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图书馆藏鲁迅创作手稿版本谈
1
作者 程天舒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2,共7页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许广平、周丰一捐赠的鲁迅手稿400余种7200余册叶,约占存世鲁迅手稿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创作手稿152种。相较于印刷品,手稿的版本更复杂,辨析难度也就更大。学界一般认为现存鲁迅创作手稿尤其晚期手稿,多为誊抄的清...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许广平、周丰一捐赠的鲁迅手稿400余种7200余册叶,约占存世鲁迅手稿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创作手稿152种。相较于印刷品,手稿的版本更复杂,辨析难度也就更大。学界一般认为现存鲁迅创作手稿尤其晚期手稿,多为誊抄的清稿,但结合鲁迅本人的写作习惯,以内容修改、页序标注、版本对校等为标准,对国图藏鲁迅创作手稿的版本情况细加研判,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创作原稿。本文还结合《奔月》《阿金》《半夏小集》等手稿书影,更形象地展示作家不同时期创作手稿的风貌及其版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鲁迅创作手稿 版本 原稿 清稿
下载PDF
鲁迅译作与其创作的互文性研究
2
作者 夏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作为近代中国启蒙主义先锋的鲁迅,以翻译和创作并行的方式展开了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活动。其译作《幸福》里妓女形象及《工人绥惠略夫》结尾处“伊”的形象,与《野草》集里《颓败线的颤动》中的妓女形象形成强烈的互文效果;... 作为近代中国启蒙主义先锋的鲁迅,以翻译和创作并行的方式展开了用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活动。其译作《幸福》里妓女形象及《工人绥惠略夫》结尾处“伊”的形象,与《野草》集里《颓败线的颤动》中的妓女形象形成强烈的互文效果;译作《连翘》《省会》里美好爱情的转瞬即逝感,与《彷徨》集《伤逝》里的爱情悲剧,也构成互文对照模式。而鲁迅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后的无奈和绝望,比译作中的女性形象更具有时代特征和象征性,其表现手法的特别和主题的深刻性,也远超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译作 鲁迅创作 互文性
下载PDF
七个“无聊”与鲁迅创作的转向——重读《在酒楼上》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巍 李向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2,共8页
相对于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及之后的《阿Q正传》或者《伤逝》的研究来说,学界对《在酒楼上》的研究远远没有达到这篇小说应有的高度。这对于理解鲁迅整个文学创作的转向是一个不小的疏忽。如果说充满着十个"寂寞&q... 相对于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及之后的《阿Q正传》或者《伤逝》的研究来说,学界对《在酒楼上》的研究远远没有达到这篇小说应有的高度。这对于理解鲁迅整个文学创作的转向是一个不小的疏忽。如果说充满着十个"寂寞"的《〈呐喊〉自序》是鲁迅对《呐喊》创作的一个重要说明,那么,也就不能忽略《彷徨》中《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中所表达的"无聊"。从《呐喊》到《彷徨》,远不只是小说集标题的变化,过程中显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酒楼上》 吕纬甫 孤独者 魏连殳 鲁迅创作
下载PDF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应是《斯巴达之魂》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昌玉 《东岳论丛》 1987年第6期49-50,共2页
近年来有好几篇文章众口一词认定: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是写于1911年,发表于1913年的文言小说《怀旧》(收于《集外集拾遗》)。为什么真正应当属于“第一篇”,而又早于《怀旧》八年创作的《斯巴达之魂》(收入《集外集》)却被人们忽视了呢?
关键词 斯巴达 鲁迅创作 创作小说 文言小说 故事新编 狂人日记 浙江潮 史料 许寿裳 翻译
下载PDF
“夜”之变奏——鲁迅创作中的“夜”与其思想嬗变之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海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夜”是中外文学传统中一个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作为人类最早注意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与“日”、“昼”相对,指天黑到黎明的这段时间;由于其具有的晦暝、幽暗之特性,它也常用来喻指外在的政治黑暗或内心的理性迷失;在超验层面上... “夜”是中外文学传统中一个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作为人类最早注意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它与“日”、“昼”相对,指天黑到黎明的这段时间;由于其具有的晦暝、幽暗之特性,它也常用来喻指外在的政治黑暗或内心的理性迷失;在超验层面上,“夜”作为“黑暗的深渊”还关联着死亡与创生、自由与慰藉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 鲁迅创作 嬗变 变奏 文学传统 自然现象 “日” 迷失
下载PDF
精神向肉体的复仇——鲁迅创作中复仇叙事的一种独特维度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桂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4-81,共8页
在鲁迅的创作中,精神向肉体的复仇书写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精神向肉体的告别;二是精神用自己的高度亢奋来磨砺肉体,让肉体得不到它想要的休憩;三是故意拼命地做,从速消磨这肉体。在肉身疾病的肆虐中更加激起生命意志的张扬,显然与... 在鲁迅的创作中,精神向肉体的复仇书写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精神向肉体的告别;二是精神用自己的高度亢奋来磨砺肉体,让肉体得不到它想要的休憩;三是故意拼命地做,从速消磨这肉体。在肉身疾病的肆虐中更加激起生命意志的张扬,显然与尼采精神相似;在从速消磨这一肉体的意念中积极而坚定地从事着艺术的创造与赏鉴,无疑受到叔本华的影响;而"精神之我"在弃绝肉体这一苦集之场之后的大欢喜,则是佛家死亡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精神 肉体 复仇叙事
下载PDF
鲁迅创作中的文体象征与文化隐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锋杰 严云受 《江淮论坛》 2001年第5期94-100,共7页
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诗分别创造了写实体象征、寓言体象征、幻象体象征。鲁迅的不同文体中的象征 ,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 ,创造了巨大的文化隐喻 ,它包含下述象征意象 :沙漠—荒原的文化背景象征、铁屋—监狱的社会制度象征、看... 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诗分别创造了写实体象征、寓言体象征、幻象体象征。鲁迅的不同文体中的象征 ,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 ,创造了巨大的文化隐喻 ,它包含下述象征意象 :沙漠—荒原的文化背景象征、铁屋—监狱的社会制度象征、看客—奴隶的群众象征、狂人—过客的战士象征、孩子—故乡的理想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象征 象征系统 文化隐喻
下载PDF
论《故事新编》的象数文化结构及其在鲁迅创作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文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4-77,共4页
1932年,鲁迅编选了《自选集》。在《自选集》序言中,鲁迅回顾自己的所有创作,自认为只有5种:即《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这一回顾确实包括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5种著作中,《呐喊》(1923年、1930年)、... 1932年,鲁迅编选了《自选集》。在《自选集》序言中,鲁迅回顾自己的所有创作,自认为只有5种:即《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这一回顾确实包括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5种著作中,《呐喊》(1923年、1930年)、《彷徨》(1920年)、《野草)(1927年)、《朝花夕拾》(1928年)完成于鲁迅居住北京以及厦门、广州时期,其时尚属中年;《故事新编》(1936年)完成于鲁迅居住上海时期,其时已属晚年了。5种著作的前4种各两两相对,后一种收束之,似有总结一生所学之象。理解鲁迅晚年的整体文化思想,《故事新编》有重要的意义。在鲁迅编选《自选集》的1932年当时,《故事新编》实际仅完成3篇,即《补天》(原名《不周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鲁迅创作 象数文化 《补天》 两两相对 《呐喊》 30年 小说 《朝花夕拾》 《奔月》
下载PDF
论鲁迅创作中的颓废色彩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高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颓废主义思潮 鲁迅创作 色彩 作家创作 生活经验 “现代性” 二三十年代 新文学
下载PDF
“为人生”的小说与鲁迅创作的基点问题——对一个旧话题的新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怡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人生”是鲁迅自我表述中的基础概念.是真正认识鲁迅一生所坚持的文学与文化价值立场的逻辑起点与归宿。这已成共匙甚至常识。但近十几年来.却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诟病。因此,李怡的论文提出的问题.便具有非常严肃的现实针对性... “为人生”是鲁迅自我表述中的基础概念.是真正认识鲁迅一生所坚持的文学与文化价值立场的逻辑起点与归宿。这已成共匙甚至常识。但近十几年来.却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诟病。因此,李怡的论文提出的问题.便具有非常严肃的现实针对性和学术研究、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所涉问题不仅是在当下如何准确认识评价鲁迅的问题,更是认识确立文学何为的重大课题。在价值放逐思想退位的文学时代,在提倡喃喃自语和“零度写作”创作倾向的语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生” 鲁迅创作 话题 基点 小说 价值立场 文化思想 现实针对性
下载PDF
关于鲁迅创作心理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阎庆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1-57,共7页
相对于作为物化形态的精神产品——文学作品,鲁迅作为创作主体的精神内涵是多方面而又无比深邃的,诸如宏大的知识结构、独特的气质个性、深厚的艺术素养,以及渗透着强烈个性色彩的日常心理和创作心理,还有那确实存在而又扑朔迷离、难于... 相对于作为物化形态的精神产品——文学作品,鲁迅作为创作主体的精神内涵是多方面而又无比深邃的,诸如宏大的知识结构、独特的气质个性、深厚的艺术素养,以及渗透着强烈个性色彩的日常心理和创作心理,还有那确实存在而又扑朔迷离、难于捕捉的无意识世界……,所有这些方面,都有研究的价值.在上述诸方面中,一个带有关键性质的方面,是主体的创作心理.它,是在主体的气质个性、艺术熏陶、情感积累、日常心理包括无意识等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是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一生的精神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进行研究,有着以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结构 鲁迅创作 心理研究 文学艺术 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故事新编》 《野草》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线索——兼论鲁迅创作心理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阎庆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在《故事新编》创作方法的问题上,争议是颇大的。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还有的逐篇具体分析而将这些小说分别划入某种创作方法(这一派的具体看法又有不同)。总之,各抒己见,说... 在《故事新编》创作方法的问题上,争议是颇大的。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还有的逐篇具体分析而将这些小说分别划入某种创作方法(这一派的具体看法又有不同)。总之,各抒己见,说法纷纭。本文不拟就此问题进行争呜,只准备围绕主体的创作心理,论述《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线索。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奔月》,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铸剑》,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在这里,神话、传说及史实本身作为“新编”的对象,是既定的,即使它们的流传有歧异,但作者对之只存在选择的问题;而“演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创作 现实主义 若干特点 “油滑” 《补天》 创作心理 《铸剑》 作家
下载PDF
思想如何表述:都市的“起兴”——论鲁迅的创作与北京文化氛围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5-63,共9页
1912年鲁迅以教育部部员的身份来到北京。从居住时间来看,北京仅次于绍兴,为鲁迅居住时间第二长的城市。从1912年5月5日,到1926年8月26日离京,鲁迅在北京共居住14年之久。北京时期是鲁迅的创作高峰期。以《狂人日记》为开端,鲁迅... 1912年鲁迅以教育部部员的身份来到北京。从居住时间来看,北京仅次于绍兴,为鲁迅居住时间第二长的城市。从1912年5月5日,到1926年8月26日离京,鲁迅在北京共居住14年之久。北京时期是鲁迅的创作高峰期。以《狂人日记》为开端,鲁迅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以及《坟》(部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中的系列杂文,并翻译了大量作品。北京时期还是鲁迅学术著述的一个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北京 文化氛围 《华盖集续编》 起兴 都市 居住时间 《狂人日记》
下载PDF
鲁迅医学知识与文学创作之关系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茂全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鲁迅早年学医对他以后的小说、杂文等创作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将从比较文学中科际整合的理论出发 ,梳理医学对于鲁迅创作的影响。鲁迅医学对他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话语、情节、创作思维、文化批判等方面。
关键词 鲁迅创作 医学知识 影响
下载PDF
从《新生》到《新青年》——鲁迅创作的现代性寻求
15
作者 赵歌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31-35,82,共6页
从创办《新生》到走向《新青年》是鲁迅创作实践的探索期,也是鲁迅创作现代性追求的转型期,从这个时期内鲁迅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及其相应的现代性寻求的历史脉动。
关键词 《新生》 《新青年》 鲁迅创作 现代性
下载PDF
“痨病意识”与鲁迅创作
16
作者 万安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8,共7页
桑塔格开创的疾病之于道德和社会的研究方法,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首当其冲的就是鲁迅与疾病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鲁迅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意识 疾病隐喻 启发意义 关系问题 民族精神 桑塔格
下载PDF
新世纪影视作品中的“记录鲁迅”和“创作鲁迅”
17
作者 柳思旭 《华夏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从世纪之交的鲁迅论争到新世纪的“回归鲁迅”,影视作品中对鲁迅的解构与重构也出现了从天上走向人间、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向。一方面关于鲁迅的影视记录更加真实完整,还原了丰富的鲁迅世界;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在对鲁迅形象进行艺术创作时,... 从世纪之交的鲁迅论争到新世纪的“回归鲁迅”,影视作品中对鲁迅的解构与重构也出现了从天上走向人间、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向。一方面关于鲁迅的影视记录更加真实完整,还原了丰富的鲁迅世界;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在对鲁迅形象进行艺术创作时,回归大众视野,注重鲁迅多元化形象的呈现。因此,在关照新世纪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时可从“记录鲁迅”和“创作鲁迅”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前者是指以鲁迅本体作为阐释对象的纪录片,旨在还原鲁迅世界,回到真实而完整的鲁迅那里去;后者是指以鲁迅本人为原型,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艺术的加工和创作,演绎多样化的鲁迅形象,二者共同建构了新世纪影视作品中鲁迅形象的阐释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形象 记录鲁迅 创作鲁迅 影视作品
原文传递
荒诞的深刻——试析鲁迅创作中的现代主义描写
18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考察鲁迅的创作文本,现代主义描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存在;分析鲁迅小说和散文诗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象征主义、荒诞情节和心理刻画,我们发现,正是现代主义描写体现了鲁迅创作的深刻性;按照文学“本质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要求,我们阐述了... 考察鲁迅的创作文本,现代主义描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存在;分析鲁迅小说和散文诗创作中最为突出的象征主义、荒诞情节和心理刻画,我们发现,正是现代主义描写体现了鲁迅创作的深刻性;按照文学“本质真实”和“心灵真实”的要求,我们阐述了鲁迅创作中“荒诞的深刻”的原因。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为重新解读鲁迅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现代主义 荒诞 深刻 本质真实 心灵真实
下载PDF
月亮的美丽与荒凉——试析鲁迅创作的现代性及其意义
19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平民化、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悲剧审美意识的确立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向“文学是人学”靠近 ,背离伪现实主义 ,突破“大团圆”审美观念 ,使中国文学结束了古典时期理想化的美善形态 ,直接显...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平民化、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悲剧审美意识的确立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向“文学是人学”靠近 ,背离伪现实主义 ,突破“大团圆”审美观念 ,使中国文学结束了古典时期理想化的美善形态 ,直接显现现代文学直面人生的悲剧形态 ,踏上了现代化的第一级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现代性 平民化 现代主义 悲剧精神
下载PDF
茅盾论鲁迅的文学创作
20
作者 李婷 程凯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90-92,共3页
茅盾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第一位自觉地奋起捍卫鲁迅的文学批评家。他最早认识到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鲁迅的《呐喊》《彷徨》等文学创作以高度的,然而是正确、公允、科学的评价。茅盾对鲁迅创作的评论既有宏观的整体综论,也... 茅盾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第一位自觉地奋起捍卫鲁迅的文学批评家。他最早认识到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鲁迅的《呐喊》《彷徨》等文学创作以高度的,然而是正确、公允、科学的评价。茅盾对鲁迅创作的评论既有宏观的整体综论,也有微观的单篇分析。他都能以十分深刻的、敏锐的目光,慧眼独识地发现鲁迅作品的思想光辉和艺术创造美,并且热情地加以肯定,从而捍卫了鲁迅的战斗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论鲁迅创作 慧眼独识 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捍卫鲁迅的战斗业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