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创面深度对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郑礼 袁克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补液治疗 创面深度
下载PDF
烧伤后能量消耗与创面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解伟光 姜会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08-509,共2页
目的:调查烧伤总面积基本相同而创面深度不同与能量消耗(REE)的关系,以指导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法:将23例烧伤总面积基本相同而三度烧伤面积不同的患者分为4组,它们的烧伤总面积和三度烧伤面积分别是:A组(66±18)%、(12±9)... 目的:调查烧伤总面积基本相同而创面深度不同与能量消耗(REE)的关系,以指导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法:将23例烧伤总面积基本相同而三度烧伤面积不同的患者分为4组,它们的烧伤总面积和三度烧伤面积分别是:A组(66±18)%、(12±9)%;B组(59±18)%、(20±5)%;C组(62±6)%、(39±5)%;D组(65±16)%、(54±4)%。间接测热法测定各烧伤组的REE,测定点为烧伤后(PBD)1、2、3、7、14、21和28 d。13例健康正常人测定值作为对照。结果:各烧伤组REE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间REE随三度烧伤面积的增加而递增,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REE明显升高,烧伤总面积相同,三度烧伤面积越大REE升高越明显,营养治疗时,能量补充应酌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深度 能量消耗
下载PDF
严重烧伤创面深度对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张毅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9期2498-2499,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不同创面深度与休克期晶胶补液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70例烧伤患者,计算患者的补液系数,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该系数和烧伤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面积与补液量之间的关系即自变量...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不同创面深度与休克期晶胶补液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70例烧伤患者,计算患者的补液系数,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该系数和烧伤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面积与补液量之间的关系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直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0.0130X+1.206 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不同深度烧伤创面在休克期的液体需要量不同,经过修正后的补液系数可以使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创面深度 晶、胶体补液量 烧伤面积 休克
下载PDF
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纪晓峰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致力于烧伤研究的医生们一直试图对烧伤创面的深度进行准确地分类和诊断[1].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多种诊断技术和方法用于烧伤深度的诊断,但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和医院的条件所限,目前这些技术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全面... 致力于烧伤研究的医生们一直试图对烧伤创面的深度进行准确地分类和诊断[1].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多种诊断技术和方法用于烧伤深度的诊断,但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和医院的条件所限,目前这些技术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大多数医生仍偏好于采用临床判断而不辅助以仪器,特别是出现了采用切削痂和植皮手术处理深度创面的外科治疗手段后,对于更准确判断深度创面的需求似乎显得不太迫切,仪器的辅助诊断反而更加不吸引医生,尽管各种诊断技术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技术 创面深度 深度创面 烧伤创面 二十世纪 烧伤深度 临床判断 治疗手段 手术处理 辅助诊断 医生 切削痂 准确 出现 仪器
下载PDF
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纪晓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3期15-20,共6页
致力于烧伤研究的医生们一直试图对烧伤创面的深度进行准确地分类和诊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多种诊断技术和方法用于烧伤深度的诊断,但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和医院的条件所限,目前这些技术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全面... 致力于烧伤研究的医生们一直试图对烧伤创面的深度进行准确地分类和诊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多种诊断技术和方法用于烧伤深度的诊断,但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和医院的条件所限,目前这些技术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大多数医生仍偏好于采用临床判断而不辅助以仪器,特别是出现了采用切削痂和植皮手术处理深度创面的外科治疗手段后,对于更准确判断深度创面的需求似乎显得不太迫切,仪器的辅助诊断反而更加不吸引医生,尽管各种诊断技术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技术 烧伤创面 创面深度 临床判断 深度创面 烧伤深度 外科治疗 手术处理
下载PDF
烧伤创面深度的误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冰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97-97,共1页
目的观察分析总结烧伤创面深度的误诊原因,并探索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对近十年1500余例烧伤患者的误诊率总结分析。结果烧伤深度的划分缺乏客观依据。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结论要有资深临床医生,综合烧伤原因、年龄、烧伤部位、... 目的观察分析总结烧伤创面深度的误诊原因,并探索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对近十年1500余例烧伤患者的误诊率总结分析。结果烧伤深度的划分缺乏客观依据。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结论要有资深临床医生,综合烧伤原因、年龄、烧伤部位、创面情况论断;同时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加强创面处理方能避免误诊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深度 误诊
下载PDF
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芷怡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45-0148,共4页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近两年内到本院就诊的100例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两组深度烧伤创面修...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近两年内到本院就诊的100例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两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瘢痕整体增殖情况等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疼痛护理 深度烧伤创面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康复新液外用联合VSD治疗小儿四肢深度创面的效果
8
作者 王平 胡小云 +4 位作者 王玉娣 余伟 王姝月 王瑞希 张丽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儿童四肢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四肢深度创面患儿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应用VSD进行创面治疗,观察组应用康复新液和VSD联合治疗。比较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儿童四肢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四肢深度创面患儿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应用VSD进行创面治疗,观察组应用康复新液和VSD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7 d后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创面肉芽的生长情况、不良反应和二次植皮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创面渗出液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5);拆除VSD后,观察组伤口愈合较好,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二次植皮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2组均未出现系统性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外用联合VSD有利于小儿四肢深度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深度创面 小儿 康复新液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技术在烧伤创面深度及愈合时间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孙薇 罗高兴 吴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根本问题是创面问题。尽快重建和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创面深度是决定烧伤创面治疗措施、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及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在准确判定烧伤创面深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治疗措...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根本问题是创面问题。尽快重建和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创面深度是决定烧伤创面治疗措施、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及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在准确判定烧伤创面深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治疗措施与方案,从而达到尽早修复创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深度 烧伤创面 多普勒技术 愈合时间 应用 激光 皮肤屏障 修复过程
原文传递
烧伤创面深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世筠 许伟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诊断 创面深度 荧光染色法 核素技术 热敏仪
原文传递
烧伤补液公式应包含创面深度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洪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68,共1页
1952年,美国的Evans首次将烧伤面积和体质量作为基本因素计算烧伤后第1个24h的补液量为2mL·kg^-1·1%TBSA^-1,由此创立了烧伤补液公式。此后出现的各种烧伤补液公式,都是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改建的。虽然该补液公式得到了广... 1952年,美国的Evans首次将烧伤面积和体质量作为基本因素计算烧伤后第1个24h的补液量为2mL·kg^-1·1%TBSA^-1,由此创立了烧伤补液公式。此后出现的各种烧伤补液公式,都是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改建的。虽然该补液公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且在提高大面积烧伤临床救治成功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休克期死亡或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最终死于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仍屡有发生。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应归咎于输液不当。输液不当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补液量不足。Evans公式中最大补液量为患者体质量的10%,要求伤后首日输液总量不得突破10000mL。国内通用公式虽无总量限制,但计算出的补液量仅能维持30—50mL/h的尿量。按照这一标准输液的患者虽能度过休克期,但机体的缺氧状态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地遗留隐性低灌流和组织酸中毒,机体内脏已经受到缺氧损害,是机体的代偿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液公式 烧伤后 创面深度 Evans公式 输液不当 缺氧状态 救治成功率 大面积烧伤
原文传递
皮肤持续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刘晓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深度创面应用皮肤持续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医院收治的106例深度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应用VSD术治疗,研究组53例在VSD... 目的探究深度创面应用皮肤持续牵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医院收治的106例深度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应用VSD术治疗,研究组53例在VSD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皮肤持续牵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时间指标(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透明质酸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透明质酸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持续牵张联合VSD术治疗深度创面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透明质酸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持续牵张 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创面1
下载PDF
人工真皮支架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廷 王晨 +5 位作者 程大胜 肖仕初 王光毅 马兵 贲道锋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 目的与传统的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相比,探讨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特重烧伤患者手足深度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有手足深度创面的特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手足创面切削痂、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伤后第21~28天行手足创面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14例)在伤后第4~7天行四肢深度创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手足深度创面以保痂换药为主,第28~35天行手足深度创面切削痂自体中厚皮移植术。记录每次手术持续时间、植皮成活情况、皮片坏死的原因、供皮区愈合时间、能否再次供皮、随访手足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次手术持续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0.76)vs(4.14±0.86),P〉0.05];第2次手术持续时间(h)少于对照组[(2.11±0.35)vs(3.39±0.49),P〈0.001]。植皮术后第8天打开换药时,观察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97.37%(37/38),创面出现感染者占2.63%(1/38);对照组皮片全部成活者占73.68%(28/38),部分成活者占23.68%(9/38),创面感染者占2.63%(1/38)。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d)少于对照组[(6.07±0.83)vs(14.64±0.93),P〈0.001]。经评估观察组可再次供皮者占78.57%(11/14),对照组可再次供皮者占14.29%(2/14,P〈0.05)。随访1年,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观察组手足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5.07±1.21)vs(8.07±1.14),P〈0.001]。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能早期修复特重烧伤手足深度创面,不需额外增添手术操作时间,植皮成活情况及远期活动功能可,对供皮区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支架 特重烧伤 深度创面
下载PDF
烧伤创面深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一嘉 吴鹏 +3 位作者 安纲 方秋 郑佳 王一兵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烧伤创面深度的准确诊断对评估烧伤患者病情的预后尤为重要,以往对于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常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创面深度的判定手段也获得了更新。该文主要汇总了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激光多普勒成像、激光散... 烧伤创面深度的准确诊断对评估烧伤患者病情的预后尤为重要,以往对于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常依赖医师的主观判断,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创面深度的判定手段也获得了更新。该文主要汇总了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激光多普勒成像、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烧伤创面深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比较这些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烧伤创面深度的精确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诊断 人工智能 创面深度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激光多普勒成像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原文传递
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加自体刃厚皮移植治疗深度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牛文化 陈大夫 +1 位作者 钟宇 王晓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0-1161,共2页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 深度创面 瘢痕整形
下载PDF
深度与难愈性创面192处的皮瓣修复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祥柏 王锡华 +5 位作者 石东文 陈忠勇 夏来启 沈运彪 李金玺 高彩宏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肌)皮瓣修复全身各部位深度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自1997-06~2009-06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深度与难愈性创面患者165例192处创面,采用(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例游离皮瓣因发生静脉危象坏死,1例腓肠神经... 目的:总结应用(肌)皮瓣修复全身各部位深度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自1997-06~2009-06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深度与难愈性创面患者165例192处创面,采用(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例游离皮瓣因发生静脉危象坏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创面愈合;1例病程20年的褥疮术后切口裂开,行二次手术愈合,其余创面全部一期修复,一期愈合率为98%。结论:用(肌)皮瓣修复深度及难愈性创面疗程短,效果好,治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深度创面 皮瓣 肌皮瓣 修复
下载PDF
烧伤外科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倪俊 许献荣 +2 位作者 顾海峰 陈瑞彩 张杏梅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总结烧伤外科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行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210例患者(共312处创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创面病损因素分为热力烧伤组142处创面、特殊烧伤组(包括电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 目的总结烧伤外科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行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210例患者(共312处创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创面病损因素分为热力烧伤组142处创面、特殊烧伤组(包括电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94处创面和非烧伤组(包括外伤、手术后创面及各种非烧伤的慢性难愈性创面)76处创面。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6处和非早期手术组276处,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修复组263处和延期修复组49处,根据不同创面分为非难愈性创面组129处和难愈性创面组183处。比较各组间再手术率和创面愈合效果的差异。结果本组64处创面行缝合术,300处行皮片移植术,42处采用各种皮瓣修复,31处行异种皮覆盖术、负压持续吸引及清创术。其中125处创面手术为再手术,包括71处创面计划再手术和54处创面非计划再手术。特殊烧伤组非计划再手术率明显低于热力烧伤组和非烧伤组(P〈0.01),难愈性创面组的计划再手术率和非计划再手术率均明显高于非难愈性创面组(P〈0.01)。除5处缝合伤口经再手术7次愈合,余缝合伤口均正常愈合。皮片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91、66和43处。皮瓣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33、5和4处。早期手术组皮片愈合效果明显优于非早期手术组(P〈0.05),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5),非难愈性创面组皮片愈合效果明显优于难愈性创面组(P〈0.01)。组间皮瓣愈合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病因分组后,仅热力烧伤患者非难愈性创面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难愈性创面组(P〈0.01)。结论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深度创面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早期皮片手术、延期皮片手术和非难愈性创面皮片手术的疗效较好。积极开展非早期手术和一期修复手术,重视难愈性创面手术,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深度 修复外科手术 皮片移植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育红生肌膏在治疗深度创面中的临床疗效以及美学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祥霞 王晶 +3 位作者 张泽敏 李瑶 王谦 于子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联合育红生肌膏在治疗深度创面中的疗效以及愈后美学情况。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36例重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或者伴有骨外露患者,共40个创面。男20例,女16例;年龄5~6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联合育红生肌膏在治疗深度创面中的疗效以及愈后美学情况。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36例重度皮肤软组织缺损或者伴有骨外露患者,共40个创面。男20例,女16例;年龄5~66岁,平均36.2岁。19例为交通事故伤,17例为工业机器伤。采用PRP联合育红生肌膏治疗36例患者的40个创面,观察治疗后伤口变化情况以及首次彻底清创后创面和3个月随访时创面体积并计算伤后3个月后创面愈合率情况。结果:PRP联合育红生肌膏治疗创面后,观察的40个创面中有38个创面的坏死组织被全部清除且完全愈合,其余2个创面表面坏死组织被部分清除,治疗前测量创面体积为(19.8±5.6)ml,治疗后3个月时创面体积为(2.5±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为95%。结论:PRP联合育红生肌膏可加速创面愈合且修复后创面外形更加饱满、线性更加流畅,符合现代美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深度创面 创面修复 美学
下载PDF
红外线诊断烧伤创面深度与临床判断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忻向荣 吴亚莉 朱维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红外线 烧伤 创面深度 诊断 炎症反应 无创检查
原文传递
VSD结合带血管皮瓣治疗足部电击伤深度创面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军 胡波 +2 位作者 周劲松 徐前 孙成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72-273,共2页
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部电击伤深度创面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2~52岁,平均35岁。致伤电... 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部电击伤深度创面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2~52岁,平均35岁。致伤电压380 V~100 kV。足背部2例,足内侧2例,足跟部1例,足外侧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深度创面 电击伤 足部 治疗 VSD 负压封闭引流 2009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