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裘山山的西藏情结和创作焦虑
1
作者 左存文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7-23,共7页
裘山山有关西藏情结的小说和散文构成了她作品的独特性,但是这种“西藏情结”反过来制约了她的创作。就表层结构来看,这类小说均采取双线交叉、回溯式的叙述方式,其背后却是追寻精神原乡的深层“结构”,要么通过对地域故乡的追寻,要么... 裘山山有关西藏情结的小说和散文构成了她作品的独特性,但是这种“西藏情结”反过来制约了她的创作。就表层结构来看,这类小说均采取双线交叉、回溯式的叙述方式,其背后却是追寻精神原乡的深层“结构”,要么通过对地域故乡的追寻,要么通过对童年的追忆。这些深层心理在遇到特定主题和语境的圭臬时就形成了深层次的创作焦虑,以对历史现场的介入、对时代的介入、对人生的介入来看,这种创作焦虑在当下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山山 西藏情结 深层“结构” 创作焦虑
下载PDF
塞林格的创作焦虑:西摩与巴蒂
2
作者 史元辉 陈进封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1期147-148,共2页
本文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考量美国作家塞林格及其主人公西摩与巴蒂所经历的创作焦虑,阐述他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批评与抗争。
关键词 文化工业 创作焦虑 禅宗
原文传递
《黄色墙纸》中的疯癫涵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靓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旨在论述美国小说《黄色墙纸》叙事者疯癫实质,通过解读作品中主人公疯癫的原因,可以发现,小说中叙事者的疯癫反映了她所生活的19世纪的意识形态和妇女地位。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 本文旨在论述美国小说《黄色墙纸》叙事者疯癫实质,通过解读作品中主人公疯癫的原因,可以发现,小说中叙事者的疯癫反映了她所生活的19世纪的意识形态和妇女地位。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总而言之,这部小说体现了19至20世纪一个普遍的文学主题,即:疯癫并非是单纯的精神错乱,它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正是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双重身份 创作焦虑 空间焦虑
下载PDF
从《诺桑觉寺》看简·奥斯丁关于“创作”的三重焦虑
4
作者 金铖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3-134,共2页
《诺桑觉寺》从写作到出版历时近20年,由这部作品出发,探究奥斯丁作为职业女作家面对"创作"之事所产生的焦虑与困惑,显然十分恰切。女作家的焦虑及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来自写作本身的焦虑;其次,为作者身份的焦虑;最后,... 《诺桑觉寺》从写作到出版历时近20年,由这部作品出发,探究奥斯丁作为职业女作家面对"创作"之事所产生的焦虑与困惑,显然十分恰切。女作家的焦虑及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来自写作本身的焦虑;其次,为作者身份的焦虑;最后,是金钱、出版给作家带来的焦虑。三种焦虑既体现出奥斯丁认真看待"创作"之事,又表达了女作家不畏权威,对自我信念的肯定与坚持,从而凸显了某种带有"革命"气质的浪漫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桑觉寺》 简·奥斯丁 创作焦虑
原文传递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身份建构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玉苗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07-408,共2页
作为当代北美“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严歌苓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对于作家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意识。多年的国外生活、异质文化的冲击、中西文化的冲突等人生体验使严歌苓在文学创作中一度表现出了诸多华裔作家共有的创作焦虑... 作为当代北美“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严歌苓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对于作家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意识。多年的国外生活、异质文化的冲击、中西文化的冲突等人生体验使严歌苓在文学创作中一度表现出了诸多华裔作家共有的创作焦虑感和自我怀疑意识。从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和小说作品出发,分析她表现在文学创作中的焦虑感;通过对严歌苓小说中“我”的流失与重拾的分析,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其创作中的作家主体意识。最终,从严歌苓对于本土文化、本土题材的回归来看严歌苓是如何摆脱身份焦虑、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创作焦虑 主体意识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