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50年代“新英雄人物”创作规范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善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引进和“两结合”创作理论提出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新英雄人物”创作规范逐步建立起来。这种创作规范的建立过程一直处于一种“政治性、理想性、阶级性”与“写实”的张力之中。也正是这种张力的逐... 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引进和“两结合”创作理论提出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新英雄人物”创作规范逐步建立起来。这种创作规范的建立过程一直处于一种“政治性、理想性、阶级性”与“写实”的张力之中。也正是这种张力的逐渐失衡,孕育并终于造就了“文革”文学中“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创作规范 英雄人物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革”文学 创作理论 建立过程 无产阶级 政治性 理想性 阶级性 张力 写实
下载PDF
教育型游戏动画创作规范与案例设计
2
作者 耿英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50,83,共4页
电子游戏中动画的出现,增强了电子游戏的故事性,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在电子游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流行的国产电子游戏中的动画模式单一,与电子游戏本身相脱节.由于过于强调电子游戏的商业化创作,其教育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电子游戏中动画的出现,增强了电子游戏的故事性,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在电子游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流行的国产电子游戏中的动画模式单一,与电子游戏本身相脱节.由于过于强调电子游戏的商业化创作,其教育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研究电子游戏动画,试图探寻一种可行的创作规范,使电子游戏能够在教育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动画 教育 创作规范
下载PDF
播音主持创作规律与规范辨析
3
作者 薛鹏飞 邱蔚 《新闻文化建设》 2023年第10期33-35,共3页
播音主持创作规律与规范看似相近,实则不同。播音主持创作规律研究的是关于其创作活动本身所相对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以及本质之间的关系;播音主持创作规范研究的是为调控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行为,由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 播音主持创作规律与规范看似相近,实则不同。播音主持创作规律研究的是关于其创作活动本身所相对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以及本质之间的关系;播音主持创作规范研究的是为调控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行为,由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方向性或指示性系统。播音主持创作规律是对创作活动本体的研究,揭示本体“是什么”,具有客观性、恒久性,是“自发”存在;播音主持创作规范是对创作活动主体的研究,阐述创作主体“应如何”,具有相对主观性、非恒久性,需要“自觉”意识实现。播音主持创作规律与规范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横向关照和纵向推动的关系。明晰播音主持创作规律与规范,可以有效解决播音主持创作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主持 创作规律 创作规范
下载PDF
时尚中的突围——中国电视剧创作现状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董华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2,共5页
电视艺术领域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把中国电视剧创作带入了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轨道。但与此同时,一味追求零距离地还原生活,又导致平庸琐碎的生活剧泛滥和艺术性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缺失。本文以李少红的电视剧作品为参照,认为在电视节目... 电视艺术领域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把中国电视剧创作带入了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轨道。但与此同时,一味追求零距离地还原生活,又导致平庸琐碎的生活剧泛滥和艺术性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缺失。本文以李少红的电视剧作品为参照,认为在电视节目走向分众化的时代里,电视剧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打破既定的创作规范,向多元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少红 世俗化 电视剧创作规范 诗意表达方式 多元化
下载PDF
论赋韵批评与写作规范 被引量:4
5
作者 许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赋韵作为自觉的批评,肇端于魏晋齐梁,完成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其间包括"韵书"的编纂和运用。考查"赋韵"由宽松到严紧,与赋史变迁相关,即赋从"口诵"到"文本",标志赋体由听觉鉴赏向... 赋韵作为自觉的批评,肇端于魏晋齐梁,完成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其间包括"韵书"的编纂和运用。考查"赋韵"由宽松到严紧,与赋史变迁相关,即赋从"口诵"到"文本",标志赋体由听觉鉴赏向视觉鉴赏的转移;赋的声律从"方音"到"官韵",标志了赋韵由区域渐趋统一;从"赋创作"到"赋批评",显示出"韵"学进入"赋"学的历程,其中最突出的是由重"节奏"向重"韵脚"的转移。这一过程所标明的赋韵批评的完成,又取决于科举考赋中首重"押韵"与最忌"声病"的制度与风尚。而赋作为语言的艺术,其押韵、设辞、声势、俪语等创作特征,必然进入赋学批评视域,其论"韵",则首在声病与赋禁,这是"韵"介入赋体的重要表现;次在赋韵与制度,这缘自赋的宫廷文学性质,落实于赋韵批评,则是由汉至唐从雅、郑乐教争锋到韵脚协律的转变;三在赋韵与气势,从而体现其音节美,这又具有辞赋章句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 声律 官韵 赋韵批评 辞赋创作规范 赋韵
下载PDF
艾青诗情论——谈工农兵文学眼光下艾青“不合规范”的诗作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7-71,共5页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却不是工农兵文学的代表诗人,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写下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作,并不是按照工农兵文学的创作规范创作的。这些诗作的诗情既和工农兵文学相通,又是对工农兵文...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却不是工农兵文学的代表诗人,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写下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作,并不是按照工农兵文学的创作规范创作的。这些诗作的诗情既和工农兵文学相通,又是对工农兵文学的超越,具有比工农兵文学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艾青的创作启示我们:要通过个人的"私情"来表达符合人民利益的感情;在"为人民大众"的大方向下,作家可以而且应该有选择题材、表达个人情感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工农兵文学 创作规范 超越 个人情感 题材 震撼力
下载PDF
论版画创作教学中的可能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光智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1-47,共7页
当前的版画艺术创作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背景中,与别的画种一样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正是这些可能性,使我们对艺术问题不断思索,寻求更为贴切和更有力度的表达。不愿意局限于技术的角度探讨问题,已成为这几年常谈论的问题... 当前的版画艺术创作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背景中,与别的画种一样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正是这些可能性,使我们对艺术问题不断思索,寻求更为贴切和更有力度的表达。不愿意局限于技术的角度探讨问题,已成为这几年常谈论的问题。再就是如何重新判断和理解版画概念的延伸已成为今天版画家自觉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教育模式 版画创作教学 可能性 创作规范 创作技术 创作母题
下载PDF
李商隐骈文创作的典范性
8
作者 芦春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对李商隐的骈文有这样的评价:“惟《樊南甲乙》,则今体之金绳,奏章之玉律也。循讽终篇,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才敛而不肆,体超而不空,学者舍是,何从入乎?...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孙梅在《四六丛话》中对李商隐的骈文有这样的评价:“惟《樊南甲乙》,则今体之金绳,奏章之玉律也。循讽终篇,其声切无一字之聱屈,其抽对无一语之偏枯,才敛而不肆,体超而不空,学者舍是,何从入乎?”可以看出,孙梅将李商隐骈文视为骈文创作的典范。这种典范性一方面表现为李商隐对骈文体制特征和创作规范的注重与遵守,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晚唐文风普遍繁缛华丽的情况下,对表意效率和表达效果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规范 李商隐 典范性 骈文 代表作家 表达效果 特征和 晚唐
下载PDF
超文本:网络文学创作的靓丽风景
9
作者 王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3-95,共3页
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命力在于依靠网络媒体建立的超文本文学,它使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呈现。本文粗略梳理了超文本理论的来源及实验,阐述了超文本网络文学创作中读者创造力的表现,探讨超文本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 超文本 网络文学 创作规范
下载PDF
体制与文学: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诗歌创作的微妙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伏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8,共10页
本文以诗歌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就曹氏父子对建安七子诗歌创作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见解。它指出.刘勰、钟蝶对这一现象的经典说明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因袭了曹丕对邺下文士活动的描述,并将其用诸曹操。另外,在七子与曹氏父子交往应酬的诗中,所... 本文以诗歌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就曹氏父子对建安七子诗歌创作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见解。它指出.刘勰、钟蝶对这一现象的经典说明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因袭了曹丕对邺下文士活动的描述,并将其用诸曹操。另外,在七子与曹氏父子交往应酬的诗中,所表现出的“建安风力”也并非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慷慨磊落,而是曲折复杂,体现了诗人与政权体制和创作规范之间的磨合与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建安七子 政权体制 创作规范
下载PDF
对社会生活的试图参与和最终疏离——近期小说创作的一种选择
11
作者 马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6,共6页
社会生活,对于依循现实主义创作规范的小说家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不仅为小说家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而且又为小说家展示自己的创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中介。
关键词 小说家 社会生活 小说创作 参与意识 艺术创造 现实主义 创作规范 吸引力 创作心理 责任感
下载PDF
论科学的书法创作观
12
作者 李印华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书法创作 艺术创作 书法定位 创作规范
下载PDF
明清之际的词谱反思与词风演进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宏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6,159,共9页
明清之际的词学建设,不仅体现在词的创作和词学理论上,而且体现在对词谱、词律等的探讨上。以万树为代表的词学家总结明代词谱的得失,主要对《诗余图谱》和《啸余谱》进行批评,从格律形式上确立了词的创作规范。这一探讨集中在清代初年... 明清之际的词学建设,不仅体现在词的创作和词学理论上,而且体现在对词谱、词律等的探讨上。以万树为代表的词学家总结明代词谱的得失,主要对《诗余图谱》和《啸余谱》进行批评,从格律形式上确立了词的创作规范。这一探讨集中在清代初年的三十年间,可以视为清初词风演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词谱 演进 词风 反思 词学理论 创作规范 格律形式 词律 得失
下载PDF
小剧场话剧:文学性不缺席方能保证戏剧的品相张力
14
作者 周营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从1982年林兆华导演《绝对信号》开始,“小剧场话剧”成为中国剧坛一个具有先锋性的创新艺术名词,它承载着一代戏剧人的激情与梦想,激发着无畏的突破与探索,标举着对传统戏剧观的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小剧场话剧打破了僵化的舞台表现... 从1982年林兆华导演《绝对信号》开始,“小剧场话剧”成为中国剧坛一个具有先锋性的创新艺术名词,它承载着一代戏剧人的激情与梦想,激发着无畏的突破与探索,标举着对传统戏剧观的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小剧场话剧打破了僵化的舞台表现形式和固有创作规范的束缚,通过灵活自由的表现方式实现了对写实、写意、荒诞、黑色幽默等风格范式的实验与实践。其创造性的观演模式充分发挥了“场”的作用,给导演、演员甚至是观众以充分的创作发挥空间,例如地摊式、阶梯式、延伸式、交流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话剧 林兆华 观演模式 创作规范 交流式 戏剧观 先锋性 创新艺术
下载PDF
论传统文论徜徉于两端之间的思辨风度
15
作者 胡大雷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与非文学之辨上提出了其适当的度、平衡点就是“以能文为本”;在创作规范上提出了“不雅不俗”、“不今不古”、“法而不法”等崇尚;在作品评价上提出了“丽而不浮”... 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与非文学之辨上提出了其适当的度、平衡点就是“以能文为本”;在创作规范上提出了“不雅不俗”、“不今不古”、“法而不法”等崇尚;在作品评价上提出了“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等判断。传统文论以“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给自己的思辨判断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给予自己更大的发挥天地,也更切合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传统文论“扣其两端”、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来自于古代文人做人的徜徉两端之间的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徜徉 两端 创作规范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温庭筠词中的场景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燕 《学习月刊》 2010年第22期34-36,共3页
中唐之际,近体诗歌与燕乐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制——词。但这一时期的词创作仍处于粗放阶段,表现的是自然率真的情感.呈现出简单朴质的体式,没有统一的创作规范和审美情趣.文人也往往是偶尔为之。
关键词 温庭筠词 场景 诗歌体制 自然率真 审美情趣 创作规范 创作 中唐
下载PDF
论朱彝尊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则杰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81-86,共6页
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朱彝尊除词以外的基本文学思想,迄今都没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它进行总结和整理,内容包括宗六经、重学问、求醇雅三个方面。宗六经意思就是以六经为宗,将六经视为文学创作的本源、规范和资材;重学问即强调学问对于... 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朱彝尊除词以外的基本文学思想,迄今都没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它进行总结和整理,内容包括宗六经、重学问、求醇雅三个方面。宗六经意思就是以六经为宗,将六经视为文学创作的本源、规范和资材;重学问即强调学问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主张广积学识,反对空疏浅陋和刻板模仿,同时也肯定文学作品抒情言志的特点;求醇雅主要是追求作品内容醇正高雅,语言纯净典雅。三者之间,宗六经和重学问都是求醇雅的途径,求醇雅则是它们的目的,也是朱彝尊文学思想的极至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文学思想 醇雅 文学创作 抒情言志 创作规范 语言 文学家 作品内容 董仲舒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神话”与“肉身”——八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知识分子书写管窥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奕俊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共7页
1980年代一系列涉及知识分子书写的长篇小说当中,小说家时常因为特定的主流话语、创作规范、情感诉求而对文本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阶段史进行“化约”或是“改写”。有关知识分子在“当下”语境中的书写,也联系着小说家对于知识分子早已预... 1980年代一系列涉及知识分子书写的长篇小说当中,小说家时常因为特定的主流话语、创作规范、情感诉求而对文本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阶段史进行“化约”或是“改写”。有关知识分子在“当下”语境中的书写,也联系着小说家对于知识分子早已预设的形象定位。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对于同类的伤害以及伤害行为背后的深层次行为动机,则在这一时期相当数量的长篇小说中被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九十年代 主流话语 情感诉求 创作规范 伤害行为 形象定位 行为动机 被遮蔽
下载PDF
诗人罗伯特·罗厄尔对美国当代诗坛的贡献
19
作者 张耀之 《北方论丛》 CSSCI 1992年第5期49-54,共6页
美国现代诗坛从30年代后,几乎一直被艾略特一新批评派统治。非个人化原则,几乎成了美国现代诗人遵守的理论和创作规范,形成了新的传统。
关键词 现代诗人 当代诗坛 美国 罗伯特 30年代 新批评派 非个人化 创作规范
下载PDF
道不同不相与谋
2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4-94,共1页
何志云在《你到底要什么》(《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3期)一文中指出:一种文学观念或流派,当它以充足的理由被提出之际,与身俱来就带着难以逾越的限制。它的鲜明的特质,其实就是它的樊篱,因为特质既然使它区别于其它,也就使它无法相同于... 何志云在《你到底要什么》(《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3期)一文中指出:一种文学观念或流派,当它以充足的理由被提出之际,与身俱来就带着难以逾越的限制。它的鲜明的特质,其实就是它的樊篱,因为特质既然使它区别于其它,也就使它无法相同于其它、类似于其它。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其它,无异于两个平行的宇宙,彼此相望而不相及。现代主义文学以对现实主义创作规范的反叛开始它的历程,在文学见解的一些基本方面,本来是互相背道而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观念 作家评论 创作规范 特质 基本方 流派 当代 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