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设计类学科竞赛与关联专业实习/实训的整合运行 被引量:1
1
作者 敖利民 黄立新 +1 位作者 沈加加 曹建达 《嘉兴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为提高综合性设计型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创新设计类学科竞赛的参赛质量,以纺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与“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和“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两项学科竞赛的整合运行为例,探讨了运行流程、环节设计以及运... 为提高综合性设计型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创新设计类学科竞赛的参赛质量,以纺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与“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和“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两项学科竞赛的整合运行为例,探讨了运行流程、环节设计以及运行环境与条件保障,提出了学科竞赛作为产学研合作切入点的企业介入模式.实践表明,整合运行机制可有效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学科竞赛参赛质量,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类学科竞赛 综合性设计型专业实习/实训 整合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 参赛质量
下载PDF
非遗软木画赋能设计类课程创新探析
2
作者 郑丽莉 童叶倩 方泽明 《艺苑》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软木画是福州市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性非遗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并为当前高校设计类课程提供更多创新性思考,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福州软木画进行了跨界结合、文创开发、技术融入等创新尝试,应该努力将软木画的艺术价值... 软木画是福州市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性非遗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并为当前高校设计类课程提供更多创新性思考,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福州软木画进行了跨界结合、文创开发、技术融入等创新尝试,应该努力将软木画的艺术价值与创新方法融入课程教育之中,把软木画技艺融入课程以增进跨学科交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新意识培养,搭建软木画实践平台强化设计实践教学,进而突破传统的设计类课程中教育模式的局限,使学校教育既符合设计类课程创新发展的需求,又为诸如福州软木画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软木画 非遗 设计课程创新
下载PDF
基于工作室制的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涛涛 吕晓萌 《创意设计源》 2014年第5期46-49,共4页
展示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新兴专业。本文论述了基于工作室制的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建设思路及操作细则。包括基于工作室制的展示设计专业理想课程设置、"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建设原则和运行保... 展示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新兴专业。本文论述了基于工作室制的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建设思路及操作细则。包括基于工作室制的展示设计专业理想课程设置、"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建设原则和运行保障体系、师生评价激励机制以及组织风险与对策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制 创新设计 项目化课程 展示设计
下载PDF
城市文化发展语境下的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芷庭 《艺术教育》 2016年第11期275-277,共3页
目前,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竞争上。深圳的城市文化体现在包容性、科技创新和商业气息浓厚等方面。城市文化主要来源于创新人才的驱动,其中设计类创新人才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语境下对... 目前,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竞争上。深圳的城市文化体现在包容性、科技创新和商业气息浓厚等方面。城市文化主要来源于创新人才的驱动,其中设计类创新人才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语境下对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三个方面,论述设计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设计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设计教学探讨
5
作者 方轶琉 《同行》 2016年第9期260-260,共1页
基于对机械类创新设计教学现状分析,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和目标,探讨机械类创新设计教学从选题方式、过程指导、考核评定等多环节的优化措施,为高校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创新设计 卓越工程师
原文传递
例说高考实验题解题技巧
6
作者 产大平 《物理通报》 2019年第S2期56-60,共5页
实验题是高考试题中的一种基本题型,通过典例讲解介绍了破解4种高考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快速高效破解实验题.
关键词 实验题 填空 作图 电路连接 创新设计类 技巧
下载PDF
Effects of Team Structur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7
作者 Miha Prebil Mateja Drnovsek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8期554-571,共18页
Teamwork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a broader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s study draws from an interesting e... Teamwork is gain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a broader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s study draws from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based theory advanced by Kelley and Littman (2005), which examines teams from design thinking perspective, and tests its contributions and effects on tea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Kelley and Littman any team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team roles: The anthropologist, the experimenter, the cross-pollinator, the hurdler, the collaborator, the director, the experience architect, the set designer, the storyteller, and the caregiver. We develop theoretical logics to explain how team structure that includes these key team roles and competences lead to a bett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pose pertinent hypotheses. Experimental-empirical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study conducted multiple experiments on three samples: a group of foreign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 group of technical students, and an additional group of randomly selected individuals, aged between 20 and 58,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A special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and a new instrument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individuals in teams. W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m that possess the major competences proposed by Kelley and Littman are more innovative, preliminary results also show that not all team roles are equally important. Moreover, team roles should be allocated equally among members for better collaboration, member satisfaction, and quick response, and within one team, one prevailing personality is optimal in terms of innovativenes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ve team structure team roles team formation strategy design thinking Kelley's index tenfaces of innovati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