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1
作者 杨禄颜 文朝晖 +1 位作者 黄亚羡 李俊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5-8,16,共5页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1月在茂名市中医院进行初始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1月在茂名市中医院进行初始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左心室质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初始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应用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的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蓬杰 荀利如 +2 位作者 丁通 鲍楠 段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917-923,共7页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初始进入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初始进入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107例,其中使用罗沙司他治疗57例(罗沙司他组),使用rhEPO治疗50例(促红素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铁剂、甲钴胺及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别在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铁调素(hepcidin,HeP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观察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RBC、Hb、Hct、EPO、SF、TRF、TSAT、HePc、WBC、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RBC、Hb、Hct、EPO、SF、TRF、TSAT较治疗前上升,HePc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6个月两组内比较RBC、Hb、Hct、EPO、SF、TRF、TSAT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P<0.05);组间比较,罗沙司他组RBC、Hb、Hct、SF、TRF高于促红素组(P<0.05),EPO低于促红素组(P<0.05),TSA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HePc在两组进一步下降(P<0.05),组间比较罗沙司他组比促红素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CRP和IL-6在罗沙司他组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与治疗1个月变化不大(P>0.05),而促红素组CRP和IL-6治疗1、3、6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WBC在治疗1、3、6个月与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EPO比较,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贫血、调节体内铁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傅奕 石春珍 +5 位作者 李鑫 陈帮明 吴兆东 付义 刘永芳 伍宏泽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明确罗沙司他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9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首次使用罗沙司他,连续... 目的明确罗沙司他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9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首次使用罗沙司他,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脯氨酰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2)、希佩尔林道病肿瘤抑制蛋白(von Hippel Lindau disease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pVHL)表达水平。记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6.67%。血清铁升高(t=2.104,P=0.037)、血清铁蛋白下降(t=2.117,P=0.035),转铁蛋白饱和度数值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血ALB(t=1.000,P=0.318)、EPO(t=29.071,P=0.001)、HIF2α(t=10.709,P=0.001)明显升高,CRP(t=7.904,P=0.001)、PHD-29(t=22.662,P=0.001)、pVHL(t=22.662,P=0.00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服药期间患者中出现3例高钾血症、4例胃肠道反应,3例感染,1例头昏,2例胸闷不适,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罗沙司他可有效改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2α/PHD2/EPO信号通路、改善铁代谢、抑制微炎症状态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肾性贫血 初始血液透析 HIF2α/PHD2/EPO通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状态及中医辨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玮莹 朱琴 +1 位作者 梁晓晨 陈刚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864-1870,共7页
【目的】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其衰弱的相关因素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旨在为管理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区初始透析的人群作为... 【目的】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其衰弱的相关因素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旨在为管理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区初始透析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衰弱筛查(FRAIL)积分量表对其衰弱状态进行评估,搜集相关指标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纳入研究的162例初始血液透析患者中,衰弱中位评分为2(1,3)分,其中衰弱占比为48.77%(79/162),非衰弱占比为51.23%(83/162)。(2)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得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共病指数、肌酐(CREA)、血清铁(Fe)、转铁蛋白饱和度(TS)、白细胞计数(WBC)、B型脑钠肽(BNP)、血清白蛋白(ALB)可能是衰弱的相关因素(P<0.05或P<0.0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WBC、血红蛋白(HGB)、BNP与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密切相关(P<0.05或P<0.01)。(4)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在本虚证中,2组患者均以脾肾阳虚证为主,但各证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标实证中,2组患者均以湿热证为主,且在湿热证和水气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血液透析患者中衰弱普遍存在,纠正贫血、预防感染、提前管理及改善心功能可望减少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同时注重运用清热祛湿法或利水渗湿法祛邪或许对减少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血液透析 衰弱 相关影响因素 中医辨证分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保党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罗沙司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统计分析两组贫血指... 目的观察分析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罗沙司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统计分析两组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b水平、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转铁蛋白水平、总铁结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铁蛋白饱和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罗沙司他的临床疗效较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初始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对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分析
6
作者 邱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以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样本,予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评析疗效。方法 选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2022.01至2023.01收治),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均等A、B组,予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促红素+罗沙司他治疗,比对两组疗效,并... 以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样本,予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评析疗效。方法 选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2022.01至2023.01收治),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均等A、B组,予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促红素+罗沙司他治疗,比对两组疗效,并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治疗3个月后,患者RBC、Hb、Hct水平提高,且B组比A组高(P<0.05)。②治疗3个月后,患者SF、TSAT、TRF、Hepc水平提高,Hepc水平降低,且B组优于A组(P<0.05)。③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低(P<0.05)。结论 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治疗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有时效性,可促进贫血症状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 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下载PDF
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20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艳玲 谢华 +3 位作者 康喆 张圣坤 赵婷婷 王博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大连瑞凯尔肾病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初始血液透析(透析时间≤4个月)患者40例,分为罗沙司他组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组。罗沙司他组根据患者体重起...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大连瑞凯尔肾病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初始血液透析(透析时间≤4个月)患者40例,分为罗沙司他组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组。罗沙司他组根据患者体重起始剂量分别为70 mg或100 mg,每周3次透析后口服;ESA组起始剂量为每周100 U/kg体重,透析后静脉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剂量调整。观察基线和治疗2周、4周、12周、24周的Hb、C-反应蛋白(CR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主要终点是24周平均Hb变化;次要终点是24周CRP下降幅度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导入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基线时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罗沙司他组平均Hb高于ESA组[(113.0±4.83)g/L vs.(106.0±5.61)g/L,P<0.05)],且在治疗2周时罗沙司他组平均Hb变化显著高于ESA组(P<0.01)。24周时罗沙司他组平均CRP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大于ESA组[(12.8±13.97)mg/L vs.(2.02±3.04)mg/L,P<0.05)]。在CRP≤10 mg/L的患者中,24周时两组Hb≥110 g/L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P>10 mg/L的患者中,24周时罗沙司他组Hb≥110 g/L的达标率高于ESA组(95%vs.60%,P<0.01)。随访各时间点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沙司他组24周无MACE和MACE+的发生,ESA组MACE+1例。结论在初始血液透析患者中,与ESA相比罗沙司他纠正肾性贫血的达标率高、起效快且不受炎症的影响,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罗沙司他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原文传递
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15例疗效研究
8
作者 姚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66-167,共2页
探究罗沙司他于15例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应用疗效。方法:观察对象均为笔者医院肾内科、透析科收治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共计30例,均予以铁剂治疗,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分设15例,联合红... 探究罗沙司他于15例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应用疗效。方法:观察对象均为笔者医院肾内科、透析科收治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共计30例,均予以铁剂治疗,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分设15例,联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治疗,试验组分设15例,联合罗沙司他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b水平具有一致性,治疗后4周、24周2组患者Hb水平较比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治疗后4周、24周Hb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指标具有一致性,治疗后4周、24周,试验组平均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因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入院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罗沙司他于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应用中可促使指标早期达标,整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疗效
下载PDF
重点护理干预对初始血透患者水盐依从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远征 刘月英 孙亦兵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针对初始血透患者水盐控制依从性差的问题,探讨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观察组采用1加3重点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即以1本《透析患者手册》为依托,同时对饮食、运动、内瘘三方面进行重点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每日体重平均增长数... 目的针对初始血透患者水盐控制依从性差的问题,探讨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观察组采用1加3重点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即以1本《透析患者手册》为依托,同时对饮食、运动、内瘘三方面进行重点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每日体重平均增长数、平均超滤量、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加1重点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始血透患者的水盐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血液透析 水钠控制 护理干预 依从性
下载PDF
以内瘘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石友山 陈天浩 黄正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78-483,共6页
目的研究以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为提高AVF的使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天长市人民医院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70例,男114例,... 目的研究以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为提高AVF的使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天长市人民医院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70例,男114例,女56例,年龄(61.68±14.79)岁,年龄范围20~92岁。根据首次透析使用血管通路的不同,分为AVF组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组,分析2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1年内重大危险事件和死亡事件。结果AVF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61.71±12.05)岁;CVC组119例,男81例,女38例,年龄(61.67±15.87)岁。2组性别、年龄与原发疾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血管通路AVF的使用率为30.0%。AVF组患者的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时间27(12,72)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AVF组血清白蛋白(37.87±0.72)g/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7.11±2.53)mL·min^(-1)·(1.73 m^(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144.33±16.20)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OR=0.620,P=0.031)、血清白蛋白(OR=0.790,P=0.003)和收缩压(OR=1.030,P=0.001)为选择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独立影响因素。透析1年内AVF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12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肺部感染和血管通路感染的重大危险事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通路的选择与eGFR、血清白蛋白和收缩压有关,选择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对于减少重大危险事件与死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初始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