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焕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
1
作者 池忠军 郭超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1期46-56,共11页
“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特有的重要概念,创造历史主动精神与被动创造历史的精神现象相对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突出了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百年辉煌和新时代焕发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特有的重要概念,创造历史主动精神与被动创造历史的精神现象相对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突出了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百年辉煌和新时代焕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唯物史观逻辑上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精神现象,可以深刻理解“焕发”之深意。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逻辑上,挖掘其如何焕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动精神的方法论,以及深刻把握实践的现实性之规律,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主动精神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
下载PDF
吉登斯“创造历史”理论的再思考
2
作者 郭忠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1,共7页
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的命题做出明确的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从创造历史的起点、方式和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的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的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 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的命题做出明确的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从创造历史的起点、方式和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的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的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历史性"的发展,人类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结构二重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结构一方面赋予人类创造历史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创造行为构成制约。通过这种历史创造方式,社会并没有如马克思等人所设想的那样变成丰裕而自由的社会,反而成为"风险社会"、"失控的世界"等。通过对马克思命题的阐释,吉登斯建立起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也对马克思命题的本意造成了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马克思 创造历史 结构化理论
下载PDF
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出发──浅谈文化建设研究的立足点
3
作者 吴野 万本根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23-25,共3页
在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文化建设问题,要有明确的历史观点,要从12亿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出发,这是进行文化建设研究的最基本的立... 在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文化建设问题,要有明确的历史观点,要从12亿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出发,这是进行文化建设研究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许多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研究 伟大实践 创造历史 社会主义事业 当代中国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传统 “全盘西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包容性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上之思与形下之维》简评
4
作者 李炳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其主体内容。王新建教授撰写的《包容性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上之思与形下之维》一书,恪守经济学研究要"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转"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也是其主体内容。王新建教授撰写的《包容性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上之思与形下之维》一书,恪守经济学研究要"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转"的鲜明政治立场,秉持党的十九大报告"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精神实质,在主题思想、主体内容等方面,做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体现出"经济问题哲学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方法。该书依靠人民实现"转变"的理论阐述和其研究方法,不仅对理解、宣传和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启示意义,对新时代和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转变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依靠人民实现“转变”
下载PDF
感悟当代中国哲学精神——兼评陆剑杰著《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
5
作者 郭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年第1期395-401,共7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所彰显的当代中国哲学精神来实现的。中国的命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担当在于掌握中国命...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所彰显的当代中国哲学精神来实现的。中国的命运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担当在于掌握中国命运和创造崭新历史。掌握命运、创造历史,这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精神 掌握命运 创造历史
下载PDF
《琼创造历史》与澳大利亚新历史小说热潮
6
作者 黄洁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77,108,共8页
20世纪后期澳大利亚出现的历史小说热潮是世界范围内历史小说热潮的一部分,女作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创作了大量顺应时代潮流、颇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新历史小说。凯特·格伦维尔的《琼创造历史》以多重叙述者、断裂的叙述时间线... 20世纪后期澳大利亚出现的历史小说热潮是世界范围内历史小说热潮的一部分,女作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创作了大量顺应时代潮流、颇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新历史小说。凯特·格伦维尔的《琼创造历史》以多重叙述者、断裂的叙述时间线和对正统历史叙事的戏仿挑战了传统的一元的、线性的历史观。该小说深刻揭示了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对女性历史书写的影响,不仅标志着作家个人创作倾向的转变,还标志着当代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写作的一个总体转向。作为特殊时期的一部典型作品,《琼创造历史》还折射了“二百周年庆”前后澳大利亚社会面临的被撕裂的危险,反映当时的知识分子努力凝聚共识的同时又不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格伦维尔 《琼创造历史 历史小说 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 “二百周年庆”
下载PDF
历史融入与时代回应:百年大党“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考察
7
作者 卢莹莹 《西藏发展论坛》 2021年第4期5-11,共7页
马克思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史中坚持和贯彻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指导着百年大党的治理实践,并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治国理政的系列... 马克思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史中坚持和贯彻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指导着百年大党的治理实践,并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治国理政的系列方略之中,反复实践和升华,并最终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党只有把人民的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真诚倾听人民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密切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党心聚民心,才能带领全体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取得新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 建党百年 党的领导
下载PDF
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文 《理论月刊》 1985年第7期44-48,25,共6页
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提出质疑并加以否定。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是对社会发展实际过程的科学概括,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从社会... 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提出质疑并加以否定。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是对社会发展实际过程的科学概括,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等基本原理中自然引申出来的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决定力量 历史 科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创造
下载PDF
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被引量:1
9
作者 翟风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2期87-87,共1页
我国六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哲学书刊,在讲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时,几乎都把“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还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这个概念的解释。我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六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哲学书刊,在讲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时,几乎都把“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还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这个概念的解释。我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毛泽东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讲“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的呢?他说:“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①这里讲的是作为敌人的对立面的人民。“人民”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历史范畴 唯物史观 基本原理 政治概念 历史时期 对立面 反动阶级 哲学 人民群众
下载PDF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现实主动性
10
作者 郁建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44-47,共4页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依据。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一度盛行的“精英政治”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冲淡甚至否定了上述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因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依据。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一度盛行的“精英政治”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冲淡甚至否定了上述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因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政治 广大人民群众 主动性 精英人物 创造历史 决定性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人 生存需要 社会实践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体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炳贵 《山东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87-89,共3页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体对社会系统结构的自觉调整和改造,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改革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正如列宁指出的:“群众生气...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体对社会系统结构的自觉调整和改造,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有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改革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正如列宁指出的:“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创造历史 社会主义民主 主体自觉 人民群众 创造 社会关系 主体地位 正确认识 深刻认识
下载PDF
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12
作者 叶小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12-13,共2页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中国的昨天,深刻把握中国的今天,豪迈展望中国的明天。掷地有声的话...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中国的昨天,深刻把握中国的今天,豪迈展望中国的明天。掷地有声的话语,向世界人民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复兴 70年 见证历史 参与历史 创造历史
下载PDF
人人都有创造历史的权利
1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1-91,共1页
《历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发表周溯源的文章,对历史创造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过去关于“历史付造者”的争论,是由于对它的含义理解不一,对经典著作的论述把握不全和对“历史的动力”、“历史的主人”、“历史的推进者”有不同... 《历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发表周溯源的文章,对历史创造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过去关于“历史付造者”的争论,是由于对它的含义理解不一,对经典著作的论述把握不全和对“历史的动力”、“历史的主人”、“历史的推进者”有不同的认定对象这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半是误会、半是分歧。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经典著作 历史创造 历史研究 认定对象 权利 推进者 决定力量 社会 重大作用
下载PDF
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评“人人创造历史”说对群众史观的诘难
14
作者 俞晓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58-62,共5页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因而,由此推导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 群众史观 历史创造 历史创造 历史发展 历史活动 剥削阶级 杰出人物 阶级斗争
下载PDF
研究历史与创造历史──学术家与革命行动家兼而为之的郭沫若
15
作者 周自强 《郭沫若学刊》 1996年第1期35-39,共5页
研究历史与创造历史──学术家与革命行动家兼而为之的郭沫若周自强1958年3月17日,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题词:"中国史料汗牛充栋,实在应该集中力量,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整理。但不要忘记:我们除研究历史之外,... 研究历史与创造历史──学术家与革命行动家兼而为之的郭沫若周自强1958年3月17日,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题词:"中国史料汗牛充栋,实在应该集中力量,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加以整理。但不要忘记:我们除研究历史之外,还有创造历史的责任。"①这是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研究历史 学术家 创造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历史研究 奴隶制 古文字学 《甲申三百年祭》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PDF
创造历史与书写历史
16
作者 雷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9-46,共8页
“历史创造者”并没有“创造”一切历史;“历史创造者”“创造”的一切并非都有价值。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创造者”,而只有“书写者”。正因为如此,有必要用“书写历史”来代替“创造历史”,因为“书写历史”比“创造历史”更适用... “历史创造者”并没有“创造”一切历史;“历史创造者”“创造”的一切并非都有价值。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创造者”,而只有“书写者”。正因为如此,有必要用“书写历史”来代替“创造历史”,因为“书写历史”比“创造历史”更适用于来解释历史。“书写”是中性词,故而,它就比“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历史 历史创造 本然状态 历史价值 历史创造 书写者 唯物史观 无价值 历史研究 研究历史
下载PDF
坚持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群众自我教育为主──竹山县开展争创“十星级农户”活动思考之三
17
作者 十堰市社科联联合调查组 竹山县委宣传部联合调查组 《理论月刊》 CSSCI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唯物史观 竹山县 创建活动 创造历史 农民群众 党员干部 农户 自我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8
作者 刘亚南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0-92,共3页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是,历史唯物论同时又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具体的政治、经济、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能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我要创造历史”男子室内800米世界纪录创造维尔森·基普凯特
19
作者 驷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Z1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世界纪录 奥运会冠军 创造历史 基普 中长跑运动员 肯尼亚 世界田径锦标赛 子室 国际田联 国际奥委会
下载PDF
“恶”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0
作者 阳正太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解”,这就“把‘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看做是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解”,这就“把‘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看做是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再论历史的创造者及其他》,《光明日报》1986年7月30日)在黎澍看来,要么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要么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者不可同时而语;他用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来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 创造 创造历史 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黑格尔 生产关系 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 历史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