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安忆小说中蚌埠地域意象与其创作历史观 |
寇国庆
倪相群
田万惠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
|
从《资本论》创作历史看马克思科学辩证法的发现 |
郭京龙
|
《青海社会科学》
|
2002 |
1
|
|
3
|
“十七年”中国电影译制片创作历史初探 |
李国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历史形象与历史题材创作 |
陈太胜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三国演义》的启示——谈谈历史题材创作的“边界”问题 |
李春青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大众文化语境中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审美取向与问题反思 |
李洪华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1 |
3
|
|
7
|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审美悖论 |
范志忠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8
|
夏衍的历史剧创作及其争论的理论实质 |
王锺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历史剧创作:抒写历史的情怀 |
王安葵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0
|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前言 |
温潘亚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11
|
论顾一樵的历史剧创作 |
刘志华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云南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历史和发展概述 |
蒋薇
王莉莎
刘杨
|
《学园》
|
2020 |
1
|
|
13
|
激情与想象——关于郑怀兴的历史剧创作 |
刘祯
|
《福建艺术》
|
2011 |
2
|
|
14
|
大国崛起之势与写意精神的新融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画作品观后感 |
潘丰泉
|
《艺苑》
|
2013 |
1
|
|
15
|
莎士比亚与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
曹树钧
|
《郭沫若学刊》
|
1993 |
2
|
|
16
|
论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之关联——兼谈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方法问题 |
李春青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研究 |
刘晓亮
|
《艺术评鉴》
|
2021 |
2
|
|
18
|
努力揭示真正的现实精神——《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序 |
杨洪承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9
|
重新建构文学精神资源的理性思考——《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序 |
丁帆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20
|
论袁世硕先生的历史剧创作观——兼及对当代历史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
廖华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