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创造的生活”:劳动的技术本性及其教育意蕴
1
作者 位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11,共9页
关于劳动的教育需要理解劳动的本性。在存在论意义上,劳动的起源、现实形态以及目的指向都意味着其本身蕴含着技术的本性,也即劳动作为关涉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实践,是人借助各种“技术”的生存与创造性活动。劳动创造性的实现是其技术本... 关于劳动的教育需要理解劳动的本性。在存在论意义上,劳动的起源、现实形态以及目的指向都意味着其本身蕴含着技术的本性,也即劳动作为关涉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实践,是人借助各种“技术”的生存与创造性活动。劳动创造性的实现是其技术本性的现实展现。劳动的技术本性要求教育引导一种“创造的生活”,培养个体创造性实践的能力。同时,劳动是人的身体与对象化的现实世界交往与创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等关系的实现及协调,有赖于劳动中身体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合理运用,及其所包含着的集历史性与现实性为一体的实践创造性:劳动的身体技术关涉到教育的起点问题,其目的在于引发合理的“感性”实践,引导人的身体的解放;劳动的社会技术关系到教育的现实展开过程,其目的在于建构合理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之,劳动的技术本性在历史发展性和现实实践性两个维度上指引着人的自我规定、社会物质—文化生产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展开过程。关于劳动的教育需要引导个体在群体性的历史实践中,通过改造自然与变革社会的统一实现人的创造性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的技术本性 创造生活 劳动教育 身体技术 社会技术 劳动创造
下载PDF
习近平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的多重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彩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10,共4页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世情、国情和党情重大变化准确把握基础上,高度关心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来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党领导和团结全体人民创造美好...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世情、国情和党情重大变化准确把握基础上,高度关心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来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党领导和团结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今后继续勸力奋斗的目标追求。深刻把握其理论、历史、现实和实践等多重逻辑,对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创造高品质生活重要论述 逻辑
下载PDF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茜蓉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81,共4页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创造生活在哲学中优先和基础的地位。从近代哲学背景和希腊实践哲学传统的精神来看,马克思倡导基于人类历史性实践的生活哲学,一方面,克服了近代哲学基本立场的错误,...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创造生活在哲学中优先和基础的地位。从近代哲学背景和希腊实践哲学传统的精神来看,马克思倡导基于人类历史性实践的生活哲学,一方面,克服了近代哲学基本立场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基本价值;另一方面,以技术性实践重新为人类生活奠基,统一了希腊实践哲学的内在不一致。马克思因此使实践哲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生活 生存 人文 存在的旨趣 行动的旨趣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晓光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19,共4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所建构的创造教育理论的特色是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在生活中完成创造 ;以创造完美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其实质就是生活创造教育。学习和研...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所建构的创造教育理论的特色是 :与生活紧密相联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造的源泉与动力 ;在生活中完成创造 ;以创造完美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其实质就是生活创造教育。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创造教育理论 ,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取得新进展 ,开拓新局面 ,就必须回归到生活 ,在生活中提升创新目标 ;拓展创新空间 ;开发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创造教育 回归生活
下载PDF
习近平创造高品质生活观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孟东方 孙嘉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15,共11页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对国情、党情、世情的深刻把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作出了系列论述。包括创造高品质生活观的目标、任务、路径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本主...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对国情、党情、世情的深刻把握,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作出了系列论述。包括创造高品质生活观的目标、任务、路径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本主张和创造性思考。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创造高品质生活观描绘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蓝图,标注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方位,构建了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体系,推动了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和倒逼了全球治理与发展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创造高品质生活 理论
下载PDF
书信是生命的安慰——“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学札记(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万祥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5期13-13,共1页
我以为,书信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文体,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活动,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遗憾的是,在电话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与“书信”陌生了疏远了。我以为,这不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我以为,书信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文体,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活动,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遗憾的是,在电话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与“书信”陌生了疏远了。我以为,这不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进步提高,而是教学和生命活动的蜕化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 生活创造性” 作文教学 札记 语文 教学 高中 写作
下载PDF
向作文要自由——“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学札记(之四)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万祥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将“向作文要自由”这一属于写作内容的问题放在这组关于“文体”的文章里一起谈,合适吗?其实,从上文可以看出,书信、演说。
关键词 生活创造性” 作文 教学札记 语文 教学 高中
下载PDF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8
《中国煤炭工业》 2011年第1期55-55,共1页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做盖木房子的手艺了,想过过清闲的退休日子,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随笔 杂文 杂谈
下载PDF
在日记中成长——“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学札记(之二)
9
作者 高万祥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5期14-15,共2页
朱墨和叶子在“日记”中成功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参加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的第一次评委会议。5位评委之一的著名作家叶兆言大谈他的女儿叶子,说叶子的日记如何令自己好生惊奇和感动,说叶子的日记选在贾平凹主编的... 朱墨和叶子在“日记”中成功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参加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的第一次评委会议。5位评委之一的著名作家叶兆言大谈他的女儿叶子,说叶子的日记如何令自己好生惊奇和感动,说叶子的日记选在贾平凹主编的《少年美文》上发表后反响如何如何强烈,好评如潮。12月,我果然在书店买到了叶子那本封面颇为稚气的《带锁的日子》。听叶兆言说,2000年8月,叶子公派去美国交流学习一年。临上飞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 生活创造性” 作文教学 札记 语文 教学 高中 写作
下载PDF
演说词:最鲜活的表达——“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学札记(之三)
10
作者 高万祥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2年第6期19-20,共2页
罗马人特别重视雄辩演说当年,胡适曾有一个大胆而奇特的主张,中学的前两年教完白话文之后,到了三、四年级就以“演说辩论”课来代替之。他认为这样做可以激活学生的思想,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凡能演说辩论的人,没有不会做国语文的。
关键词 演说词 表达 生活创造性” 作文 教学札记 语文 高中
下载PDF
读胡晓风《生活教育创造史》
11
作者 杨位伸 《生活教育》 2012年第14期19-21,共3页
《生活教育创造史》是胡晓风先生晚年的未刊之作,曾作为2011年4月在成都举办的"生活教育读书班"的学习材料。笔者是读书班的学员之一,深切感悟到"求真"乃是《生活教育创造史》的追求所在,也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所在。
关键词 胡晓风 生活教育创造 求真
下载PDF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21期203-204,共2页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 贴近生活自主创造趣味综合
下载PDF
精彩的习作源自真实的生活
13
作者 王骞 《魅力中国》 2009年第13期141-141,共1页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淡中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生活 表演生活 实践生活 创造生活
下载PDF
幼儿游戏与生活的几点思考
14
作者 王淑华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7年第5期156-156,158,共2页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幼儿的生活有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生活的特点。游戏有助于幼儿本真生活方式的实现,成就幼儿的幸福生活。文章主要对游戏与幼儿的完整生活、创造生活、幸福生活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幼儿游戏 完整生活 创造生活 幸福生活
下载PDF
引领中年级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源头
15
作者 栾林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45-47,共3页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消除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们的习作灵感飞出课堂,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作文的源头。解决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的难题...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创造,消除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们的习作灵感飞出课堂,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作文的源头。解决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的难题。使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 创造生活
下载PDF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16
作者 张君莲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第7期124-124,共1页
中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以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为此,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学选材贴近生活,学习材料贴近学生;数学教学应创造生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贴近生活 创造生活
下载PDF
创设生活情境优化品德课堂探究
17
作者 戴春红 《成才之路》 2017年第14期14-14,共1页
品德课堂应以孩子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展现生活和创造生活。文章从了解学生、开发资源,转变角色、体验快乐,捕捉精彩、利用生成,课外延伸、实践探索几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品德课程 生活情境 优化课堂 创造生活
下载PDF
智能生活24小时
18
作者 胡婷 游宇(图) 《今日重庆》 2018年第10期50-53,共4页
冉隆宇今年24岁,是个十足的科技发烧友,常在网站和论坛上分享自己使用过的智能产品。今年,冉隆宇在家安了套智能家居。在他的24小时里,我们看见,智能化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更高的品质,以及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 以智能化创造高品质生活
下载PDF
设计引领生活——以贵阳旭辉观云项目为例
19
作者 司方 《住宅产业》 2020年第4期47-51,共5页
目前居住区设计现状在高周转、金融属性高的背景下,开发商大都追求极致货值,一切以营销为导向。地产追求利润,设计时间被大幅度压缩,直接导致规划设计千篇一律,设计缺少情怀及生活向往,居住质量不高,忽视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 目前居住区设计现状在高周转、金融属性高的背景下,开发商大都追求极致货值,一切以营销为导向。地产追求利润,设计时间被大幅度压缩,直接导致规划设计千篇一律,设计缺少情怀及生活向往,居住质量不高,忽视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与追求。目前好多社区只是简单的满足居住功能,离居住品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居住品质、信息化、物流、邻里交流空间等需求越来越高。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转入白银时代,竞争加剧,开发商对于设计品质也要有强烈的追求,才能在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得以发展。设计是生活的载体,它来自生活,更要引领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是最有效率的途径,我们希望运用优秀的设计来美好生活,提供美好的生活场景,构建美好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周转 居住地产痛点 创造美好生活
下载PDF
莎士比亚作品中动植物描写的数字人文研究
20
作者 管佳辉 吴增行 朱法荣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4期178-181,184,共5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莎士比亚常常为动植物意象创造出来新意;3)同一种动植物意象往往对应不同的含义。采用全新角意图揭示人类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为数字技术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信息技术 莎士比亚作品 动植物意象 生活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