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港创新圈”发展及其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蒋玉涛 杨勇 +2 位作者 李朝庭 商惠敏 林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4,共5页
分析"深港创新圈"的发展基础,研究其发展优势,提出如何发挥"深港创新圈"核心节点作用,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深港创新圈 珠三角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及“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立柱 郭中华 李玉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9,共5页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对于知...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对于知识经济下制订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创新圈模式
下载PDF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圈” 被引量:47
3
作者 隋映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0,共6页
城市创新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因此 ,战略生态系统影响城市创新力不仅体现在城市创新的聚集规模与竞争实力的两个侧面 ,而且也是形成城市创新圈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创新 生态系统 创新圈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的范式变革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建设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南 郑琼洁 《中国发展》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范式的变革,使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主体及其功能、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分配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大科学为主导的新时期,多链条融合式创新,多所主体的协调创新以及分布式的成果分配... 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范式的变革,使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主体及其功能、组织方式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分配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大科学为主导的新时期,多链条融合式创新,多所主体的协调创新以及分布式的成果分配格局是其主要的特征。长三角科技创新圈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通过构建"一圈一核三极多点"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新时期长三角科技创新圈的建设要紧紧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在多链条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以及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加强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与探索,走出一条既有助于发挥自身优势,又符合全球科技创新需要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范式变革 长三角科技创新圈 发展探索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城市创新系统与山东省“四大创新圈模式”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立柱 隋映辉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14-319,共6页
城市创新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本文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 城市创新系统是一个独特的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本文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四大创新圈模式”,这一模式由济南、青岛、烟台和淄博四大城市的创新域、产业链构成。这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系统 HCA 创新能力 创新圈模式
下载PDF
“深港创新圈”: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合作优势 被引量:5
6
作者 冯邦彦 段晋苑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全新合作框架下的新局面寄予极高的期待。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称:对"深港创新圈"的定位是要构建跨城市、高聚集、高密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及产业聚集带...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全新合作框架下的新局面寄予极高的期待。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称:对"深港创新圈"的定位是要构建跨城市、高聚集、高密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及产业聚集带。本文即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部分理论概括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内部机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深港两地的发展现状分析"深港创新圈"所具备的合作优势以及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最后在探讨"一国两制"新的合作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深港区域融合与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深港创新圈 运行机制 “一国两制”
下载PDF
基于“创新圈”的东莞城市创新空间布局模式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沈娉 刘松龄 +2 位作者 廖远涛 吕峰 李文龙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2,共8页
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多变的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迫切需要创新转型,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出庞大制造业集群的东莞便是急需转型的典型城市。以新的空间组织方式重构城市创新空间,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成为东莞未来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对比... 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多变的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迫切需要创新转型,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出庞大制造业集群的东莞便是急需转型的典型城市。以新的空间组织方式重构城市创新空间,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成为东莞未来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对比研究创新发展水平领先的美国硅谷、硅巷和我国台湾中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提炼出创新型大学引领型、都市服务引领型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型3种典型的“创新圈”空间组织模式,并进一步运用“创新圈”理念组织东莞的创新空间,形成“1+2+5”的“创新圈”布局,同时针对各“创新圈”特征提出差异化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东莞的创新空间优化提供参考,逐步推动东莞产业的创新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圈 创新空间 东莞
下载PDF
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环高校地区规划的嬗变与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石钰 王兴平 胡畔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2-28,共7页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 环高校创新圈建设是空间规划应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在存量规划时代,依托高校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文章解析了大学城模式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我国从大学城到环高校创新圈建设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归纳总结了环高校创新圈经济形态、空间形态、网络形态3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践,提出环高校创新圈建设面临的现实制约及规划应对措施,以期相关结论能为我国的依托高校促进内涵式增长的发展模式提供决策支持,为其他地区环高校创新圈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城 环高校创新圈 创新型经济 存量规划
下载PDF
城市创新系统与“城市创新圈” 被引量:15
9
作者 隋映辉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创新系统可以表示为城市创新的扩散效应和科技产业聚集效应的矢量集合 ,以及一个独特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系统创新的聚集和扩散能力是体现城市创新规模与竞争实力的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创新系统可以表示为城市创新的扩散效应和科技产业聚集效应的矢量集合 ,以及一个独特科技、经济、社会结构的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相互依赖的战略生态系统。系统创新的聚集和扩散能力是体现城市创新规模与竞争实力的两个侧面 ,同时 ,也是城市创新域和产业系统链范围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系统 “城市创新圈 生态系统 社会结构 科技产业
下载PDF
深港创新圈:五大亮点,可圈可点
10
作者 陈颖 《广东科技》 2012年第16期38-39,共2页
深港创新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以深圳、香港两地为核心,通过优势互补、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体系。200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港澳办批准深港两地政府正式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加强两... 深港创新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以深圳、香港两地为核心,通过优势互补、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体系。200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港澳办批准深港两地政府正式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加强两地在创新及科技领域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创新圈 创新资源 国际竞争力 创新集群体系
下载PDF
“深港创新圈”是一服良药
11
作者 陈财喜 《经济导报》 2007年第22期15-15,共1页
在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正式签署了”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达成八个方面共十七项共识。这个协议的签署本身是深具意义的,是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委员会成立三年以来,首个落实的协议,标示了港深合作进入... 在5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正式签署了”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达成八个方面共十七项共识。这个协议的签署本身是深具意义的,是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委员会成立三年以来,首个落实的协议,标示了港深合作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合作协议 市人民政府 科技合作 委员会 深圳 内地 操作 “深港创新圈
下载PDF
面向协同治理的存量空间规划转型——海淀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创新服务圈试点地区有机更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巍 李明玺 《城市设计》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对当前的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存量地区的复杂特征和回归人本的转型需求,存量空间规划作为维护公众利益、协调空间利益的公共政策,迫切需要在规划过程、规划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与创新。本文以...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对当前的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存量地区的复杂特征和回归人本的转型需求,存量空间规划作为维护公众利益、协调空间利益的公共政策,迫切需要在规划过程、规划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与创新。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针对城市建成区如何更好地优化配置现有的资源要素,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及城市氛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提出了海淀双圈营造的思路。文章结合过去5年围绕海淀双圈营造的实践与研究,以协同治理为分析视角,透过规划政策制订、实践案例跟踪、多元主体访谈等维度,对存量空间规划本身的定位作用、规划实施的机制特征、多元主体的协作互动等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提出针对未来存量空间规划的转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区生活 创新服务 存量空间规划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 被引量:71
13
作者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6-951,954,共7页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创新体系 城市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创新圈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都市圈创新网络空间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阳 党兴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 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太原都市圈区域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现状的评价,从都市圈城镇节点网络化、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参与主体网络化等方面提出太原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优化路径,以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都市创新网络 空间优化路径
下载PDF
都市圈创新能力极化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凤花 富立友 钟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1,共5页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 借鉴区域经济极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构建都市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重构了Wolfson指数、TW指数、ER指数和KZ指数,实证测度了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极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极化特征,表现出以上海-苏州为界的南、北方向两极极化特征,且上海并非上海都市圈极化发展的唯一源头,最后从加速形成创新集群机制、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创新能力 极化发展 Wolfson指数 TW指数 ER指数 KZ指数
下载PDF
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富纪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1-29,共9页
在对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指出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各子系统的运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政府子系... 在对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指出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各子系统的运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政府子系统的宏观管理效益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企业子系统目前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依靠劳动力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依然最大,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高校和科研机构子系统在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运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创新投资总额、企业技术引进总额和年技术输出成交总额构成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技术市场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创新体系 运行机制 长三角
下载PDF
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宏亮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企业升级理论与知识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的概念模型。中原经济区428份问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圈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均显著影响知识吸收能...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企业升级理论与知识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升级关系的概念模型。中原经济区428份问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都市圈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均显著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和中小企业升级,知识吸收能力在都市圈协同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协同创新 知识吸收能力 中小企业升级
下载PDF
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保林 詹湘东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2期67-70,75,共5页
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必然区别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都市圈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相应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对都市圈创新行为、创新能力进行全新梳理和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在界定都市圈创新系统知识管理机制概念的基础上... 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必然区别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都市圈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相应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对都市圈创新行为、创新能力进行全新梳理和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在界定都市圈创新系统知识管理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管理机制模型,剖析了知识创新机制、知识传播机制和知识扩散机制等三大机制的内涵。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机制是知识形成的螺旋型累积结构,知识传播机制可以优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学习的效果,知识扩散机制服务于知识交易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创新系统 知识创新 知识传播 知识扩散 机制
下载PDF
创新型都市圈发展困境与治理机制研究
19
作者 杨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9,共5页
创新型都市圈通常有两种典型形成路径:一是创新型城市演化为创新型都市圈;二是一般性都市圈升级为创新型都市圈。当前,创新型城市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影响了创新型都市圈的演化进程,而合作创新收益及其分配结果不明确所导致的路径依赖... 创新型都市圈通常有两种典型形成路径:一是创新型城市演化为创新型都市圈;二是一般性都市圈升级为创新型都市圈。当前,创新型城市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影响了创新型都市圈的演化进程,而合作创新收益及其分配结果不明确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和搭便车行为,也延缓了从一般性都市圈向创新型都市圈的升级。针对创新型都市圈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构建都市圈合作创新治理机制。为促成创新型都市圈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同时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创新型都市圈成员获得与其贡献和能力相符的创新收益,各地政府应为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创新型都市圈整体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都市 地方政府 合作博弈 发展困境 治理机制
下载PDF
从“15分钟生活圈”到“海淀城市双圈”——后大院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更新之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昕丽 张旭冉 解娜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15分钟生活圈”构建的实践方法,结合海淀区城市特色和城市更新特点,将“15分钟生活圈”理论进行在地化发展,创新提出“海淀城市双圈”理论,即“15分钟生活圈和15... 以“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15分钟生活圈”构建的实践方法,结合海淀区城市特色和城市更新特点,将“15分钟生活圈”理论进行在地化发展,创新提出“海淀城市双圈”理论,即“15分钟生活圈和15分钟创新圈”。在学院路街道的石油共生大院和逸成体育公园进行实践,为后续海淀区开展“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15分钟生活 15分钟创新圈 城市双 有机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