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创造的解释学”反思“社会学原著导读”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
作者 王静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年第1期24-25,共2页
"社会学原著导读"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向学生推介一部分中西方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原著"进而不断拓展自身专业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文章借鉴了美国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解释... "社会学原著导读"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向学生推介一部分中西方社会学家的经典著作,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原著"进而不断拓展自身专业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文章借鉴了美国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其依次推进的五个辩证步骤反思了"社会学原著导读"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的解释学 教学原则 原著
下载PDF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从“哲学的经验”角度重新思考傅伟勋提出的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卫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6,共9页
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 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造的解释学”用现在的眼光看是有明显局限性的,由于更多受英美哲学的影响,他主要立足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这个概念。傅伟勋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现象学解释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导致他的“创造的解释学”不够周全,很难在创造和任意或随心所欲之间划清界线。作为改进,我们应保留傅伟勋的“创造的解释学”这个提法,但需要补充本体论—目的论的内容,因为如果缺乏这些内容,“创造的解释学”就得不到根本的奠基和最终的保证。本文从“哲学的经验”出发,突出分析了傅伟勋提到、但未展开的胡塞尔的例子,并将其与他所提到的黑格尔的例子相关联,力图站在哲学解释学的高度来反思“创造的解释学”应有的内涵,并将它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相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的解释学 傅伟勋 黑格尔 胡塞尔 目的论—历史的反思 伽达默尔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