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生物+”创新性复合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新才 熊艺 +1 位作者 肖春桥 陈孝平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6-29,共4页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建设要求,依托学校化工与制药学科优势,进行了"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的创新性复合... 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根据教育部专业建设要求,依托学校化工与制药学科优势,进行了"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期为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 创新性复合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慕课背景下高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亭立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2016年第11期94-96,共3页
高等教育是实现整个社会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头,要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与产业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慕课(MOOCs)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和交互平台,以提高知识的... 高等教育是实现整个社会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头,要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与产业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慕课(MOOCs)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和交互平台,以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强化对教育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对旧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分解与重构,相比于传统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胜任力,为高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 慕课 知识体系
下载PDF
模具专业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五链融合、双螺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孙海影 潘远安 赵长炎 《模具工业》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针对模具专业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创新建立“五链融合、双螺旋”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企业拉动产业链,学校助推教育链,市场引领创新链,行业提升价值链。以行业为指导,促进内外部价值增值,学生浸润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协同;以... 针对模具专业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创新建立“五链融合、双螺旋”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企业拉动产业链,学校助推教育链,市场引领创新链,行业提升价值链。以行业为指导,促进内外部价值增值,学生浸润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协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育人机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协同。以学校为主体,创新课程体系,确定双师教学团队及车间式教学模式的培养对象,实现人员协同;以企业为主体,共建产学研教协同平台,为教师能力的提高、企业新员工培训及老员工晋升提供保障,实现资源协同“;校行企市”协同培养模具复合型创新性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实现利益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专业 复合型创新性 五链融合 双螺旋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宗花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近几年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遽增加。由此带来学生专业素质降低、师资与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当下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笔者主要从复合型创新性人... 近几年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遽增加。由此带来学生专业素质降低、师资与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当下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笔者主要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界定、培养复合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性、创建服务于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综合性大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而为新时代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音乐本科 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课程体系
下载PDF
Use of Different Mooring Models on Global Response Analysis of an Innovative Deep Draft Platform 被引量:2
5
作者 QIAO Dongsheng LI Binbin OU Jinp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The global responses of an innovative deep draft platform are investigated using catenary, semi-taut, and taut mooring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mooring systems have the same arrangements and similar static rest... The global responses of an innovative deep draft platform are investigated using catenary, semi-taut, and taut mooring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mooring systems have the same arrangements and similar static restoring force characteristics. The dynamic coupling effects between the platform and the mooring systems are calculated in the time domain. Free-decay and 3-h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under 1-year and 100-year return perio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mooring damping contributions,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oring line tensions a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 mooring system coupled analysis response ten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