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中和”为美是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本原则
1
作者
刘锁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6-58,共3页
一、“中和”美的理论基础 艺术上谈的无过与无不及的“中和”思想,正是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的美学批评的尺度。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何谓“中”,在《...
一、“中和”美的理论基础 艺术上谈的无过与无不及的“中和”思想,正是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的美学批评的尺度。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何谓“中”,在《中庸》篇中是这样解释的,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人的内心处于虚静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称为“中”;何谓“庸”,《中庸》认为,“……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庸,是平常,节,是法度,常理。其意思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创作与欣赏
基本原则
“中和”
书法艺术
“中庸”思想
情感的表现
孔子哲学
美学批评
《中庸》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勋亚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是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讲授纪录片的理论、发展历程与流派变迁,掌握各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与技巧,组织学生拍摄各种风格纪录片,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地方二本院校该课程...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是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讲授纪录片的理论、发展历程与流派变迁,掌握各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与技巧,组织学生拍摄各种风格纪录片,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地方二本院校该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创新对策,以期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与欣赏
教学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创作与欣赏的相互塑造
3
作者
孙甲
《大众书法》
2020年第3期1-1,共1页
当代书法已经不可逆转地步入了艺术殿堂,创作与欣赏相互塑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深刻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没有创作,欣赏就没用对象;没有欣赏,创作就失去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水涨船高,互相塑造的空间很大。这种塑造,从外部联系上说...
当代书法已经不可逆转地步入了艺术殿堂,创作与欣赏相互塑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深刻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没有创作,欣赏就没用对象;没有欣赏,创作就失去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水涨船高,互相塑造的空间很大。这种塑造,从外部联系上说,是要协力塑造出一个崇尚国学的氛围,为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打基础;从内部联系上说,是书法的创作和欣赏要互相促进,共同携手往高处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艺术的发展
创作与欣赏
艺术殿堂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原文传递
艺术作品需要感官刺激
被引量:
3
4
作者
焦敬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感官刺激是艺术作品的最基本条件,没有感官刺激,艺术就不能发生。感官刺激是基于人的生命需要而产生的必要的艺术手段,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需要正视人的生命需要,正视感官刺激,从而恰当地运用感官刺激完成创作或审美欣赏。
关键词
感官刺激
方式
内容
创作与欣赏
有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宏观视野关照下的纪录片教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郭勋亚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10X期68-68,86,共2页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作为传媒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多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纪录片越发重视,纪录片教学也在影视教学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纪录片教学的理论课程要有宏观视野,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教学过程重视...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作为传媒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多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纪录片越发重视,纪录片教学也在影视教学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纪录片教学的理论课程要有宏观视野,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关照中西方纪录片的融合与差异,注重纪录片与故事片的互动与比较,案例教学要有典型性与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与欣赏
人文素养
融合
互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商品化”之探源
6
作者
叶颖玫
《凉山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86-187,193,共3页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艺术从无到有,从不纯粹到纯粹的诞生过程。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以及异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艺术经过了三次分离,最终导致了创作与欣赏的分离,实现了商品二因素在艺术中的确立...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艺术从无到有,从不纯粹到纯粹的诞生过程。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以及异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艺术经过了三次分离,最终导致了创作与欣赏的分离,实现了商品二因素在艺术中的确立,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为“艺术商品化”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商品化
商品二因素
创作与欣赏
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创造是一种移情活动——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的一点补充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广新
《新余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38-39,共2页
以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为切入口,分析了艺术创作中移情发生的原因、特点、指出移情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立普斯
审美移情说
艺术
创作与欣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感”在古典诗词中的妙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纪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74-75,48,共3页
“通感”在文学创作里和意境密切相关,是一种比普通的文学修饰更高的描写手法.我国诗人很早就使用了这种手法.早在东周时代,《楚辞·九歌》里就有“袅袅兮秋凤,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风本来是看不见的,通过木叶和水波的动作,看见...
“通感”在文学创作里和意境密切相关,是一种比普通的文学修饰更高的描写手法.我国诗人很早就使用了这种手法.早在东周时代,《楚辞·九歌》里就有“袅袅兮秋凤,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风本来是看不见的,通过木叶和水波的动作,看见了风的效果,于是诗人用“袅袅”的姿态来描写风,风就似乎也能看见了.唐宋以后,随着声律的精研,描写的手法也更加细致,“通感”使用也更加多见,现只就古典诗词里所表现的通感略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楚辞·九歌》
通感现象
艺术特色
听觉
钱钟书
文学
创作
主导作用
艺术
创作与欣赏
艺术美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音乐表演
9
作者
崔宇
《中国商界》
2009年第4期349-349,共1页
人类的艺术活动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这两个方面,没有艺术作品创作,就没有艺术审美的对象,若没有艺术审美,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无从实现,而创作与欣赏连接起来的中间环节就是'表演',脱离了表演这个环节,艺术创作与欣赏就难以连接.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审美
艺术
创作与欣赏
作品
创作
艺术活动
环节
表演
人类
价值
对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
10
作者
刘韵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6,共3页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刘韵涵我国美学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大论争和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之后,时下显得较为沉寂。但是,这种沉寂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而是美学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有人指出,当代中国...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刘韵涵我国美学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大论争和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之后,时下显得较为沉寂。但是,这种沉寂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而是美学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有人指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是走向成熟。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美学研究
社会支持
商品的审美价值
艺术
创作与欣赏
理论出发点
创造性情感
审美判断力
审美与艺术活动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联想的魅力和激发联想的条件
11
作者
唐绍云
《美术观察》
1998年第7期58-59,共2页
“小心地挺直身子坐着,两手撑在膝盖上,眼睛呆定定地望着布拉格贝柴克宫(注)侯审室的发黄的墙壁望得发花,这实在不是最便于思索的姿势。可是谁能强迫思想也小心地坐着不动呢?曾经有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把这个贝...
“小心地挺直身子坐着,两手撑在膝盖上,眼睛呆定定地望着布拉格贝柴克宫(注)侯审室的发黄的墙壁望得发花,这实在不是最便于思索的姿势。可是谁能强迫思想也小心地坐着不动呢?曾经有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把这个贝柴克宫的侯审室叫做‘电影院’。天才的比喻!一个宽敞的房间,六排整齐地排列着的长凳上边,笔挺挺地坐着受审的人们,他们面前是空无所有的墙壁,有如电影院的银幕。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还没有从这些等待着新的拷问、等待着酷刑和死亡的人们的眼睛里映射在这堵墙上的影片多。这是关于全部生活与生活里最细小的情节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联想
艺术联想
“无”
艺术
创作与欣赏
魅力
达·芬奇
极少主义
“空”
艺术品
假定性
原文传递
改编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
1
12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原野》
曹禺剧作
终极价值
艺术
创作与欣赏
人物关系
荒诞派戏剧
现实主义
普遍伦理
戏剧语言
捕捉意识
原文传递
舞蹈新学科教材《舞蹈心理学》简评
被引量:
1
13
作者
朱晓峰
《艺术教育》
2013年第4期115-115,共1页
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新版《舞蹈心理学》自2004年6月出版以来,至今已近10年,该教材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作为舞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在讲授过程中受到学生欢迎,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采用。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在使用...
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新版《舞蹈心理学》自2004年6月出版以来,至今已近10年,该教材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作为舞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在讲授过程中受到学生欢迎,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采用。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在使用与教学中受益匪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心理学舞蹈
创作与
表演舞蹈审美
与欣赏
原文传递
题名
以“中和”为美是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本原则
1
作者
刘锁祥
机构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摘
一、“中和”美的理论基础 艺术上谈的无过与无不及的“中和”思想,正是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的美学批评的尺度。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何谓“中”,在《中庸》篇中是这样解释的,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人的内心处于虚静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称为“中”;何谓“庸”,《中庸》认为,“……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庸,是平常,节,是法度,常理。其意思是说。
关键词
艺术
创作与欣赏
基本原则
“中和”
书法艺术
“中庸”思想
情感的表现
孔子哲学
美学批评
《中庸》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勋亚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0期155-156,共2页
基金
2018年宝鸡文理学院十三批教改项目《纪录片创作提升传媒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研究》(项目编号18JGYB12)成果之一。
文摘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是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讲授纪录片的理论、发展历程与流派变迁,掌握各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与技巧,组织学生拍摄各种风格纪录片,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地方二本院校该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创新对策,以期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与欣赏
教学创新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创作与欣赏的相互塑造
3
作者
孙甲
机构
不详
出处
《大众书法》
2020年第3期1-1,共1页
文摘
当代书法已经不可逆转地步入了艺术殿堂,创作与欣赏相互塑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深刻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没有创作,欣赏就没用对象;没有欣赏,创作就失去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水涨船高,互相塑造的空间很大。这种塑造,从外部联系上说,是要协力塑造出一个崇尚国学的氛围,为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打基础;从内部联系上说,是书法的创作和欣赏要互相促进,共同携手往高处走。
关键词
当代书法
艺术的发展
创作与欣赏
艺术殿堂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作品需要感官刺激
被引量:
3
4
作者
焦敬敏
机构
贵阳学院中文系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文摘
感官刺激是艺术作品的最基本条件,没有感官刺激,艺术就不能发生。感官刺激是基于人的生命需要而产生的必要的艺术手段,艺术创作者与欣赏者需要正视人的生命需要,正视感官刺激,从而恰当地运用感官刺激完成创作或审美欣赏。
关键词
感官刺激
方式
内容
创作与欣赏
有度
Keywords
sensory stimulation
way
content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degree
分类号
J04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宏观视野关照下的纪录片教学
被引量:
1
5
作者
郭勋亚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10X期68-68,86,共2页
文摘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作为传媒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多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纪录片越发重视,纪录片教学也在影视教学中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纪录片教学的理论课程要有宏观视野,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关照中西方纪录片的融合与差异,注重纪录片与故事片的互动与比较,案例教学要有典型性与深刻性。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与欣赏
人文素养
融合
互动
分类号
J954-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商品化”之探源
6
作者
叶颖玫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凉山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86-187,193,共3页
文摘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艺术从无到有,从不纯粹到纯粹的诞生过程。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以及异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艺术经过了三次分离,最终导致了创作与欣赏的分离,实现了商品二因素在艺术中的确立,从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为“艺术商品化”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艺术商品化
商品二因素
创作与欣赏
分离
分类号
J02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创造是一种移情活动——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的一点补充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广新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新余高专学报》
2002年第1期38-39,共2页
文摘
以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为切入口,分析了艺术创作中移情发生的原因、特点、指出移情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立普斯
审美移情说
艺术
创作与欣赏
Keywords
Lips
Aesthetic empathy theory
Ar t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分类号
J03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感”在古典诗词中的妙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纪元
出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74-75,48,共3页
文摘
“通感”在文学创作里和意境密切相关,是一种比普通的文学修饰更高的描写手法.我国诗人很早就使用了这种手法.早在东周时代,《楚辞·九歌》里就有“袅袅兮秋凤,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风本来是看不见的,通过木叶和水波的动作,看见了风的效果,于是诗人用“袅袅”的姿态来描写风,风就似乎也能看见了.唐宋以后,随着声律的精研,描写的手法也更加细致,“通感”使用也更加多见,现只就古典诗词里所表现的通感略抒己见.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楚辞·九歌》
通感现象
艺术特色
听觉
钱钟书
文学
创作
主导作用
艺术
创作与欣赏
艺术美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音乐表演
9
作者
崔宇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商界》
2009年第4期349-349,共1页
文摘
人类的艺术活动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这两个方面,没有艺术作品创作,就没有艺术审美的对象,若没有艺术审美,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无从实现,而创作与欣赏连接起来的中间环节就是'表演',脱离了表演这个环节,艺术创作与欣赏就难以连接.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审美
艺术
创作与欣赏
作品
创作
艺术活动
环节
表演
人类
价值
对象
分类号
F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
10
作者
刘韵涵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6,共3页
文摘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刘韵涵我国美学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大论争和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之后,时下显得较为沉寂。但是,这种沉寂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而是美学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有人指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是走向成熟。如...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美学研究
社会支持
商品的审美价值
艺术
创作与欣赏
理论出发点
创造性情感
审美判断力
审美与艺术活动
审美趣味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联想的魅力和激发联想的条件
11
作者
唐绍云
机构
厦门大学美术系
出处
《美术观察》
1998年第7期58-59,共2页
文摘
“小心地挺直身子坐着,两手撑在膝盖上,眼睛呆定定地望着布拉格贝柴克宫(注)侯审室的发黄的墙壁望得发花,这实在不是最便于思索的姿势。可是谁能强迫思想也小心地坐着不动呢?曾经有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把这个贝柴克宫的侯审室叫做‘电影院’。天才的比喻!一个宽敞的房间,六排整齐地排列着的长凳上边,笔挺挺地坐着受审的人们,他们面前是空无所有的墙壁,有如电影院的银幕。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还没有从这些等待着新的拷问、等待着酷刑和死亡的人们的眼睛里映射在这堵墙上的影片多。这是关于全部生活与生活里最细小的情节影片。
关键词
激发联想
艺术联想
“无”
艺术
创作与欣赏
魅力
达·芬奇
极少主义
“空”
艺术品
假定性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改编意味着什么
被引量:
1
12
作者
宋宝珍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原野》
曹禺剧作
终极价值
艺术
创作与欣赏
人物关系
荒诞派戏剧
现实主义
普遍伦理
戏剧语言
捕捉意识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舞蹈新学科教材《舞蹈心理学》简评
被引量:
1
13
作者
朱晓峰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3年第4期115-115,共1页
文摘
北京舞蹈学院平心教授新版《舞蹈心理学》自2004年6月出版以来,至今已近10年,该教材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作为舞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在讲授过程中受到学生欢迎,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艺术专业采用。高校从事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师,在使用与教学中受益匪浅。
关键词
舞蹈心理学舞蹈
创作与
表演舞蹈审美
与欣赏
分类号
J70-05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中和”为美是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本原则
刘锁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纪录片创作与欣赏》课程改革探析
郭勋亚
《传媒论坛》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书法创作与欣赏的相互塑造
孙甲
《大众书法》
2020
0
原文传递
4
艺术作品需要感官刺激
焦敬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宏观视野关照下的纪录片教学
郭勋亚
《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艺术商品化”之探源
叶颖玫
《凉山大学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艺术创造是一种移情活动——对立普斯的审美移情说的一点补充
刘广新
《新余高专学报》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通感”在古典诗词中的妙用
李纪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音乐表演
崔宇
《中国商界》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
刘韵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艺术联想的魅力和激发联想的条件
唐绍云
《美术观察》
1998
0
原文传递
12
改编意味着什么
宋宝珍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
1
原文传递
13
舞蹈新学科教材《舞蹈心理学》简评
朱晓峰
《艺术教育》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