-136,共2页
使用76枚CDIC种植体修复了47例患者的牙缺失 ,经过1~3年的观察 ,74枚 (97.36%)保持稳固并行使功能。文章就种植技术、上部结构修复设计。
关键词 义齿 修复 CDIC种植体 临床应用 上部结构创伤 HE力 避免
下载PDF
创伤的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成章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创伤是引起咬合创伤的咬合状态。咬合异常不一定就是创伤,看上去咬合无异常也不一定不是创伤。由于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创伤是临床认识的一个难题。本文将解读咬合概念并提出咬合创伤症候群的概念用于创伤的诊断。
关键词 创伤[牙合] 咬合创伤 诊断
下载PDF
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
4
作者 高思淼 韩雪 +5 位作者 吴晓光 郑金钰 高芳雯 李葵花 彭勇 刘兰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08,共7页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由头部受到撞击、打击而导致大脑正常功能被破坏的疾病,目前需要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和客观指标,帮助医生判别损伤状况及恢复患者脑功能。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4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n=8),后4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造模,假手术组只开骨窗而不打击。各干预组均于造模后1 d开始实施干预,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进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联合组进行两者联合干预,共干预7 d。造模后8 h,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观察大鼠Y迷宫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而后采集脑电信号,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解出α、β、θ和δ波段,计算各频段振荡幅值、能量占比百分比以及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8 h,模型组、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和联合组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v复杂度、样本熵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的α波、δ波频带振荡幅值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联合组的α波、β波频带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④与电针组和低频经颅超声刺激组相比,联合组的δ波能量占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自发轮流行为百分比、α波、β波能量占比百分比、Lempel-Zi复杂度、样本熵显著升高(P<0.05);⑤结果显示,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出现脑电信号异常,而电针联合低频经颅超声刺激干预后可以改善大鼠脑电信号的异常情况,提示脑电频域特征和非线性特征可用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电针 低频经颅超声刺激 脑电信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5
作者 连泽双 徐强 +3 位作者 王傲廷 李丁 秦佳霖 王俊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83-5889,共7页
背景: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在创伤性骨折修复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 背景: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在创伤性骨折修复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20-2024年发表的创伤骨科领域3D打印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raumatic fracture,3D printing technology,digital model,surgical guide”,中文检索词为“创伤性骨折,3D打印技术,数字模型,手术导板”,经筛选和分析,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骨折是各种致伤因素导致的骨骼连续性中断和完整性破坏的骨折现象,以可靠方案提高复位愈合效果,已成为骨外科相关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②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数据为基础的,运用粉末状金属或聚合物等可黏合成型材料以立体光刻、沉积建模和光聚合物喷射等形式制造满足需求三维实体的技术,在数字骨科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③3D打印技术在疾病诊断、术前规划、重建骨折三维模型、定制骨科植入体、定制固定支具及假肢、手术导板制作和骨缺损修复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优势,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为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3D打印技术 数字模型 手术导板 综述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
6
作者 马艳霞 杨严伟 +4 位作者 马宇航 李迪 王晓燕 邹明明 韦善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 背景:细胞凋亡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创伤性脑损伤后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病理生理机制,将为防治创伤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目的:探究Lnx1分子在哺乳动物脑损伤后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及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平均分成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每组雌雄各20只。采用重物坠落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6,12,24,48,72 h,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分析相关分子在受损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脑损伤组大鼠损伤部位脑组织出血,可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升高;(2)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皮质神经元中Lnx1表达在损伤24 h开始显著升高;(3)创伤性脑损伤后与Lnx1相结合的PBK和BCR蛋白表达降低,促存活因子ctgf的表达升高;(4)结果表明:脑损伤后神经元中Lnx1表达上调,其通过降低靶分子PBK和BCR的表达,进一步上调促成活因子ctgf的表达,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神经元 SD大鼠 Lnx1 PBK BCR CTGF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彤 王妍 +2 位作者 杨春佳 岳庆鲲 吴庆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10-6117,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应用可注射性功能水凝胶注射植入损伤部位以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但这一治疗策略尚未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讨论水凝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再生,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hydrogels,functional hydrogel,composite hydrogels,traumatic brain injury,tissue repair,neural regeneration”“功能性水凝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神经再生”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8月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分子设计的水凝胶可以模拟神经微结构,促进再生修复,模拟神经血管单元促进血管再生。②基于联合药物治疗原则的水凝胶可以递送内源性神经调控因子,包裹药物促进神经再生。③基于搭载干细胞恢复策略的水凝胶可以作为分子支架递送细胞治疗。④未来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神经组织修复相关的功能性水凝胶,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功能重建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凝胶 创伤性脑损伤 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 药物递送 干细胞搭载 工程化水凝胶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人工智能在骨创伤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浩然 张玉强 +2 位作者 谷娜 智晓东 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3-502,共10页
背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创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 背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迅速,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文章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骨创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研究趋势。目的: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骨创伤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时间跨度设为自建库至2023年8月,检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应用于骨创伤相关的文献420篇。通过人工筛选,导出与文章相关的文献共202篇,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被引期刊和引文分析等的合作和关键词的共现等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筛选后纳入的202篇文献,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且在未来研究潜力巨大。研究中心性最高和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均为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②人工智能在骨创伤研究中最常用的前5个关键词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骨密度、机器学习、诊断,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为骨密度,关键词数量最多的为深度学习。③共被引频次前10位的参考文献分别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骨创伤领域诊断的可行性研究,其中8篇涉及骨关节损伤与深卷积神经网络,1篇涉及深度学习在CT检查中检测骨质疏松从而预防脆性骨折,1篇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皮肤纹理变的特征应用于骨的特征性识别的相关性研究。④今后,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将主要集中在骨关节创伤和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特异性研究上,未来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上,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对骨损伤进行精准划分和快速高效诊断,尤其是针对复杂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实现对骨创伤的更加标准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伤 骨折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影像诊断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心理干预及起效机制
9
作者 杜夏雨 赛力古·亚力坤 +1 位作者 袁洁莹 任志洪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高度痛苦且致残的心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健康负担。网络化心理干预因其易得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领域。本研究综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网络化心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发现大部分干预措施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深入探究干预起效的心理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网络化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机制模型,即基于认知重构的认知行为疗法模型和基于认知歪曲的认知偏向矫正模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未来研究中,可以引入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仿真工具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即时支持和个性化干预,实现更全面的数字化干预流程,提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化干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网络化 心理干预 效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神经系统在调控皮肤创伤修复和瘢痕愈合中的重要作用
10
作者 宋佳妹 刘挺挺 姚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77-3884,共8页
背景:皮肤创伤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神经系统在调控创伤修复和瘢痕愈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对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相关因子、多种细胞对损伤皮肤修复的作用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 背景:皮肤创伤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神经系统在调控创伤修复和瘢痕愈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对皮肤创伤修复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相关因子、多种细胞对损伤皮肤修复的作用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024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kin wound healing,nervous system,nerve regeneration,growth factor”,中文检索词为“皮肤创伤修复,皮肤神经支配,神经肽,生长因子,细胞协同作用”。最终筛选出8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皮肤受到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密集支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神经系统不仅负责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感觉信息,而且在包括伤口愈合在内的各种皮肤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神经系统作用于皮肤创伤愈合的不同阶段,能够调节血管再生,促进相关生长因子及神经递质释放,和不同类型细胞协同作用从而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因此,研究神经系统作用的潜在机制成为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有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神经再生 神经递质 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 血管生成 工程化皮肤组织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葡萄糖、凝血功能及血常规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叶俊英 黄丽清 邹学云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葡萄糖(GLU)、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的243例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体检...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葡萄糖(GLU)、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的243例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尺骨骨折组(35例)、肱骨骨折组(50例)、脊柱骨折组(33例)、股骨骨折组(30例)、胫腓骨骨折组(36例)、足骨骨折组(41例)、多发性骨折组(18例);根据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骨折组(217例,ISS评分≤16分)与重度骨折组(26例,16分0.05)。重度骨折组患者GLU水平高于轻度骨折组(P<0.05);组间APTT、TT、PT、HCT、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LU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GLU、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存在异常变化,GLU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监测GLU有利于评估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血清葡萄糖 凝血功能 血常规 骨折部位 创伤程度
下载PDF
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伟 许庭珉 +2 位作者 王天兵 姜保国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4,F0003,共5页
创伤是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45岁以下人群第1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五大死因之一。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确保患者迅速得到专业医疗救助,创伤中心的建设能够改善创伤救治... 创伤是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45岁以下人群第1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五大死因之一。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确保患者迅速得到专业医疗救助,创伤中心的建设能够改善创伤救治效果。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创伤救治质量大不相同,对创伤救治的医疗过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和对创伤的现场救援、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进行标准化控制,是提高创伤救治能力水平和创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作为医疗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其可以引领创伤中心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创伤救治的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结合国内创伤救治现状,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中创伤中心医疗质量的16项控制指标进行了细化和更新,制定了新版19项质量控制指标,包含名称、定义、计算方式、意义、质量控制对象等,供各级创伤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使用,为创伤中心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可循路径。实施这些质量控制指标能够引导医疗机构对创伤救治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评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些指标可以提升机构内部协作效率,加强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创伤救治的效率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关键指标 质量控制 共识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雅琼 刘颖 +4 位作者 陈露露 颜妮雅 季建红 吴辉 薛莉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转出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ICU...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ICU转出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ICU转出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PTSD、PTG、重返ICU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PSTD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新可能性、精神变化、PTG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返ICU率低于对照组(χ^(2)=4.547,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能够缓解ICU转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降低重返ICU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转出患者 接纳与承诺疗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兴珍 党星波 +5 位作者 苏晓丽 密弘飞 鲁宗高 王华 韩冬 郑芸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1岁;道路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砍伤12例,爆炸伤3例。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1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院前急诊可视化、救护车版、急诊室版、医护版、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沉淀,完成质控数据上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观察组应用该系统进行院前院内患者信息传输、病情评估衔接及院前病历书写,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9岁;道路交通伤79例,高处坠落伤15例,刀砍伤10例,爆炸伤3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相关指标、抢救效率相关指标、院前病历完成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5.0±1.7)min vs.(7.9±1.8)min、11(8,14)min vs.18(16,19)min、(3.3±0.9)minvs.(4.7±1.3)min,P均<0.05],而到达院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87.5%,P<0.001);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院前病历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历完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可提升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效果,院前院内衔接顺畅,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院前病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婷 蒋琪霞 +2 位作者 徐慧黎 陆娴 巢红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9-1734,共6页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确,因此,构建适宜的带伤洗浴方案对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十分必要。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使用的居家带伤洗浴方案,为保持创伤患者的皮肤清洁、改善伤口愈合结局提供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原始文献,通过循证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形成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条目初稿。纳入15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伤口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修改和完善带伤洗浴方案,每轮函询间隔1周,采用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变异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一致性,当变异系数<0.25时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停止函询,形成修改稿。纳入门诊创伤性伤口患者30例进行预试验,采用Likert 5级评分验证带伤洗浴方案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方案。结果纳入23篇相关文献,循证分析、讨论后形成了“洗浴前准备”“洗浴操作”“洗浴后处理”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4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初稿。15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7和0.957。第一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23,第二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18、0.07~0.14,共删除条目2个,修改条目5个,新增条目2个,形成了修改稿。预试验验证结果: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依从洗浴方案每周洗浴(2.70±0.47)次,每次洗浴时间10~15 min,便利性评分(4.67±0.48)分,依从性评分(4.70±0.47)分,未发生与洗浴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洗浴有关的伤口感染。预试验证明洗浴方案安全可靠、简单便利,患者依从性好,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3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终稿。结论本研究构建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过程中,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高,获得了函询专家的一致认可。预试验中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依从性高,带伤洗浴方案安全、便利,可用于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伤口 洗浴 伤口护理 皮肤护理 循证 专家函询法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黎 伍莹 +5 位作者 季晓珍 甘榜佳 唐劲涛 张琴琴 应健智 许永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89)和非脓毒症组(n=95),追踪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3)和非死亡组(n=141)。连续测定患者HBP水平,比较两组HBP峰值差异,评估其诊断脓毒症的效力,以HBP峰值的中位数为界值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评估HBP单独及联合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WBC)评估预后的效力。结果:(1)脓毒症组(n=89)与非脓毒症组(n=95)HBP的峰值(71.7±68.6 vs 52.5±56.1)无显著差异(P=0.051)。(2)184例患者中HBP峰值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44,P<0.01),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1)。(3)TBil水平、WBC计数及PCT水平独立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18、0.631和0.718,三者联合AUC为0.684,诊断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71.6%(P<0.05)。(4)死亡预后相关分析显示:高HBP水平组患者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0.4%vs 16.3%,P<0.05);WBC计数值也是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17.5±6.9 vs 12.8±4.7,P<0.01),尤其合并脓毒症者,该值有显著差异(P<0.01)。HBP峰值、TBil水平、WBC计数、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是:0.618、0.603、0.719、0.823及0.811,HBP联合TBil及WBC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750,评估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4.5%(P<0.05)。(5)三者联合评估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效力上与人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TBil及WBC三者联合用于评估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预测效力较高,对于合并脓毒症的外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症 严重创伤 总胆红素 白细胞
下载PDF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治疗概要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元 曹发奇 +4 位作者 刘梦非 周武 米博斌 夏天 刘国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CRW)是指经过规范系统治疗后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糖尿病、缺血和炎症等。常规的创面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洁、抗感染、缺血管理、炎症控... 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CRW)是指经过规范系统治疗后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糖尿病、缺血和炎症等。常规的创面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洁、抗感染、缺血管理、炎症控制和营养支持,但对于CRW,治疗显得更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首先,感染是影响CRW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糖尿病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损害,影响创面愈合,是引发CRW的常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难愈性创面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miR-145通过Notch通路调节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介导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德献 孙衍昶 +1 位作者 冯基高 莫业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miR-145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BI)、TBI+NC agomir组、TBI+miR-145 agomir组。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用于评估创伤后神经功能;MW... 目的:探讨miR-145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BI)、TBI+NC agomir组、TBI+miR-145 agomir组。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用于评估创伤后神经功能;MWM测试评估TBI后小鼠的神经认知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Tregs数量;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表达;RT-qPCR检测M1/M2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标志物基因iNOS、CD11b、CD206和Arg1表达;TUNEL染色和神经元细胞核免疫荧光标记(NeuN)的双重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iR-145表达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增加,脑组织中Tregs在CD4+T细胞群中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IL-4、IL-10和TGF-β表达显著升高,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数量增多,iNOS、CD11b、CD206和Arg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元凋亡升高,Notch1、p21和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TBI+NC agomir组比较,TBI+miR-145 agomir组小鼠海马中miR-145表达显著升高,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组织中Tregs在CD4+T细胞群中的百分比显著升高,海马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和TGF-β表达显著升高,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Iba-1数量显著减少,iNOS和CD11b表达降低,CD206和Arg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神经元凋亡减少,Notch1、p21和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miR-145过表达通过提高Tregs水平,促进小胶质细胞M2极化,调节创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及改善行为功能障碍,这一机制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创伤性脑损伤 炎症 免疫调节 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宇平 胡婧 +3 位作者 王子秀 杜娟 张永俊 李晨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7-1472,共6页
目的:调查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的180例创伤... 目的:调查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中心的18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为(152.46±8.42)分,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总分为(172.85±4.32)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出院准备度得分与出院指导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入院格拉斯哥评分、出院前疼痛状态、出院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院指导质量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创伤程度较严重、出院前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病人,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以期提高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准备度水平,降低非计划再入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